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免疫学检测的干扰因素和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检验医学    2024, 39 (12): 1131-11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2.001
    摘要386)   HTML74)    PDF (1003KB)(842)    收藏

    免疫学检测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对分析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然而,有多种干扰因素会影响免疫学检测结果,贯穿分析前、中、后各环节。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就免疫学检测的干扰因素及其解决策略形成专家共识,可为免疫学项目的精准检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组蛋白乳酸化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匡贤栋, 蔡馨, 汤冬玲, 张平安
    检验医学    2024, 39 (7): 704-7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5
    摘要325)   HTML14)    PDF (954KB)(225)    收藏

    组蛋白是染色质的主要蛋白组分,对生物遗传信息的调控有重要作用。乳酸作为细胞代谢的常见产物,可影响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组蛋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会发生多种基团的化学修饰,其中乳酸化是重要的化学修饰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组蛋白乳酸化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组蛋白乳酸化与常见疾病的相互关系及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血常规指标肺结核诊断模型
    黄莺, 周颖, 宋云霄, 茅俊杰, 管超, 赵金燕, 倪佩青
    检验医学    2024, 39 (7): 668-67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9
    摘要270)   HTML36)    PDF (926KB)(196)    收藏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利用血常规检验数据构建肺结核诊断模型,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469例初诊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06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22项血常规检验数据和人口学参数。采用LASSO回归分析评估共线性。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75%,用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和测试集(25%,用于模型性能评估)。采用分布式随机森林(DRF)、深度学习、梯度提升机和广义线性模型这4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测试,采用5倍交叉法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模型特征重要性排序,共筛选出10个非共线性指标,结果显示,DRF是构建肺结核诊断的最佳机器学习算法。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DRF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 1和0.847 4,敏感性分别为99.16%和92.04%,特异性分别为80.91%和55.22%,准确度分别为89.84%和72.06%。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血常规检验数据肺结核诊断模型是一个有效的诊断工具,但其临床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分析
    李腾, 贾勤, 孙萍萍, 温冬华, 轩乾坤
    检验医学    2024, 39 (11): 1108-111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1.014
    摘要271)   HTML35)    PDF (1217KB)(185)    收藏

    目的 分析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POCT)和胶体金法(抗原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FluA)的临床应用适用场景。方法 随机收集2023年2月20日—4月5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等疑似FluA感染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56例,分别采用胶体金法、核酸POCT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荧光PCR法)检测FluA,以荧光PCR法为标准,比较胶体金法、核酸POCT法的检测效能。回顾分析采用胶体金法和核酸POCT法检测FluA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56例样本中,胶体金法、荧光PCR法和核酸POCT法Flu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14%、60.71%和62.50%,胶体金法FluA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荧光PCR法(P<0.05),核酸POCT法与荧光PCR法检测FluA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62,P>0.05)。胶体金法和核酸POCT法样本周转时间(TAT)均<60 min,荧光PCR法则需240 min。2023年2月20日—4月5日采用胶体金法共检测临床样本12 107例,阳性率为34.92%;采用核酸POCT法共检测临床样本7 924例,阳性率为71.02%,相同年龄患者组核酸POCT法检测Flu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胶体金法。结论 核酸POCT法检测FluA 灵敏度高于胶体金法,可作为快速诊断相关感染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传染病筛查试验项目临界值验证方案及其意义
    李潇涵, 李冬冬
    检验医学    2024, 39 (7): 700-70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4
    摘要199)   HTML30)    PDF (876KB)(177)    收藏

    临界值对于传染病筛查定性试验结果判定非常重要。然而,临界值验证是否必要,如何验证,相关指南尚无明确建议。文章对现行性能验证相关标准、指南和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传染病筛查项目临界值验证的意义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供临床实验室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血红蛋白、胆红素、乳糜、羟苯磺酸钙对3种检测系统的干扰
    龚敬凯, 欧元祝, 虞啸炫, 葛丹红, 林斐然
    检验医学    2024, 39 (8): 749-75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6
    摘要196)   HTML22)    PDF (870KB)(171)    收藏

    目的 探讨内源性干扰物质血红蛋白(Hb)、胆红素、乳糜微粒和外源性干扰物质羟苯磺酸钙对干化学(Vitros 5600系统)和湿化学(cobas c501系统、迈克-7180系统)检测系统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影响。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要求,采用高、低2个水平的血清或血浆基础样本,与干扰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Hb、胆红素F、乳糜和羟苯磺酸钙干扰样本,模拟轻、中、重度干扰。分别采用Vitros 5600系统、cobas c501系统和迈克-7180系统检测干扰样本,计算干扰样本与基础对照样本检测结果的相对偏移和绝对偏移。结果 在Hb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3个项目中有9个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cobas c501系统13个项目中10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11个项目中有8个受干扰。在胆红素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1个项目中有3个受干扰,cobas c501系统11个项目中有5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9个项目中有2个受干扰。在乳糜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2个项目中有2个受干扰,cobas c501系统12个项目中有4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10个项目中有4个受干扰。羟苯磺酸钙对3种检测系统的肌酐(Cr)项目均有明显干扰,但Vitros 5600系统的受干扰程度要小于其他2种系统。结论 在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中,不同的检测系统均会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干扰物质的影响,但干化学检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整体强于湿化学检测系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凝血即时检验技术应用进展
    赵春贺, 邵慧慧, 崔巍琦, 夏薇, 曲林琳
    检验医学    2024, 39 (7): 709-7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6
    摘要178)   HTML15)    PDF (832KB)(166)    收藏

    凝血功能即时检验(POCT)不受场地限制,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等优点。目前,POCT凝血仪采用的方法学主要有电化学法、生物传感器法、免疫化学法、机械法,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已逐渐应用于凝血常规、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检测和抗凝监测。文章对凝血POCT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现状、前景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中性粒细胞新参数NEU-X、NEU-Y、NEU-Z在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王天凯, 刘琳, 金佩佩, 王芳, 丁宁
    检验医学    2024, 39 (7): 682-6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1
    摘要154)   HTML21)    PDF (949KB)(141)    收藏

    目的 评估血液分析仪中性粒细胞新参数NEU-X、NEU-Y、NEU-Z在败血症辅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55例败血症住院患者(败血症组)、73例非败血症住院患者(非败血症组)和175名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和NEU-X、NEU-Y和NEU-Z。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败血症组NEUT#和NEU-X、NEU-Y与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根据感染病原菌种类将败血症患者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比较3组NEU-X、NEU-Y和NEU-Z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EU-X、NEU-Y、NEU-Z诊断败血症的效能。结果 败血症组NEU-X和NEU-Y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败血症组(P<0.001);CRP、WBC计数和NEU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但与非败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X、NEU-Y、NEU-Z与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2 5、0.532 3、0.416 0,P<0.01)。真菌感染组NEU-Y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P<0.05)。NEU-X和NEU-Y诊断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 8[95%可信区间(CI)为0.588 9~0.778 4]和0.810 3(95%CI为0.731 0~0.889 7)。结论 NEU-X、NEU-Y可用于辅助诊断败血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自动化阴道分泌物分析系统复检规则的建立与验证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 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
    检验医学    2024, 39 (5): 415-4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5.001
    摘要181)   HTML29)    PDF (1140KB)(134)    收藏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镜检)是妇产科检查的常规项目,随着检验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基于不同检测原理的自动化阴道分泌物分析仪器被开发应用,以满足临床大样本量、高效、标准化的需求。目前,湿片/革兰染色镜检仍然是诊断女性常见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是自动化仪器检测结果准确性评估的参考方法。当前的质量文件尚缺乏对体液范畴内阴道分泌物自动化检测复检规则的统一要求和细则指导,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基于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质量体系要求和国内外相关指南、文献,在自动化阴道分泌物分析系统复检规则的建立、验证、规则应用等方面形成共识,共同制定《自动化阴道分泌物分析系统复检规则的建立与验证专家共识》,以期能更好地规范自动化阴道分泌物分析系统复检规则的建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7 803例患儿血清ANA检测结果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高莉梅, 郜秀盼, 曾俊祥, 余悠悠, 潘秀军
    检验医学    2024, 39 (6): 517-52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6.001
    摘要179)   HTML23)    PDF (928KB)(128)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抗体(ANA)在不同疾病患儿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患儿7 80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A。根据出院诊断将所有患儿分为抗核抗体相关风湿免疫性疾病(AARD)组(296例)、其他风湿病(ORD)组(2 314例)、非风湿病(NRD)组(5 128例)、高度怀疑AARD但未明确诊断(UD)组(65例)。根据ANA检测结果分为IIF-LIA-、IIF+LIA-、IIF-LIA+和IIF+LIA+共4种模式,其中IIF-LIA-模式为ANA阴性,其他3种模式为ANA阳性。结果 7 803例患儿中ANA阳性1 550例(19.9%),AARD组ANA阳性率最高(81.8%),显著高于ORD组、NRD组和UD组(P<0.05)。AARD组ANA双阳性(IIF+LIA+)检出率最高(48.3%),且ANA双阳性对AARD的诊断似然比为27.03。在LIA阳性样本中,检出率居前3位的抗体分别为抗SS-A抗体[33.2%(168/506)]、抗双链DNA(dsDNA)抗体[24.1%(122/506)]、抗组蛋白抗体[18.0%(91/506)]。AARD组常见的2种ANA荧光核型为颗粒型(41.9%)和均质型(30.7%),且以高滴度为主。ANA滴度诊断AAR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 2,最佳临界值为1∶80,敏感性为71.3%,特异性为93.5%;随着滴度的增加,对应的似然比呈对数性增加。结论 在儿童群体中,IIF和LIA检测ANA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ANA双阳性、高滴度对AARD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建议将似然比纳入ANA的检测报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miR-21、miR-222、miR-146b和miR-7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
    梁良, 杨海清, 李亚山, 汪坚, 满宝华, 唐海先, 张晓珺, 何赛, 殷燕
    检验医学    2024, 39 (11): 1027-103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1.001
    摘要142)   HTML115)    PDF (1022KB)(96)    收藏

    目的 探讨miR-21、miR-222、miR-146b和mi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PTC患者150例(PTC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50例(良性结节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miR-21、miR-222、miR-146b和miR-7。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鉴别诊断良性结节与PTC的效能。结果 PTC组、良性结节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miR-21、miR-146b、miR-222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01),血浆miR-7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01)。不同肿瘤分期的PTC患者之间血浆miR-222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转移的PTC患者之间血浆miR-146b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块大小、肿瘤分期和有无淋巴转移的PTC患者之间血浆miR-21和miR-7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1、miR-146b、miR-222和miR-7单项检测鉴别诊断PTC与良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43、0.828、0.708、0.777。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0.933)除与miR-222+miR-146b+miR-7组合(0.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均高于其他任意3项组合、2项组合和单项检测的AUC(P<0.05)。miR-222+miR-146b+miR-7和4种miRNA联合检测鉴别诊断早期(Ⅰ~Ⅱ期)PTC和良性结节的AUC分别为0.914、0.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诊断中晚期(Ⅲ~Ⅳ期)PTC和良性结节的AUC分别为0.938、0.9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6b和miR-222与PTC的病情相关。miR-222、miR-146b、miR-7联合检测鉴别诊断良性、恶性甲状腺结节和不同分期PTC的效能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并发肺部耳念珠菌感染1例报道
    时宇, 李少增, 卢晶, 张康, 何丽婧, 宋娜娜, 吴禹政, 熊瑜琳
    检验医学    2024, 39 (7): 715-72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7
    摘要93)   HTML17)    PDF (953KB)(93)    收藏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2.5~5.0 μm的卵圆形芽殖酵母。在念珠菌属中,目前已知能引起人类感染的只有约10%,抗真菌药物的普遍使用导致除白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感染在临床病例中的检出越来越多;耳念珠菌在近年来尤为瞩目,原因在于其多重耐药性和强大的环境生存能力,该菌会在易感人群间广泛播散,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 1 ]。耳念珠菌在美国、英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国[ 2 ? - 4 ]均有暴发传播报道,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在一些国家甚至超过光滑念珠菌等传统念珠菌,成为更常见的血流感染真菌型病原体。不同于白念珠菌,耳念珠菌并非呼吸道定植菌,其可引起多种侵袭性感染,包括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危重症患者是易感人群[ 5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了1例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并发肺部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该病例有既往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史、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史、重症监护病房较长治疗史,这些均是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6 ],加之糖尿病并发症等基础性疾病,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现介绍该病例相关情况,为临床诊治相关感染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方慧玲, 居漪, 欧元祝, 朱宇清, 李卿, 金中淦, 赵晓君, 范霄宇, 虞科颖
    检验医学    2024, 39 (9): 853-85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9.006
    摘要185)   HTML17)    PDF (1093KB)(90)    收藏

    目的 了解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在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的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地区开展临床质谱检测的实验室进行调查,分析各实验室的专业人员、仪器设备、项目开展和运行情况。结果 上海地区共有17家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开展LC-MS/MS检测工作,其中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1家;综合性医院14家,专科医院3家。实验室相关技术人员主要为医学检验专业人员,有69.6%的人员从事质谱检测的工作年限为1~5年,中级职称人员为54.3%。17家实验室中有16家每年校准质谱仪器1~2次,有15家每年进行1~2次维护保养。有82.4%的实验室所使用的质谱仪年故障次数为1~3次,配套的液相色谱系统年故障次数为1~5次。有3家实验室开展的LC-MS/MS项目数分别达到66、84和100项,其他实验室开展的项目数均≤33项,检测项目集中于维生素、内分泌激素和药物浓度监测(TDM)等。所有实验室均按要求开展室内质控,使用的质控品多为商品化质控品;在激素、维生素、抗菌药物TDM项目中,分别有42.9%、25.0%和50.0%的实验室使用自制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有1家实验室使用Westgard西格玛规则进行室内质控分析,其他实验室选择Westgard多规则质控程序。对于有室间质评计划的项目,各实验室均通过参加室间质评完成实验室间的结果比对。对于无室间质评计划的项目,各实验室定期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工作。结论 LC-MS/MS技术在上海地区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完善质量保障措施,以提升临床应用中的检测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上海市浦东地区109 664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胡亮, 张泽, 窦馨, 李明超, 周冰鹤, 常东
    检验医学    2024, 39 (8): 810-8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6
    摘要137)   HTML14)    PDF (819KB)(88)    收藏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样本检测结果,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2016—2023年109 664例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者HPV基因分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情况。结果 109 664例HPV样本的阳性率为18.97%(20 801例),年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1);试剂盒可检测的21种HPV基因亚型均有检出,感染率居前6位的HPV亚型分别是52型(21.82%)、16型(13.47%)、58型(13.29%)、53型(11.85%)、39型(9.90%)和81型(9.37%)。不同年份HPV阳性亚型的分布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不同(P<0.01),≤20岁组最高(34.09%),31~40岁组最低(16.43%)。HPV混合感染中,2~9重感染均有检出,但以单一感染为主(73.55%)。男性居前3位的HPV阳性亚型分别是6型(22.92%)、11型(18.34%)和58型(7.45%),女性居前3位的HPV阳性亚型分别是52型(17.97%)、16型(10.80%)和58型(10.71%)。结论 上海市浦东地区HPV感染率稍高,但年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且以单一感染为主,不同年份HPV阳性亚型的分布有一定变化,不同年龄组感染率不同,不同性别感染的主要亚型不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Lp- PLA2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相关性
    刘亚东, 杨磊, 宋少婷, 杜雄, 刘强, 孙建荣
    检验医学    2024, 39 (7): 621-62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1
    摘要126)   HTML22)    PDF (896KB)(81)    收藏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颈动脉剥脱术的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物使用情况,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水平和Lp-PLA2基因R92H、V297F、A379V位点多态性。对剥脱的颈动脉斑块组织行Von kossa染色、α-SMA染色、油红O染色、EVG染色、CD68+免疫组化染色。根据Lp-PLA2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R92H、A379V、V297F位点均未发生突变)、A379V组(仅A379V位点发生突变)、V297F组(仅V297F位点发生突变)、R92H组(仅R92H位点发生突变)。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斑块组织不同病理染色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p-PLA2基因多态性对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A379V组、V297F组和R92H组之间年龄和血清HDL-C、LDL-C、Lp-PLA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4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379V组、V297F组、R92H组斑块组织内钙化和坏死核、脂肪、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巨噬细胞阳性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之间平滑肌细胞阳性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92H组斑块组织Von kossa染色结果与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呈正相关(r=0.819,P=0.025),其他病理染色结果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对照组、A379V组和V297F组斑块组织不同病理染色结果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调整年龄和血清HDL-C、LDL-C、Lp-PLA2后,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是斑块组织内钙化和坏死核阳性百分比、巨噬细胞阳性百分比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97、1.26,95%可信区间(CI)为1.56~2.19、1.06~1.53,P<0.05]。结论 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会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临床应重点关注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人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罕见血红蛋白变异体J-Sardegna干扰HbA1c检测1例报道
    岳莹莹, 周春雷, 梁娜, 穆红
    检验医学    2024, 39 (9): 919-9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9.018
    摘要118)   HTML24)    PDF (1172KB)(80)    收藏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是血红蛋白β链-N端缬氨酸与葡萄糖结合而形成,反映近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1]。有多种因素可影响HbA1c的检测,如红细胞寿命改变、恶性肿瘤或严重的肝肾疾病,以变异体的存在较为常见,常见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变异体包括Hb S、Hb E、Hb C和Hb D。随着临床对HbA1c的关注,越来越多新的Hb变异体被发现,如Hb J-Bangkok、Hb New York、Hb Beijing和Hb G-Taipei。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识别新的变异体,并评估其对常用HbA1c检测方法的干扰,是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考验。目前,HbA1c检测方法分为两大类:1)基于HbA1c与非HbA1c所带电荷不同,如离子层析法、电泳法;2)基于Hb糖化基团的结构特点,如亲和层析法、离子捕获法和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为推荐的参考方法。Hb变异体的干扰取决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变异体的类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利用3种不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硼酸盐亲和层析、毛细管电泳)的4种检测方法对HbA1c进行检测,并通过测序确定位点突变和变异体类型,确诊1例罕见的Hb变异体病例。现介绍如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尿液中发现氨苄西林药物结晶1例报道
    李海林, 李秋玲, 张时民
    检验医学    2024, 39 (7): 721-7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8
    摘要124)   HTML25)    PDF (1255KB)(79)    收藏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在尿液中发现阿莫西林药物结晶和阿昔洛韦药物结晶。2019年,张时民等[ 1 ]在尿液中检出阿莫西林药物结晶,并对此类结晶的形态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2020年,付亮等[ 2 ]报道了在超剂量用药致尿沉渣中出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结晶。然而,因使用氨苄西林钠导致尿液中出现大量药物结晶的病例尚未见报道,上海杨思医院基于形态学和理化检查结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病例报道,确定该类结晶为氨苄西林药物结晶。现报道如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李艳华, 李阔, 姬春雪, 王丽轩, 黄少越, 郭建, 李东旭
    检验医学    2024, 39 (9): 823-8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9.001
    摘要128)   HTML24)    PDF (877KB)(76)    收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ICD患者298例(ICD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斑块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分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Aβ、CHI3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血清Aβ、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ICD组血清TG、TC、LDL-C、Aβ和CHI3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和重度硬化组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血清Aβ、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与ITM、斑块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ICD患者血清Aβ和CHI3L1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反映ICD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乳糜血对肿瘤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干扰和纠正
    张佳玲, 齐军
    检验医学    2024, 39 (8): 770-7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9
    摘要125)   HTML18)    PDF (816KB)(74)    收藏

    目的 分析乳糜血对肿瘤患者血细胞分析相关参数的影响,并探讨血浆置换法对乳糜血的纠正作用,为实验室准确报告血细胞分析结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接收的确认为乳糜血的肿瘤患者全血标本54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浆置换前后白细胞(WBC)、血小板( PLT)、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以仪器“乳糜/HGB异常?”报警消除、MCHC恢复到正常水平或稳定状态,或与历史结果相符为乳糜血被纠正。比较纠正前后各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差异。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了解乳糜血标本来源。结果 乳糜血标本主要采集自中老年乳腺癌、肺癌、肝癌、胰腺癌患者(37.04%,20/54)。纠正前WBC、PLT、HGB、MCH、MCHC显著高于纠正后(P<0.05);RBC、HCT、MCV纠正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糜血主要影响WBC、PLT、HGB、MCH、MCHC结果,血浆置换法可以消除干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娄展, 彭涛, 刘星亮, 岳秉宏, 李燃, 智永怡
    检验医学    2024, 39 (9): 828-83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9.002
    摘要121)   HTML23)    PDF (1071KB)(73)    收藏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胱抑素C(Cys C)、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VP患者60例(VP组)、帕金森病(PD)患者60例(PD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NFL、Cys C、Lp-PLA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症状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障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VP和PD的效能。结果 对照组、PD组、VP组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均依次升高(P<0.001)。VP组MoCA评分低于PD组(P<0.05),UPDRS-Ⅲ评分高于PD组(P<0.001)。其他指标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FL、Cys C、Lp-PLA2、MoCA评分、UPDRS-Ⅲ评分均是V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FL、Cys C、Lp-PLA2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6、-0.527、-0.258,P<0.001),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2、0.428、0.344、P<0.001)。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和MoCA评分、UPDRS-Ⅲ评分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V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778、0.815、0.504、0.543、0.958,5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PD的AUC分别为0.610、0.703、0.685、0.379、0.404、0.802。结论 VP患者血清NFL、Cys C、Lp-PLA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上述3项指标联合MoCA评分、UPDRS-Ⅲ评分对VP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检测的临床意义
    吕敏敏, 黄莹, 于兰, 曹丽婷, 曾翠敏
    检验医学    2024, 39 (8): 723-7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1
    摘要131)   HTML21)    PDF (839KB)(72)    收藏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同一类型种植体的健康口腔种植体者30例(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和体检健康者30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RF4、sST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IRF4、sST2水平与年龄、探诊深度(PD)、龈沟液量、出血指数(SB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RF4、sST2诊断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效能。结果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PD、龈沟液量、SBI均显著高于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血清IRF4、sST2水平依次升高(P<0.001)。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男性、女性之间血清IRF4、sST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的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IRF4、sST2水平高于<60岁的患者(P<0.001)。血清IRF4、sST2与年龄、PD、龈沟液量、SBI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RF4、sST2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890、0.978。结论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IRF4、sST2水平显著升高,与牙周指标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CRISPR/Cas核酸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挑战
    周建, 任雪梅, 王馨, 李卓
    检验医学    2024, 39 (6): 608-6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6.017
    摘要184)   HTML15)    PDF (1673KB)(72)    收藏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as)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分子诊断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特异性高等优势,目前已成为分子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CRISPR/Cas系统构建的核酸检测系统中有一部分已得到临床验证,并获得预期的结果,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核酸分子诊断技术,但其在临床大规模应用前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文章对已建立的CRISPR/Cas核酸检测系统的原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CRISPR/Cas核酸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间接法建立上海地区人群血清铁蛋白参考区间
    刘晓文, 邵文琦, 朱晶, 杨静, 张春燕, 潘柏申, 王蓓丽, 郭玮
    检验医学    2024, 39 (6): 524-52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6.002
    摘要137)   HTML19)    PDF (1339KB)(71)    收藏

    目的 采用间接法建立上海地区人群血清铁蛋白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铁蛋白检测的27 775名受试者,采用Turkey法剔除离群值,最终纳入18 264名受试者用于建立参考区间。采用Hoffmann法建立铁蛋白的参考区间。选取2023年3—4月同院2 486名表观健康者,用于验证铁蛋白自建参考区间。依据性别和年龄将参考区间建立人群和验证人群分别分为男性组、≤50岁女性组和>50岁女性组。另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0岁女性贫血患者207例,用于血清铁蛋白自建参考区间的临床应用评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铁蛋白水平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组、≤50岁女性组和>50岁女性组之间铁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铁蛋白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r2=0.003,P>0.05),女性铁蛋白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2=0.125,P<0.05)。采用Hoffmann法依据年龄和性别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建立的男性、≤50岁女性和>50岁女性铁蛋白参考区间分别为33.4~1 000.0、4.8~341.0、27.4~765.0 μg·L-1。自建参考区间的上、下限与现用参考区间有一定差异。自建参考区间的验证通过率(男性组98.59%、≤50岁女性组95.82%、>50岁女性组97.38%)显著高于现用参考区间(85.89%、78.76%、60.26%)(P<0.001)。依据自建参考区间能更好地区分女性贫血人群铁代谢指标异常者。结论 血清铁蛋白具有性别和年龄差异。采用间接法建立的铁蛋白参考区间较现用参考区间更适用于上海地区人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辅助诊断研究进展
    王驰, 刘邵梅, 李绵洋
    检验医学    2025, 40 (1): 8-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1.002
    摘要133)   HTML20)    PDF (872KB)(71)    收藏

    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骨髓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免疫表型相关检查检测结果,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是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形态学诊断的“金标准”。随着组织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基于AI开发的自动图像处理系统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可以在提高形态学诊断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并进一步使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文章综述AI在骨髓细胞形态学识别及其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最新进展,并探讨AI在未来临床试验和血液系统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血栓弹力图和凝血指标预测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价值
    王雪星, 陈春梅, 何媛, 楚杰, 魏春梅
    检验医学    2024, 39 (5): 491-49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5.014
    摘要91)   HTML11)    PDF (1002KB)(68)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指标在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TAVT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67例恶性实体肿瘤住院患者,按是否确诊TAVTE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136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血细胞分析、凝血指标、TEG、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AVTE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分期、手术史、Caprini评分、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合并糖尿病、D-二聚体、TEG参数血栓最大振幅(MA)是影响TA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判断TAVT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和66.2%,曲线下面积为0.819,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TEG参数MA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对TAVTE有较大的预测价值。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TAVTE。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EB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闫江泓, 王乐, 马琳, 杨硕, 郭巍巍, 赵梦川, 刘泽昊, 翟小颖
    检验医学    2024, 39 (6): 583-5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6.012
    摘要100)   HTML16)    PDF (844KB)(65)    收藏

    目的 了解EB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河北省儿童医院90例≤17岁ALL住院患儿,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分为感染组(78例)和未感染组(12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谱[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M(EBV-CAIgM)、抗EB病毒早期抗体IgG(EBV-EAIgG)、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G(EBV-CAIgG)、抗EB病毒核抗体IgG(EBV-NA1IgG)]。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中EB病毒感染占70.59%(12/17),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中,EB病毒感染占90.41%(66/73),不同免疫分型患儿EB病毒感染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L患儿和T-ALL患儿既往感染所占比例均较高(>45%)。结论 ALL患儿EB病毒既往感染比例较高,临床应加强对ALL患儿EB病毒的筛查和监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紫红红球菌致血流感染1例报道
    修宁宁, 邓沛汶, 潘俊均, 卢玉玲
    检验医学    2024, 39 (8): 820-8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8
    摘要111)   HTML23)    PDF (1094KB)(65)    收藏

    红球菌属(Rhodococcus)隶属于细菌域、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亚纲、放线菌目、棒状菌亚目、诺卡菌科,模式菌种为紫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目前,红球菌属有43个种,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从土壤、岩石、地下水、海水、植物、动物和昆虫的内脏分离出该菌[1]。临床上较多见马红球菌引起的感染,非马红球菌引起的感染比较少见;由紫红红球菌引起的感染更为罕见,目前仅查阅到紫红红球菌引起角膜感染的1例报道[2]
    东莞康华医院从1例咽痛发热患者的血培养样本中反复分离培养出紫红红球菌,并对其进行菌体形态观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以鉴定菌株种类,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血培养分离鉴定罕见广栖异斯卡多维菌1例报道
    张添添, 李泽宇, 王强, 张蓓蓓, 冯利芬, 陈莉
    检验医学    2025, 40 (1): 102-10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1.018
    摘要105)   HTML17)    PDF (1049KB)(65)    收藏

    广栖异斯卡多维菌(Alloscardovia omnicolens)属于双歧杆菌目双歧杆菌科异斯卡多维菌属(Alloscardovia[ 1 ],是一种微需氧、无鞭毛、无芽孢、革兰阳性不规则杆菌[ 2 ],主要分布于人类肠道和口腔[ 3 ]。目前尚未见我国临床患者感染广栖异斯卡多维菌的报道,国外报道也罕见。该菌可导致生殖系统[ 4 ]、肺部[ 5 ]、尿路[ 6 - 7 ],以及尿路感染引发的血流感染[ 6 ],但其致病性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报道南京市江宁医院1例血培养分离出的广栖异斯卡多维菌鉴定过程,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并对其致病性进行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病原mNGS和毛霉菌PCR检测诊断血液病患者肺毛霉菌病
    徐春晖, 周欣悦, 伊慧明, 张利宁, 陈书连, 朱国庆, 冯四洲
    检验医学    2024, 39 (12): 1145-114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2.003
    摘要104)   HTML32)    PDF (1033KB)(64)    收藏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和毛霉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血液病患者肺毛霉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66例经mNGS检出毛霉目真菌和39例非毛霉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收集105例患者196例各类临床样本真菌培养、体检和mNGS检测数据。按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研究组教育和研究共同体发布的侵袭性真菌病定义共识,分为毛霉菌病组(65例,包括确诊3例、临床诊断8例、拟诊54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1例为毛霉目真菌mNGS阳性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PCR对mNGS结果进行验证。比较毛霉菌PCR检测、毛霉菌传统方法检测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毛霉菌病的效能。结果 毛霉菌病组65例患者中,有59例(90.8%)毛霉菌PCR检测阳性;mNGS检出率最高的毛霉菌为根毛霉属(46.2%)。毛霉菌PCR检测血液样本和非血液样本的灵敏度分别为89.7%和76.9%;真菌培养和镜检的灵敏度分别是7.1%和26.2%,传统方法联合毛霉菌PCR检测非血液样本的灵敏度为84.6%。mNGS毛霉菌中位检出时间为1 d,传统方法毛霉菌报阳时间与mNGS中位检出时间相差12 d。结论 毛霉菌mNGS和PCR检测较传统方法时间短、灵敏度高,对早期诊断肺毛霉菌病具有一定优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血清外泌体CEA、CA15-3和CA125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肺部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崔晓阳, 刘国栋, 郭慧娟, 廖志宏, 刘运洪, 张伟芬, 陈子尧, 魏晓珠
    检验医学    2024, 39 (11): 1035-104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1.002
    摘要143)   HTML101)    PDF (1247KB)(64)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外泌体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和CA125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肺部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NSCLC患者152例[NSCLC组,包括NSCLC早期28例(NSCLC早期组)、NSCLC进展期124例(NSCLC进展期组)]和肺部良性病变患者86例(良性疾病组)。提取所有患者血清外泌体,并分别检测外泌体和血清中的CEA、CA15-3和CA12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鉴别诊断NSCLC和肺部良性病变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发生NSCLC的影响因素。基于外泌体3项肿瘤标志物构建鉴别诊断NSCLC和肺部良性病变的联合检测模型。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联合检测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良性疾病组比较,NSCLC组血清和外泌体CEA、CA15-3、CA125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0 1)。CEA、CA15-3、CA125的血清水平高于外泌体水平(P<0.05)。NSCLC组同一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与外泌体水平呈正相关(P<0.000 1)。NSCLC早期组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与NSCLC早期组比较,NSCLC进展期组血清CEA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CA15-3、CA125和外泌体CEA、CA15-3、CA125水平稍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15-3、CA125鉴别诊断NSCLC与肺部良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 3、0.789 6、0.678 6,外泌体CEA、CA15-3、CA125的AUC分别为0.852、0.918、0.891。联合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均较好(AUC为0.970),准确性较高(χ2=5.280 7,P=0.503),在高风险阈值(0.00~1.00)范围内的净获益率>0,净获益率最大值为0.703。结论 血清外泌体CEA、CA15-3和CA125联合检测可用于NSCLC与肺部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新型隐球菌耐药性和药物耐受性检测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王子文, 吴文娟
    检验医学    2024, 39 (12): 1140-114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2.002
    摘要113)   HTML25)    PDF (1012KB)(62)    收藏

    新型隐球菌是全球分布的机会性真菌病原体,引起的隐球菌脑膜炎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抗真菌治疗药物的种类有限,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型隐球菌的耐药性和药物耐受性。在一些病例中,即使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提示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依然迁延不愈或复发。这可能与药物耐受性有关。药物耐受性的发现,反映了更为复杂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了解新型隐球菌耐药性和药物耐受性及其机制至关重要,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miR-21、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翟斌, 韩梅
    检验医学    2024, 39 (8): 787-79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2
    摘要84)   HTML10)    PDF (986KB)(62)    收藏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miR-21、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包头市第八医院MPP患儿62例(MPP组)、健康体检儿童45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miR-21、miR-146a相对表达量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MPP患儿分为轻症组(38例)和重症组(24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miR-21、miR-146a、IL-6、IL-8、IL-1β、TNF-α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重症MPP的效能。结果 MPP组血清IL-6、IL-8、IL-1β、TNF-α水平和miR-2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miR-146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重症组血清IL-6、IL-8、IL-1β、TNF-α水平和miR-2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症组(P<0.001),血清miR-146a相对表达量低于轻症组(P<0.001)。miR-21与IL-6、IL-8、IL-1β、TNF-α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miR-146a与miR-21、IL-6、IL-8、IL-1β、TNF-α均呈负相关(P<0.05),IL-6、IL-8、IL-1β、TNF-α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miR-21、miR-146a、IL-6、IL-8、IL-1β、TNF-α单项检测诊断重症MP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770、0.829、0.837、0.866、0.865;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6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7.4%。结论 MPP患儿血清miR-21和miR-146a均呈异常表达,且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或可作为临床判断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效能
    嵇金陵, 姜玉章, 韩崇旭, 王丽, 靳德甫, 叶耘峰, 刘家秀
    检验医学    2024, 39 (8): 733-7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3
    摘要115)   HTML19)    PDF (846KB)(61)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接受血清IgG4检测的患者5 059例,其中IgG4-RD患者38例(IgG4-RD组)、非IgG4-RD患者5 021例(非IgG4-RD组);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1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效能。分析不同IgG4临界值鉴别诊断IgG4-RD的效能。结果 38例IgG4-RD患者中,有35例(92.1%)IgG4>1.35 g·L-1,34例(89.5%)IgG4>2.01 g·L-1;有23例(60.5%)患者多器官受累。5 021例非IgG4-RD患者中,有430例(8.6%)血清IgG4>1.35 g·L-1,203例(4.0%)血清IgG4>2.01 g·L-1。正常对照组、非IgG4-RD组和IgG4-RD组血清IgG4水平依次升高(P<0.001)。以1.59 g·L-1为临界值,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4%。以1.35、1.40、2.01、2.80 g·L-1为临界值,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1%、92%和92%、89%和96%、79%和97%。结论 IgG4水平升高不仅见于IgG4-RD,还常见于非IgG4-RD。临床应根据不同诊治需求,基于相应的IgG4临界值来辅助诊断IgG4-RD。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MALDI-TOF MS直接靶板微滴生长测定法在CRKP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吴昕哲, 茆海丰, 杨晋, 左春磊, 金丹婷
    检验医学    2024, 39 (6): 587-59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6.013
    摘要94)   HTML9)    PDF (860KB)(60)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直接靶板微滴生长测定(DOT-MGA)法快速筛查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2021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251株,其中美罗培南敏感123株,CRKP 128株。采用DOT-MGA法对4和6 μL 2种取样量的所有菌株进行美罗培南耐药性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美罗培南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微量肉汤稀释法耐药性分析结果为标准,评价DOT-MGA法耐药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标准,孵育生长4 h后,DOT-MGA法2种取样量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其中4 μL取样量检测CRKP的特异性为92.5%,阳性预测值为92.8%;6 μL取样量检测CRKP的特异性为89.8%,阳性预测值为90.1%。123株美罗培南敏感株的美罗培南MIC50为0.125 μg·mL-1,MIC90为0.25 μg·mL-1;128株美罗培南耐药株的MIC50和MIC90均为≥128 μg·mL-1。DOT-MGA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4 μL加样量Kappa值为0.88,6 μL加样量Kappa值为0.83。结论 基于MALDI-TOF MS的DOT-MGA法筛查CRKP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简便、快捷,可用于快速检测CRKP。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初步构建基于常规检验项目的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
    沈展, 卞晓波, 黄莺, 汪思阳, 沈婷婷, 张娴, 宋云霄, 谢连红
    检验医学    2024, 39 (12): 1190-119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2.010
    摘要119)   HTML25)    PDF (1386KB)(59)    收藏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初步构建基于常规检验项目的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23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脑卒中患者43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随访期间再次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纳入卒中复发组,未再次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纳入卒中未复发组,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检测所有患者初次发生脑卒中时的血脂和血常规。在训练集中采用5×交叉验证方法构建预测模型,机器学习算法包括随机森林(RF)算法、XGboost算法、Adaboost算法、K近邻(KNN)算法和Logistic回归(LR)算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判断脑卒中复发的效能。结果 437例脑卒中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2年,有184例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在训练集中,卒中复发组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均高于卒中未复发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验证集中,卒中复发组RBC计数、Hb、MCV、TC和TG均高于卒中未复发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集中,XGboost算法判断脑卒中复发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的曲线下面积(PRAUC)均高于RF算法、Adaboost算法、KNN算法和LR算法。在验证集中,XGboost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判断脑卒中复发的AUC为0.86,PRAUC为0.82。结论 基于血脂和血常规项目构建的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蒋晶晶, 顾萍, 王成云, 张帆, 沈蕙颖, 潘秋辉, 王静
    检验医学    2024, 39 (6): 573-5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6.010
    摘要136)   HTML13)    PDF (891KB)(58)    收藏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PCT)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57例脓毒症患儿和132例非脓毒症患儿基本信息、原发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休克发生率、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28 d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以及PCT、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根据PCT水平将157例脓毒症患儿分为A组(PCT<2.00 ng·mL-1)、B组(PCT为2.00~10.00 ng·mL-1)、C组(PCT≥10.00 ng·mL-1),比较3个组脓毒症患儿和非脓毒症患儿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脓毒症患儿PCT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与非脓毒症患儿比较,脓毒症患儿PT和APTT均延长,PCT、Fib、DD水平均升高(P<0.05)。A组、B组、C组患儿PT、APTT、Fib、DD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3个组中PCT水平越高、脓毒症越严重的患儿,预后不良所占比例越高。脓毒症患儿PT、APTT、DD、Fib与PC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0、0.502、0.186、0.166,P<0.05)。PCT、PT、APTT、Fib、DD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19、0.524、0.541、0.879;PCT联合PT、APTT、Fib、DD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89.5%)和特异性(78.9%)。结论 脓毒症患儿PT、APTT、Fib、DD均与PCT相关。动态联合监测PCT和凝血功能指标判断脓毒症患儿不良预后的效能优于单项指标,可为脓毒症患儿临床诊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钟玉华, 林铭旭, 师柔, 蒿自睿, 李桂平
    检验医学    2024, 39 (8): 815-8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7
    摘要100)   HTML15)    PDF (824KB)(58)    收藏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最终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足、截肢等严重并发症。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过去多以空腹血脂来代表个体的血脂状态。然而,餐后血脂才是1 d内占主导地位的脂类状态,是全天最真实的状态。餐后高脂血症是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重要特征,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文章对T2DM患者血脂的变化特点、餐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功能检测方法的建立
    诸佩超, 宋颖, 缪颖波, 赵强, 周维, 韩姣姣, 徐翀
    检验医学    2024, 39 (7): 696-6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3
    摘要105)   HTML7)    PDF (951KB)(55)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血栓弹力图(TEG)纤维蛋白原(Fib)功能检测方法。方法 对不同血小板抑制剂进行组合,建立可完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TEG-Fib功能检测方法。收集151名健康志愿者全血样本,用于确定TEG参数最大振幅(MA)参考区间。另收集139例临床送检剩余全血样本,以美国血液技术公司Fib功能性检测试剂结果为参考,评估建立的TEG-Fib功能检测方法的性能。结果 500 μL全血样本中加入20 μL替罗非班(100 mg·L-1)和20 μL阿司匹林(15 mg·L-1)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该血小板抑制剂在2~8 ℃环境中可有效保存24个月。建立的TEG-Fib功能检测方法可有效检测室温保存60 h以内的全血样本,MA参考区间为8.20~23.64 mm,与美国血液技术公司Fib功能性检测试剂的M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TEG-Fib功能检测方法可用于Fib功能性检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常见血红蛋白变异体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的影响
    宋蓓玲, 吴炯, 胡嘉华, 王煜非
    检验医学    2024, 39 (12): 1219-122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2.015
    摘要109)   HTML30)    PDF (1007KB)(55)    收藏

    目的 评估6种临床常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系统对血红蛋白(Hb)变异体的识别能力和定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HbA1c常规检测中的疑似Hb变异体干扰样本245例。采用6种临床常用检测系统(5种为高效液相色谱法,1种为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疑似干扰样本,并采用测序法确认Hb变异体的类型。以cobas c513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简称cobas c513)的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估6种检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245例疑似Hb变异体干扰样本经测序验证,共检出Hb变异体干扰样本141例,检出Hb变异体11种(Hb G-Coushatta、Hb G-Taipei、Hb J-Bangkok、Hb D-Los Angeles、Hb Pyrgos、Hb Q-Thailand、Hb Queens、Hb Quong Sze、Hb C、Hb E、Hb S)。仅Hb D-Los Angeles和Hb S可被6种检测系统全部检出,其他9种Hb变异体各检测系统的识别能力各异。除Hb S外,6种检测系统检测其他10种Hb变异体干扰样本的结果与cobas c513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HbA1c检测系统对大部分Hb变异体的识别能力不足。对于Hb变异体的干扰,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测,必要时进行测序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和miR-14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金锁
    检验医学    2024, 39 (8): 738-7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4
    摘要101)   HTML17)    PDF (980KB)(52)    收藏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和miR-14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食管癌患者132例(食管癌组)、食管良性疾病患者125例(良性对照组)和健康体检者13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miR-134、miR-149相对表达量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72-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miR-134、miR-149与CEA、CA125、CA72-4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134、miR-149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效能。结果 食管癌组血清miR-134相对表达量和CEA、CA125、CA72-4水平均高于良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对照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miR-149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对照组miR-149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CEA、CA125和CA72-4阳性率均高于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转移的食管癌患者之间血清miR-134、miR-149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与CEA、CA125、CA72-4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5、0.419、0.457,P<0.001),血清miR-149与CEA、CA125、CA72-4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9、-0.534、-0.458,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4、miR-149单项检测诊断食管癌的AUC分别为0.768、0.773,miR-134+miR-149的AUC为0.910,CEA+CA125+CA 72-4的AUC为0.901,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16。结论 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miR-149均呈异常表达,且与病情密切相关,或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