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30
    上一期   
    论著
    脑脊液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和自噬相关蛋白7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姚彦, 谷聚贤, 李猛, 李国策, 艾静怡, 赵丽
    2025, 40(9):  829-83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1
    摘要 ( 32 )   HTML ( 4)   PDF (1063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脊液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和自噬相关蛋白7(ATG7)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TBM患者80例(TBM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48例(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葡萄糖、氯、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总蛋白、TAK1和ATG7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BM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TAK1、ATG7诊断TBM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M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多核细胞比例、PCT、CRP和ATG7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葡萄糖和TAK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TAK1升高和白细胞计数、总蛋白、ATG7降低是TBM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TAK1、ATG7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TB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808、0.912,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项检测(Z值分别为2.466、2.155,P<0.05)。结论 脑脊液TAK1、ATG7水平异常与TBM有关,或可作为TBM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

    基于CAR、NLR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中的价值
    楚野, 熊春翔, 黄宇, 曾佳兴, 易波德, 黄能干, 杨屹峰, 杨枫
    2025, 40(9):  834-84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2
    摘要 ( 25 )   HTML ( 5)   PDF (1233KB) ( 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和术前、术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Cox死亡风险模型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列线图模型总评分区分低危、中危、高危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术后1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年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CAR和术后NLR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2.745、2.486、3.568、2.597、2.518,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377~5.993、1.274~3.738、1.148~6.993、1.126~3.957、1.343~3.889,P<0.01]。基于年龄、CCI、ASA分级、术后CAR和术后NLR建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Cox死亡风险模型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CAR、术后NLR与Cox死亡风险得分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列线图模型判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术后1年总生存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 基于CAR、NLR的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炎症指标构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评估模型
    袁昳玮, 王艺文, 费张莉, 黄湾
    2025, 40(9):  841-84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3
    摘要 ( 24 )   HTML ( 3)   PDF (1167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炎症指标构建预测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0月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107例,根据治疗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6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铁蛋白(FE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 。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其效能。结果 预后不良组ESR、NLR、SII、FER、CRP、CAR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2个组之间MLR、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MDA5抗体+++、ESR、NLR、SII、FER、CRP、CAR 均与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SII、FER和CAR升高均是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SII、FER和CAR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判断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拟合度较高(Hosmer-Lemeshow χ2=1.983,p=0.982),在阈概率0~0.99范围内临床净收益>0,最大净收益值为0.27。结论 基于SII、FER和CAR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效能。

    血清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许莹芊, 王金全, 彭欢子, 彭嘉琪, 何坤, 谢小兵
    2025, 40(9):  848-8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4
    摘要 ( 47 )   HTML ( 3)   PDF (1162KB) ( 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MI患者102例(AMI组)、非AMI患者55例(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和肽素、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和血脂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AMI的效能和预测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MI患者和肽素与CK-MB、cTnI、MYO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AMI患者发生MACE的关系。结果 AMI组血清和肽素、CK-MB 、MYO和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和肽素与cTnI、MYO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8、0.624,P<0.001),与CK-MB无相关性(r=0.158,p=0.113)。血清和肽素单项检测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判断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AUC为0.810;和肽素+cTnI、CK-MB+MYO+cTnI、和肽素+cTnI+CK-MB+MYO诊断AMI的AUC分别为0.960、0.975、0.986,判断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961、0.958、0.949。和肽素、MYO、cTnI是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1.005、1.004、1.070,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1~1.008、1.000~1.008、1.015~1.128]。结论 血清和肽素诊断AMI和预测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效能,或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血清syndecan-1、eNAMPT水平对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赵黎晓, 杨晓婷, 李丹, 张楠, 苏海燕, 王艳
    2025, 40(9):  856-8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5
    摘要 ( 22 )   HTML ( 2)   PDF (941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聚糖-1(syndecan-1)、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水平对重症肺炎(SP)患者并发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SP患者168例。根据入院后是否并发脓毒症将其分为并发脓毒症组(52例)和未并发脓毒症组(116例)。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将并发脓毒症的SP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8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4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yndecan-1和eNAMP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syndecan-1、eNAMPT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P并发脓毒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血清syndecan-1、eNAMPT水平对SP并发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并发脓毒症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肌钙蛋白I(cTnI)、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syndecan-1、eNAMPT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P<0.001)。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yndecan-1、eNAMPT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0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清syndecan-1、eNAMP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血清syndecan-1、eNAMPT水平与CRP、IL-6、cTnI、PCT、WBC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血清syndecan-1、eNAMPT、CRP、IL-6、cTnI、PCT、WBC计数均是SP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yndecan-1和eNAMPT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SP并发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0.812、0.844。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诊断SP并发脓毒症的AUC为0.981。结论 SP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syndecan-1、eNAMPT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与常规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SP并发脓毒症的诊断效能。

    肺结核患者血清miR-125b、miR-423表达与疾病活动性、预后的关系
    傅爱
    2025, 40(9):  862-8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6
    摘要 ( 21 )   HTML ( 3)   PDF (1023KB) ( 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miR-125b、miR-423表达与肺结核疾病活动性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102例(APTB组)、潜伏结核感染(LTBI)患者112例(LTBI组)和健康体检者120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125b、miR-423相对表达量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根据APTB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分为临床控制组(86例)和未控制组(16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miR-125b、miR-423表达与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APTB患者临床未控制的效能。结果 正常对照组、LTBI组、APTB组血清miR-125b、miR-423相对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依次升高(P<0.001)。未控制组血清miR-125b、miR-423相对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临床控制组(P<0.001)。miR-423、miR-125b单项检测判断APTB患者临床未控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0.852,miR-423+miR-125b、miR-423+miR-125b+TNF-α+IL-6联合检测判断APTB患者临床未控制的AUC分别为0.910、0.942。APTB患者血清miR-125b、miR-423表达与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APTB患者血清miR-125b、miR-423表达显著升高,在APTB疾病活动性判断和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WDR5和miR-455-5p表达在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刘昊, 付淼, 刘蓬, 田文, 王莎, 尹晓梅, 王东海
    2025, 40(9):  867-87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7
    摘要 ( 22 )   HTML ( 3)   PDF (1151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WD重复序列蛋白5(WDR5)和miR-455-5p在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6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宫颈癌患者78例(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78例(CIN组),以78名健康体检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WDR5蛋白水平和WDR5 mRNA、miR-455-5p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WDR5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宫颈癌患者随访3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WDR5 mRNA与miR-455-5p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WDR5 mRNA、miR-455-5p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预后(死亡)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WDR5 mRNA、miR-455-5p诊断宫颈癌和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死亡)的效能。结果 宫颈癌组、CIN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WDR5 mRNA相对表达量和WDR5水平均依次升高(P<0.001),血清miR-455-5p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01)。宫颈癌患者癌组织WDR5阳性率(76.92%)高于癌旁组织(11.54%)(P<0.001)。不同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之间血清WDR5 mRNA、miR-455-5p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WDR5 mRNA与miR-455-5p呈负相关(r=-0.405,P<0.001)。血清WDR5 mRNA、miR-455-5p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AUC分别为0.767、0.756、0.883,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798、0.861。WDR5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WDR5低表达组(Log-rank χ2=5.932,P=0.015),miR-455-5p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高于miR-455-5p低表达组(Log-rank χ2=4.859,P=0.027)。WDR5 mRNA高表达、miR-455-5p低表达、中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1/2肌层、肿瘤最大直径≥4 cm、有淋巴转移均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WDR5水平和WDR5 mRNA表达均升高,miR-455-5p表达降低,且均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宫颈癌患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sd-LDL-C/HDL-C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关系
    王春红
    2025, 40(9):  875-8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8
    摘要 ( 23 )   HTML ( 2)   PDF (1010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行PCI术的AMI患者2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并检测PCI术前sd-LDL-C和HDL-C水平,计算sd-LDL-C/HDL-C比值。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的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53例)和预后不良组(6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心肌梗死面积、吸烟史和高血压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C、HDL-C水平和sd-LDL-C/HDL-C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面积≥50%、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LDL-C升高、sd-LDL-C升高、HDL-C降低、sd-LDL-C/HDL-C比值升高是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LDL-C、sd-LDL-C、HDL-C、sd-LDL-C/HDL-C比值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模型判断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1、0.868、0.850、0.919、0.934。结论 sd-LDL-C/HDL-C比值与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不同样本类型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王春玮, 马秀清, 齐国昌, 蔡星垚
    2025, 40(9):  881-88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09
    摘要 ( 33 )   HTML ( 6)   PDF (907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样本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检测在HCMV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2—2023年青海红十字医院疑似HCMV感染者乳汁、羊水,以及乳汁HCMV-DNA阳性对应新生儿晨尿、痰液、血清、脑脊液等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类型样本HCMV阳性率差异。结果 所有类型样本中,乳汁HCMV检出率最高(67.93%),乳汁HCMV-DNA阳性对应新生儿尿液、痰液、血清、脑脊液HCMV阳性率分别为16.92%、12.50%、2.6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不同类型样本HCM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15例≤30 d新生儿血清(21例)、脑脊液(1例)、痰液(20例)、尿液(73例)样本HCMV-DNA阳性。结论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羊水样本HCMV-DNA,有助于尽早判断宫内感染,预防新生儿HCMV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和菌株耐药性及毒力分析
    李丽, 杜金烨, 王心怡, 戴菁
    2025, 40(9):  885-89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0
    摘要 ( 34 )   HTML ( 2)   PDF (1070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PN)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以及菌株耐药性和毒力特征,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3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64例KPN BSI患者(观察组)和66例KPN非BSI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差异。采用黏液丝试验和毒力基因测定检测血液来源KPN的毒力。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KPN BS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64例KPN BSI患者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40.6%),59.4%的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灶,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7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置管是KPN 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4.708,95%可信区间(CI)为4.051~53.401,P<0.001]。BSI KPN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60%~70%,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相对较低(<50%);检出39株(60.9%)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留置静脉导管和呼吸系统感染是KPN BSI患者发生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64株KPN中,黏液丝试验阳性10株(15.6%),有3株为CRKP,其中1株CRKP分离自BSI合并肝脓肿患者,该株菌同时携带rmpA2、magA、iucA、iroNalls基因,为碳青霉烯类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结论 深静脉置管合并原发灶CRKP感染的患者易发生BSI,临床应常规监测CR-hvKP菌株,以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武汉地区成人荧光法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参考区间调查
    张辉, 袁靖雯, 张驰
    2025, 40(9):  892-89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1
    摘要 ( 24 )   HTML ( 3)   PDF (914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武汉地区健康成人荧光法血小板(PLT)计数(简称PLT-F)和PLT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8岁的健康体检者1 067名。采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全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血小板比容(PCT)和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PF)等PLT参数。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研究对象PLT相关参数差异,并建立相应参考区间。另选取同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健康体检者120名,用于验证参考区间。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研究对象IPF、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区间分别为(0.90~9.86)fL和(9.5~18.1)%;男性MPV和P-LCR参考区间分别为(9.11~12.69)fL和(17.90~46.09)%,女性MPV和P-LCR参考区间分别为(9.27~13.00)fL和(18.05~48.87)%;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男性PLT-F参考区间分别为(161~384)×109L-1、(147~374)×109L-1和(118~366)×109L-1,女性分别为(149~404)×109L-1、(157~375)×109L-1和(124~356)×109L-1;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男性PCT参考区间分别为(0.19~0.36)%、(0.17~0.37)%和(0.15~0.38)%,女性分别为(0.17~0.43)%、(0.18~0.40)%和(0.15~0.36)%。参考区间验证结果显示符合率为100%。结论 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成人PLT-F和PLT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MicroR在指导血小板计数复检中的应用
    陈文丽, 金成, 周露露, 徐卫益
    2025, 40(9):  897-90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2
    摘要 ( 32 )   HTML ( 6)   PDF (994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基于MicroR、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制定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PLT)计数复检规则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3年6月—2024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26例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实验组)和68名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对照组)。另收集同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1例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为复检规则验证阳性标本,70名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为复检规则验证阴性标本。采用XN-20血液分析仪PLT-F模式测定血常规各项指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CV、RDW、MicroR指导PLT复检的效能。用复检规则验证样本对制定的MicroR复检规则进行验证。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MCV、RDW、PLT计数和Micr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平均PLT体积、大PLT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MCV和RDW指导PLT复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720、0.474,敏感性分别为80.0%、72.9%、16.0%,特异性分别为52.7%、62.1%、72.4%。当MicroR≥16.5%时,PLT计数复检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3%、52%、48%、7%。结论 MicroR指导PLT复检的效能与MCV相当,但明显优于RDW。建议临床实验室日常工作中设置MicroR≥16.5%复检规则来代替MCV<75 fL和RDW>22%规则。

    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分类在危重型流行性感冒疗效判断中的价值
    王秋菊, 肖辉建, 吴双, 赵婉婷, 代绪波, 庄岳鹏
    2025, 40(9):  901-90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3
    摘要 ( 28 )   HTML ( 3)   PDF (1319KB) ( 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分类和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危重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10医院收治的142例危重型流感患者(危重型组)和126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制备血涂片,根据淋巴细胞特征分为甲、乙、丙3种类型。按B淋巴细胞计数和甲类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和乙类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和丙类淋巴细胞计数分别分为A组、B组、C组。比较各组各项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型的比例与流式细胞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流感危重型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危重型组乙类淋巴细胞计数减低(P<0.05)。危重型组死亡患者病程中乙类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偏低;危重型组恢复患者病程中乙类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逐步恢复正常。A组、B组、C组呈正相关(r=0.757,P均<0.01)。T淋巴细胞计数、乙类淋巴细胞计数、B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甲类淋巴细胞计数和丙类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均是危重型流感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淋巴细胞形态学分类和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较好,危重型流感患者外周血中的乙类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增高可提示病情好转,持续处于低值则提示预后不良。

    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ST11和非ST11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特征
    李媛睿, 刘婧娴, 俞静, 陈峰, 刘瑛, 沈立松
    2025, 40(9):  907-9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4
    摘要 ( 20 )   HTML ( 2)   PDF (1487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ST11和非ST11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分布特征,为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分离自儿科患者的164株非重复CRKP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进化分析。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比较非ST11型和ST11型CRKP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164株CRKP均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产KPC-2、 NDM-1、 NDM-5、 OXA-232菌株分别占57.9%(95株)、14.0%(23株)、13.4%(22株)、2.4%(4株),其中产OXA-232菌株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第1次检出。产KPC-2的CRKP均为ST11型;非ST11型CRKP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ST2168、ST2169、ST2171、ST2576、ST2578、ST2579、ST2580、ST2622、ST3356和ST3357型为新发现的ST型别。与非ST11型CRKP感染患儿比较,ST11型 CRKP感染患儿年龄更小、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更长;非ST11型CRKP感染患儿和ST11型 CRKP感染患儿既往(6个月)住院史、医院获得性感染、疝气、呼吸道畸形和腹部术后引流、留置导尿管,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11型 CRKP是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儿科的主要克隆株。非ST11型和ST11型CRKP感染患儿临床表现虽有差异,但对患儿预后无影响。

    尿液分析系统智能审核规则的建立和验证
    宋珊珊, 徐黎明, 王学, 郭杰, 王倩, 李玉斌, 孙璇, 董楚瑶, 张姗姗, 陈燕
    2025, 40(9):  914-91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5
    摘要 ( 40 )   HTML ( 8)   PDF (936KB) ( 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尿液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联合智能审核规则,并进行验证。方法 随机抽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肾内科送检尿常规的20 383例住院患者尿液样本,随机分为规则建立组(10 192例)和验证组(10 191例)。分别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再经显微镜镜检复核。比较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和人工镜检结果的一致性。基于一致性分析结果建立尿液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联合智能审核规则。比较建立组和验证组使用该规则的检测效能。结果 建立的尿液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联合智能审核规则包括18项内容。使用该规则,建立组特异性为82.9%,准确率为84.3%;验证组特异性为82.8%,准确率为84.3%。结论 建立的尿液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联合智能审核规则可确保尿常规分析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临床实验室日常工作效率。

    综述与讲座
    胰酶标志物临床研究现状
    陈福君, 陈毛明
    2025, 40(9):  918-92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6
    摘要 ( 32 )   HTML ( 4)   PDF (928KB) ( 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之一,其分泌的酶类可分为糖类分解酶[如淀粉酶(AMY)、麦芽糖酶]、蛋白质分解酶(如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凝乳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和脂肪分解酶[如脂肪酶(LPS)、磷脂酶A2(PLA2)]。AMY、LPS等胰酶目前已作为胰腺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清弹性蛋白酶1不仅对急、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还可大幅提高早期胰腺癌(如早期胰头癌)的阳性检出率。另外,粪便样本中的弹性蛋白酶1可作为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生物标志物。血清胰蛋白酶可用于预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且预测效能优于AMY。文章对AMY、LPS、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主要胰酶标志物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综述弹性蛋白酶1和胰蛋白酶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

    病例报道
    胸腔积液常规细胞学检查监测肺癌组织学转化1例报道
    安平平, 白云, 周道银, 陈燕, 张日铭, 焦阳
    2025, 40(9):  925-92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7
    摘要 ( 27 )   HTML ( 5)   PDF (1720KB) ( 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患者5年生存率<20%[1]。在我国,每年因肺癌而死亡的患者超过70万例[2]。肺癌按组织学分类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NSCLC占85%,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为其主要亚型[3-4]。然而,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并非一成不变,部分患者可发生组织学转化,进而引发耐药性问题。因此,及早发现并诊断肺癌组织学转化,对于调整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在临床上,肺癌的组织学转化多在病情进展后通过再次活检得以发现,但这种方法存在诊断滞后,且创伤性较大,不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研究结果显示,约有20%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即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而常规细胞学检查能够有效鉴别积液中细胞的性质,并初步判定其中恶性细胞的组织类型[6]。本研究介绍1例通过胸腔积液的常规细胞学检查成功捕捉到肺癌细胞的组织学转化病例,为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脓肿分枝杆菌致血流感染1例报道
    张晓晗, 程秀红, 宁永忠, 李东风
    2025, 40(9):  930-9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09.018
    摘要 ( 22 )   HTML ( 2)   PDF (943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根据细菌生长速度可将NTM分为3类,即缓慢生长分枝杆菌、快生长分枝杆菌和不能培养分枝杆菌[1]。脓肿分枝杆菌为快速生长型,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侵犯人体肺、淋巴结、皮肤软组织等,其侵犯血流,引起菌血症的感染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由脓肿分枝杆菌引起血流感染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