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因此需要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同时对其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从20个世纪开始,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研究,并先后推出了多个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如Framingham风险积分(FRS)系统、SCORE积分系统、QRISK2积分系统、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但是由于研究人群和地区的差异,各个风险评估系统的应用范围、研究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终点事件、适用人群等不尽相同,且各具特点。文章对目前各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总钙由离子钙和没有生理活性的钙(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小部分与碳酸氢盐、柠檬酸盐和乳酸盐结合)组成。由于离子钙和总钙都可应用于临床且各有优劣,所以正确地评估患者的钙水平并非易事。与离子钙相比,总钙的检测相对简便,因此总钙测定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但一些临床情况下总钙不能准确地反映钙水平。文章综述了钙校正计算公式、离子钙及总钙的临床应用现状。
目的 寻找一个主观性小而又实用的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方法 首先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确定特征变形红细胞(主要为环形、靶形和芽胞形3种),然后分析经过肾穿刺病理确诊的150例患者的特征变形红细胞的百分比,分成多个诊断值,分别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30%,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10%。以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30%为标准,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7%、AUC为0.976,同时显著缩小了混合型血尿的范围。结论 以环形、靶形、芽孢形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征变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简单、易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随着国内精准医学计划的开展,高通量测序,即下一代测序(NGS)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动。然而,作为临床检测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法规或指南来规范NGS检测项目的开展。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试点单位之一,长海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正在开展遗传性肿瘤筛查和肿瘤个体化用药指导的NGS检测项目。文章将以该中心在NGS检测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目的 建立血清蛋白电泳识别M蛋白的规则并进行验证。探讨该规则在健康人群中筛查M蛋白的价值。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依据M蛋白在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的区域制定M蛋白的识别规则。对312例随机临床血清样本进行血清蛋白电泳,依据制定的M蛋白识别规则筛查M蛋白,并通过免疫固定电泳进行验证。收集1 17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及236例除血液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骨肿瘤科、肝病科和老年科外的患者血清样本,分别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筛查M蛋白,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对可疑样本进行确证并分型。结果 312例临床样本采用血清蛋白电泳筛选出28例可疑样本(含有M峰或可疑M峰),其中16例(5.12%)经免疫固定电泳确认为M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漏检1例,漏检率为0.32%。1 170例健康体检者中M蛋白阳性率为2.14%(25/1 170),男性阳性率(2.64%)高于女性(1.82%)。25例M蛋白阳性的健康体检者中,IgG型M蛋白阳性率最高(60%),其次为IgM型(24%)。236例除血液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骨肿瘤科、肝病科、老年科外的患者样本中有10例M蛋白血症,阳性率为4.24%。结论 制定的M蛋白识别规则在血清蛋白电泳识别M蛋白中有较大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避免不必要的尿素检测,降低检验人员工作量和减少患者检测费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检索患者类别为“体检中心”的尿素(紫外-谷氨酸脱氢酶法)和肌酐(Cr)(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数据。以高于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4.5—2015)尿素参考区间上限(9.5 mmol/L)为阳性判断标准。以Cr数据为基础,采用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计算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再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是否需检测尿素,计算出最佳Cr和eGFR值及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尿素与Cr、eGF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3、0.337,P<0.01),Cr和eGFR判断尿素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和0.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 4)。当Cr>80 μmol/L时,启动尿素检测,Cr判断尿素阳性的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86.3%;尿素测试节约率为87.7%,尿素阳性漏检率为0.1%。当eGFR<94 mL/(min·1.73 m2)时,启动尿素检测,eGFR判断尿素阳性结果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91.6%;尿素测试节约率为91.2%,尿素阳性漏检率为0.08%。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没必要与Cr同步检测尿素。保守估计有近88%的健康体检者不需要检测尿素。以血清Cr和eGFR判断血清尿素阳性的性能无差异。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唾液酸转移酶的异常表达可调节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异常唾液酸化可增强肿瘤细胞的黏附转移能力及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唾液酸转移酶的异常表达还与肿瘤转移的组织器官特异性有关。异常结构唾液酸修饰的糖蛋白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有重要价值,使寻找新型肿瘤标志物成为可能。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唾液酸化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以及血清唾液酸类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血清肌酐的检测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不同,由此造成不同临床实验室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出现差异。此外,药物对肌酐测定的干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上很多常见的药物均会导致肌酐测定出现假性结果,且同种药物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而出现不同的干扰方向。文章对肌酐的检测方法及干扰肌酐检测结果的常见药物作一综述。
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是人体肝脏内乙醇代谢的关键酶,共同构成ADH氧化体系。ADH1B和ALDH2分别是ADH和ALDH的2个重要亚型。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变及代谢性疾病等相关。文章对ADH1B及ALDH2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比较超速离心法、膜亲和法、沉淀法提取血浆外泌体的效率。方法 分别采用超速离心法、膜亲和法、沉淀法提取血浆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流式检测仪和动态光散射法检测外泌体的形态、颗粒数、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采用免疫印迹法鉴定外泌体标志性蛋白的表达,采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外泌体蛋白浓度,分析颗粒数/蛋白总量比值以评估外泌体的提取纯度。 结果 超速离心法、沉淀法和膜亲和法提取的外泌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均能观察到其立体膜结构,大小为40~100 nm,但沉淀法提取的外泌体混有聚乙二醇(PEG)聚合物及蛋白大颗粒。亲和法提取的外泌体直径大于超速离心法和沉淀法(P<0.05)。动态光散射法结果显示3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的Zeta电位均为负值,但测得的外泌体直径偏大。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3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均表达标志性蛋白。沉淀法提取的血浆外泌体蛋白总量和外泌体颗粒数均高于超速离心法和膜亲和法(P<0.05)。超速离心法的提取纯度高于膜亲和法和沉淀法(P<0.05)。结论 超速离心法、膜亲和法和沉淀法均能提取出血浆外泌体,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目的 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并检测EBV感染患儿血清EBV DNA的载量。方法 选取1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IM组)、18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患儿(CAEBV组)和15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EBV DNA载量,采用Kruskal-Wallis H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组淋巴细胞比例和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CD8+T细胞比例和计数的中位数分别高达61.5%和5 217个/μL,自然杀伤(NK)细胞、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EBV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NK、CD4+T、CD8+T 4种细胞计数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IM组(P<0.05)。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60×103和1.25 ×104 拷贝/mL,2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IM患儿与CAEBV感染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有很大不同,IM患儿CD8+T细胞大量增殖是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综合血清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IM与CAEBV感染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欧洲CDC推荐的2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案用于梅毒筛查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65例患者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评估美国CDC推荐方案与欧洲CDC推荐方案诊断梅毒的一致性。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CL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阳性者同时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通过计算一致性百分比和Kappa值来确定2种推荐方案的一致性。结果 依据美国CDC和欧洲CDC推荐方案,1 465例患者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60.61%、60.41%。有2例CLIA阳性、TPPA阴性、RPR阳性样本依据2种检测方案得出不一致的结果。依据美国CDC推荐方案,这2例患者被认为患有现症或既往梅毒;依据欧洲CDC推荐方案,这2例患者被认为是非梅毒感染者。回顾患者病史,发现这2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梅毒史并接受抗梅毒治疗。2种推荐方案总的一致性百分比和Kappa值分别为99.998%和0.999。结论 美国CDC推荐方案和欧洲CDC推荐方案在梅毒高流行人群中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
目的 建立上海地区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于上海地区9家医院就诊的4 d~17岁健康儿童720名,按年龄分为6组,每组120名。血液收集后离心,血清-20 ℃冷冻保存,使用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 800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测定。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及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的相关要求制定参考区间的合理方法和可靠依据,以非参数法确定TSH、FT3和 FT4的95%参考区间(百分位数范围为2.5%~97.5%,可信区间为90%)。结果 各组按年龄段划分参考区间为:A组(4 d~<1个月),TSH 0.53~18.91 μIU/mL,FT3 2.42~5.67 pmol/L,FT4 11.85~33.81 pmol/L;B组(1~<12个月),TSH 0.75~5.75 μIU/mL,FT3 4.21~8.16 pmol/L,FT4 9.40~19.54 pmol/L;C组(1~<5岁),TSH 0.63~6.20 μIU/mL,FT3 3.54~6.90 pmol/L,FT4 9.32~18.40 pmol/L;D组(5~<10岁),TSH 0.58~5.39 μIU/mL,FT3 3.97~7.83 pmol/L,FT4 10.65~19.23 pmol/L;E组(10~<14岁),TSH 0.39~5.36 μIU/mL,FT3 4.27~8.55 pmol/L,FT4 9.80~19.64 pmol/L。F组(14~17岁),TSH 0.48~5.06 μIU/mL,FT3 3.14~6.15 pmol/L,FT4 9.57~18.27 pmol/L。A组新生儿与相邻的B组参考区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各组内不同性别间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上海地区4 d~17岁健康儿童按年龄分组TSH、FT3和 FT4的参考区间。利用以上参考区间能够解释儿童甲状腺功能的检测结果,有助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肿瘤等疾病。
目的 建立0~3岁婴幼儿凝血功能参考区间。方法 对966例0~3岁婴幼儿凝血功能进行检测,要求被检测婴幼儿无发热、炎症、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无肿瘤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生长发育正常。分别统计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参数。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围产期新生儿组(0~7 d)、新生儿组(8~30 d)、婴幼儿组1(1~6个月)、婴幼儿组2(7~12个月)、幼儿组1(1~2岁)和幼儿组2(2~3岁)。分别对上述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各项参数的参考区间。结果 1~6 个月与7~12个月,1~2岁与2~3岁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PT的参考区间:0~7 d为12.20~15.08 s、8~30 d为11.84~14.20 s、1~12个月为11.05~13.45 s、1~3岁为10.92~12.68 s;PT-INR的参考区间:0~7 d为1.07~1.45、8~30 d为0.99~1.27、1~12个月为0.82~1.10、1~3岁为0.83~1.10。0~7 d与8~30 d、7~12个月与1~2岁、2~3岁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APTT的参考区间:0~30 d为21.27~58.20 s、1~6个月为24.67~51.52 s、7个月~3岁为24.01~43.73 s。8~30 d与1~6个月,7~12个月与1~2岁、2~3岁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Fib的参考区间:0~7 d为1.43~3.97 g/L、8 d~6个月为1.58~3.72 g/L、7个月~3岁为2.65~3.89 g/L。0~7 d与8~30 d、1~6个月,7~12个月与1~2岁、2~3岁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TT的参考区间:0 d~6个月为15.31~24.83 s、7个月~3岁为15.83~23.39 s。结论 婴幼儿的凝血功能处于一个不断健全的过程,各凝血功能指标均存在生理变化。建议各实验室按不同年龄建立合适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治凝血系统疾病、术前检查、抗凝药物监测等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全世界临床实验室对每份患者标本中需要检测的每个分析物都只做一次检测就发出检测报告。这是临床实验室相对于其他分析领域实验室最大的特点,但也是最大的缺陷!如果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检测报告有怀疑,那么就需要实验室重新做一次检测。重新检测的结果与先前的检测报告一致,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为了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的首要分析性能一定是精密度。可惜,国内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和体外诊断产品的厂商没有对精密度性能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呼吁认真学习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5文件,并按照文件的实验方案进行完整的精密度实验,以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建立或验证精密度性能,这才是确保向临床和患者提供有质量的报告的基础。本文也介绍了在验证厂商精密度性能时,比较标准差大小使用卡方检验的含义。
华法林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凝剂,可用于治疗房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瓣膜移植等[1],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华法林个体药物代谢能力的差异很大,治疗安全范围狭窄,影响其药效的因素又很多, 使得华法林个体剂量的变动性很大( 0.5~ 60.0 mg/d), 还会存在严重的潜在出血风险和抗凝不足的栓塞, 使得对华法林治疗的管理具有挑战性[2]。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检测65例病毒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组)、72例细菌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和60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SAA、CRP水平,同时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和分类,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CRP、SAA/CRP比值、WBC计数、NLR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效能。结果 细菌感染组SAA、CRP、WBC计数及NL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AA/CRP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SAA、SAA/CR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RP、WBC计数及NL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最好[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77、99.0%、83.2%],SAA/CRP比值诊断病毒感染的效能最好(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16、87.7%、89.4%)。结论 SAA和CRP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在病毒感染中,SAA升高比CRP更为明显,且SAA/CRP比值更为敏感。联合检测SAA和CRP能更快速、准确地确定感染类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目的 研究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体检人员320名,根据脂肪肝相关诊断标准确诊脂肪肝患者160例(脂肪肝组),以无脂肪肝表现的1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比值、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结果 脂肪肝组TC、TG、LDL-C、ALT、AST、AST/ALT比值、GG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对脂肪肝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 全面评价迈瑞H5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简称H50)的临床性能,确认该仪器是否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方法 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YY/T1246—2014《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WS/T 461—201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6-A、EP9-A3文件的要求对H50的携带污染率、重复性、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室内精密度、线性范围、与对比仪器[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简称VariantⅡ)]的可比性、正确度、样本稳定性、干扰试验及在扩展模式下对血红蛋白E(HbE)的识别能力等项目进行评价。结果 H50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携带污染率低(-0.56%),高值样本对低值样本无携带污染;重复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样本变异系数(CV)均<1%,批内、批间及室内精密度(CV)均<1%,低于WS/T 461—2015的要求;具有较宽的检测线性范围(4.2%~16.6%),可覆盖绝大多数患者的检测结果。样本在低温环境(4 ℃)及常温环境(18~24 ℃)保存6 d,结果仍然稳定。采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标准品进行正确度验证,绝对偏差在±0.3%HbA1c内。与VariantⅡ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996),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移<1%,低于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要求(6%)。甘油三酯(TG)、胆红素及葡萄糖(Glu)对H50检测HbA1c不存在干扰。采用扩展模式可有效提示HbE。结论 H50具有优异的性能,可满足HbA1c临床检测的需要。
免疫学检测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对分析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然而,有多种干扰因素会影响免疫学检测结果,贯穿分析前、中、后各环节。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就免疫学检测的干扰因素及其解决策略形成专家共识,可为免疫学项目的精准检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