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钙校正计算公式与离子钙检测的临床应用现状
    吴炯, 潘柏申
    检验医学    2016, 31 (7): 623-62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7.019
    摘要527)   HTML8)    PDF (793KB)(2286)    收藏

    总钙由离子钙和没有生理活性的钙(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小部分与碳酸氢盐、柠檬酸盐和乳酸盐结合)组成。由于离子钙和总钙都可应用于临床且各有优劣,所以正确地评估患者的钙水平并非易事。与离子钙相比,总钙的检测相对简便,因此总钙测定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但一些临床情况下总钙不能准确地反映钙水平。文章综述了钙校正计算公式、离子钙及总钙的临床应用现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 尿红细胞形态判断标准探究
    刘金祥, 丁勇, 曹翠云, 潘妍
    检验医学    2017, 32 (7): 582-5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7.006
    摘要274)   HTML5)    PDF (1110KB)(1089)    收藏

    目的 寻找一个主观性小而又实用的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方法 首先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确定特征变形红细胞(主要为环形、靶形和芽胞形3种),然后分析经过肾穿刺病理确诊的150例患者的特征变形红细胞的百分比,分成多个诊断值,分别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30%,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10%。以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30%为标准,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7%、AUC为0.976,同时显著缩小了混合型血尿的范围。结论 以环形、靶形、芽孢形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征变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简单、易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 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镁中的试剂交叉污染及其消除措施
    王传发
    检验医学    2010, 25 (06): 465-467.  
    摘要331)   HTML    PDF (215KB)(1038)    收藏
    目的 研究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镁中的试剂交叉污染及其消除措施.方法 选用生化试剂中含有镁离子(Mg2+)的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二氧化碳(CO2)、血糖(Glu)、淀粉酶(Am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0个项目作为污染观察对象,以质控血清为样本,分别研究这10个项目对Mg2+检测中的试剂针、比色杯的交叉污染情况;对于Mg2+ 检测的试剂针及比色杯交叉污染问题,分别采取设置其相应的清洗程序、分放不同模块检测,观察效果.结果 对Mg2+存在试剂针交叉污染的项目有CO2、Amy、TC 3个项目;对Mg2+存在比色杯交叉污染的项目有CO2、Amy、TC、HDL-C、CK、CK-MB 6个项目,且试剂针污染程度不及比色杯污染严重.设置以去离子水作为清洗剂时的试剂针或比色杯清洗程序,或者上述施污染项目与Mg2+分置于不同的模块上检测均可有效地消除其交叉污染.结论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Mg2+中存在着试剂的交叉污染,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中数据质量控制和分析若干问题的探讨
    喻东, 郭瀛军
    检验医学    2017, 32 (4): 255-2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4.003
    摘要464)   HTML24)    PDF (1050KB)(2615)    收藏

    随着国内精准医学计划的开展,高通量测序,即下一代测序(NGS)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动。然而,作为临床检测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法规或指南来规范NGS检测项目的开展。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试点单位之一,长海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正在开展遗传性肿瘤筛查和肿瘤个体化用药指导的NGS检测项目。文章将以该中心在NGS检测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5.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 12对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临床价值
    柏平, 朱江, 姚艳林, 马建红, 段发兰, 李久芬
    检验医学    2017, 32 (1): 41-4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1.010
    摘要294)   HTML3)    PDF (646KB)(2207)    收藏

    目的 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Vit B12)对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4 358名体检者Hcy、Vit B12及叶酸,同时收集常规体检资料。根据血压及有无合并症分为单纯高血压组(653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组(55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组(386例)、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154例)和正常对照组(2 615名)。结果 4 358名体检者中检出1 743例高血压患者,检出率为39.99%。正常对照组Hcy、Vit B12、叶酸水平均无异常。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CHD组、高血压合并DM组、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Hcy水平呈线性升高,Vit B12、叶酸水平呈线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4个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比例、嗜烟酒率、Hcy水平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均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其他高血压各组Hcy、高Hcy血症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血压合并CHD组比较,高血压合并DM组和高血压合并多疾病组Hcy水平明显增高(P<0.05),叶酸、Vit B12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项目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cy、低Vit B12及低叶酸水平是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还与年龄、嗜烟酒及BMI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免疫学检测的干扰因素和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检验医学    2024, 39 (12): 1131-11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12.001
    摘要386)   HTML74)    PDF (1003KB)(842)    收藏

    免疫学检测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对分析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然而,有多种干扰因素会影响免疫学检测结果,贯穿分析前、中、后各环节。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就免疫学检测的干扰因素及其解决策略形成专家共识,可为免疫学项目的精准检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及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张战锋;黎小琼;黄宪章
    检验医学    2011, 26 (10): 710-713.  
    摘要262)   HTML    PDF (290KB)(126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8. 流式细胞仪ProCOUNT方法计数CD34+细胞
    陈军浩;欧阳建;张葵;夏永泉
    检验医学    2002, 17 (06): 365-367.  
    摘要263)      PDF (134KB)(1010)    收藏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仪ProCOUNT法计数CD34+细胞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用核酸染料设阈值.根据已知的干/祖细胞特点:表达CD34抗原、CD45弱阳性或阴性、核酸染料着色强及侧向散射光低表达,用多参数设门策略精确识别干/祖细胞.结果ProCOUNT方法批内精密度为15.8%(CD34+/有核细胞=0.035%)和 9.3%(CD34+/有核细胞=2.785),平均回收率91.8%.12例标本中CD34+细胞平均为1.99%,结果为7511/μl.结论ProCOUNT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能准确计数CD34+细胞,适合临床常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念珠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娄峥;刘学杰;陈悦
    检验医学    2007, 22 (06): 742-744.  
    摘要385)      PDF (250KB)(114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肌酐检测方法及常见药物对肌酐检测干扰的研究进展
    王正印, 尹元, 王伟灵
    检验医学    2018, 33 (4): 370-3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8.04.021
    摘要858)   HTML17)    PDF (808KB)(1912)    收藏

    血清肌酐的检测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不同,由此造成不同临床实验室血清肌酐测定结果出现差异。此外,药物对肌酐测定的干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上很多常见的药物均会导致肌酐测定出现假性结果,且同种药物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而出现不同的干扰方向。文章对肌酐的检测方法及干扰肌酐检测结果的常见药物作一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1.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形成与其耐药机制的相关性
    胡玢婕, 赵付菊, 赵虎
    检验医学    2014, 29 (8): 865-87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20
    摘要304)   HTML    PDF (678KB)(1207)    收藏
    生物膜的形成是幽门螺杆菌引起消化道反复难治性感染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动力学以及细菌密度感应系统等3个方面探讨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系统阐述了该研究方向现有的渗透与营养限制、对抗免疫防御系统、基因水平转移和外排泵基因异常表达等4种学说,并对幽门螺杆菌生物膜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2. 血清蛋白电泳识别M蛋白的规则制定及其在健康人群M蛋白筛查中的应用
    徐双, 路瑾, 赵磊, 裴林, 贾玫, 荣嵘
    检验医学    2020, 35 (7): 668-67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7.009
    摘要625)   HTML12)    PDF (1062KB)(1146)    收藏

    目的 建立血清蛋白电泳识别M蛋白的规则并进行验证。探讨该规则在健康人群中筛查M蛋白的价值。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依据M蛋白在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的区域制定M蛋白的识别规则。对312例随机临床血清样本进行血清蛋白电泳,依据制定的M蛋白识别规则筛查M蛋白,并通过免疫固定电泳进行验证。收集1 17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及236例除血液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骨肿瘤科、肝病科和老年科外的患者血清样本,分别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筛查M蛋白,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对可疑样本进行确证并分型。结果 312例临床样本采用血清蛋白电泳筛选出28例可疑样本(含有M峰或可疑M峰),其中16例(5.12%)经免疫固定电泳确认为M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漏检1例,漏检率为0.32%。1 170例健康体检者中M蛋白阳性率为2.14%(25/1 170),男性阳性率(2.64%)高于女性(1.82%)。25例M蛋白阳性的健康体检者中,IgG型M蛋白阳性率最高(60%),其次为IgM型(24%)。236例除血液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骨肿瘤科、肝病科、老年科外的患者样本中有10例M蛋白血症,阳性率为4.24%。结论 制定的M蛋白识别规则在血清蛋白电泳识别M蛋白中有较大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沈逸枫, 吴炯 综述, 郭玮, 潘柏申 审校
    检验医学    2018, 33 (2): 163-16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8.02.015
    摘要459)   HTML7)    PDF (797KB)(1367)    收藏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因此需要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同时对其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从20个世纪开始,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研究,并先后推出了多个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如Framingham风险积分(FRS)系统、SCORE积分系统、QRISK2积分系统、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但是由于研究人群和地区的差异,各个风险评估系统的应用范围、研究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终点事件、适用人群等不尽相同,且各具特点。文章对目前各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4. 红细胞沉降率参考方法、魏氏法和仪器法的应用比较
    张莉滟;陈林;万泽明;袁丽娜
    检验医学    2010, 25 (05): 376-378.  
    摘要496)   HTML    PDF (218KB)(891)    收藏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PCV)对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的影响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H2-A4文件参考方法、魏氏法、LDY-CX40型仪器法3种检测ESR方法的可比性.方法 按照CLSI参考方法调整1名健康人PCV后检测ESR;随机选择60例门诊和病房患者,分别采用CLSI参考方法、魏氏法与LDY-CX40型仪器法同时测定ESR.结果 PCV对ESR的影响为一倒抛物曲线:Y=611.81X2-698.12X+200.31,决定系数(r2)=0.994 5;不同检测方法间配对t检验显示P<0.01;参考方法、魏氏法、仪器法3者进行两两线性回归分析,r2均>0.976(P<0.01);魏氏法和仪器法的结果均在CLSI制定的比较参考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PCV对ESR的影响十分明显,应该将PCV调整在恒定的一个水平,才能获得一个更准确和更有价值的ESR结果;3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该使用不同的参考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15. 唾液酸类标志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别立翰, 房萌, 陆志成, 高春芳
    检验医学    2020, 35 (12): 1304-13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2.025
    摘要360)   HTML12)    PDF (952KB)(991)    收藏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唾液酸转移酶的异常表达可调节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异常唾液酸化可增强肿瘤细胞的黏附转移能力及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唾液酸转移酶的异常表达还与肿瘤转移的组织器官特异性有关。异常结构唾液酸修饰的糖蛋白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有重要价值,使寻找新型肿瘤标志物成为可能。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唾液酸化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以及血清唾液酸类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及其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韦善求;顾国龙
    检验医学    2009, 24 (09): 700-703.  
    摘要341)   HTML    PDF (281KB)(81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7. 维生素D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周剑锁1,张捷2
    检验医学    2013, 28 (6): 539-54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3.06.024
    摘要692)   HTML    PDF (685KB)(1348)    收藏
    维生素D为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在人类,维生素D来源于阳光照射皮肤。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结合而运输到肝脏,而吸收的维生素D通过与乳糜微粒和脂蛋白结合转运到肝脏。在肝脏通过羟基化形成25羟基化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进而主要在肾脏和其他组织形成生物活性代谢物1,25双羟基化维生素D[1α,25-dihydroxyvitamin D,1α,25(OH)2D)] [1]。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影响着30%~50%的人 [2]。 25(OH)D和1α,25(OH) 2D是主要用于评价体内维生素D状态的代谢物,最主要的循环中代谢物是25(OH)D,而活性代谢物是1α,25(OH) 2D [3]。1α,25(OH) 2D 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而发挥效应。血循环中25(OH)D的浓度是1α,25(OH) 2D的1 000倍,但是25(OH)D与VDR亲和力仅为1α,25(OH) 2D 3的1/100[3]。25(OH)D的半衰期可达25 d,而1α,25(OH) 2D仅为7 h,可见25(OH)D的浓度更稳定 [3]。 多数临床医生同意将血清25(OH)D<25 nmol/L(10 ng/mL)视为维生素D缺乏,而对于维生素D充足水平意见不一致。在2005年的一次会议中从不同观点得出结论,充足的血清25(OH)D浓度应>50~80 nmol/L[3]。近些年,维生素D骨外角色得到很大关注,下面对近些年维生素D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18.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及应用
    吕绳凯,刘煜凯
    检验医学    1990, 5 (1): 62-64.  
    摘要448)      PDF (125KB)(284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尿结晶检查案例分析及诊断价值
    张时民, 孔虹, 贾茹
    检验医学    2020, 35 (11): 1108-111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1.006
    摘要530)   HTML17)    PDF (1553KB)(970)    收藏
    人体中许多代谢物和水分通过尿液排出,有形成分和溶质均可作为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有时这些物质会凝结,形成某种特定结构晶体,称为尿结晶。形成结晶的因素很多,例如当溶质浓度增加或尿pH值增加时,可形成晶体。尿液中出现结晶有时是生理性的,但有时也能反映机体出现的问题,例如严重腹痛、发烧、脱水、黄疸、尿中带血、疲劳等。当出现尿结晶时可通过
    饮食、饮水、改变生活方式等来进行调节,如果比较严重可进行医疗干预。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包括尿结晶种类及形态检验,常分为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以及药物结晶,这些结晶的出现与尿pH值有关[1],其常见成分及划分见表1。
    临床上对尿生理性结晶可能会不关注、不报告,实际上生理性结晶有时也有诊断价值。除常见结晶外,还有一些少见但并不罕见的药物结晶,或许因认识不足导致漏检,需引起注意。本研究列举了相关案例,希望能为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影响尿液储存稳定性的常见因素
    罗伊, 王从容
    检验医学    2014, 29 (1): 86-9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1.021
    摘要531)   HTML    PDF (659KB)(1223)    收藏
    尿液获取简便, 能被无创性收集并能提供大量生理上变化发展进程的信息。尿液中存在许多潜在生物标记物, 包括代谢物质、细胞、蛋白、核酸等。许多因素对尿液中的生物标记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诸如存储温度、存储时间、酸碱度、反复冻融等。而外在因素对尿液储存稳定性的影响仍存在争议。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 利用尿液开展代谢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也日益增多, 进一步拓宽了外在因素影响尿液存储稳定性的研究。现就外界因素对尿液检测指标的影响情况及环境因素对尿液代谢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影响情况做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血浆外泌体提取方法的比较
    吕丽华, 朱丽娜, 王皓, 杨文静, 金安莉,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检验医学    2020, 35 (12): 1224-122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2.005
    摘要539)   HTML36)    PDF (1485KB)(972)    收藏

    目的 比较超速离心法、膜亲和法、沉淀法提取血浆外泌体的效率。方法 分别采用超速离心法、膜亲和法、沉淀法提取血浆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流式检测仪和动态光散射法检测外泌体的形态、颗粒数、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采用免疫印迹法鉴定外泌体标志性蛋白的表达,采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外泌体蛋白浓度,分析颗粒数/蛋白总量比值以评估外泌体的提取纯度。 结果 超速离心法、沉淀法和膜亲和法提取的外泌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均能观察到其立体膜结构,大小为40~100 nm,但沉淀法提取的外泌体混有聚乙二醇(PEG)聚合物及蛋白大颗粒。亲和法提取的外泌体直径大于超速离心法和沉淀法(P<0.05)。动态光散射法结果显示3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的Zeta电位均为负值,但测得的外泌体直径偏大。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3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均表达标志性蛋白。沉淀法提取的血浆外泌体蛋白总量和外泌体颗粒数均高于超速离心法和膜亲和法(P<0.05)。超速离心法的提取纯度高于膜亲和法和沉淀法(P<0.05)。结论 超速离心法、膜亲和法和沉淀法均能提取出血浆外泌体,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抗精子抗体与精子形态的相关性调查
    杨大干, 吕俊霞, 姚冬英, 沈乃仙
    检验医学    2013, 28 (7): 590-5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3.07.007
    摘要454)   HTML    PDF (671KB)(1013)    收藏
    目的 调查抗精子抗体(AsAb)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AsAb阳性组51例、疾病对照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47名,采用Diff-Quik染色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精子形态分类标准进行精子形态评估,计算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结果 AsAb阳性组的异常形态精子、锥形头、不定形头、颈中段增粗分别为80.2%±7.7%、6.3%±5.5%、11.0%±7.4%、21.9%±9.0%;疾病对照组分别为71.6%±5.8%、4.2%±4.5%、11.1%±4.8%、16.0%±6.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0.1%±6.4%、3.5%±4.6%、8.4%±4.3%、16.2%±6.9%;上述各指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8.732、3.867、3.282、4.893, P<0.05或 P<0.01)。AsAb阳性组TZI和SDI分别为1.306±0.123、1.057±0.180;疾病对照组为1.255±0.096、0.901±0.119;健康对照组为1.257±0.098、0.882±0.12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088、19.115, P<0.05或 P<0.01)。结论 AsAb阳性可能是异常精子形态增多的原因之一,异常精子形态以锥形头、不定形头、颈中段增粗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CYP2 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
    张少红, 沈雪彬
    检验医学    2018, 33 (11): 979-98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8.011.003
    摘要228)   HTML7)    PDF (776KB)(682)    收藏

    目的 研究闽北地区冠心病(CHD)患者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点,并评价依据基因型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不同抗血小板(PLT)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为患者PCI术后个体化抗PLT聚集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CHD、行PCI的并同意配合跟踪随访的患者520例。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所有患者按病变情况需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且术后根据基因型结合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个组,对各组基因型的分布进行比较,并于术后1、6和12个月随访、记录3个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CYP2C19纯合子快代谢型224例,占43.07%;中间代谢型227例,占43.65%,其中以681号碱基功能位点突变为主,为186例,占82%;慢代谢型69例,占13.26%。3个组间1年随访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闽北地区CHD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LOF)明显升高。通过基因型检测结果选择不同抗PLT聚集药物或调整抗PLT聚集药物剂量能够有效减少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MACE的发生率,改善CHD患者的长期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检测的临床应用
    陈朴, 潘柏申
    检验医学    2016, 31 (3): 232-2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3.019
    摘要937)   HTML16)    PDF (1131KB)(1923)    收藏

    叶酸缺乏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症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密切相关。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检测是临床诊断叶酸缺乏的主要依据,但二者的检测方法目前均尚未标准化。文章对叶酸的生物特性、叶酸缺乏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表现、诊断临界值和实验室检测进行了介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5.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无反应”的研究进展
    崔婵娟, 乔蕊, 张捷
    检验医学    2015, 30 (12): 1257-126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12.022
    摘要224)   HTML5)    PDF (852KB)(909)    收藏

    近年来新型抗血小板药物陆续出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仍是目前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最常用药物。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部分患者仍再次发生临床缺血事件,出现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无反应”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关于这一现象研究很多,这些研究都有一定局限性,如不同实验室检测体外血小板功能方法不同、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存在广泛个体差异以及其他疾病对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影响等。文章主要从体外检测血小板功能方法、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及影响抗血小板药物代谢相关临床疾病等方面总结目前可能得到的证据,来阐述影响残余血小板活性原因及其与血栓形成事件之间关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ADH1 BALDH2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张晓敏, 刘静, 高世超, 杨婷婷, 王培昌
    检验医学    2019, 34 (3): 271-27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3.019
    摘要994)   HTML34)    PDF (807KB)(1360)    收藏

    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是人体肝脏内乙醇代谢的关键酶,共同构成ADH氧化体系。ADH1B和ALDH2分别是ADH和ALDH的2个重要亚型。ADH1BALDH2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变及代谢性疾病等相关。文章对ADH1BALDH2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2种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方法的比较
    杨晓靖
    检验医学    2004, 19 (05): 440-443.  
    摘要331)      PDF (92KB)(71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8. 健康人群心肌标志物参考区间调查
    胡孝彬, 逯心敏, 于 晓, 向小节
    检验医学    2013, 28 (7): 573-57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3.07.003
    摘要550)   HTML    PDF (662KB)(978)    收藏
    目的 建立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血清心肌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CK-MB mass)的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健康人群(出生2 h~90岁)5 172例,根据年龄性别分为19个组(<28 d、29 d~<2个月、2~<3个月、3~<4个月、4~<5个月、5~<7个月、7~<10个月、10个月~<1岁、1~2岁、3~4岁、5~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用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hs-cTnT、CK-MB mass,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cTnT在新生儿血清中含量很高,其中位数男性高达61.48 pg/mL,女性为68.27 pg/mL;随着年龄增长,hs-cTnT水平逐渐下降,在10~30岁达最低点,而后又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20~80岁各组之间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K-MB mass质量在新生儿血清最高,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但最低点出现时间比hs-cTnT晚。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人群血清hs-cTnT、CK-MB mass存在差异,不能简单使用罗氏公司提供的国外健康成人水平,各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建立本地区参考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EB病毒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和EBV DNA载量分析
    荣婷婷, 王维维, 王娟娟, 章黎华, 沈立松
    检验医学    2018, 33 (4): 285-2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8.04.003
    摘要680)   HTML8)    PDF (1300KB)(1047)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并检测EBV感染患儿血清EBV DNA的载量。方法 选取1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IM组)、18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患儿(CAEBV组)和15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EBV DNA载量,采用Kruskal-Wallis H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组淋巴细胞比例和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CD8+T细胞比例和计数的中位数分别高达61.5%和5 217个/μL,自然杀伤(NK)细胞、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EBV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NK、CD4+T、CD8+T 4种细胞计数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IM组(P<0.05)。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60×103和1.25 ×104 拷贝/mL,2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IM患儿与CAEBV感染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有很大不同,IM患儿CD8+T细胞大量增殖是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综合血清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IM与CAEBV感染的鉴别诊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0.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赵建宏;李雅静;温海楠;杨靖
    检验医学    2012, 27 (3): 155-158.  
    摘要1175)   HTML    PDF (736KB)(1654)    收藏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坎纳和田鼠分枝杆菌)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NTM常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迄今为止已发现有150余种[1],其中约1/3与人类疾病有关 [2-3]。近年来,由NTM引起的感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4-5]。 NTM病在患有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和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中更为常见。结核病和NTM病的治疗不同,因为许多一线和二线的抗结核药物对NTM均无效,且治疗方案与分枝杆菌的类别、感染的部位及感染严重程度等许多因素相关。结核分枝杆菌与NTM还可能发生混合感染,所以正确的进行菌种鉴定对常规治疗无效、复发及免疫缺陷的患者十分重要。早期进行菌种鉴定也可以帮助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时进行治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主要就NTM感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
    31. 精子密度、活率及男性不育患者年龄与精子形态的关系
    武新梅;陈华
    检验医学    2010, 25 (08): 649-652.  
    摘要327)   HTML    PDF (270KB)(834)    收藏
    目的 分析受检者年龄、精子密度、活率与精子形态的关系.方法 对336份密度、活率和活力均正常的精液标本进行质量分析,并分析受检者年龄、精子密度和活率对精子形态的影响.结果 患者年龄对精子形态没有影响,而随着精子密度和活率的增加,精子形态正常率显著增加,而中、重度畸形率明显下降.结论 精液质量中各参数相伴而生,精子密度和活率对形态有影响,但可能仅是次要原因,而外界因素在精子发生、成熟和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才是可能导致精液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32. 蛋白质组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贾克刚;刘军锋;刘运德
    检验医学    2007, 22 (01): 88-90.  
    摘要340)      PDF (245KB)(74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3.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新生儿湿疹中的价值
    陈黎, 马展, 张泓, 胡韶华, 葛青玮
    检验医学    2019, 34 (8): 736-73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8.013
    摘要238)   HTML11)    PDF (727KB)(660)    收藏

    目的 探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在新生儿湿疹中的价值。方法 对129例合并新生儿湿疹的患儿进行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混合吸入性过敏原sIgE、食物混合过敏原sIgE、牛奶sIgE、鸡蛋蛋白sIgE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总IgE与sIgE各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9例患儿混合吸入性过敏原sIgE和鸡蛋蛋白sIgE检测均为阴性。129例患儿中73例患儿总IgE为阴性(<2.3 kU/L),食物混合过敏原sIgE及牛奶sIgE检测均为阴性;有56例患儿总IgE为阳性,浓度范围为2.8~216.0 kU/L。56例总IgE阳性的患儿中有38例患儿食物混合过敏原sIgE阳性,其中有36例牛奶sIgE为阳性,浓度级数为Ⅰ~Ⅴ级。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IgE与牛奶sIgE分级呈正相关(r=0.757,P=0.000)。结论 过敏原sIgE检测对明确新生儿湿疹的病因有重要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MCV、RDW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庞保军;李艳华;张力;金红
    检验医学    2006, 21 (02): 169-170.  
    摘要431)      PDF (207KB)(1126)    收藏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缺铁性贫血(ID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BAYER ADVIA 12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8例MDS患者和60例IDA的MCV、RDW值.结果 MDS和IDA患者的MCV分别为(103.3±10.9)fl和(74.0±9.7)fl,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MDS和IDA患者的RDW分别为19.5±4.5和18.4±2.8均高于正常值,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DS患者MCV、RDW均增高,IDA患者全部为MCV减低、RDW增高.结论 MCV、RDW的变化在MDS和IDA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35. 华法林给药剂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庄文芳,吴婧,李莉
    检验医学    2013, 28 (12): 1157-11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3.12.025
    摘要411)   HTML    PDF (693KB)(1139)    收藏

    华法林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凝剂,可用于治疗房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瓣膜移植等[1],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华法林个体药物代谢能力的差异很大,治疗安全范围狭窄,影响其药效的因素又很多, 使得华法林个体剂量的变动性很大( 0.5~ 60.0 mg/d), 还会存在严重的潜在出血风险和抗凝不足的栓塞, 使得对华法林治疗的管理具有挑战性[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36. 血清核糖核酸酶胰型同工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景在平,仲剑平
    检验医学    1990, 5 (4): 207-210+212.  
    摘要399)      PDF (192KB)(468)    收藏
    血清核糖核酸酶胰型同工酶对聚胞嘧啶核苷酸(poly C)有特异水解活性,因此,用以poly C为底物的酶法测定该酶活性,显示出良好的重复性(CV 5.5%)和线性关系(r=0.99)。作者将该法应用于临床胰腺癌诊断,表明该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达到90.26%。而且该酶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对其疗效和预后的监测均有良好价值。本法在国内首次建立。它经济、简便,便于在临床筛选诊断胰腺癌中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再说说精密度
    冯仁丰
    检验医学    2014, 29 (8): 787-79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1
    摘要319)   HTML    PDF (759KB)(1050)    收藏

    全世界临床实验室对每份患者标本中需要检测的每个分析物都只做一次检测就发出检测报告。这是临床实验室相对于其他分析领域实验室最大的特点,但也是最大的缺陷!如果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检测报告有怀疑,那么就需要实验室重新做一次检测。重新检测的结果与先前的检测报告一致,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为了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的首要分析性能一定是精密度。可惜,国内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和体外诊断产品的厂商没有对精密度性能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呼吁认真学习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5文件,并按照文件的实验方案进行完整的精密度实验,以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建立或验证精密度性能,这才是确保向临床和患者提供有质量的报告的基础。本文也介绍了在验证厂商精密度性能时,比较标准差大小使用卡方检验的含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38. 自贡地区成人外周血SII、NLR、d-NLR、PLR及LMR参考区间的建立
    余建洪, 刘钰
    检验医学    2019, 34 (7): 630-6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3
    摘要382)   HTML11)    PDF (739KB)(556)    收藏

    目的 建立新型外周血炎症指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XN-1000血液分析仪检测4 172名体检健康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并计算SII、NLR、d-NLR、PLR和LMR。结果 不同性别与年龄各组间外周血SII、NLR、d-NLR、PLR和LM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I、NLR、d-NLR、PLR和LMR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10.91~783.00、1.00~4.63、0.15~4.46、38.19~215.94和2.21~8.59。结论 建立了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外周血SII、NLR、d-NLR、PLR和LMR参考区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的改良
    莫凤明, 杨丽华, 张 璐
    检验医学    2013, 28 (7): 618-62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3.07.014
    摘要571)   HTML    PDF (653KB)(1245)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吉姆萨(Giemsa)显带技术(G显带技术)的改良,提高G显带效果,并能节约时间,进一步提高染色体诊断效率。方法 250例疑似患者用常规方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制片、烤片,用0.05%胰蛋白酶工作液消化20 s,Giemsa染液染色,并与0.025%胰蛋白酶工作液消化时间5~6 min的常规显带方法对比。结果 改良方法的标本片带纹清晰,深浅带反差突出,合格率98%,最佳率72.8%,而常规方法合格率98%,最佳率44.8%,2种方法在得到最佳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应用改良技术可缩短染色体制片时间,又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为工作人员节约时间,及早出结果,可提高临床对染色体病诊断效率,因此本改良方法是值得推广的实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俊, 周芳芳, 徐玮, 王蕾
    检验医学    2018, 33 (10): 916-9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8.10.010
    摘要393)   HTML8)    PDF (751KB)(1240)    收藏

    目的 对常用的尿蛋白定性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出现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 500份随机尿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及磺基水杨酸法定性检测尿蛋白,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采用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尿蛋白定量测定,确定阴、阳性结果,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潜血、尿pH值)设计模拟实验,分析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采用干化学法与磺基水杨酸法同时检测2 500份随机尿标本,2种方法结果一致(包括相差一级)的有2 391份(95.64%),结果不一致的有109份(4.36%),2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尿液中红细胞≥1×105时,干化学法会出现假阳性;当尿液pH值在7.0~8.5之间时干化学法易出现假阳性,而当pH值≥8.5时则可能出现假阴性。结论 尿液中红细胞及尿液pH值会干扰干化学法定性检测尿蛋白,使其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临床实验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