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早期诊断和干预能够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性的肝纤维化诊断标志物。现有的直接(血清)标志物和间接标志物(基于血液指标等参数建立的模型)在排除性诊断方面具有方便、安全、可重复等优势。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和多中心研究结果以及上海地区的质量调查结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等机构制定《肝纤维化非创伤性实验诊断专家共识》,就肝纤维化非创伤性实验诊断的临床意义、适用人群、结果解读、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前沿进展等提出建议,以期科学、合理地应用非创伤性肝纤维化标志物,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进行多种肝病相关肝纤维化的诊断、病程监测和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不同脑部疾病患者尿液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阳性率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23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10 208例患者的尿液AD7c-N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根据临床诊断将所有患者分为37个组,比较各组尿液AD7c-NTP的阳性率。结果 尿液AD7c-NTP总体阳性率为2.54%(259/10 208)。AD组、痴呆组、认知障碍组尿液AD7c-NTP阳性率分别为3.79%(19/501)、2.78%(5/180)和2.01%(6/298)。头昏/头痛/晕厥/眩晕组、抑郁障碍组尿液AD7c-NTP阳性率分别为0.81%(3/372)、1.91%(27/1 414),均显著低于AD组(χ2值分别为6.58、4.82,P<0.05)。面肌痉挛组尿液AD7c-NTP阳性率为20.00%(2/10),显著高于痴呆组、认知障碍组(P<0.05)。其他非痴呆类疾病各组尿液AD7c-NTP阳性率与AD组、痴呆组和认知障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痴呆和认知障碍患者尿液AD7c-NTP阳性率较低,与其他大多数非痴呆类疾病患者AD7c-NTP阳性率无差异。尿液AD7c-NTP检测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 S)、β2-微球蛋白(β2-MG)、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1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DN患者140例(DN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2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14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间质性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FTA)评分将DN患者分为轻度组(43例,IFTA评分为0分)、中度组(35例,IFTA评分为1分)、微重度组(31例,IFTA评分为2分)、重度组(31例,IFTA评分为3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重度DN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DN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DN的效能。结果 DN组、T2DM组、正常对照组血清Cat S、β2-MG、suPAR水平均依次降低(P<0.001)。3个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微重度组、重度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Cat S、β2-MG、suPAR依次升高(P<0.001),重度组高血压患者例数多于轻度组、中度组和微重度组(P<0.05)。4组之间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t S、β2-MG、suPAR、HbAlc水平和T2DM病程、高血压与DN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782、0.849、0.751、0.705、0.817,P<0.001)。病程长、合并高血压和HbAlc、Cat S、β2-MG、suPAR水平升高均是重度DN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at S、β2-MG、suPAR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重度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51、0.878、0.979。结论 DN患者血清Cat S、β2-MG、suPAR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DN病情的判断指标。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和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SLE患者99例(SLE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将SLE患者分为LN组(40例)和无LN组(59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酐(Cr)、血尿素氮(BUN)、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计算FAR。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评估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FA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AR诊断SLE、SLE中重度活动度、LN的效能。结果 SLE组FA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LN组FAR显著高于无L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其他指标LN组、无L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R与ESR、Cr、BUN、Fib和SLEDAI-2000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249、0.223、0.806、0.450,P<0.05),与Alb呈负相关(r=-0.604,P<0.05)。FAR是SLE患者发生LN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13,95%可信区间(CI)为1.002~1.024]。对LN患者进行四分位分组,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ESR、Cr、BUN、CRP、Fib、Alb)后,Q3组(83.33 mg·g-1<FAR≤110.71 mg·g-1)发生LN的风险是Q1组(FAR≤64.10 mg·g-1)的2.633倍(OR=2.633,95%CI为1.180~5.878)。FAR诊断SL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 8,判断SLE中重度活动度的AUC为0.748 3,诊断LN的AUC为0.633 9。结论 FAR在SLE疾病活动度评估和LN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
目的 探讨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原理的改良即时检验(POCT)方法快速定量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1—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肾病患者200例和健康体检者20名,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洁随机尿液标本。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所有患者进行肾损伤分期(G1期、G2期、G3期及以上)。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简称日立3500)和改良POCT方法(检测系统简称LTRIC-600)检测尿白蛋白(Alb)、尿肌酐(Cr),并计算尿ACR。对LTRIC-600进行方法学验证。从200例肾病患者中选取40例,用质谱法检测尿Cr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TRIC-600检测尿ACR区分G1期和G2期肾损伤的效能。结果 LTRIC-600检测尿Alb和尿Cr的性能均符合临床要求。LTRIC-600与日立3500检测尿ACR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LTRIC-600检测尿Alb、尿Cr和尿ACR与日立3500的相关性均较好(r值分别为0.89、0.78和0.86,P<0.05)。质谱法与日立3500、LTRIC-600的相关性均较好(r值分别为0.89、0.83)。在肾损伤的不同分期中,LTRIC-600和日立3500检测尿A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RIC-600检测尿ACR区分G1期和G2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结论 LTRIC-600检测尿ACR有良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尤其适合慢性肾病(CKD)的早期筛查和监测,在基层医疗和居家场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 基于血清氨基酸和细胞因子构建预测儿童抑郁障碍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临床效能。方法 选取2024年1—10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抑郁障碍患儿103例(抑郁障碍组)和同期上海市儿童医院健康体检儿童54名(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10种细胞因子和23种氨基酸的水平。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根据筛选出的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 抑郁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鸟氨酸、5-羟色胺(5-HT)、犬尿氨酸、5-羟吲哚乙酸(5-HIAA)、α-干扰素 IFN-α)、白细胞介素(IL)-5、IL-1β、 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IL-6、IL-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变量(精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5-HT、IL-2)。精氨酸、天冬酰胺、5-HT降低和谷氨酸、IL-2升高均是儿童发生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筛选出的5个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诊断抑郁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内部验证的AUC为0.939。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拟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P=0.510 6),在阈值概率0.02%~98.00%范围内有较高的净获益率,净获益率最大值为0.6。结论 基于精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5-HT、IL-2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儿童发生抑郁障碍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效能,或可作为儿童抑郁障碍辅助诊断的工具。
目的 分析弯曲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分布,以及不同来源弯曲菌的分子流行和同源性特征,为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913例腹泻患者肛拭子、701例禽肉类食品样本、1例鸡粪样本,鉴定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并对检出的弯曲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结果 913例腹泻患者肛拭子中检出115株(12.60%)弯曲菌(空肠弯曲菌96株、结肠弯曲菌19株),701例食品样本中检出78株(11.13%)弯曲菌(空肠弯曲菌31株、结肠弯曲菌47株),2种样本弯曲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3,P=0.367)。193株弯曲菌中,有101株符合测序要求,且测序数据可用(56株分离自腹泻患者肛拭子、45株分离自禽肉类食品样本)。测序结果显示,9种耐药基因中,gyrA突变携带率最高,tet(M)基因携带率最低。同时携带3种及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90.10%,其中6种耐药基因[gyrA突变、erm(B)、tet(O)、tet(M)、blaOXA、cat]在肛拭子和食品样本中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种毒力基因中,iamA、ciaB、cheY基因携带率均为100%;cadF、cdtB、cdtA携带率均>95%;flaA和virB11携带率均<6%。所有菌株均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其中7种毒力基因[cadF、flaA、virB11、cdtB、iamA、ciaB、cheY]在肛拭子和食品样本中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ST将102株(其中1株分离自鸡粪样本)弯曲菌分为68个ST型别(其中10个为新型别)和16个克隆群(C828为最重要的克隆群,有56株菌株,占54.90%)。3个主克隆群中,CC828和CC21菌株腹泻患者和禽肉食品来源均有检出,而CC354菌株均分离自腹泻患者肛拭子。结论 腹泻患者和禽肉类食品来源弯曲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种类多且携带率较高,MLST有3个主克隆群和68个ST型别,其中10个新ST型别,具有高度多态性。腹泻患者和禽肉类食品来源的弯曲菌均有较高耐药性和致病性,MLST型别多样,相关部门可据此制定弯曲菌感染传播防控措施。
目的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11种临床常规炎症指标构建区分C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4年11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初诊CAP患者3 674例,根据纳入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轻症1 363例、重症1 320例)和验证集(2022年1月—2024年11月,轻症563例、重症42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11项炎症指标。在训练集中采用决策树(DT)、K近邻算法(KNN)、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6种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常规炎症指标构建区分CAP轻症和重症的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最优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结果 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轻症组和重症组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单核细胞绝对数(MO#)、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集中,XGBoost模型区分CAP轻症和重症的AUC为0.95,准确率为89%,明显优于其他5种模型。在验证集中,XGBoost模型区分CAP轻症和重症的AUC为0.91,准确率为86%,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90%。XGBoost模型区分细菌性CAP轻症和重症的AUC为0.92,区分病毒性CAP轻症和重症的AUC为0.90。结论 基于11种常规炎症指标构建的XGBoost模型可有效区分CAP轻症和重症。
目的 探讨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22 560例,根据年龄分为≤3岁组、4~6岁组、7~11岁组、12~14岁组和>14岁组。检测所有患者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柯萨奇病毒B组(COXB)IgM抗体和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抗原。另选取同期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300例,根据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MP感染组(100例,MP阳性)、病毒感染组(100例,IFVA或IFVB阳性)、细菌感染组(100例)。以同期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常规、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鉴别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效能。结果 ≤3岁组、4~6岁组、7~11岁组、12~14岁组和>14岁组病原体总阳性率分别为17.75%、24.48%、22.70%、19.20%、15.91%。不同年龄组MP 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患者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3岁组MP 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阳性率(P<0.05),7~11岁组MP阳性率和IFVA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除NLR外,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MP感染组其他指标[白细胞(WBC)计数、CRP、PCT、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CT、CRP、WBC计数、IL-6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MP感染、病毒感染和M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56、0.658。结论 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MP感染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结合病原学检测可以提高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鉴别诊断的效能。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感染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150例CR-hvKP病原学阳性,且临床确诊为CR-hvKP感染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30 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115例)。收集患者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CR-hvKP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神经内科(27.3%),主要疾病类型为呼吸系统感染(65.3%)。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是CR-hvKP感染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替加环素是患者30 d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机械通气(Log-rank χ2=5.985,P=0.014)、气管插管(Log-rank χ2=8.890,P=0.003)、无替加环素使用史(Log-rank χ2=4.378,P=0.036)、入住ICU(Log-rank χ2=4.848,P=0.028)的患者30 d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 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未使用替加环素、入住ICU是CR-hvKP感染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以降低感染患者病死率。
目的 分析急性腹泻患儿常见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4月—2023年4月兰溪市兰溪瑞康医院112例急性腹泻患儿(腹泻组)和112名行体检的无急性腹泻健康儿童(对照组)粪便样本 。分析急性腹泻患儿常见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比较腹泻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和卫生习惯等相关信息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儿童发生急性腹泻的危险因素。结果 112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样本病原阳性检出率为74.11%(83/112),其中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9.82%(67/112),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4.29%(16/112);病毒以轮状病毒为主,细菌以沙门菌为主。除性别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外,腹泻组和对照组年龄、卫生习惯等基本信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岁、未及时处理剩饭、餐具未消毒、未勤剪指甲、室内有苍蝇或蟑螂、儿童饭前未洗手、儿童便后未洗手、使用抗菌药物、吮指习惯、生食是儿童发生急性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腹泻患儿以肠道病毒感染为主,以轮状病毒感染多见;对于年龄≤2岁的儿童,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手卫生,以预防急性腹泻的发生。
目的 比较7个品牌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试剂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品牌m-AST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的影响因素,为上海地区m-AST检测结果互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7个品牌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试剂与日立35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成7个m-AST检测系统和7个AST检测系统,检测30例血清样本。7个m-AST系统两两配对组成21个组。统计21个组的相关系数,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计算21个组的斜率、截距;采用Bland-Altman分析计算相对平均偏差,并计算14个检测系统检测同一血清样本m-AST、AST值的变异系数(CV)及其均值,以及7个m-AST检测系统与对应的AST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比值。结果 21个组中,有20个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7个m-AST检测系统和7个AST检测系统检测同一血清样本的平均CV分别为39.53%和6.17%。各检测系统的m-AST和AST比值差异均较明显,除1个m-AST检测系统与对应的AST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在各浓度水平的比值波动较为恒定外,其他系统检测结果在各浓度水平的比值均有较大幅度波动,但波动趋势一致。结论 不同品牌试剂检测m-AST结果差异显著,尚缺乏可比性,原因可能为不同品牌试剂细胞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抑制率的差异。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血小板(PLT)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的≥60岁DFU患者79例(DFU组)和未合并DFU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例(T2DM组)。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肽、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PLT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DFU组和T2DM组临床资料和相关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FU的影响因素。结果 DFU组肌酐、尿素氮,PLT、PT、Fib、FDP、DD水平高于T2DM组(P<0.05),白蛋白、HDL-C、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P<0.05)。PLT计数、PT与HDL-C呈正相关(P<0.05),AT-Ⅲ与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呈正相关(P<0.05),Fib与白蛋白、HDL-C、总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DD与白蛋白、HDL-C呈负相关(P<0.05)。Fib和FDP是DF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T-Ⅲ是DFU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DFU患者存在高凝状态。DFU发生与PLT、凝血功能关系密切,监测PLT和凝血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T2DM并发症。
目的 分析疑似呼吸道感染和健康儿童口咽部分泌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与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9月天门市妇幼保健院疑似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实验组)和96名健康儿童(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口咽部分泌物样本,采用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技术分析微生物分布特征,比较2组样本物种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 实验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ray-Curtis距离较对照组远,且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横坐标、纵坐标累积总贡献率为88.2%,且对照组和实验组菌落呈现显著分离状态(P<0.001)。实验组共检出30种微生物,其中细菌11种,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23.96%);病毒19种,人偏肺病毒检出率最高(25.00%)。实验组肺病毒属[比例差值为2.38%,95%可信区间(CI)为1.79%~3.98%,P=0.025]、嗜血杆菌属[比例差值为1.12%,95%CI为0.35%~1.57%,P=0.042]、呼吸道病毒属[比例差值为0.67%,95%CI为0.45%~1.62%,P=0.047]丰度高于对照组;链球菌属[比例差值为-2.97%,95%CI为-3.14%~-1.01%),P=0.018]、鼻病毒属[比例差值为-2.16%,95%CI为-3.28%~-1.98%,P=0.031]丰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α-氨基酸代谢途径(比例差值为2.91%,95%CI为1.29%~4.15%,P=0.011)、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比例差值为1.73%,95%CI为1.22%~2.58%,P=0.039)、有机磷酸酯生物合成途径(比例差值为2.15%,95%CI为1.46%~3.72%,P=0.034)、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比例差值为2.42%,95%CI为1.42%~3.59%,P=0.023)、氨基酸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比例差值为1.12%,95%CI为0.94%~2.85%,P=0.041)丰度高于对照组。≤1岁的儿童感染巨细胞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的比例大于>1岁的儿童(P<0.05),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比例小于>1岁的儿童(P=0.046)。结论 肺炎链球菌和人偏肺病毒为儿童口咽部分泌物的主要微生物种类,疑似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口咽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健康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对儿童呼吸道微生物的分布有影响。呼吸道微生物可通过调控氨基酸和能量代谢等途径引发感染。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是由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引起的肺部机会性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然而,随着免疫抑制剂在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治疗中的使用增多,越来越多的HIV阴性患者被检出耶氏肺孢子菌感染[1-3]。PJP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造成患者死亡[4]。目前,肾病综合征患儿伴PJP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此类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病例报道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PJP的认知,及时预防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