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30
    上一期   
    论著
    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中组织蛋白酶C表达的变化
    罗静, 袁佳仪, 姚小艳, 范列英
    2025, 40(10):  933-94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1
    摘要 ( 13 )   HTML ( 1)   PDF (1160KB) ( 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组织蛋白酶C(CTSC)表达与RA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RA患者78例(RA组)、骨关节炎(OA)患者40例(OA组)、痛风患者38例(痛风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3例(SLE组)、干燥综合征(SS)患者34例(SS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35例(AS组)、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9例(PsA组)、健康体检者42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名正常对照者、37例RA患者、21例OA患者和25例痛风患者外周血不同细胞CTSC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TSC水平和3例RA患者、3例OA患者关节滑膜液CTSC水平。结果 RA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TSC表达量高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P<0.05)。RA组单核细胞CTSC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痛风组和OA组(P<0.05)。在RA组、OA组、痛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中间型单核细胞(IM)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NCM)CTSC表达量均高于经典型单核细胞(CM)(P<0.05),而IM和NCM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CM、IM和NCM中CTSC表达量均高于OA组、痛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例RA患者关节滑膜液CTSC水平(167、106、215 ng·mL-1)均高于3例OA患者(28、53、6 ng·mL-1)。RA组血清CTSC水平高于OA组、SLE组、A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促炎型单核细胞中CTSC呈高表达,其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离子钙公式法计算结果和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测定结果一致性分析
    林炜炜, 徐靖嵩, 张乐乐, 李敏, 汪骅
    2025, 40(10):  941-94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2
    摘要 ( 8 )   HTML ( 2)   PDF (862KB) ( 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离子钙公式计算结果(公式法)和离子选择电极(ISE)法直接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2023年7—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6 148例门诊和住院6患者的总钙、离子钙、总二氧化碳(T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氯离子(Cl-)等项目的检测结果。采用4个公式[自建公式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自建公式2(自动线性建模)、Forster 1985公式、Nordin 1989公式]计算离子钙结果。比较公式法和ISE法离子钙结果的差异。结果 自建公式1、自建公式2、Forster 1985公式、Nordin 1989公式离子钙计算结果与ISE法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0、0.659、0.478、0.222,P<0.05)。以ISE法离子钙检测结果为参考,以公式法计算结果的百分偏差在±10%范围内为符合要求。当ISE法离子钙检测结果为0.99~1.40 mmol·L-1时,公式法的符合率最高,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建公式1(95.93%)、自建公式2(95.52%)、Forster 1985公式(90.78%)、Nordin 1989公式(52.91%)。当ISE法离子钙≤0.98 mmol·L-1时,公式法与ISE法的符合率均<40%,且公式法结果均显著高于ISE法(P<0.001)。当ISE法离子钙≥1.41 mmol·L-1时,公式法的符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Forster 1985公式(76.19%)、自建公式2(58.73%)、自建公式1(41.27%)、Forster 1985公式(41.27%),且公式法结果均显著低于ISE法(P<0.001)。结论 当离子钙水平为0.99~1.40 mmol·L-1时,除Nordin 1989公式外,其他3个公式与ISE法的符合率均较高。当离子钙≤0.98 mmol·L-1或≥1.41 mmol·L-1时,公式法与ISE法的差异较大,离子钙实际水平会被高估或低估。

    GDF-15、NT-proBNP和NLR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邹珍洋, 于瑾舒, 何仁栋, 谢宁, 郭斌
    2025, 40(10):  946-95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3
    摘要 ( 9 )   HTML ( 3)   PDF (922KB) ( 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CHF患者113例(CHF组)、健康体检者43名(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实验室相关指标和血浆GDF-15、NT-proBNP水平,计算NLR。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轻度组(31例,NYHAⅠ~Ⅱ级)和中重度组(82例,NYHAⅢ~Ⅳ级)。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心因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分为终点事件组和无终点事件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HF发生、病情严重程度和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CHF、判断CHF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终点事件发生的效能。结果 CHF组GDF-15、NT-proBNP、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单核细胞绝对数(MO#)、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均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GDF-15、NT-proBNP、NLR、NEUT#均高于轻度组(P<0.05)。终点事件组GDF-15、NT-proBNP、NLR、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均高于非终点事件组(P<0.05)。GDF-15、NT-proBNP和NLR均是中重度CHF发生和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NT-proBNP、GDF-15、NLR单项检测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0.829、0.764,诊断中重度CHF的AUC分别为0.633、0.705、0.715,判断CHF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AUC分别为0.689、0.799、0.752;NT-proBNP+NLR、GDF-15+NT-proBNP、GDF-15+NLR诊断CHF的AUC分别为0.928、0.914、0.827,诊断中重度CHF的AUC分别为0.713、0.703、0.761;判断CHF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AUC分别为0.773、0.795、0.843;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CHF的AUC为0.906,诊断中重度CHF的AUC为0.758,判断CHF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AUC为0.843。结论 GDF-15、NT-proBNP和NLR在CHF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中均有一定的价值。

    基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健康指数筛查前列腺癌效果评价
    施美芳, 吴炯, 胡嘉华, 刘涛, 陈贞艳, 戴洁, 花豹, 邹政
    2025, 40(10):  954-95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4
    摘要 ( 5 )   HTML ( 2)   PDF (1064KB) ( 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健康指数(PHI)构建前列腺癌筛查策略,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 2021年8月—2022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行前列腺活检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12例。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42例)、良性疾病组(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PHI,计算f-PSA/PSA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和良性疾病组年龄、PSA、f-PSA、PHI、直肠指检异常率和前列腺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HI、PSA、f-PSA、f-PSA/PSA比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771、0.728、0.621。PSA的临界值取4 ng·mL-1时阴性预期值最高(1.000),临界值取10 ng·mL-1时阳性预期值为0.538。PHI的临界值取55时阳性预期值最高(0.750)。根据PHI、PSA、f-PSA的不同临界值构建前列腺癌筛查策略。筛查策略A(PSA 4 ng·mL-1+PHI 55)、筛查策略B(PSA 4 ng·mL-1+PHI 27)、筛查策略C(PSA 4、10 ng·mL-1+f-PSA 1 ng·mL-1)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710、0.757、0.667。筛查策略A的阳性预期值最高(0.833),筛查策略C的阴性预期值最高(0.882)。结论 PSA结合PHI和f-PSA可以有效提升前列腺癌筛查的效能。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张岩, 魏腾飞, 涂胜
    2025, 40(10):  959-96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5
    摘要 ( 8 )   HTML ( 1)   PDF (1003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亳州市人民医院MINOCA患者15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计算MHR。对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8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60个月。记录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8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INOCA患者术后18个月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判断MINOCA患者术后18个月内发生MACE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NOCA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根据MHR的中位数(0.47)将MINOCA患者分为MHR≤0.47组(79例)和MHR>0.47组(79例)。MHR>0.47组吸烟史和三酰甘油(TG)、单核细胞绝对数(MO#)均高于MHR≤0.47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MHR≤0.47组(P<0.01);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0.47组术后18个月内MACE发生率高于MHR≤0.47组(P<0.05)。MHR>0.47、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MINOCA患者术后18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275、1.137、1.119,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22~5.065、1.002~1.290、1.016~1.304,P<0.05]。MHR判断MINOCA患者术后18个月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MHR≤0.47组术后5年无MACE生存率高于MHR>0.47组(Log-rank χ2=6.905,P=0.009)。结论 高MHR与MINOCA患者发生MACE密切相关。MHR对MINOCA患者术后18个月内发生MAC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或可作为预测MINOCA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

    血清胆碱酯酶、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心功能指标在AD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赵海霞, 安莹波
    2025, 40(10):  965-97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6
    摘要 ( 5 )   HTML ( 0)   PDF (928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心功能指标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北京市海淀医院133例ADHF患者。分别将治疗后3个月和1年作为短期和长期预后评估的时间节点。根据短期和长期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长期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半乳糖凝集素-3、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不良、长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胆碱酯酶、半乳糖凝集素-3、NT-proBNP、cTnI和LVEF联合检测判断ADHF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短期预后不良组、长期预后不良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LVEF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01),半乳糖凝集素-3、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合并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合并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是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胆碱酯酶降低、LVEF降低、半乳糖凝集素-3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均是短期预后不良、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胆碱酯酶、半乳糖凝集素-3单项检测判断AD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752,判断长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693、0.690;血清胆碱酯酶、半乳糖凝集素-3、NT-proBNP、cTnI和LVEF联合检测判断短期和长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09、0.869。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半乳糖凝集素-3、NT-proBNP、cTnI和LVEF检测有助于判断ADHF患者短期和长期不良预后,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更高,且对短期预后的评估效能高于长期预后。

    血清CA125、TRAP1、HO-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卢秀明, 柴宝英, 曹颖祺, 刘鑫, 杨琳
    2025, 40(10):  972-9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7
    摘要 ( 6 )   HTML ( 1)   PDF (879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2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晚期NSCLC患者100例,采用厄洛替尼(鳞癌)/吉非替尼(腺癌)靶向治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53例)和无效组(4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CA125、TRAP1、HO-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CA125、TRAP1、HO-1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A125、TRAP1、HO-1判断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效能。结果 无效组和有效组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血清CA125、TRAP1、HO-1水平均高于有效组(P<0.05)。晚期NSCLC患者血清CA125、TRAP1、HO-1水平均与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522、-0.467、-0.493,P<0.05)。分化程度、CA125、TRAP1、HO-1均是晚期NSCLC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无效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664、4.307、4.139、3.458,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838~7.304、1.883~9.849、1.985~8.632、1.426~8.386,P<0.05]。CA125、TRAP1、HO-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模型判断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无效的AUC分别为0.756、0.784、0.770、0.878。结论 血清CA125、TRAP1、HO-1在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评估中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或可作为疗效预测的指标。

    MTB特异性IFN-γ和IL-2联合检测在肾结核辅助诊断和尿路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孙倩倩, 肖华, 杨越, 马浩琳, 李灵招, 吕朋举
    2025, 40(10):  978-98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8
    摘要 ( 4 )   HTML ( 0)   PDF (899KB) ( 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2联合检测在肾结核辅助诊断及与尿路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郑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肾结核患者59例(肾结核组)、尿路感染患者63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清洁中段尿样本,进行MTB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样本,进行MTB特异性IFN-γ和IL-2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FN-γ+IL-2联合检测、MTB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鉴别诊断肾结核和尿路感染的效能。结果 肾结核组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γ+IL-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9.8%,显著高于MTB培养、GeneXpert MTB/RIF的敏感性(11.9%、47.5%)(P<0.001)。IFN-γ+IL-2联合检测、MTB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鉴别诊断肾结核与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559、0.737。当IFN-γ和IL-2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76、15.375 pg·mL-1时,诊断肾结核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95.2%。结论 MTB特异性IFN-γ和IL-2联合检测在肾结核辅助诊断及与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肾结核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血清HMGB1、IL-6水平对牙周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魏粤晓, 杨丽丽, 郭丰桐
    2025, 40(10):  982-9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09
    摘要 ( 4 )   HTML ( 1)   PDF (905KB) ( 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牙周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产检且孕周<26周的患牙周病的孕妇200例(牙周病组)和牙周健康的孕妇100例(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同时检测血清HMGB1、IL-6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将牙周病孕妇分为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牙周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牙周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结果 牙周病组血清HMGB1、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牙周病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P<0.001)。结局不良组并发症(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妊娠期贫血、子痫前期)所占比例和hs-CRP、HMGB1、IL-6水平均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并发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妊娠期贫血、子痫前期和hs-CRP、HMGB1、IL-6升高均是牙周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判断牙周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联合预测模型。血清HMGB1、IL-6单项检测和联合预测模型判断牙周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766、0.839。结论 HMGB1、IL-6升高可增加牙周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血清HMGB1、IL-6或可作为评估牙周病孕妇妊娠结局的生物标志物。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NLR、UA和PGE2联合检测对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
    王梦茹, 周麟, 邢茜茜, 崔倩倩
    2025, 40(10):  987-99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0
    摘要 ( 7 )   HTML ( 0)   PDF (877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尿酸(UA)和前列腺素E2(PGE2)联合检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4—1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术前NLR和血清UA、PGE2水平。术后3 d内对所有患者进行谵妄量表(CAM-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谵妄组(27例)和非谵妄组(93例)。采用Spearman分析评估NLR、UA、PGE2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UA、PGE2判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效能。结果 谵妄组ASA分级Ⅲ~Ⅳ级所占比例、NLR和血清UA、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谵妄组(P<0.05)。NLR、UA、PGE2均与ASA分级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47、0.424、0.487,P<0.001)。NLR、UA、PGE2升高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NLR、UA、PGE2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823、0.861、0.968。结论 术前NLR和血清UA、PGE2水平升高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NLR、UA、PGE2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效能。

    血清β-Klotho、巢蛋白1在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刘英杰, 于倩, 厉昕妤, 郭佳, 杨小杰, 董仙萍
    2025, 40(10):  992-99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1
    摘要 ( 4 )   HTML ( 1)   PDF (934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β-Klotho、巢蛋白1在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子宫内膜癌患者140例(子宫内膜癌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140例(良性疾病组)、女性健康体检者140名(正常对照组)。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88例)和Ⅲ~Ⅳ期组(52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术后60 d和子宫良性疾病患者、正常对照者血清β-Klotho、巢蛋白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β-Klotho与巢蛋白1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β-Klotho、巢蛋白1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判断临床分期的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术前、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β-Klotho水平依次升高(P<0.001),血清巢蛋白1水平依次降低(P<0.001)。子宫内膜癌组术后血清β-Klotho水平高于术前(P<0.05),血清巢蛋白1水平低于术前(P<0.05)。与Ⅰ~Ⅱ期组比较,Ⅲ~Ⅳ期组低分化、有淋巴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者所占比例和血清巢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β-Klotho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他资料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巢蛋白1升高、β-Klotho降低均是子宫内膜癌Ⅲ~Ⅳ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β-Klotho、巢蛋白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4、0.822、0.870,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的AUC分别为0.714、0.800、0.861。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β-Klotho、巢蛋白1水平异常,或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和临床分期判断的指标。

    基于YOLOV8深度学习模型辅助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罗远美, 刘畅, 陈立龙, 李振彰, 岳雨彪, 李杨, 徐令清
    2025, 40(10):  998-100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2
    摘要 ( 5 )   HTML ( 0)   PDF (1549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YOLOV8深度学习(DL)模型快速识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图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4—2023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56例明确诊断为APL且未经治疗的患者的骨髓涂片,用MGview1.0软件进行拍摄,采集其中1 551张清晰图像,采用Make Sense软件标注细胞类别(“ZYLXB”类别和“Other”类别)。共标注异常早幼粒细胞图片5 041张和其他类型细胞图片1 606张,随机抽取4 033张异常早幼粒细胞图片和1 330张其他类型细胞图片作为训练集,训练结束后的剩余图片纳入验证集。建立YOLOV8深度学习模型,评价该模型快速识别APL细胞图像的效能。结果 YOLOV8 DL模型识别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准确率达91%,且随置信度阈值的增加,精确度也呈逐渐提高的趋势,在阈值约为0.9时达到高点。结论 YOLOV8 DL模型可对APL图像进行快速且准确的识别。

    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评价
    李明超, 沈通, 周冰鹤, 窦馨, 胡亮, 常东, 张泽
    2025, 40(10):  1004-10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3
    摘要 ( 6 )   HTML ( 1)   PDF (1065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极限梯度提升算法、LightGBM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2月—202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670例AIS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诊疗数据。按照7∶3的比例将670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469例)和测试集(201例)。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极限梯度提升算法、LightGBM算法建立模型并预测AIS患者预后。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F1分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4种算法的预测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极限梯度提升算法、LightGBM算法预测AI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8、0.915、0.908、0.896;4种算法中,随机森林算法的准确率、F1分数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LightGBM算法的阴性预测值最优,而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各评价指标均表现欠佳。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AIS患者预后能够早期识别患者复发风险,但应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

    常规实验室标本冻融后对易栓症检测结果的影响
    王帅力, 刘莹, 王丽, 袁莉
    2025, 40(10):  1010-10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4
    摘要 ( 11 )   HTML ( 2)   PDF (929KB) ( 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常规实验室标本-20 ℃冻融后对易栓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标本,测定其即刻(0 d)、-20 ℃保存3 d复融后即刻(3 d)和复融后4 ℃保存2 h(2 h)的抗凝血酶(AT)、蛋白C(PC)、狼疮抗凝物(LA)和蛋白S(PS)。比较不同时间点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AT、PC、LA在-20 ℃保存3 d且复融后2 h内结果稳定;PS结果则明显降低,但复融后4 ℃保存2 h内结果稳定。结论 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标本-20 ℃冻融对PS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临床在诊断易栓症时应关注此种情况。

    2019—2023年黑龙江地区临床分离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崔兰英, 郭大文, 俞晓晨, 王希
    2025, 40(10):  1014-101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5
    摘要 ( 8 )   HTML ( 1)   PDF (853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黑龙江地区真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和耐药性,为感染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2023年全国真菌病监测网黑龙江地区42家综合医院酵母样真菌临床分离株34 815株。对所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样本中酵母样真菌分离率和耐药性差异。结果 34 815株酵母样真菌中,51.01%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痰液样本菌株分离率(65.23%)最高。无菌体液样本中,脓液(42.92%)和血液(30.41%)真菌分离率居前2位。临床样本中分离的念珠菌以白念珠菌最为多见(63.2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3.81%),近平滑念珠菌和库德里阿兹赤酵母分离率分别为4.22%和2.77%。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敏感(SDD)或耐药,库德里阿兹赤酵母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高(>80%),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仅为65.8%;70.5%的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表现为野生型,低于光滑念珠菌(89.3%)、近平滑念珠菌(88.5%)和库德里阿兹赤酵母(93.5%)。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库德里阿兹赤酵母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93%)高于热带念珠菌(67.1%);分离的念珠菌均对两性霉素B表现为野生型。结论 黑龙江地区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抗菌活性较强。

    综述与讲座
    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徐贲, 冯章亮, 宋小军, 金大智, 陈毓
    2025, 40(10):  1019-102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6
    摘要 ( 8 )   HTML ( 1)   PDF (86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传统的呼吸道病原体诊断技术存在耗时长、检出限低等局限。分子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灵敏、自动化的优势。文章就分子诊断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展望分子诊断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

    病例报道
    以髓外侵犯首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误诊Ewings肉瘤1例报道
    熊博钰, 王萌萌, 马镜云, 戴卓文, 潘月月, 王琼
    2025, 40(10):  1025-102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7
    摘要 ( 12 )   HTML ( 2)   PDF (1583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类型,多数患者存在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12),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其蛋白产物导致细胞分化迟缓、凋亡不足,是APL主要的分子机制[1]。APL患者具有侵袭性临床表现,易发生出血和栓塞,早期死亡率为9%~30%[2]。有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可通过促进分化,从而大大提高AP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3]。具体来说,ATRA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联合治疗可将APL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90%以上,接近治愈标准[4]。ATO在提高缓解率和治愈率的同时,可降低化疗相关毒性[5],已被纳入APL的治疗方案。目前,APL已成为一种无需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可基本治愈的白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APL的初步诊断主要依靠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形态多变的APL,如微颗粒型,其诊断主要依据免疫表型,尤其是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强阳性[6]。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MPO阴性APL病例,以提高临床对此类疾病细胞形态学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泌尿道感染样本分离出黏液型肯塔基沙门菌ST198.2-1 1例报道
    刘瑛, 陈峰, 李虎, 刘玥, 许学斌
    2025, 40(10):  1030-103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5.10.018
    摘要 ( 6 )   HTML ( 1)   PDF (976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门菌(Salmonella)是人类重要的感染型食源性病原[1],分布于全球的养殖动物(畜禽类)和水产品中,存在物种与优势菌共存[2]。人经粪-口途径感染沙门菌后,因个体免疫水平差异症状有所不同:低龄幼儿易出现腹泻、腹痛、发烧等典型感染性腹泻症状;成人可自限,罹患基础性疾病者易经肠系膜静脉系统入血形成菌血症、脓毒血症等重症,甚至死亡[3]。沙门菌泌尿道感染不常见,危险因素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潜在的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有关[4-7]。202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自1例泌尿道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样本中首次分离到1株高水平耐药、黏液型的肯塔基沙门菌。该患者急诊就医,临床多次经验用药治疗失败。本文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结果,结合国内外持续流行的高水平耐药肯塔基沙门菌ST198.2-1耐药克隆等报道[8-10],对病例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