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潘湘涛,男,1963年生,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血液疾病基础研究工作。
引起血小板(PLT)减少的原因很多, 有血液系统本身的疾病, 也有其他系统相关的疾病, 而白细胞介素-11(IL-11)与PLT生成有密切关系。目前关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PLT减少症中血清IL-11水平变化情况的研究还不多见。我们应用双抗夹心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了不同原因PLT减少患者的血清IL-11水平,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太仓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初治患者114例, 均经2次以上检测PLT计数< 80.0× 109/L, 未应用外源性IL-11治疗, 并排除明显影响PLT的疾病(如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和药物免疫性PLT减少等), 采集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冻存。根据PLT减少的原因不同分成4组, 即特发性PLT减少性紫癜(ITP)组36例(男13例, 女23例, 年龄19~82岁, 均为初治病例)、血液肿瘤组28例(男14例, 女14例, 年龄22~83岁, 其中白血病15例、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其他血液病组19例(男12例, 女7例, 年龄42~82岁, 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各5例,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4例)和实体肿瘤组40例(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5~56岁, 其中肺癌14例、胃癌12例、肠癌6例、乳腺癌3例、肝癌和食道癌各2例、胆囊癌1例, 均为接受放化疗后发生的PLT减少患者)。另将30名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ABC-ELISA进行检测, 试剂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产为R & D公司, 货号F0137)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制作标准曲线和计算结果。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个均数与一个对照组均数比较的q'检验, 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114例患者和30名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IL-11水平检测, 其中ITP组 、其他血液病组和实体肿瘤组患者的IL-1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q'=6.905、7.840、4.052, P< 0.05), 而血液肿瘤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 | 表1 不同原因PLT减少症IL-11测定结果 |
对各组中的IL-11值和PLT计数均进行相关性分析, ITP组IL-11与PLT计数呈负相关(r=-0.384 2, P< 0.05)。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组、实体肿瘤组和对照组IL-11水平与PLT计数均无相关性(r=0.016 0、-0.027 3、-0.053 0、0.083 8, P> 0.05)。
内源性IL-11能刺激巨核细胞增生和分化, 促进巨核细胞和PLT生成, 增加体内PLT数量[1]。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外源性IL-11治疗PLT减少性疾病, 但对内源性IL-11相应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 且结果相差较大。如国外Chang等[2]报道血液肿瘤患者接受清髓性化疗后IL-11明显升高, 并与PLT数量呈负相关, 而国内张秋荣等[3]则报道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IL-11低于正常对照组, 但缓解后IL-11明显升高, 并与PLT数量呈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 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而除血液恶性肿瘤以外的其他血液病患者IL-11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血液肿瘤患者的IL-11水平则与对照组无差异(P> 0.05), 与Chang等[2]和国内报道[4~6]基本一致, 如尚学琴等[5]和杨玲等[6]均发现ITP患者IL-11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与PLT数量呈负相关, 而继发性PLT减少患者的IL-11虽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并且与PLT数量无相关关系。上述结果与国外的有关研究相一致[7, 8]。因此有学者认为如果IL-11表达增加不足, 就不能刺激巨核细胞和PLT的产生, 不能维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PLT水平[4]。
我们既往的研究发现, ITP患者的PLT生成素(TPO)水平虽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 这与Andersson[10]的ITP患者TPO水平正常而IL-11增高的结论相一致。成人ITP大多为慢性患者, 因此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并不象儿童急性患儿那样明显增多, 这可以解释成人ITP患者PLT减少而巨核细胞数量不增加, 但IL-11的增高则反映了每个巨核细胞所产生的PLT增多。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ITP的发病不仅与PLT相关抗体生成的B细胞体液免疫有关, 而且与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很重要的关系, 因为 IL-11等细胞因子与Th1辅助T细胞相关, 且该类患者的Th2辅助T细胞往往是下调的[5~10]。
IL-11是造血微环境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 其与PLT数量呈负反馈调节机制, 且被不同的炎症介质所调节。血液肿瘤患者因为骨髓受到了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 从而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11减少。如果同时有感染等因素的存在, 则极有可能影响PLT数量的变化[2], 即虽然IL-11并不升高, 但患者的PLT数量减少。其他血液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不良, 其余均为良性疾病, 该类疾病均无骨髓组织的浸润和破坏, 从而不影响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11, 因而该类患者的IL-11是升高的。
我们还进一步检测了实体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发生的PLT减少患者的血清IL-11水平, 结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该结果与血液肿瘤患者的IL-11变化完全不同。可能的原因是实体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骨髓受到暂时的抑制, 但其造血微环境骨髓基质细胞并没有受到肿瘤细胞的浸润和破坏, 而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则浸润和破坏机体的骨髓造血微环境, 从而导致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11的减少。
由此可见, 不同原因的PLT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变化不一, 可能是因引起PLT减少的机制不同以及患者所处的疾病状态不同所致。因此, 在应用外源性IL-11治疗PLT减少症之前, 检测PLT减少患者的血清IL-11水平, 有助于了解患者PLT减少的可能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