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0-12-01
    论文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
    徐雪琴;谢丙乐;胡速;林晓玲;郑昭科;谢番妮;吴昊;李德柒;唐少华
    2010, 25(12):  921-924. 
    摘要 ( 478 )   HTML   PDF (365KB) ( 4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116名孕妇孕16~23周的羊水标本,应用荧光标记的21号染色体特殊位点探针(21q22,DSCR2)、13号染色体特殊位点探针(13q14,DLEU1)及18号染色体探针、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CEP)对未经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FISH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相符的染色体数目正常108例,数目异常6例,另各有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别显示为平衡易位、臂内倒位异常,FISH结果显示正常.6例数目异常胎儿引产时抽脐血染色体检查结果与羊水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FISH技术用于快速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等优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例GPⅡb基因突变导致血小板无力症的诊断
    王静;李怀远;郁婷婷;傅启华
    2010, 25(12):  925-928. 
    摘要 ( 281 )   HTML   PDF (382KB) ( 6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1例血小板无力症(GT)患者进行实验诊断,分析引起血小板膜糖蛋白(GP)缺陷的突变基因.方法 通过对先证者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出血时间、GPⅡb/Ⅲa(CD41/CD61)含量等项目的检测和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及分布的观察,进行临床表型诊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分析先证者GPⅡb/Ⅲa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区及其侧翼序列,家系成员仅在相应突变区域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以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分析,以排除基因多态性. 结果先证者凝血常规检测和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表现为对多种生理性诱聚剂反应低下,但对瑞斯托霉素反应正常,血块退缩不良;流式细胞术检测CD41、CD61含量显著降低;血涂片中血小板散在,无聚集现象.经测序,发现先证者GPⅡb基因23号外显子存在18183A>C杂合变异,导致GPⅡb蛋白Q778P替换.与100名健康对照者测序比较,排除基因多态性,证实其为基因突变.结论 GPⅡb基因的Q778P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先证者患GT的原因之一.
    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张晨光;胡丽华;庞桂芝;张金华;张婧婧;朱琳琳;化瑞芳;贺志安
    2010, 25(12):  929-933. 
    摘要 ( 454 )   HTML   PDF (353KB) ( 6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简便、快速、敏感的用于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的试验方法.方法 收集6例临床疑难病例样本和1份IgG型试剂,采用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平行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效价,比较5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盐水法仅检出IgM类不规则抗体;木瓜酶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在检测IgG类抗体效价时差异不大,木瓜酶法的敏感性略低,微柱凝胶法对弱阳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最高,但4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较好(r>0.99).结论 盐水法不能检出IgG抗体;木瓜酶法检测IgG抗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凝聚胺法简便、快速,但为手工操作,不易标准化;抗人球蛋白法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时,不便于开展大规模筛查;微柱凝胶法操作简便迅速、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适于临床输血前和孕妇产前大批量抗体筛选,是检测IgG抗体最为敏感的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表型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分型
    林红燕;吴爱武;招志翔
    2010, 25(12):  934-939. 
    摘要 ( 444 )   HTML   PDF (420KB) ( 4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及其葡萄球菌盒式染体色mec(SCCmec)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SA耐药性检测及MRSA测定,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SCCmec各基因型及PV杀白细胞素(PVL)基因型的检测.结果 102株SA中检出39株MRSA,检出率为38.2%(39/10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口 恶唑、四环素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9.7%、31.7%、22.2%;对庆大霉素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为6.3%~14.3%.而MRSA对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00%耐药,对其他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MRSA菌株的SCCmec基因型以SCCmecⅢ型为主,占71.2%,SCCmecⅣa占10.3%,未检测出PVL基因.结论 临床分离的SA中,MRSA耐药率较MSSA高且表现为多重耐药,其SCCmec基因分型主要表现为SCCmecⅢ型,其次是SCCmecⅣa.
    KPC酶在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中的研究
    汤瑾;蒋燕群
    2010, 25(12):  940-943. 
    摘要 ( 404 )   HTML   PDF (221KB) ( 4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RNA干扰技术探讨blaKPC表达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电转移法将双链小RNA(SiRNA)转入到2株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2(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RNA干扰前后菌株blaKPC的RNA水平和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结果 菌株在RNA干扰前后blaKPC-2的RNA水平有差异,但干扰前后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值没有变化.结论 SiRNA虽然能在RNA水平上抑制blaKPC的表达,但对产KPC-2菌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影响不明显,证明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
    细针穿刺细胞学与抗酸染色检验在淋巴结核诊断中的比较
    高绪锋;张守永;张松涛;黄新明;陈生
    2010, 25(12):  944-946. 
    摘要 ( 295 )   HTML   PDF (246KB) ( 4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与抗酸染色在淋巴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 例淋巴结病变患者穿刺物标本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和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对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0例淋巴结核细胞学分型不同时期,抗酸染色阳性例数不同,其中结核结节期44例中抗酸染色阳性2例;干酪样坏死期38例中抗酸染色阳性36例,其他各期抗酸染色阳性几乎为0.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淋巴结核不同时期抗酸染色阳性率不同,其中干酪样坏死期抗酸染色阳性率最高,细针穿刺细胞学和抗酸染色相结合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信息动态
    2010, 25(12):  946-989. 
    摘要 ( 321 )   HTML   PDF (194KB) ( 2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基因型方法的评价
    王敏;张韧;符瑞佳;李娟;陈建平;何蕴韶
    2010, 25(12):  947-951. 
    摘要 ( 376 )   HTML   PDF (342KB) ( 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反向斑点杂交(RDB)方法.方法 应用RDB检测723例HBV阳性标本的HBV基因型.其中对423例HBV序列测序结果清晰可读的样本进一步使用NCBI在线数据库分析、系统进化法分析其HBV基因型,并与RDB法结果进行比较.将样本HBV序列与所用的探针序列进行比对,以评价单个碱基突变对该方法的影响.结果 RDB法检测的检出率为97.6%.RDB检测结果与NCBI在线数据库分析法的一致性为98.8%;与系统进化分析法一致性为100%.与对应探针有1个碱基差异的HBV A型1例、B型12例、C型46例和D型1例均被成功检出.结论 RDB是一种灵敏、准确、有效,且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的HBV基因型检测方法.单碱基的突变不会影响其对HBV的分型结果.
    流式绝对计数法与镜检法检测前列腺液白细胞的比较
    周彦
    2010, 25(12):  951-955. 
    摘要 ( 348 )   HTML   PDF (131KB) ( 3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吴茱萸碱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黄韻祝;黄海;张筠源;刘鑫;毕瑩;刘丽荣
    2010, 25(12):  952-955. 
    摘要 ( 422 )   HTML   PDF (253KB) ( 4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吴茱萸碱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用0.5、1.0、1.5 μmol/L吴茱萸碱及吴茱萸碱+20 μmol/L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FMK)作用于SGC-7901细胞12、24和36 h.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吴茱萸碱对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吴茱萸碱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MTT结果显示具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且随剂量和时间的增加作用增强;Z-VAD-FMK可部分抑制吴茱萸碱诱导该细胞的凋亡作用.结论 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在加入Z-VAD-FMK后吴茱萸碱仍可诱导其凋亡,但作用减弱.该研究结果提示吴茱萸碱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除胱天蛋白酶途径外,还存在其他的诱导凋亡途径.
    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期间YMDD突变株的变化分析
    石铭;张勇;祝英华;花艳艳;韩博
    2010, 25(12):  956-958. 
    摘要 ( 519 )   HTML   PDF (191KB) ( 3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期间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突变株的变化.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法分别对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YMDD突变株及基因型检测.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时间<12个月、12~24个月及>24个月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5%、35%、16%,YMDD变异率分别为22%、54%、100%.对11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发现,B型占17%,C型占75%,B、C混合型占8%;其中,B型、C型患者中YMDD变异率分别为21%、19.5%,B、C混合型患者中未发现YMDD变异.HBV DNA与HBV的YMDD变异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期间, HBV的YMDD变异不受病毒基因型的影响.
    脑梗死与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吴蔚;封启明;赵钢;陈宁;倪培华
    2010, 25(12):  959-964. 
    摘要 ( 341 )   HTML   PDF (591KB) ( 4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5个C反应蛋白(CRP)基因rs3122012、rs3116653、rs3116654、rs1130864、rs120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50例脑梗死患者和125名对照者的CRP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Glu),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LDL-C和Glu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G、TC、HDL-C和non-HDL-C结果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 rs3122012、rs3116653、rs3116654在上海地区人群中无多态性出现,rs1130864有CC、CT和TT型3种基因型,rs1205有AA、AG和GG型3种基因型,但脑梗死组患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可能与高血压、高Glu等因素有关,与CRP基因rs3122012、rs3116653、rs3116654、rs1130864、rs1205的多态性无明显相关.
    心肌梗死患者对氧磷酶-1 Q/R192基因多态性及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刘淑会;付秀红;齐子芳
    2010, 25(12):  965-967. 
    摘要 ( 366 )   HTML   PDF (209KB) ( 4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AMI)患者对氧磷酶-1(PON1) Q/R192基因多态性及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法检测65例AMI患者和70名健康体检者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结果 AMI组血清PON1活性[(78.56±16.69)U/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8.65±30.25)U/mL](P<0.01).AMI组与健康对照组3种基因型及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健康对照组间不同PON1 Q/R192基因型间血清PON1活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内及健康对照组内PON1 Q/R192不同基因型间血清PON1活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ON1活性降低是AMI的危险因素之一;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AMI的发生无相关性.
    体检人群中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石叶夫
    2010, 25(12):  968-970. 
    摘要 ( 391 )   HTML   PDF (174KB) ( 4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的关系.方法测定1 178名体检人群的血清葡萄糖(Glu)、胰岛素(INS)及FFA,计算动态平衡模式(HOMA-IR),按年龄、性别分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清FFA浓度有年龄、性别差异,40~60岁人群血清FF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40~60岁男、女性组血清FFA与HOMA-IR的相关性良好,其余年龄组则无相关性,在30~50岁人群中男、女性组间HOMA-IR和FFA差异明显.结论 血清FFA浓度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在特定年龄段(40~60岁)人群中与HOMA-IR相关性良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代谢状况,但不能作为IRS的早期指标.
    CLSI EP7-A2文件在临床化学分析干扰试验中的应用评价
    徐建华;何敏;柯培锋;吴晓宾;王云秀;黄宪章;庄俊华
    2010, 25(12):  971-974. 
    摘要 ( 546 )   HTML   PDF (259KB) ( 9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在临床化学分析干扰评价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CLSI EP7-A2文件,利用已开发上市的干扰试剂盒对前白蛋白(PA)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配对差异实验结果显示0.2 g/L 游离胆红素(FBil)、 0.4 g/L 结合胆红素(CBil)和2.41 g/L血红蛋白(Hb)对PA测定无干扰,835浊度的乳糜对PA测定有负干扰.5个浓度系列的剂量效应实验结果显示乳糜浊度对PA测定可产生线性负干扰.结论 依据EP7-A2文件,利用已开发上市的干扰试剂盒,应用医学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是一个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分析干扰评价方法.
    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血清IL-11的检测及意义
    潘湘涛;陆晔;王金湖;程旭;李蓉;严敏
    2010, 25(12):  975-977. 
    摘要 ( 316 )   HTML   PDF (192KB) ( 4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原因血小板(PLT)减少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14例患者分为特发性PLT减少性紫癜(ITP)组、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组和实体肿瘤组4个小组,同期3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组,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1,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TP组、其他血液病组和实体肿瘤组血清IL-11水平分别52.60±27.67、51.05±28.15和(49.81±26.66)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31±18.95) pg/mL,P<0.05];而血液肿瘤组血清IL-11水平为(38.43±19.30) 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原因PLT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不一致,检测其IL-11有助于了解不同原因PLT减少的可能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
    未知诊断定性试验分析性能评价方法探讨
    陈桂山;张秀明;熊继红;张汉奎;卢健强
    2010, 25(12):  978-981. 
    摘要 ( 393 )   HTML   PDF (260KB) ( 5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分析性能,探讨诊断不明确定性试验分析性能评价方法.方法 结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发布的EP12-A2文件<定性试验评价方法用户协议;提议指南>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免疫学检验领域的指南>对实验室ALISIE和BEPⅢ 2套酶联免疫分析仪HBeAg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价,探讨临床实验室诊断不明确定性试验的性能评价方案.结果 +20%浓度临界值分析物检测结果阳性率≥95%,ALISIE检测系统变异系数(CV)为14.7%,BEPⅢ 检测系统CV为19.2%.-20%浓度临界值分析物检测结果阴性率≥95%,ALISIE检测系统CV 为11.7%,BEPⅢ检测系统CV为 19.7%.2套检测系统的方法学比较,一致性百分率为97%,阳性一致率为98%,阴性一致率为96%.Kappa检验系数K值 为0.94,95%的一致程度评分可信区间为91.5%~98.9%.结论 ALISIE和BEPⅢ 检测系统检测HBeAg标本浓度在临界值为±20%的浓度范围之内都能得到稳定的检测结果.2套检测系统同时检测HBeAg的结果一致性强.该诊断不明确定性试验分析性能评价方法可行性强.
    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压电免疫芯片两种抗体固定方法的研究
    刘仲明;林向华
    2010, 25(12):  982-985. 
    摘要 ( 302 )   HTML   PDF (304KB) ( 5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构建检测禽流感病毒压电免疫芯片的2种抗体固定方法.方法以AT切型、基频10 MHz的石英晶体为材料,分别采用聚乙烯亚胺-戊二醛交联法(简称戊二醛法)、葡萄球菌A蛋白(SPA)法将禽流感病毒H5亚型单克隆抗体固定在石英晶体的金膜电极表面,构建检测禽流感病毒压电免疫芯片.结果 戊二醛法构建的压电免疫芯片检测H5抗原的线性范围为稀释度1: 2~1: 40,Y=75.814-13.748X,r2=0.978 9,与H9抗原不存在交叉反应,与鸡胚分离法的符合率达到91.7%.SPA法若先固定抗体,则无法检测到抗原;如先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再与SPA结合,可以达到定性检测的效果.结论 戊二醛法适合于构建禽流感病毒压电免疫芯片,其检测线性满足检测要求;SPA法在检测抗原时存在局限性,尚不能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调节性T细胞的新标记CD4+CD25+CD127low/-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裘影影;芮金兵;尤海燕;焦志军;汪毅
    2010, 25(12):  986-989. 
    摘要 ( 461 )   HTML   PDF (332KB) ( 3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选择用膜表面标志CD4+CD25+CD127low/-作为检测调节性T(Treg)细胞的指标,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可能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及RA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 CD25+ FoxP3+ 和CD4+CD25+CD127low/- 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析CD4+CD25+CD127low/-与CD4+ CD25+ FoxP3+ 2群细胞比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人及R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比例与CD4+ CD25+ FoxP3+T细胞比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4、0.768,P均<0.01).RA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 CD25+ FoxP3+及CD4+CD25+CD127low/-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均<0.01).结论 膜表面标志CD4+CD25+CD127low/-可以用来鉴定Treg细胞,R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明显减少可能是RA的发病机制之一.
    PEDF肽段44-mer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分化作用的研究
    孙耀飞;方祖军;郑捷;童仕俊;孙传玉;关明
    2010, 25(12):  990-994. 
    摘要 ( 330 )   HTML   PDF (456KB) ( 4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肽段44-mer(57-101)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a)细胞PC-3发生神经内分泌分化(NED),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机理.方法 体外合成44-mer并对PC-3的生长进行干预,以采用不同浓度44-mer诱导作为实验组,未用44-mer诱导作为对照组.从形态、标志物两方面证实部分细胞发生NED;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实验组腹腔注射44-mer,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检测嗜铬粒素A(ChrA)的表达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并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结果 实验组PC-3中发生NED形态学改变的细胞所占的比率为18.65%±1.26%,明显高于对照组(3.62%±0.44%)(P<0.01);1、10、100 nmol/L 44-mer分别诱导PC-3 3 d后培养液中的ChrA水平分别为(168.97±5.36)、(263.95±5.30)、(325.24±5.74) ng/mL,均高于对照组[(115.97±2.16) ng/mL](P均<0.01);免疫印迹法显示实验组PC-3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hrA的表达升高;实验组G0/G1期的细胞占79.24%±3.24%,明显高于对照组(65.18%±4.53%)(P<0.05);1、10、100 nmol/L 44-mer诱导PC-3 6 d后WST-1实验的吸光度值分别为2.05±0.07、1.98±0.06、1.78±0.09,均低于对照组(2.54±0.08,P均<0.01).与对照组肿瘤体积[(574.70±63.78) mm3]相比,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222.21±49.51) mm3](P<0.01),且标本中ChrA表达上升.结论 44-mer诱导PC-3发生NED,并抑制其在体内外的增殖.
    121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分析
    刘更新;杨继清;高占国;宋雪冬;张艳霞;孟予城;周力;孙大根;姚学敏
    2010, 25(12):  995-997. 
    摘要 ( 309 )   HTML   PDF (194KB) ( 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 使用美国雅培CD-1800血液分析仪检测12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并与正常人群比较.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均值为4.77×109/L,95%可信区间(CI)为(1.63~8.25)×109/L.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为30.58%,其中男性发生率为34.33%,女性发生率为25.9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较,淋巴细胞百分率(LYM%)降低(P<0.01),中等大小细胞百分率(MID%)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的总体均数下降,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中无差异,与健康成人相比较甲型H1N1患者的LYM%降低、MID%升高、GRAN%无差异.
    实验室内部常见分析前错误及解决方案
    黄志基
    2010, 25(12):  998-1000. 
    摘要 ( 332 )   HTML   PDF (235KB) ( 4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实验室对厂家声明的精密度和真实度的性能验证要求
    王薇;王治国;李少男
    2010, 25(12):  1001-1005. 
    摘要 ( 375 )   HTML   PDF (318KB) ( 5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