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2, Vol. 27 ›› Issue (4): 316-318.

•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支原体液体培养法假阳性原因探讨

张红升   

  1.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1191
  • 收稿日期:2012-01-31 出版日期:2012-04-30 发布日期:2012-04-09
  • 作者简介:张红升,男,1969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

  • Received:2012-01-31 Online:2012-04-30 Published:2012-04-09

摘要: 目的  探讨造成支原体培养假阳性的原因。方法  对1 640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支原体培养液加做细菌和真菌培养、计数及脲素、精氨酸分解试验。结果  626例变红的支原体阳性培养液中,399例清晰的培养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支原体典型菌落,而细菌和真菌浓度 ≤102cfu/mL;227例混浊培养液中有170例长出支原体典型菌落,57例未见支原体生长,而培养出细菌和真菌106株,分离率为6.5%,假阳性率为3.5%。当细菌或真菌浓度<103cfu/mL时,培养液对细菌抑制明显,当细菌或真菌浓度≥103cfu/mL时,细菌抑制效果不理想,培养液呈不同程度混浊或假阳性。结论  标本中如含大量分解脲素或精氨酸的细菌、真菌时,支原体培养基不能抑制其生长,可造成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假阳性;当细菌或真菌浓度≥103cfu/mL时,影响药物敏感性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支原体, 培养, 脲素, 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