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4-09
    特定蛋白专题
    特定蛋白检测标准化--从CRM 470到ERM-DA470k及ERM-DA472k
    唐文佳;吴 炯 综述;郭 玮;潘柏申 审校
    2012, 27(4):  237-242. 
    摘要 ( 878 )   HTML   PDF (698KB) ( 9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定蛋白是指机体内具有某些生理功能,疾病状态时又起到一定病理作用的蛋白质。特定蛋白结构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抗原表位。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检测方法的日渐成熟及各类检测仪器的大量应用,特定蛋白已成为临床化学重要的检测对象。血清、脑脊液、尿液等不同体液中许多特定蛋白的定量检测已成为临床对疾病诊断、病程监测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C3、C4等特定蛋白检测逐渐成为临床化学常规检测,有的甚至被运用于急诊。为使临床得到更为一致和准确的检测结果,科研人员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特定蛋白检测标准化的各种尝试和努力,研制出一些较稳定、可靠的参考物质,在标准化的道路上迈出重大一步。
    糖缺失转铁蛋白的临床应用
    朱 晶;吴 炯 综述;郭 玮;潘柏申 审校
    2012, 27(4):  243-251. 
    摘要 ( 905 )   HTML   PDF (646KB) ( 9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酒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可导致无法逆转的心理和生理损伤,也会造成家庭和社会问题。例如嗜酒的孕妇可能使孩子患有胎儿乙醇综合征,每600个新生儿中有1个将因此智力发育迟缓[1]。因而正确判断饮酒状态在临床医学、法医学和司法等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调查询问和一些临床生化标志物。后者虽然相对比较客观,但对于判断饮酒状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欠佳。近年来学者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了一些新的饮酒标志物,如乙醛蛋白加合物、脂肪酸乙酯、5-羟色醇等。其中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arbohydrate-deficient trans-ferrin,CDT)无疑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项新标志物。自1978年被发现后,CDT迅速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焦点。无数研究结果证明CDT与饮酒状态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是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的独立的标志物。2001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CDT作为一项用于评估饮酒状况的标志物应用于临床。CDT的发现和应用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既可有效评估饮酒状态,也为酒精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技术的进展和分析特性
    彭 凤 综述;于嘉屏;应春妹 审校
    2012, 27(4):  252-256. 
    摘要 ( 1030 )   HTML   PDF (668KB) ( 1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技术和免疫散射比浊测定技术是现今检测人血清中特定蛋白的两种常用方法。目前以散射比浊为原理的特定蛋白分析仪已在医学检验领域普遍使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技术(immunoturbidimetry)和免疫散射比浊测定技术(immunonephelometry)是目前检测人血清中特定蛋白的2种常用方法。目前以散射比浊为原理的特定蛋白分析仪已在医学检验领域普遍使用。人们传统地认为散射比浊法要比透射比浊法更灵敏,准确度高,包括许多教科书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免疫学技术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技术日趋完善,透射比浊法已逐渐成熟,现已发展成为绝不逊于散射比浊法的常用测定特定蛋白的方法。
    近年来,相继有不少文献对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技术测定血清特定蛋白的方法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与免疫散射比浊技术进行比较[1-8]。这些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免疫透射比浊法的精密度非常高,大大高于散射比浊法;且与散射比浊法的一致性很好;抗干扰能力也较强;无论是定标稳定性还是开瓶试剂稳定性均能维持较长时间;检测速度快,消耗成本较低;结果的重复性及准确性已超越或不亚于免疫散射比浊法。为什么传统认为检测性能不如散射比浊法的透射比浊技术现已逐渐在医学检验领域大量应用?这得益于免疫学技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快速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免疫透射比浊技术的性能。
    两种检测方法测定C反应蛋白的比较
    宋 娜; 张家云; 余小红; 郭 夏
    2012, 27(4):  257-260. 
    摘要 ( 1466 )   HTML   PDF (615KB) ( 1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分析性能。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美国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a公司BN-Ⅱ特定蛋白仪)和免疫透射比浊法(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CRP快速检测仪)对CRP进行测定,方法学评价指标为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性、相关性及偏倚。结果  CRP浓度为2.0~80.0 mg/L时,BN-Ⅱ特定蛋白仪总变异系数(CV)<6%;CRP浓度为8.0~80.0 mg/L时,CRP快速检测仪总CV<7%;检测线性范围为8.0~70.0 mg/L。血红蛋白(Hb)<10 g/L、胆红素(Bil)<300 mg/L对2种方法检测干扰<10%,在可接受范围内。甘油三酯(TG)<20 mmoL/L时BN-Ⅱ特定蛋白仪不受影响(干扰<10%)。CRP快速检测仪在TG>15 mmol/L时低值血清干扰>10%,高值血清不受干扰。50份血样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2台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0.98,P<0.01)。线性回归分析经Cusum检验显示2台仪器间偏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Ⅱ特定蛋白仪测定结果较CRP快速检测仪结果偏低,Bland-Altman曲线显示2种方法的平均偏倚为-2.1。结论  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的精密度、抗干扰性、线性范围符合要求。虽然系统间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偏倚,但也符合临床检测要求。
    不同允许总误差在特定蛋白检测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规则选择中的应用
    蒋玲丽;肖艳群;王庆忠;张健
    2012, 27(4):  261-265. 
    摘要 ( 892 )   HTML   PDF (765KB) ( 7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不同国际标准提供的允许总误差(TEa)下特定蛋白检测的分析性能差异,运用6西格玛(σ)参数选择和优化质量控制规则。方法  收集2009和2010年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以及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比对实验的数据,计算各检测项目的不精密度和偏倚(Bias)。TEa分别引用美国临床试验室修正法案(CLIA′ 88)、德国Rilibak质控指南以及生物学变异的要求。根据变异系数(CV)、Bias和TEa计算σ值,同时绘制标准化σ性能评价图。计算未达6σ的质量目标指数(QGI),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以判断优先改进精密度或准确度。 结果  2009年IgA、IgG、IgM、C3、C4、C反应蛋白(CRP)6个检测项目根据3种不同的TEa要求计算的σ水平从0.53~6.95不等,除生物学变异要求下的CRP σ值为6.95,其余均未达到6σ。2010年6个项目的σ水平从1.33~29.39不等,除IgG项目和生物学变异要求下的IgA和C3未达到6σ要求外,其余均达到了6σ要求。结论  根据σ水平可以评价实验室的分析性能并选择室内质量控制规则,经济合理的开展室内质量控制。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摩根摩根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施德仕;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张晓文
    2012, 27(4):  266-270. 
    摘要 ( 1102 )   HTML   PDF (788KB) ( 2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3株摩根摩根菌(M1、M2和M3)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方式。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特异性PCR 扩增检测细菌编码β-内酰胺酶的基因;接合试验和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分析耐药基因可传递性和耐药质粒的同源性;耐药基因两边序列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提取外膜蛋白电泳分析菌株外膜蛋白的改变。结果  3株分离菌和对应的接合子均扩增出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2型基因,其中M1和M2为相同克隆株;质粒接合试验成功传递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KPC-2基因被携带在酶切后片段完全不同的3个质粒上,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却相同;3株菌均缺失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000的外膜蛋白而出现36 000的外膜蛋白。结论  3株菌来自2种克隆株,均携带KPC-2基因。该基因由3个不同的质粒携带,同一可移动序列可能介导了KPC-2基因在3株细菌的不同质粒上转移。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及外膜蛋白缺失可能共同导致了所分离的摩根摩根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
    导管保留法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
    蒋晓飞;骆 俊;刘 红;阮斐怡;祝禾辰
    2012, 27(4):  271-274. 
    摘要 ( 791 )   HTML   PDF (596KB) ( 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保留静脉导管时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检验方法,为减少临床不必要的静脉导管拨除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  从2009年11月起,华山医院中心重症监护室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需要保留导管者和拔除导管者,保留导管者分别从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导管各抽血1套(1瓶厌氧培养和1瓶需氧培养)进行血培养,另外再分别抽取3 mL血进行血定量培养,必须拔除导管时,拔出导管并采集2套外周静脉血送检。结果  50例保留导管送检病例中,27例检出细菌生长,其中临床加实验室综合判定为CRBSI 10例,导管保留法正确判定8例,2例判定为定植;综合判定为定植者7例,导管保留法正确判定6例,1例阴性;1例污染。血定量培养仅见在加有中和剂的巧克力平板上有细菌生长。结论  分别从外周和中心静脉抽血进行血培养和血定量培养能够可以准确检出CRBSI及导管细菌定植。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脂联素影响体外培养肝细胞乙醛氧化酶1表达的研究
    张 亮;陈志强;文 剑
    2012, 27(4):  275-279. 
    摘要 ( 991 )   HTML   PDF (726KB) ( 6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脂联素(APN)对饱和脂肪酸(SFA)孵育HepG2细胞及HL-7701肝细胞乙醛氧化酶1(AOX1)分泌的影响,探讨APN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脏病变(NAFLD)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  采用100 μmol/L SFA孵育细胞得到脂肪性HepG2细胞及HL-7701细胞,同时设立细胞对照组(未经100 μmol/L饱和脂肪酸孵育)。然后采用不同浓度APN(0.5、1.0、1.5、2.5 μg/mL)孵育脂肪性HepG2细胞及HL-7701细胞,将未经APN孵育的细胞作为对照。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种细胞AOX1基因表达,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种细胞AOX1蛋白表达。结果  与未经100 μmol/L SFA孵育的对照组比较,经100 μmol/L SFA孵育过的HepG2细胞及HL-7701细胞的AOX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HepG2细胞组明显高于HL-7701细胞组(P<0.05)。加入APN孵育细胞后,2种细胞AOX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未经APN孵育的对照组(P<0.05);并且随APN浓度升高,降幅增加。当APN浓度达到1.5 μg/mL时,细胞AOX1表达的降低不再随APN浓度的增加而发生明显变化。在APN浓度相同的条件下,HepG2细胞组中AOX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的幅度明显高于HL-7701细胞组。结论  APN能有效降低脂肪化肝脏细胞AOX1基因及蛋白表达,能很好的保护肝脏细胞,避免肝脏细胞发生NAFLD。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林高贵;孟凡超;曾云祥;赵 春
    2012, 27(4):  280-283. 
    摘要 ( 812 )   HTML   PDF (608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疑似AMI就诊的患者144例(有90例确诊为AMI,其余54例为疑似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发病3 h内、6 h后的血清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其在AMI早期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性。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仿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在发病3 h内,AMI组H-FABP水平为(56.13±19.17) ng/mL,明显高于疑似组[(11.46±4.85) ng/mL]和正常对照组[(3.14±1.52) ng/mL](P<0.01),并且其阳性率(91.11%)、敏感性(91.11%)、特异性(98.33%)、诊断正确率(94.67%)、阳性预测值(98.80%)和阴性预测值(88.24%)均明显优于cTnI(13.33%、13.33%、96.67%、48.00%、85.71%、43.48%)和CK-MB(21.11%、21.11%、95.00%、52.67%、86.36%、48.80%)(P<0.05、P<0.01)。而cTnI及CK-MB水平在发病6 h后AMI组才明显高于疑似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在AMI发病早期(3 h内),H-FAB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正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可以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alusin-α、UⅡ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分析
    蒋永林;蒋荷萍
    2012, 27(4):  284-286. 
    摘要 ( 732 )   HTML   PDF (593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Salusin-α和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H患者10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Salusin-α和UⅡ水平,高分辨超声测定IMT作为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的指标,并分析Salusin-α、UⅡ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的IMT明显增厚(P<0.01),血清UⅡ水平明显升高,而Salusin-α水平明显降低(P<0.01);粥样斑块组、IMT增厚组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血清Salusin-α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527,P<0.01),而UⅡ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  血清Salusin-α和UⅡ水平的变化与EH患者IMT增厚密切相关,提示Salusin-α和UⅡ可能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并参与了EH患者AS病理过程,可能成为预测EH并发AS严重程度的新临床指标。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检测在急性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蔡雷鸣;厉 倩;金才峰;谭龙益;廖敏蕾;鲍 洁
    2012, 27(4):  287-290. 
    摘要 ( 692 )   HTML   PDF (604KB) ( 7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在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无慢性肾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60例,分别在其术前及术后6、12、48 h采集血样,其中27例发生AKI(AKI组),以其余33例未发生AKI(无AKI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NGAL浓度,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浓度,胶乳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浓度。以48 h内SCr高于基础水平50%作为AKI的诊断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AL在AKI早期诊断中的效力。结果  与术前比较,AKI组术后6、12、48 h的血清NGAL明显升高,Cys C在术后12、48 h明显升高,而SCr在术后48 h才显著升高。无AKI组术前与术后6、12、48 h的NGAL、SCr、Cys 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48 h血清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1[95%可信区间(CI): 0.25~0.78]、0.80(95%CI: 0.58~0.95)、0.85(95%CI: 0.61~0.99)。结论  血清NGAL在术后6 h上升,术后12 h即能较好地预测AKI,其预测AKI时间早于Cys C和SCr。血清NGAL可能在AKI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免疫学检验论著
    髓过氧化物酶双抗体夹心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法的建立
    韩海荣;梁 颖;赵卫国;沈 茜
    2012, 27(4):  291-295. 
    摘要 ( 980 )   HTML   PDF (622KB) ( 6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的双抗体夹心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法(LiCA),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采用棋盘格滴定法,从针对MPO抗原的12株单克隆抗体(McAb)中筛选出最佳双抗体组合(1株McAb包被发光微粒,另1株McAb进行生物素化),进而探索2种抗体最适反应浓度及MPO LiCA的最适反应条件,评价该法的重复性、敏感性、抗干扰性及回收率,并与经典的CardioMPOTM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  筛选到2株最适McAb,并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粒连接,建立用于MPO定量测定的LiCA。该法敏感性为1.76 ng/mL,批内变异系数(CV)和天间CV分别为2.73%、3.76%,平均回收率为102.5%±8.6%,与CardioMPOTM ELIS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61,P<0.01),正常参考范围为13.16~128.79 ng/mL。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用于MPO定量检测的LiCA,该法具有高的敏感性和好的稳定性,试剂有效期长,并且操作流程简便,耗时短,在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性激素、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关系
    易伟莲;廖德权;林柏云;肖亚景;袁汉尧
    2012, 27(4):  296-298. 
    摘要 ( 812 )   HTML   PDF (595KB) ( 7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患者性激素、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腰椎骨密度(BMD)扫描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即POP组48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NOP)组32例及绝经前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10例受试者血清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碱性磷酸酶(BAP)及氨基端中段骨钙素(N-BG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OP组患者血清IL-6、N-BGP及BAP水平增高,高于NO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BMD和E2、IGF-1的水平则低于NO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 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36,P<0.01),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41,P<0.01);IL-6与BMD、E2呈负相关(r=-0.584、-0.435,P<0.05),与N-BGP、BAP呈正相关(r=0.546、0.354,P<0.05);BMD与IL-6、年龄、N-BGP、BAP呈负相关(P<0.05),与E2、IGF-1呈正相关(P<0.05)。结论  POP患者IL-6、N-BGP、BAP、E2及IGF-1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治POP的辅助指标。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论著
    CellaVision DM96自动化数字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白细胞分类的临床应用
    黄骥斌;曾婷婷;郭曼英;韩秀华;江 虹
    2012, 27(4):  299-303. 
    摘要 ( 1175 )   HTML   PDF (988KB) ( 7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CellaVision DM96自动化数字图像分析系统(简称DM96)的临床性能进行验证及评价。方法  选取422例外周血样本经自动涂片染色后,采用DM96进行白细胞分类,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仪器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的相关性;计算基于自带参考细胞库和扩充的参考细胞库DM96分析软件预分析识别细胞符合率;计算检出率,分析采集110、210、310、410个细胞时仪器识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细胞的能力;统计仪器分类与人工镜检所花费的时间。结果  经过线性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仪器分析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相关系数较大(0.91和0.88),而单核细胞的相关系数较小(0.31); DM96分析软件预分析识别早、中、晚幼粒细胞、原始细胞和变异淋巴细胞的符合率从基于自带参考细胞库的27.56%、37.96%、41.85%、45.12%、29.76%提高到基于扩充参考细胞库的33.23%、56.86%、48.33%、58.08%、31.25%;分析110、210、310、410个细胞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细胞检出率分别为87.50%、92.65%、94.85%、97.59%;人工镜检花费(2.50±0.41) min/例,而仪器分析花费(1.98±0.20) min/例,人工审查确认预分析结果花费(0.91±0.14) min/例;使用初始参考细胞库和扩充参考细胞库分析所需时间分别为(2.01±0.39)和(2.09±0.54)min/例,而随着系统分析细胞数量增多分析所花费的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DM96对白细胞分类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分子生物学检验论著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神经肽Y基因T1128C多态性的检测
    缪应新;甘洁民;施 泓;陈 洁;周晓倩;赵 虎
    2012, 27(4):  304-307. 
    摘要 ( 847 )   HTML   PDF (647KB) ( 6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神经肽Y(NPY)基因信号肽部位 T1128C(Leu7Pr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频率。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反应(LDR)技术检测了867例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的NPY基因多态性。参照待测多态性位点所在DNA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及3条探针,先通过PCR获得含有待检测突变位点的基因片段,再进行PCR产物的LDR,根据测序电泳结果所显示的含荧光标记的LDR产物的片段长度来判断基因型别。结果  867例研究对象均显示NPY基因型为T1128T(Leu7Leu),未出现T1128C(Leu7Pro)或C1128C(Pro7Pro)。结论  NPY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理差异,上海地区汉族人中不存在NPY T1128C(Leu7Pro)基因多态性,NPY基因T1128C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无相关关系。
    黎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apo E基因多态性分析
    王永卿;吴婵娟;姚 敏;张应爱;郑玲玲
    2012, 27(4):  308-310. 
    摘要 ( 683 )   HTML   PDF (716KB) ( 6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海南黎族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连接酶检测反应 (LDR)技术检测15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高血压50例、脑梗死50例、冠心病50例)和50名健康对照者的apo 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以ε3/3基因型频率最高。脑梗死组ε2等位基因频率最低,与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等位基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 Eε2等位基因降低可能是黎族人群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管理
    两种质量规范在临床化学分析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裘海文;张媛媛;陈 敏
    2012, 27(4):  311-315. 
    摘要 ( 1117 )   HTML   PDF (607KB) ( 6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种质量规范在临床化学分析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室的日立检测系统(HITACHI)实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的不精密度和室间质评的平均偏倚(Bias),同时选取另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的完整检测系统(Modular PPI)实验项目的不精密度和不准确性;允许总误差(TEa)选用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和根据生物学变异(BV)制定的允许质量规范。应用Westgard 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各自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进一步分析2种质量规范下Modular PPI的分析性能检出率,评价其适用性。结果  在23个测定项目中,用CLIA′88允许质量规范要求,本实验室HITACHI的尿素(Ur)、氯(Cl-)测定方法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总蛋白(TP)、肌酸激酶(CK)、尿酸(CA)属于临界水平,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钠(Na+)、镁(Mg)分析性能良好,其余11个项目分析系统性能优秀;在Modular PPI上常规生化项目的分析性能可以接受,同时其分析性能优秀率、良好率、边缘率、不符率分别为75%、15%、10%、0%,而在BV“低限”、“合适”和“理想”的质量规范下其不符率分别为21%、48%和65%。结论  应用Westgard方法性能决定图判定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准确、简便,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CLIA′88的质量规范要求更适用于当前实验室的质量要求;BV的质量规范适用于部分分析性能优秀的项目。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支原体液体培养法假阳性原因探讨
    张红升;韩 晶
    2012, 27(4):  316-318. 
    摘要 ( 718 )   HTML   PDF (609KB) ( 6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造成支原体培养假阳性的原因。方法  对1 640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支原体培养液加做细菌和真菌培养、计数及脲素、精氨酸分解试验。结果  626例变红的支原体阳性培养液中,399例清晰的培养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支原体典型菌落,而细菌和真菌浓度 ≤102cfu/mL;227例混浊培养液中有170例长出支原体典型菌落,57例未见支原体生长,而培养出细菌和真菌106株,分离率为6.5%,假阳性率为3.5%。当细菌或真菌浓度<103cfu/mL时,培养液对细菌抑制明显,当细菌或真菌浓度≥103cfu/mL时,细菌抑制效果不理想,培养液呈不同程度混浊或假阳性。结论  标本中如含大量分解脲素或精氨酸的细菌、真菌时,支原体培养基不能抑制其生长,可造成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假阳性;当细菌或真菌浓度≥103cfu/mL时,影响药物敏感性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尿NAG检测在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吴卫华
    2012, 27(4):  318-320. 
    摘要 ( 715 )   HTML   PDF (597KB) ( 4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造影剂肾病(CI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奉城分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51例,检测患者空腹血糖、血脂等,记录其基本临床资料。留取受检患者造影前及造影后第1、2、6天的血、尿样本,检测患者各时间点的血肌酐(Cr)和尿NAG水平。以造影后24~48 h血Cr水平升高44 μmol/L或较基础值上升25%以上患者为CIN,分析尿NAG检测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趋势。结果  351例受检患者中,共发生CIN 26例,发病率为7.40%。其中患有糖尿病患者中CIN发病率为10.12%(8/79),无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为6.62%(18/272)。CIN患者血Cr在造影后2 d时较造影前明显升高,第6天恢复到造影前水平;而尿NAG在造影后1 d就明显升高,较造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6天恢复到造影前水平。结论  尿NAG水平在造影剂使用后1 d就可识别CIN,可用于CIN的早期诊断。
    免疫学检验论著
    食道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
    田文斐;高 伟
    2012, 27(4):  321-323. 
    摘要 ( 533 )   HTML   PDF (611KB) ( 5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食道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规律,探讨根治性放疗前、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食道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8+细胞百分率,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食道癌组放疗前CD4+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下降(P<0.01)。放疗结束后1周CD4+细胞百分率进一步下降、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CD4+细胞百分率逐步升高、CD8+细胞百分率逐步下降、CD4/CD8比值升高,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道癌患者在放疗刚结束时,以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占主导地位;而放疗结束后3个月,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改善。根治性放疗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松江地区育龄妇女孕前、孕早期TORCH筛查的分析
    彭 亮;郑锋翠;曹 辉;侯彦强
    2012, 27(4):  323-323. 
    摘要 ( 648 )   HTML   PDF (591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RCH这一概念由Nahmias在1971年向美国儿科学会提出,是指可导致先天性宫内感染及围产期感染而引起围产儿畸形的一组病原体,他们是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TORCH感染对孕妇本身影响较小,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识别,但病原体均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在孕早期可致流产、胎儿多器官畸形,中晚期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即使幸存,也有可能发生远期后遗症。有些病原体还可能通过孕妇下生殖道逆行扩散,引起胎儿感染以及胎儿分娩时的围产期感染,致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我们对松江地区育龄妇女孕前、孕早期的TORCH筛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综述与讲座
    岩藻糖基化修饰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 丽 综述;高春芳 审校
    2012, 27(4):  324-328. 
    摘要 ( 755 )   HTML   PDF (608KB) ( 8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高死亡、高复发、预后差的特点,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5年生存率不到10%。全球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致病因素与各地区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流行相关。中国目前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1]。大多肝癌患者确诊时已达晚期或发生转移,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寻求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型肝癌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糖组学的进展,使作为体内重要糖基化器官的肝脏疾病异常糖基化修饰研究[2]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此外其他脏器肿瘤如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异常糖基化修饰也有不少研究报道,其中蛋白岩藻糖基化修饰改变的报道尤为引人注目。核心岩藻糖基化的甲胎蛋白(AFP-L3)在2005年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采纳作为肝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指标,AFP-L3被认为与肝癌分期及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3]。除AFP-L3外,一组与肝癌相关的岩藻糖基化差异蛋白陆续被鉴定和发现,其岩藻糖基化水平与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肝癌早期预警、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肝癌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价相关,被认为是较有前景的肝癌标志物。
    微生物学检验经验交流
    2006至2010年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动态分析
    周运恒;李 戬;曹广亚
    2012, 27(4):  329-330. 
    摘要 ( 598 )   HTML   PDF (569KB)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原体属于条件致病微生物,可黏附在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及上皮细胞上产生泌尿生殖道感染,从多方面影响男性生育功能。约有15%的男性不育与生殖道感染有关,而感染率最高的是解脲脲原体(Uu),其次是人型支原体(Mh)。近年来,随着非淋菌性尿道炎和不育症患者的增加,精液中支原体感染率和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本研究对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近5年的2 93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和耐药趋势进行了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