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2, Vol. 27 ›› Issue (4): 324-328.

• 综述与讲座 • 上一篇    下一篇

岩藻糖基化修饰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丽,高春芳   

  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 200438
  • 收稿日期:2012-01-12 出版日期:2012-04-30 发布日期:2012-04-09
  • 通讯作者: 高春芳,联系电话:021-81875131。
  • 作者简介:李 丽,女,1984年生,学士,主要从事肝病糖组学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1345);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项目(09XD1405800)

  • Received:2012-01-12 Online:2012-04-30 Published:2012-04-09

摘要: 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高死亡、高复发、预后差的特点,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5年生存率不到10%。全球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致病因素与各地区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流行相关。中国目前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1]。大多肝癌患者确诊时已达晚期或发生转移,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寻求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型肝癌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糖组学的进展,使作为体内重要糖基化器官的肝脏疾病异常糖基化修饰研究[2]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此外其他脏器肿瘤如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异常糖基化修饰也有不少研究报道,其中蛋白岩藻糖基化修饰改变的报道尤为引人注目。核心岩藻糖基化的甲胎蛋白(AFP-L3)在2005年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采纳作为肝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指标,AFP-L3被认为与肝癌分期及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3]。除AFP-L3外,一组与肝癌相关的岩藻糖基化差异蛋白陆续被鉴定和发现,其岩藻糖基化水平与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肝癌早期预警、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肝癌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价相关,被认为是较有前景的肝癌标志物。

关键词: 岩藻糖基化修饰蛋白, 肝癌标志物, 原发性肝细胞癌

Abs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