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沉降率参考方法、魏氏法和仪器法的应用比较
陈林1, 张莉滟2, 万泽明1, 袁丽娜1
1.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105
2. 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080

作者简介:陈林,男,1972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PCV)对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的影响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H2-A4文件参考方法、魏氏法、LDY-CX40型仪器法3种检测ESR方法的可比性。

方法

按照CLSI参考方法调整1名健康人PCV后检测ESR;随机选择60例门诊和病房患者,分别采用CLSI参考方法、魏氏法与LDY-CX40型仪器法同时测定ESR。

结果

PCV对ESR的影响为一倒抛物曲线: Y=611 .81 X2 -698 .12 X+200.31,决定系数( r2)=0.994 5;不同检测方法间配对 t检验显示 P<0.01;参考方法、魏氏法、仪器法3者进行两两线性回归分析, r2均>0.976( P<0.01);魏氏法和仪器法的结果均在CLSI制定的比较参考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可接受范围内。

结论

PCV对ESR的影响十分明显,应该将PCV调整在恒定的一个水平,才能获得一个更准确和更有价值的ESR结果;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该使用不同的参考区间。

关键词: 红细胞沉降率; 参考方法; 魏氏法; 仪器法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0)05-0376-03
Application comparison of ESR reference method, Westergren method and instrumental method
CHEN Lin1, ZHANG Liyan2, WAN Zeming1, YUAN Lina1
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Ersha Island Branch,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105, China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acked-cell volume (PCV) in red blood cell to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and the comparability between ESR reference method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Document: H2-A4], Westergren method and ESR instrumental method (LDY-CX40).

Methods

The ESR after adjusting PCV of a healthy subject was measured according to CLSI reference method. 60 cases of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their ESR were measured by CLSI reference method, Westergren method and LDY-CX40 ESR instrumental method simultaneously.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PCV to ESR could be expressed as a parabola curve: Y=611 .81 X2 -698 .12 X+200.31, r2=0.994 5. The different determination methods with paired t test showed P<0.01. The results of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rogrammed between the three methods ( r2 >0.976, P<0.01). The results of Westergren method and ESR instrumental method were fully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of the comparative values of CLSI reference method.

Conclusions

The influence of PCV to ESR is very obvious. The PCV should be adjusted at an invariable level, and then the more accurate and more valuable ESR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There a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methods, and they should use different reference intervals.

Keywor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Reference method; Westergren method; Instrumental method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简称血沉, 是指红细胞(RBC)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检验指标, 对多种疾病有筛查和治疗监测作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研究所(ICSH)于1965年组成ESR专业小组对ESR标准方法进行审定, 并于1973、1977、1993年分别发表了ESR实验的参考方法、标准方法及常规方法[1]。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在ICSH文件基础上探讨了参考方法从采样至报告结果的各个细节, 并推荐常规使用Westergren法[2]。随着ESR方法的不断改进, 近年来一些新的检测方式和自动化仪器被大量引入使用, 使ESR检测简便、快捷。为了解不同方法的可比性, 我们就红细胞压积(PCV)对ESR测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并对参考方法、魏氏法和Precil LDY-CX40型自动ESR仪结果进行了比较。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采集

选取健康体检者1名, 抽取10支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真空抗凝血2 mL。随机选择2008年8月1日至9月15日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住院和门诊患者60例, 其中男27例, 女33例, 年龄15~73岁。抽取静脉血, 2支EDTA-K2真空抗凝管2 mL和2支109 mmol/L 1∶ 4枸橼酸钠抗凝管2 mL, 其中正常标本22例, 异常标本38例。

二、仪器

1.LDY-CX40型自动动态ESR仪及配套专用ESR管。

2.标准魏氏ESR管及配套ESR架。

3.EDTA-K2真空抗凝管(批号:080730)、1∶ 4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批号:080523), 广州阳普医疗公司生产。

三、方法

1.PCV对ESR的影响 以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1 cm)离心10 min, 健康体检者其中2支EDTA-K2 抗凝血, 参照CLSI参考方法取自身血浆调整其他管PCV, 调整后的抗凝血充分混匀, 用CD 1700 血液分析仪检测PCV后, 用魏氏法做ESR, 保持室温18~25 ℃沉降, 在1 h时准时读取结果。

2.CLSI参考方法操作 将患者2支2 mL EDTA-K2静脉血中的1支用CD 1700 血液分析仪检测PCV后, 以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1 cm)离心10 min的血浆调节另1支PCV为0.35(按公式:2× PCV/0.35-2=需血浆量加血浆调节), 充分混匀调整后的EDTA-K2 抗凝血, 用魏氏法做ESR, 保持室温18~25 ℃沉降, 在1 h时准时读取结果。

3.魏氏法 将患者的1支枸橼酸钠抗凝血,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3]的规定检测ESR, 尽快完成检测。

4.仪器法 取患者的1支枸橼酸钠抗凝血, 在LDY-CX40型自动ESR仪上检测,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程序操作, 方法设置为1 h魏氏法。

四、统计学方法

PCV对ESR的影响结果用Excel 2003软件分析处理; 对不同方法结果的比较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配对t检验。

结 果
一、PCV对ESR结果的影响

调整健康体检者PCV后经检测, PCV为0.25、0.30、0.35、0.38、0.40、0.45、0.50、0.56, ESR结果分别为62、45、34、22、18、8 mm/h。PCV对ESR结果的影响见图1图2。PCV在0.25~0.56之间时, 回归方程为Y=611.81X2-698.12X+200.31, 决定系数(r2)=0.994 5; PCV在0.25~0.45之间时, 回归方程为Y=-275.34X+129.84, r2=0.991 2。

图1 PCV对ESR的影响

图2 PCV对ESR的影响

二、3种检测方法结果的比较

1. 3种不同检测方法统计结果 见表1

表1 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统计结果(mm/h, x-± s)

2.3种不同检测方法两两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 见表2

表2 3种不同检测方法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

3. 3种不同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分析 线性相关分析显示, 参考方法与魏氏法之间、参考方法与仪器法之间、魏氏法与仪器法之间r2均> 0.976, 相关性检验P< 0.01, 见表3

表3 3种不同检测方法回归分析结果
讨 论

ESR与RBC聚集性、血浆黏度和血液比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而其受PCV的影响更为显著, 从图1图2可以看出, 同一个人的血液标本, PCV越低, ESR值越高, 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两图比较发现, PCV> 0.45时斜率明显减小, 说明PCV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这种影响逐渐减小。CLSI参考方法严格要求调节PCV≤ 0.35, 正是为了消除PCV对ESR的影响。如果采用魏氏法检测ESR, 当PCV升高时, 即使RBC聚集性增加, ESR也不会加快; 而PCV降低时, 即使RBC聚集性正常, ESR也会加快。由此可以看出, 在临床检测工作中, 如果不论PCV高低与否, 每个患者均采用相同抗凝剂比例采血是非常不合适的。杨肃文等[4]也报道, PCV在33%~35%之间, 仪器法与魏氏法相关性良好, 也表明PCV对ESR的突出影响。为了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应该依据参考方法, 用患者自身血浆将PCV调整到0.35是比较适宜的做法。如果采用了调整PCV的方法, 虽然可排除PCV影响, 但应建立不同方法的参考区间, 有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 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随访。

从3种方法结果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 参考方法与魏氏法之间、参考方法与仪器法之间、魏氏法与仪器法之间r2均> 0.976, 相关性检验P< 0.01, 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魏氏法和仪器法二者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茅蔚等[5]报道的结果不一致, 但与郑文芝等[6]报道的魏氏法和仪器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 可能与仪器型号及其设定有关。从表2可以看出, 魏氏法和仪器法检测结果与CLSI参考方法结果比较总体均略低于参考方法, 不同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究其原因:其一, 由于参考方法要求 EDTA 抗凝, 且不用抗凝剂稀释, 与常规操作有差异; 其二, 参考方法要求对PCV进行调整, 改变了标本的球浆比。魏氏法和仪器法存在统计学差异, 可能与其测定管和检测方式不同有关。RBC在血浆中沉降的起因在于RBC与血浆密度上的差异, 而ESR的高低则与RBC的聚集程度和PCV有关, PCV降低和RBC大量聚集, 均可使ESR升高[1]。经对照, 魏氏法和仪器法检测结果完全符合CLSI制定的参考方法与工作方法的可接受范围[7]。由于ESR测定的不是一个化学成分, 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 不同的技术可能只是检测了这种现象的不同方面, 这也是CLSI制定的参考方法和工作方法时可接受范围比较宽的原因[8]

由于魏氏法影响因素多, 操作过程不易标准化, 加上近年来日益重视的生物安全问题, ESR测定已逐步由自动动态ESR仪代替传统手工法, 这也体现了实验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大多的仪器参数都由生产厂商自行规定, 结果报告参差不一, 在方便检验的同时, 其可靠性不容忽视。所以, 在临床实验室检测ESR的工作中, 我们必须熟知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以及其参考方法和推荐方法之间的可比性, 尽可能消除每一环节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尤其要注意过高或过低的PCV对结果的影响。3种检测方法存在统计学差异, 应该对各自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或建立, 才能在临床上使用。用患者自身血浆将PCV调整到0.35, 这样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才能将更准确、更有价值的结果反映给临床, 对疾病的筛查、监测和随访更有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朱忠勇. ICSH关于血沉的三个推荐评介[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5, 10(4): 237-238. [本文引用:2]
[2]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 ards. Reference and selected procedure for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test; approved stand ard[S]. 4th ed. H2-H4, NCCLS, 2000. [本文引用:1]
[3]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143-144. [本文引用:1]
[4] 杨肃文, 黄芳, 谢鑫友. 新鲜血在自动化血沉分析仪TEST1EC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05, 20(4): 365-366. [本文引用:1]
[5] 茅蔚, 熊立凡, 徐燕萍, . Micro-Test 1血沉仪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07, 22(3): 254-256. [本文引用:1]
[6] 郑文芝, 温晓艳, 李立宏, . Precil XC-20型自动血沉仪的应用评价[J]. 检验医学, 2005, 20(5): 490-491. [本文引用:1]
[7] 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measurement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 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expert panel on blood rheology)[J]. J Clin Pathol, 1993, 46(3): 198-203. [本文引用:1] [JCR: 2.439]
[8] 龙伟清, 钟武平, 崔颖鹏, . 全自动快速血沉仪测定血沉的方法学评价[J]. 右江医学, 2006, 34(2): 118-12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