随着国内精准医学计划的开展,高通量测序,即下一代测序(NGS)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动。然而,作为临床检测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法规或指南来规范NGS检测项目的开展。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试点单位之一,长海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正在开展遗传性肿瘤筛查和肿瘤个体化用药指导的NGS检测项目。文章将以该中心在NGS检测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总钙由离子钙和没有生理活性的钙(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小部分与碳酸氢盐、柠檬酸盐和乳酸盐结合)组成。由于离子钙和总钙都可应用于临床且各有优劣,所以正确地评估患者的钙水平并非易事。与离子钙相比,总钙的检测相对简便,因此总钙测定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但一些临床情况下总钙不能准确地反映钙水平。文章综述了钙校正计算公式、离子钙及总钙的临床应用现状。
目的 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Vit B12)对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4 358名体检者Hcy、Vit B12及叶酸,同时收集常规体检资料。根据血压及有无合并症分为单纯高血压组(653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组(55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组(386例)、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154例)和正常对照组(2 615名)。结果 4 358名体检者中检出1 743例高血压患者,检出率为39.99%。正常对照组Hcy、Vit B12、叶酸水平均无异常。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CHD组、高血压合并DM组、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Hcy水平呈线性升高,Vit B12、叶酸水平呈线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4个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比例、嗜烟酒率、Hcy水平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均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其他高血压各组Hcy、高Hcy血症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血压合并CHD组比较,高血压合并DM组和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Hcy水平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项目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cy、低Vit B12及低叶酸水平是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还与年龄、嗜烟酒及BMI有关。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检测65例病毒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组)、72例细菌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和60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SAA、CRP水平,同时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和分类,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CRP、SAA/CRP比值、WBC计数、NLR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效能。结果 细菌感染组SAA、CRP、WBC计数及NL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AA/CRP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SAA、SAA/CR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RP、WBC计数及NL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最好[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77、99.0%、83.2%],SAA/CRP比值诊断病毒感染的效能最好(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16、87.7%、89.4%)。结论 SAA和CRP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在病毒感染中,SAA升高比CRP更为明显,且SAA/CRP比值更为敏感。联合检测SAA和CRP能更快速、准确地确定感染类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测序技术从第1代发展至今的第4代,读长从长到短,又再由短至长。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其中高通量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即二代测序技术因其通量大、精确度高且信息量丰富,不同的测序平台在通量、读长、准确度、速度和成本方面各具优势,在基因组从头测序、重测序、转录组及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NGS的数据产出一直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并逐渐应用于个性化医疗和遗传诊断等临床服务。NGS在临床肿瘤的研究与检测中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但是在此背后却同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目的 比较血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衣壳(N)蛋白抗体和刺突(S)蛋白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9例COVID-19患者(COVID-19组)、40例COVID-19疑似患者(疾病对照组)和22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ARS-CoV-2 N蛋白免疫球蛋白(Ig)M、IgG抗体及SARS-CoV-2 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IgM、IgG抗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COVID-19的价值。结果 COVID-19组SARS-CoV-2 N蛋白-IgM抗体、IgG抗体及SARS-CoV-2 RBD IgM抗体、IgG抗体的S/CO值均高于疑似病例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RS-CoV-2 N蛋白IgM抗体、IgG抗体、IgM+IgG抗体联合检测及SARS-CoV-2 RBD IgM抗体、IgG抗体、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9、0.991、0.992、0.994、0.999、0.999。结论 在SARS-CoV-2感染后期,SARS-CoV-2 RBD抗体的诊断效能优于N蛋白抗体。
目的 证实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骨髓病理诊断联合检查,对6例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进行诊断。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后确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诊;HC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病理诊断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经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该病例仍难以准确判断,最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帮助确诊。CL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型综合确诊。结论 综合运用多种检验项目对确诊环境改变、老龄化等原因引起的不典型白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叶酸缺乏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症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密切相关。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检测是临床诊断叶酸缺乏的主要依据,但二者的检测方法目前均尚未标准化。文章对叶酸的生物特性、叶酸缺乏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表现、诊断临界值和实验室检测进行了介绍。
血清肌酐的检测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不同,由此造成不同临床实验室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出现差异。此外,药物对肌酐测定的干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上很多常见的药物均会导致肌酐测定出现假性结果,且同种药物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而出现不同的干扰方向。文章对肌酐的检测方法及干扰肌酐检测结果的常见药物作一综述。
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反映人体内维生素D状态的最佳指标,但检测方法间较大的结果差异影响了维生素D缺乏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临床和科研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是建立循证医学导则的必要基础。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营养健康办公室(NIH-ODS)启动了维生素D标准化计划。文章介绍了国外维生素D标准化计划的一些相关进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新技术。该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医药、食品、临床医学、环境等领域。在临床检验和诊断领域,LC-MS/MS作为传统诊断技术的补充,可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依据,使许多疾病得到准确、快速的诊断。文章结合目前已公布的LC-MS/MS方法相关验证指南、文献及实际操作经验,系统介绍了LC-MS/MS方法开发的关键流程,并以25-羟基维生素D3 [25(OH)D3]为实例介绍方法验证的关键要素,为LC-MS/MS技术临床应用方法的建立、验证和实施提供参考。
目的 对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的主要分析性能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和相关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方案,在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上对科室常用的流式检测项目(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将其结果与生产商声明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均与生产商所示的性能参数相符。结论 BD FACSCantoⅡ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学性能良好,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且重复性好,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CD4+/ CD8+)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00例肿瘤患者,其中肺癌40例,消化道肿瘤40例,其他肿瘤20例;及90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比较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结果 肿瘤患者组T淋巴细胞外周血绝对计数CD3+[(1 041±358)个/μL]、CD4+[(689±263)个/μL]、CD4+/ CD8+比值(1.15±0.40)与健康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CD8+[(602±223)个/μL]与健康组比较略有升高(P>0.05)。肿瘤患者组IgG、IgA、IgM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对肿瘤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高通量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NGS),是一种新型的遗传学筛查和诊断技术,它的不断革新加速了人们对遗传学标志物及疾病分子机制的认识,特别是针对复杂遗传性疾病。NGS技术的出现促使临床基因诊断逐渐从单基因时代跨越到多基因时代。随着靶向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及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医务工作者将逐渐改变对复杂遗传性疾病的管理策略,最终将依据遗传学检测结果对每一位患者进行2次分类并给予精准治疗。另外,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不断更新和便捷的数据分析软件包也使NGS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文章中主要论述了现有NGS的主流平台、现阶段NGS在临床分子诊断中的主要应用策略以及应用NGS检测序列变异的数据分析方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一条非常重要的生存信号通路。EGFR通过二聚化后刺激Ras蛋白,导致磷酸化级联反应的发生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从EGFR/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对肿瘤的调节机制等多个方面综述了EGFR/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单克隆恶性增生性疾病。其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产生M蛋白,引起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不全、反复感染等。经统计,在所有恶性肿瘤中MM的发病率占到约1%,而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超过10%。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或漏诊。同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别也较大,导致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因此,探讨MM的临床、实验室诊断特点对MM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文章就MM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特点做一综述。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诊断糖尿病和监测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定义了HbA1c的被测量之后,经过各方的努力,全球各临床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正逐步减小。所有提供HbA1c检测产品的厂商都不会客观地描述自己产品的弱点,只会强调其优点和临床价值。面对HbA1c检测的现状,临床实验室必须充分了解每个产品的特性及其不足之处,在将产品用于临床检测前必须验证产品的分析性能。只有确认其分析性能能够用于临床检测时,才能使用。一个实验室内必须具备2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产品,这样才能识别患者样品内有无异常血红蛋白。目前,尽管人们认为免疫学方法检测HbA1c时无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但国际上尚未从临床上对各种异常血红蛋白的影响作出客观的判断。为了患者的利益,临床实验室一定要充分了解更多的信息。
目的 建立上海地区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于上海地区9家医院就诊的4 d~17岁健康儿童720名,按年龄分为6组,每组120名。血液收集后离心,血清-20 ℃冷冻保存,使用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 800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测定。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及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的相关要求制定参考区间的合理方法和可靠依据,以非参数法确定TSH、FT3和 FT4的95%参考区间(百分位数范围为2.5%~97.5%,可信区间为90%)。结果 各组按年龄段划分参考区间为:A组(4 d~<1个月),TSH 0.53~18.91 μIU/mL,FT3 2.42~5.67 pmol/L,FT4 11.85~33.81 pmol/L;B组(1~<12个月),TSH 0.75~5.75 μIU/mL,FT3 4.21~8.16 pmol/L,FT4 9.40~19.54 pmol/L;C组(1~<5岁),TSH 0.63~6.20 μIU/mL,FT3 3.54~6.90 pmol/L,FT4 9.32~18.40 pmol/L;D组(5~<10岁),TSH 0.58~5.39 μIU/mL,FT3 3.97~7.83 pmol/L,FT4 10.65~19.23 pmol/L;E组(10~<14岁),TSH 0.39~5.36 μIU/mL,FT3 4.27~8.55 pmol/L,FT4 9.80~19.64 pmol/L。F组(14~17岁),TSH 0.48~5.06 μIU/mL,FT3 3.14~6.15 pmol/L,FT4 9.57~18.27 pmol/L。A组新生儿与相邻的B组参考区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各组内不同性别间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上海地区4 d~17岁健康儿童按年龄分组TSH、FT3和 FT4的参考区间。利用以上参考区间能够解释儿童甲状腺功能的检测结果,有助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肿瘤等疾病。
质谱分析技术已被公认为是代谢性疾病化学诊断的有用手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以对130余种代谢疾病进行筛查和化学诊断,串联质谱法可同时筛查30余种脂肪酸代谢异常疾患和部分氨基酸代谢异常,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疾病的筛查。应用质谱分析技术分析诊断遗传代谢疾病的实验室逐年递增,但其实验操作较为繁杂。临床实验室国际标准化管理是保证质谱分析技术为临床检验服务的前提。网络化实验室体系可以简化实验室的操作,保证良好的实验室管理。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气相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临床生化检验中有效的检测工具。文章对质谱以及生物质谱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做了介绍。质谱技术较其他传统生化免疫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低检测限等明显优势,其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目的 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检测血清皮质醇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采用ABSCIEX TRIPLE QUAD 5500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系统定量检测皮质醇,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准确性等基本性能验证。结果 内标平衡时间为室温下1 h。ID-LC-MS/MS检测皮质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8 7X+0.043 4,r=0.999 8;线性范围为25~500 ng/mL。检出限为0.05 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6%。提取回收率为84.5%~90.4%。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A和RELA-B样本测定结果的偏移分别为3.19%和2.84%。结论 建立的ID-LC-MS/MS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重现性均较好,结果准确,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清皮质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