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腹泻患儿及家猫粪便中都检出德尔卑沙门菌
    邹振华
    检验医学    2001, 16 (01): 48-48.  
    摘要327)      PDF (32KB)(953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和耐药变迁的分析
    史伟峰;徐法英;王玉月;赵艳
    检验医学    2000, 15 (04): 255-255.  
    摘要303)      PDF (32KB)(603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3.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王笠;李琳;王达;张滢;胡晓波;罗敏
    检验医学    2003, 18 (02): 119-121.  
    摘要435)      PDF (99KB)(358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及应用
    吕绳凯,刘煜凯
    检验医学    1990, 5 (1): 62-64.  
    摘要448)      PDF (125KB)(284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中数据质量控制和分析若干问题的探讨
    喻东, 郭瀛军
    检验医学    2017, 32 (4): 255-2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4.003
    摘要464)   HTML24)    PDF (1050KB)(2615)    收藏

    随着国内精准医学计划的开展,高通量测序,即下一代测序(NGS)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动。然而,作为临床检测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法规或指南来规范NGS检测项目的开展。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试点单位之一,长海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正在开展遗传性肿瘤筛查和肿瘤个体化用药指导的NGS检测项目。文章将以该中心在NGS检测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6. 摩根摩根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施德仕;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张晓文
    检验医学    2012, 27 (4): 266-270.  
    摘要1155)   HTML    PDF (788KB)(2466)    收藏
    目的  分析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3株摩根摩根菌(M1、M2和M3)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方式。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特异性PCR 扩增检测细菌编码β-内酰胺酶的基因;接合试验和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分析耐药基因可传递性和耐药质粒的同源性;耐药基因两边序列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提取外膜蛋白电泳分析菌株外膜蛋白的改变。结果  3株分离菌和对应的接合子均扩增出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2型基因,其中M1和M2为相同克隆株;质粒接合试验成功传递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KPC-2基因被携带在酶切后片段完全不同的3个质粒上,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却相同;3株菌均缺失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000的外膜蛋白而出现36 000的外膜蛋白。结论  3株菌来自2种克隆株,均携带KPC-2基因。该基因由3个不同的质粒携带,同一可移动序列可能介导了KPC-2基因在3株细菌的不同质粒上转移。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及外膜蛋白缺失可能共同导致了所分离的摩根摩根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7. 钙校正计算公式与离子钙检测的临床应用现状
    吴炯, 潘柏申
    检验医学    2016, 31 (7): 623-62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7.019
    摘要527)   HTML8)    PDF (793KB)(2286)    收藏

    总钙由离子钙和没有生理活性的钙(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小部分与碳酸氢盐、柠檬酸盐和乳酸盐结合)组成。由于离子钙和总钙都可应用于临床且各有优劣,所以正确地评估患者的钙水平并非易事。与离子钙相比,总钙的检测相对简便,因此总钙测定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但一些临床情况下总钙不能准确地反映钙水平。文章综述了钙校正计算公式、离子钙及总钙的临床应用现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8.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陈长强 综述;顾志冬;樊绮诗 审校
    检验医学    2012, 27 (9): 776-779.  
    摘要1092)   HTML    PDF (667KB)(2239)    收藏
    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类多基因编码的多形态蛋白家族,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或感染急性期其在48~72 h内即迅速升高,并且在疾病的恢复期迅速下降。目前,细菌、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疾病中均检测到血清SAA升高。某些疾病,如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反应、冠心病等,SAA的敏感性高于CRP,可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SAA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 12对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临床价值
    柏平, 朱江, 姚艳林, 马建红, 段发兰, 李久芬
    检验医学    2017, 32 (1): 41-4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1.010
    摘要294)   HTML3)    PDF (646KB)(2207)    收藏

    目的 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Vit B12)对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4 358名体检者Hcy、Vit B12及叶酸,同时收集常规体检资料。根据血压及有无合并症分为单纯高血压组(653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组(55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组(386例)、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154例)和正常对照组(2 615名)。结果 4 358名体检者中检出1 743例高血压患者,检出率为39.99%。正常对照组Hcy、Vit B12、叶酸水平均无异常。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CHD组、高血压合并DM组、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Hcy水平呈线性升高,Vit B12、叶酸水平呈线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4个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比例、嗜烟酒率、Hcy水平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均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其他高血压各组Hcy、高Hcy血症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血压合并CHD组比较,高血压合并DM组和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Hcy水平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项目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cy、低Vit B12及低叶酸水平是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还与年龄、嗜烟酒及BMI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田月如, 李巍, 叶志成, 杨丹, 徐锦
    检验医学    2017, 32 (5): 382-3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5.008
    摘要699)   HTML21)    PDF (839KB)(2072)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检测65例病毒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组)、72例细菌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和60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SAA、CRP水平,同时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和分类,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CRP、SAA/CRP比值、WBC计数、NLR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效能。结果 细菌感染组SAA、CRP、WBC计数及NL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AA/CRP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SAA、SAA/CR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RP、WBC计数及NL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最好[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77、99.0%、83.2%],SAA/CRP比值诊断病毒感染的效能最好(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16、87.7%、89.4%)。结论 SAA和CRP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在病毒感染中,SAA升高比CRP更为明显,且SAA/CRP比值更为敏感。联合检测SAA和CRP能更快速、准确地确定感染类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1. 第二代测序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与风险
    樊绮诗, 吴蓓颖
    检验医学    2017, 32 (4): 245-24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4.001
    摘要361)   HTML23)    PDF (839KB)(1973)    收藏

    测序技术从第1代发展至今的第4代,读长从长到短,又再由短至长。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其中高通量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即二代测序技术因其通量大、精确度高且信息量丰富,不同的测序平台在通量、读长、准确度、速度和成本方面各具优势,在基因组从头测序、重测序、转录组及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NGS的数据产出一直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并逐渐应用于个性化医疗和遗传诊断等临床服务。NGS在临床肿瘤的研究与检测中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但是在此背后却同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2. SARS-CoV-2 N蛋白和S蛋白抗体检测在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
    田亚玲, 鲁君艳
    检验医学    2020, 35 (11): 1136-11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1.012
    摘要4225)   HTML100)    PDF (820KB)(1951)    收藏

    目的 比较血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衣壳(N)蛋白抗体和刺突(S)蛋白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9例COVID-19患者(COVID-19组)、40例COVID-19疑似患者(疾病对照组)和22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ARS-CoV-2 N蛋白免疫球蛋白(Ig)M、IgG抗体及SARS-CoV-2 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IgM、IgG抗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COVID-19的价值。结果 COVID-19组SARS-CoV-2 N蛋白-IgM抗体、IgG抗体及SARS-CoV-2 RBD IgM抗体、IgG抗体的S/CO值均高于疑似病例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RS-CoV-2 N蛋白IgM抗体、IgG抗体、IgM+IgG抗体联合检测及SARS-CoV-2 RBD IgM抗体、IgG抗体、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9、0.991、0.992、0.994、0.999、0.999。结论 在SARS-CoV-2感染后期,SARS-CoV-2 RBD抗体的诊断效能优于N蛋白抗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
    黄静沁,许闪闪,李智,郑特,翁文浩,王佳谊
    检验医学    2014, 29 (11): 1158-11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11.019
    摘要558)   HTML    PDF (22385KB)(1928)    收藏

    目的 证实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骨髓病理诊断联合检查,对6例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进行诊断。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后确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诊;HC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病理诊断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经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该病例仍难以准确判断,最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帮助确诊。CL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型综合确诊。结论 综合运用多种检验项目对确诊环境改变、老龄化等原因引起的不典型白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检测的临床应用
    陈朴, 潘柏申
    检验医学    2016, 31 (3): 232-2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3.019
    摘要937)   HTML16)    PDF (1131KB)(1923)    收藏

    叶酸缺乏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症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密切相关。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检测是临床诊断叶酸缺乏的主要依据,但二者的检测方法目前均尚未标准化。文章对叶酸的生物特性、叶酸缺乏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表现、诊断临界值和实验室检测进行了介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5. 肌酐检测方法及常见药物对肌酐检测干扰的研究进展
    王正印, 尹元, 王伟灵
    检验医学    2018, 33 (4): 370-3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8.04.021
    摘要858)   HTML17)    PDF (808KB)(1912)    收藏

    血清肌酐的检测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不同,由此造成不同临床实验室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出现差异。此外,药物对肌酐测定的干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上很多常见的药物均会导致肌酐测定出现假性结果,且同种药物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而出现不同的干扰方向。文章对肌酐的检测方法及干扰肌酐检测结果的常见药物作一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6. 维生素D检测标准化进程
    周琰, 潘柏申
    检验医学    2016, 31 (1): 71-7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016
    摘要476)   HTML18)    PDF (994KB)(1903)    收藏

    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反映人体内维生素D状态的最佳指标,但检测方法间较大的结果差异影响了维生素D缺乏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临床和科研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是建立循证医学导则的必要基础。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营养健康办公室(NIH-ODS)启动了维生素D标准化计划。文章介绍了国外维生素D标准化计划的一些相关进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1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临床检测方法的开发与验证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临床质谱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检验医学    2019, 34 (3): 189-19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3.001
    摘要693)   HTML29)    PDF (837KB)(1734)    收藏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新技术。该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医药、食品、临床医学、环境等领域。在临床检验和诊断领域,LC-MS/MS作为传统诊断技术的补充,可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依据,使许多疾病得到准确、快速的诊断。文章结合目前已公布的LC-MS/MS方法相关验证指南、文献及实际操作经验,系统介绍了LC-MS/MS方法开发的关键流程,并以25-羟基维生素D3 [25(OH)D3]为实例介绍方法验证的关键要素,为LC-MS/MS技术临床应用方法的建立、验证和实施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方法学性能验证
    陈淑英, 陈健, 林勇, 时朝辉
    检验医学    2016, 31 (5): 405-41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5.014
    摘要814)   HTML38)    PDF (1177KB)(1722)    收藏

    目的 对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的主要分析性能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和相关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方案,在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上对科室常用的流式检测项目(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将其结果与生产商声明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D 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均与生产商所示的性能参数相符。结论 BD FACSCantoⅡ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学性能良好,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且重复性好,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标本溶血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结果的影响
    陈海斌;梁业宾;黄慧嫦;郑幕阳;蒙秀坚
    检验医学    2012, 27 (8): 651-653.  
    摘要1191)   HTML    PDF (640KB)(1711)    收藏
    目的 探讨标本不同程度溶血对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 将血液标本人为干预成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使用ECLIA检测各组标本中的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内分泌激素等共28项指标的浓度并做分析。 结果 标本溶血可使胰岛素(INS)浓度降低,使叶酸(F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升高,重度溶血有使铁蛋白测定结果偏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测定结果不受溶血的影响。 结论 除某些项目外大部分溶血标本的ECLIA测定结果没有受到影响。测定INS、FA、NSE时应绝对避免使用溶血标本,以确保结果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20.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赵建宏;李雅静;温海楠;杨靖
    检验医学    2012, 27 (3): 155-158.  
    摘要1175)   HTML    PDF (736KB)(1654)    收藏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坎纳和田鼠分枝杆菌)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NTM常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迄今为止已发现有150余种[1],其中约1/3与人类疾病有关 [2-3]。近年来,由NTM引起的感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4-5]。 NTM病在患有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和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中更为常见。结核病和NTM病的治疗不同,因为许多一线和二线的抗结核药物对NTM均无效,且治疗方案与分枝杆菌的类别、感染的部位及感染严重程度等许多因素相关。结核分枝杆菌与NTM还可能发生混合感染,所以正确的进行菌种鉴定对常规治疗无效、复发及免疫缺陷的患者十分重要。早期进行菌种鉴定也可以帮助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时进行治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主要就NTM感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
    21. 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检测的临床意义
    聂宇波;谢海燕;曾频频;钟磊;刘卫兰;李文华;邱玉梅
    检验医学    2008, 23 (06): 674-676.  
    摘要467)      PDF (218KB)(1630)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25在子宫肌腺症和子官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CA125的水平,部分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复测.结果 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CA125水平[(69.5±32.0)IU/mL和(52.3±8.4)IU/mL]较子宫肌瘤组[(38.2±27.1)IU/mL]、卵巢囊肿组[(29.8±21.0)IU/mL]及健康对照组[(26.0±8.1)IU/m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健康埘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 结合患者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可作为子宫肌腺症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囊肿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22. 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ITS-PCR测序鉴定法与表型鉴定法对比观察
    桂静,王峰,李金莉
    检验医学    2012, 27 (11): 908-912.  
    摘要540)   HTML    PDF (645KB)(1615)    收藏
    目的 评价16S~23S rRNA基因转录间隔区聚合酶链反应(ITS-PCR)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鉴定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ITS-PCR鉴定随机抽取的80株NTM,应用生长特性鉴定试验及鉴定性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其表型特征,将3种鉴定方法所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0株NTM中,鸟-胞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与脓肿分枝杆菌共占85%,运用ITS-PCR可将脓肿分枝杆菌、堪萨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准确鉴定,与生长特性鉴定试验及鉴定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基本符合;MAC采用3种方法鉴定其结果符合率存在偏差。 结论 NTMITS-PCR鉴定法与表型鉴定法相结合更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3. 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严健,原永明,张舒,彭贤聪
    检验医学    2013, 28 (10): 901-90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3.10.009
    摘要343)   HTML    PDF (615KB)(1615)    收藏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CD4+/ CD8+)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00例肿瘤患者,其中肺癌40例,消化道肿瘤40例,其他肿瘤20例;及90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比较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结果 肿瘤患者组T淋巴细胞外周血绝对计数CD3+[(1 041±358)个/μL]、CD4+[(689±263)个/μL]、CD4+/ CD8+比值(1.15±0.40)与健康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CD8+[(602±223)个/μL]与健康组比较略有升高(P>0.05)。肿瘤患者组IgG、IgA、IgM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对肿瘤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费凤英;王金金;祝新华;龚倩;林见敏
    检验医学    2012, 27 (1): 57-59.  
    摘要1901)   HTML    PDF (595KB)(1593)    收藏
    nul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2)
    25. 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韩丽乔 综述,庄俊华,黄宪章 审校
    检验医学    2013, 28 (3): 252-25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3.03.023
    摘要895)   HTML    PDF (655KB)(1558)    收藏
    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检测分析技术,通过将待测样本转换成高速运动的离子,根据不同的离子拥有不同的质荷比(m/z)进行分离和检测目标离子或片段,然后依据保留时间和其丰度值进行定性和定量 [1]。近年来,质谱技术发展迅速,通过改进离子源和分离器相继发展了多种类型的质谱仪如电喷雾离子源质谱(ESI-MS)、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质谱(APCI-MS)、四级杆(QQQ)质谱仪、离子阱质谱技术以及各种串联、联用质谱仪等多种类型,极大提高了检测的分辨率和检测范围。质谱技术最先应用于计量和分析化学领域,在临床检验中质谱仍属于一种年轻的检测方法。但自从其在临床检验应用以来,便以其高灵敏度、低检测限、样本用量少、高通量、检测速度快、样本前处理简单的优势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尤其和气相、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联用极大的扩展了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分析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26. 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技术的进展和分析特性
    彭 凤 综述;于嘉屏;应春妹 审校
    检验医学    2012, 27 (4): 252-256.  
    摘要1174)   HTML    PDF (668KB)(1556)    收藏
    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技术和免疫散射比浊测定技术是现今检测人血清中特定蛋白的两种常用方法。目前以散射比浊为原理的特定蛋白分析仪已在医学检验领域普遍使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技术(immunoturbidimetry)和免疫散射比浊测定技术(immunonephelometry)是目前检测人血清中特定蛋白的2种常用方法。目前以散射比浊为原理的特定蛋白分析仪已在医学检验领域普遍使用。人们传统地认为散射比浊法要比透射比浊法更灵敏,准确度高,包括许多教科书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免疫学技术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技术日趋完善,透射比浊法已逐渐成熟,现已发展成为绝不逊于散射比浊法的常用测定特定蛋白的方法。
    近年来,相继有不少文献对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技术测定血清特定蛋白的方法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与免疫散射比浊技术进行比较[1-8]。这些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免疫透射比浊法的精密度非常高,大大高于散射比浊法;且与散射比浊法的一致性很好;抗干扰能力也较强;无论是定标稳定性还是开瓶试剂稳定性均能维持较长时间;检测速度快,消耗成本较低;结果的重复性及准确性已超越或不亚于免疫散射比浊法。为什么传统认为检测性能不如散射比浊法的透射比浊技术现已逐渐在医学检验领域大量应用?这得益于免疫学技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快速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免疫透射比浊技术的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2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部分血栓形成指标之间关系
    徐军发;唐湘涓;肖红;林满华;叶中录
    检验医学    2000, 15 (06): 331-332.  
    摘要366)      PDF (74KB)(1531)    收藏
    目的观察6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P-选择素(P-se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P-sel和D-D采用ELISA法,vWF采用免疫浊度法,NO采用化学法.结果患儿P-sel、vWF、D-D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水平与疾病程度有一致关系.患儿P-sel、vWF、D-D的增高分别与NO的增高呈正相关.结论提示HIE患儿体内可能有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活化和破坏的情况,使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NO的增高有一定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8.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费凤英, 衣萍, 林见敏
    检验医学    2014, 29 (10): 1031-103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10.011
    摘要414)   HTML    PDF (729KB)(1520)    收藏
    目的 评估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C 反应的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对82例感染性疾病组(包括15例肺炎、23例急性支气管炎、17例急性阑尾炎、16例急性胆囊炎、11例胰腺炎)患者及92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AA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间的浓度中位数及各疾病组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 感染性疾病组患者血清SAA与CRP浓度中位数水平分别为149.50 mg/L、34.20 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60 mg/L、3.8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性疾病组血清SAA,与CR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80%与79.26%。 结论 感染性疾病时,SAA与CRP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较CRP更为敏感。SAA与CRP都可作为一种监测炎症的有价值的标志物 [1],SAA与CRP联合检测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检出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敏感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高通量测序在临床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与展望
    姜晓峰
    检验医学    2017, 32 (4): 250-25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4.002
    摘要782)   HTML21)    PDF (840KB)(1517)    收藏

    高通量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NGS),是一种新型的遗传学筛查和诊断技术,它的不断革新加速了人们对遗传学标志物及疾病分子机制的认识,特别是针对复杂遗传性疾病。NGS技术的出现促使临床基因诊断逐渐从单基因时代跨越到多基因时代。随着靶向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及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医务工作者将逐渐改变对复杂遗传性疾病的管理策略,最终将依据遗传学检测结果对每一位患者进行2次分类并给予精准治疗。另外,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不断更新和便捷的数据分析软件包也使NGS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文章中主要论述了现有NGS的主流平台、现阶段NGS在临床分子诊断中的主要应用策略以及应用NGS检测序列变异的数据分析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0. 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的初步报告
    田国力;朱伟明;王燕敏;许洪平;姚静
    检验医学    2010, 25 (02): 86-88.  
    摘要384)   HTML    PDF (203KB)(1511)    收藏
    目的 开展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筛查,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上的17-羟孕酮(17-OHP)浓度.结果 筛查93 971例新生儿,确诊5例,CAH发生率为1/18 795;98.7%的新生儿17-OHP<40 nmol/L.结论 开展新生儿CAH筛查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CAH,值得在我国推广.17-OHP的阳性临界值取40 nmol/L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
    3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研究进展
    须静,胡晓波
    检验医学    2012, 27 (10): 871-876.  
    摘要536)   HTML    PDF (671KB)(1510)    收藏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又称为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或噬铁蛋白(siderocalin),是lipocalin家族的成员之一。1993年,Kjeldsen等 [1]在研究人类中性粒细胞92 000明胶酶B[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时发现,在培养的活化中性粒细胞的上清液中存在NGAL。随后,NGAL cDNA及全基因序列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被克隆鉴定 [2-3]。多年来,对NGAL的蛋白空间结构研究也进一步明确了其生物学功能,特别是以此为基础的各种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显示出NGAL在各种疾病中的价值。NGAL是一种新型的分泌型蛋白,其功能强大,其与炎症、免疫反应、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组织重构及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等密切相关。自此,NGAL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越来越受人瞩目,也越来越显示其在各种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我们对此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3)
    32. EGFR/PI3K/Akt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
    孙栋勋综述,蔡志毅审校
    检验医学    2014, 29 (7): 768-7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7.018
    摘要743)   HTML    PDF (672KB)(1484)    收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一条非常重要的生存信号通路。EGFR通过二聚化后刺激Ras蛋白,导致磷酸化级联反应的发生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从EGFR/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对肿瘤的调节机制等多个方面综述了EGFR/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检查特点
    汪薇
    检验医学    2015, 30 (8): 847-85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8.018
    摘要387)   HTML6)    PDF (664KB)(1482)    收藏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单克隆恶性增生性疾病。其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产生M蛋白,引起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不全、反复感染等。经统计,在所有恶性肿瘤中MM的发病率占到约1%,而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超过10%。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或漏诊。同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别也较大,导致M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因此,探讨MM的临床、实验室诊断特点对MM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文章就MM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特点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和检测准确度现状
    冯仁丰
    检验医学    2016, 31 (5): 345-34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5.001
    摘要442)   HTML6)    PDF (774KB)(1479)    收藏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诊断糖尿病和监测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定义了HbA1c的被测量之后,经过各方的努力,全球各临床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正逐步减小。所有提供HbA1c检测产品的厂商都不会客观地描述自己产品的弱点,只会强调其优点和临床价值。面对HbA1c检测的现状,临床实验室必须充分了解每个产品的特性及其不足之处,在将产品用于临床检测前必须验证产品的分析性能。只有确认其分析性能能够用于临床检测时,才能使用。一个实验室内必须具备2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产品,这样才能识别患者样品内有无异常血红蛋白。目前,尽管人们认为免疫学方法检测HbA1c时无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但国际上尚未从临床上对各种异常血红蛋白的影响作出客观的判断。为了患者的利益,临床实验室一定要充分了解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35. 上海地区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
    李怀远, 蒋黎敏, 钱悦平, 傅启华, 李冬
    检验医学    2016, 31 (12): 1045-104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12.008
    摘要600)   HTML2)    PDF (785KB)(1463)    收藏

    目的 建立上海地区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于上海地区9家医院就诊的4 d~17岁健康儿童720名,按年龄分为6组,每组120名。血液收集后离心,血清-20 ℃冷冻保存,使用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 800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测定。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及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的相关要求制定参考区间的合理方法和可靠依据,以非参数法确定TSH、FT3和 FT4的95%参考区间(百分位数范围为2.5%~97.5%,可信区间为90%)。结果 各组按年龄段划分参考区间为:A组(4 d~<1个月),TSH 0.53~18.91 μIU/mL,FT3 2.42~5.67 pmol/L,FT4 11.85~33.81 pmol/L;B组(1~<12个月),TSH 0.75~5.75 μIU/mL,FT3 4.21~8.16 pmol/L,FT4 9.40~19.54 pmol/L;C组(1~<5岁),TSH 0.63~6.20 μIU/mL,FT3 3.54~6.90 pmol/L,FT4 9.32~18.40 pmol/L;D组(5~<10岁),TSH 0.58~5.39 μIU/mL,FT3 3.97~7.83 pmol/L,FT4 10.65~19.23 pmol/L;E组(10~<14岁),TSH 0.39~5.36 μIU/mL,FT3 4.27~8.55 pmol/L,FT4 9.80~19.64 pmol/L。F组(14~17岁),TSH 0.48~5.06 μIU/mL,FT3 3.14~6.15 pmol/L,FT4 9.57~18.27 pmol/L。A组新生儿与相邻的B组参考区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各组内不同性别间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上海地区4 d~17岁健康儿童按年龄分组TSH、FT3和 FT4的参考区间。利用以上参考区间能够解释儿童甲状腺功能的检测结果,有助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肿瘤等疾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6. 国内HPV DNA检测的常见方法比较
    王巧燕;陈伟华
    检验医学    2012, 27 (1): 71-74.  
    摘要1862)   HTML    PDF (678KB)(1435)    收藏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元凶,研究表明99.7%的宫颈癌患者存在HPV感染 [1]。由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高度相关性,而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而且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时序关系,符合生物学致病机理。现有研究都强有力的支持了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因果关系,表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病因条件 [2]。所以在临床上对宫颈癌的筛查中进行HPV DNA的检测是一项极为必要和有临床价值的筛查手段 [3]。目前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HPV DNA检测列为宫颈癌筛查的必检项目,并已经列入宫颈癌诊断防治指南中 [4-5],而这些筛查手段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还远未普及。目前国内临床上进行HPV DNA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基因芯片法、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II,HC-Ⅱ)。这3种方法作为临床宫颈癌筛查的手段各有优劣,我们从方法学的角度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比较,可为临床宫颈癌筛查方法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37. 质谱分析在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检验诊断中的应用
    张春花
    检验医学    2015, 30 (5): 410-41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2
    摘要602)   HTML4)    PDF (1253KB)(1423)    收藏

    质谱分析技术已被公认为是代谢性疾病化学诊断的有用手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以对130余种代谢疾病进行筛查和化学诊断,串联质谱法可同时筛查30余种脂肪酸代谢异常疾患和部分氨基酸代谢异常,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疾病的筛查。应用质谱分析技术分析诊断遗传代谢疾病的实验室逐年递增,但其实验操作较为繁杂。临床实验室国际标准化管理是保证质谱分析技术为临床检验服务的前提。网络化实验室体系可以简化实验室的操作,保证良好的实验室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38. 质谱技术在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应用
    张自强, 李岩
    检验医学    2015, 30 (5): 407-4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1
    摘要425)   HTML15)    PDF (800KB)(1421)    收藏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气相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临床生化检验中有效的检测工具。文章对质谱以及生物质谱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做了介绍。质谱技术较其他传统生化免疫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低检测限等明显优势,其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39.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朱宇清, 朱岭峰, 赵晓君, 徐翀, 邵维杰, 曹丹如, 陆银华
    检验医学    2017, 32 (6): 524-53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6.018
    摘要459)   HTML9)    PDF (962KB)(1418)    收藏

    目的 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检测血清皮质醇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采用ABSCIEX TRIPLE QUAD 5500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系统定量检测皮质醇,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准确性等基本性能验证。结果 内标平衡时间为室温下1 h。ID-LC-MS/MS检测皮质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8 7X+0.043 4,r=0.999 8;线性范围为25~500 ng/mL。检出限为0.05 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6%。提取回收率为84.5%~90.4%。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A和RELA-B样本测定结果的偏移分别为3.19%和2.84%。结论 建立的ID-LC-MS/MS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重现性均较好,结果准确,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清皮质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40.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和检测准确度现状(续)
    冯仁丰
    检验医学    2016, 31 (6): 437-44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1
    摘要654)   HTML6)    PDF (855KB)(1416)    收藏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诊断糖尿病和监测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定义了HbA1c的被测量之后,经过各方的努力,全球各临床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正逐步减小。所有提供HbA1c检测产品的厂商都不会客观地描述自己产品的弱点,只会强调其优点和临床价值。面对HbA1c检测的现状,临床实验室必须充分了解每个产品的特性及其不足之处,在将产品用于临床检测前必须验证产品的分析性能。只有确认其分析性能能够用于临床检测时,才能使用。一个实验室内必须具备2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产品,这样才能识别患者样品内有无异常血红蛋白。目前,尽管人们认为免疫学方法检测HbA1c时无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但国际上尚未从临床上对各种异常血红蛋白的影响作出客观的判断。为了患者的利益,临床实验室一定要充分了解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