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6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1-06-01
    分子生物学检验论著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myc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全晖;邓君
    2011, 26(06):  361-363. 
    摘要 ( 463 )   HTML   PDF (205KB) ( 4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核内原癌基因c-myc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FQ-PCR法,并以β2-微球蛋白作为内对照测定30名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8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myc的表达水平.结果 c-myc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2组(P<0.05),β2-微球蛋白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乳腺癌患者阳性率为40.7%,良性乳腺疾病组为0.c-myc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和类型无关(P>0.05),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FQ-PCR技术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快速定量检测c-myc方法,可有效监测乳腺癌的诊断、疗效、转移和预后.
    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病原菌16S-rDNA的分析
    周与华;郭晓奎;林萍;李擎天
    2011, 26(06):  364-367. 
    摘要 ( 431 )   HTML   PDF (420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运用测序技术鉴定临床感染标本中病原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标本中病原菌16S- rDNA V3区进行多样性分析;并与细菌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 测序能检测出临床不宜培养的菌属,如支原体属、嗜血杆菌属、莫拉菌属等;9种菌属为2种方法共同检测所得,7种菌属的P值均<0.05.结论 2种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细菌培养相结合是临床实践中的一种新的偿试.
    尿液中大肠埃希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华玲;吴蓉;张隆;戴俊华;刘丽丽;康向东
    2011, 26(06):  368-371. 
    摘要 ( 474 )   HTML   PDF (627KB) ( 4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 检测大肠埃希菌的方法,检测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样本,评估应用RQ-PCR法在检测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 选择大肠埃希菌β-右旋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SYBR GREEN I RQ-PCR检测体系.结果 引物特异性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在0.990 ~0.996 之间.熔解曲线显示产物特异性较强,无非目的 条带和二聚体产生.在最低检测限(102拷贝/μL)以上,能对大肠埃希菌样本进行检测,且重复性好.结论 RQ-PCR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定量检测大肠埃希菌质粒DNA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临床患者尿液样本中大肠埃希菌含量.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B型钠尿肽在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张健;张力;汪萍;张广慧;王连升
    2011, 26(06):  372-374. 
    摘要 ( 382 )   HTML   PDF (212KB) ( 4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 将胸痛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95例)和冠心病组[256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组(111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45例)].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记录患者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基线BNP水平.冠心病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不同病例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间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与未发生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组BNP水平为(137.95±21.58)pg/m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89.05±9.18)pg/mL](P<0.01),且患者BNP水平[(177.83±22.16)pg/mL]亦高于SA患者[(121.17±19.98)pg/mL](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BNP水平>二支病变组>一支病变组(P<0.05).按BNP水平把冠心病患者分为三分位[低、中、高分位BNP水平分别为112.05±9.52、147.56±17.12、(180.03±22.57)pg/mL],低分位患者Gensini积分为29.10±4.54,中分位患者为37.76±6.91,高分位患者为58.46±3.71,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共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9例,其中非心源性死亡3例、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12例、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9例、心源性死亡5例).不良心血管事件阳性患者BNP水平[(205.12±14.73)pg/mL]明显高于阴性患者[(108.27±11.96)pg/mL](P<0.01).结论 BNP可应用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张力;邬建民
    2011, 26(06):  375-378. 
    摘要 ( 406 )   HTML   PDF (260KB) ( 8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胃蛋白酶原(PGⅠ)和Ⅱ型胃蛋白酶原(PGⅡ)、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比值、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G anti-HP)水平与萎缩性胃炎(AG)发生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8例AG患者及4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PGⅠ、PGⅡ和G-17、IgG anti-HP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立各指标筛查AG的最佳临临界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G组血清PGI、PGⅠ/PGⅡ比值和G-17水平降低(P<0.01),而PGⅡ和IgG anti-HP水平升高(P<0.01);不同萎缩部位AG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G-17和IgG anti-H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PGⅠ、PGⅠ/PGⅡ比值、G-17和IgG anti-HP的最佳临临界值分别为46.7 ng/L(敏感性82.4%,特异性80.0%,曲线下面积0.831±0.084)、4.60(敏感性94.4%,特异性85.7%,曲线下面积0.942±0.041)、7.45 pmol/L (敏感性50.0%,特异性72.2%,曲线下面积0.579±0.108)和78.9 IU(敏感性55.6%,特异性85.7%,曲线下面积0.746±0.089).结论 检测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G-17和IgG anti-HP水平可用于AG的筛查,PGⅠ/PGⅡ比值是诊断AG的最佳单一测量指标.
    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TSH功能灵敏度的评价
    金磊;周伟;高月求
    2011, 26(06):  379-382. 
    摘要 ( 388 )   HTML   PDF (638KB) ( 4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技术(LiCA)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 项目的 功能灵敏度.方法 制备系列低浓度的TSH 样本,使用LiCA对其进行检测.将待测样本分成10个批次,选用3个批号的TSH检测试剂,并进行3次校准,最终以批间变异系数(CV)=20%确定TSH项目的 功能灵敏度,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LiCA检测TSH项目的 功能灵敏度验证值为0.018 mIU/L.结论 LiCA检测TSH项目的 功能灵敏度能够达到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学院(NCAB)的相关要求,有助于TSH项目实验室检测技术发展的需要.
    免疫学检验经验交流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皮肌炎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一例评析
    周运恒;石晓星;李戬;姚雯颖;董勤
    2011, 26(06):  382-386. 
    摘要 ( 415 )   HTML   PDF (285KB) ( 4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丁柳美;唐钧;倪培华
    2011, 26(06):  383-386. 
    摘要 ( 467 )   HTML   PDF (278KB) ( 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78例AMI、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6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7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质量(CK-MB mass)并作比较.测定32例发病至采血间隔2 h以内以及46例间隔2 h以上的AMI患者的H-FABP水平,并与cTnI比较,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H-FABP、CK-MB mass、cTnI浓度分别为(78.12±23.78)μg/L、(9.48±2.68)μg/L、(10.12±3.45)ng/mL,明显高于UA组[(18.67±7.45) μg/L、(0.56±0.11)μg/L、(0.21±0.12)ng/mL]、SA组[(2.98±1.65)μg/L、(0.22±0.08)μg/L、(0.08±0.06)ng/mL]和对照组[(2.32±1.12)μg/L、(0.20±0.09)μg/L、<0.022 ng/mL](P<0.05);UA组H-FABP、CK-MB mass、cTnI浓度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而SA组和对照组之间H-FABP、CK-MB mass、cTnI浓度均无差异(P>0.05).H-FABP灵敏度为84.89%、特异性为98.8%、准确率为85.89%、阳性预测值为93.24%、阴性预测值为75.14%,均高于CK-MB mass(50.11%、89.12%、78.54%、80.12%、50.78%)和cTnI(60.22%、93.23%、80.34%、86.45%、60.56%).在发病2 h内采血的32例AMI患者中,H-FABP阳性率(65.63%)明显高于cTnI阳性率(18.75%)(P<0.05);在发病2 h以后采血的46例AMI患者中,H-FABP阳性率(97.83%)与cTnI阳性率(89.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在诊断AM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AMI的标志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免疫学检验论著
    外周血STC-1mRNA测定及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杜玉珍;李莉;高锋;张海晨
    2011, 26(06):  387-389. 
    摘要 ( 411 )   HTML   PDF (226KB) ( 3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斯钙素(STC-1)mRNA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初步探讨STC-1 mRNA作为循环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7例结直肠癌患者、18名健康人外周血STC-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中30例患者的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的外周血STC-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高于健康组;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STC-1 mRNA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曲线下面积为0.730;以0.5为表达阳性界值,STC-1 mRNA检出结直肠癌的效能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的联合应用.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STC-1 mRNA 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可能成为新的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循环肿瘤标志物.
    P53上游凋亡调节蛋白在依托泊苷诱导直肠癌细胞凋亡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钟利;李云春;邹广珠;钟丽民;周丽萍;程伟志
    2011, 26(06):  390-393. 
    摘要 ( 361 )   HTML   PDF (425KB) ( 3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P53上游凋亡调节蛋白(PUMA)在直肠癌细胞HCT116中的表达及其关联性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依托泊苷诱导直肠癌细胞HCT11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式细胞仪测定依托泊苷作用前后细胞HCT116的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PUMA、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依托泊苷可抑制直肠癌细胞HCT116生长,并呈时效和量效关系; 依托泊苷作用前后PUMA、P5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依托泊苷通过恢复P53的功能增加PUMA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调亡,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论著
    骨髓涂片检查对神经母细胞瘤诊断的意义
    莫武宁;韦善求
    2011, 26(06):  394-397. 
    摘要 ( 337 )   HTML   PDF (492KB) ( 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侵犯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19例经骨髓涂片拟诊并最后确诊的N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9例患儿中,年龄<5岁者占78.9%.主要临床表现为中、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血涂片见中晚幼红细胞或晚幼粒细胞.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极度活跃占78.9%,其中NB细胞占30%~87%,可见到不同形态及不同分化阶段的NB细胞,以原始未分化阶段为主,73.7%的病例骨髓涂片中NB细胞团呈典型Homer wrigth假菊形排列.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在骨髓涂片中找到NB细胞并呈假菊形排列的NB细胞团,对NB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病理活检、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可确诊.形态不典型者还需结合细胞表型或免疫组化等检查协同诊断.
    微生物学检验论著
    老年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方毅;庞立峰;涂婉;阚蔚利;赵虎
    2011, 26(06):  398-401. 
    摘要 ( 334 )   HTML   PDF (313KB) ( 4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华东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情况,以及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标本来源的关系.方法 连续监测华东医院近2年老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迁.从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标本(痰、血、尿、胆汁、伤口等)中分离病原菌1 2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45株,革兰阳性菌321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临床收集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感染症状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最高;痰标本、尿标本、伤口及胆汁等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而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 细菌耐药性乃呈上升趋势,加强对耐药菌的检测和耐药机制以及其与基础疾病关系的研究,对老年人群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耐药菌的感染非常重要.
    免疫层析法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筛查的初步评价
    石汉振;郑智明;黄宪章;方静
    2011, 26(06):  402-404. 
    摘要 ( 417 )   HTML   PDF (201KB) ( 7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免疫层析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的准确性,推广免疫层析法在甲流H1N1抗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09年8至12月广东省中医院356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鼻拭子标本,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同时将患者咽拭子送往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356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标本中,免疫层析法阳性108例,CDC确诊阳性92例;免疫层析法阴性248例,CDC确诊阴性264例.免疫层析法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92.8%,假阳性率为17.6%,假阴性率为1.2%.结论 免疫层析法操作简便,能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快速筛查,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不能作为确证方法.
    实验室管理
    尿有形成分质控品的研制和观察
    胡晓波;沈薇;王青;宋颖;李泳;李栋成;许蕾
    2011, 26(06):  405-409. 
    摘要 ( 520 )   HTML   PDF (483KB) ( 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备一种重复性好、稳定期长的尿有形成分质控品,有助于日常检验工作中对尿中有形成分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GP16-A3文件要求收集不同肾病患者的尿液,固定后分装保存.使用具备流式细胞术、显微摄影法和染色技术原理的设备,观察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存在与否和形态保持情况;按CLSI EP25文件要求观察各类有形成分的稳定性;同时配制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质控品进行精密度检测.结果 有形成分质控品中所含RBC、WBC、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等有形成分的形态保持良好,易于辨认.重复性较好,RBC变异系数(CV)为4.4%~7.8%,WBC为4.3%~14.3%,上皮细胞为4.8%~14.4%,管型为16.9%~23.3%;稳定期可达130 d.结论 制备的尿有形成分质控品含有RBC、WBC、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等有形成分,且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临床尿有形成分质控之用途.
    生物化学检验论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效果
    陈继中;李旭光;汪亚琴;王艳锋;陈小园
    2011, 26(06):  410-412. 
    摘要 ( 345 )   HTML   PDF (191KB) ( 4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补充叶酸(FA) 和维生素B12(Vit B12)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1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非治疗组(31例),治疗组给予FA 15 mg/d口服,Vit B12 0.15 mg/d肌注,疗程为 8周.同时测定61例MHD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Hcy浓度和血清FA、Vit B12水平.结果 MHD患者血浆Hcy水平[(52.6±21.6)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1±3.6) μmol/L](P<0.001).FA、Vit B12治疗8周后,治疗组MHD患者的血清Vit B12[(638.9±229.0)ng/L]和FA水平[(17.7±4.6)μg/L)]明显高于非治疗组[(450.3±195.9) ng/L、(7.2±2.3)μg/L](P<0.001),血浆 Hcy水平[(28.8±5.5)μmol/L]低于非治疗组[(50.0±18.8)μmol/L](P<0.001).血浆Hcy水平与叶酸、Vit B12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FA 和Vit B12能降低血浆Hcy浓度,对预防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论著
    石家庄地区婴幼儿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尿液成分的变化
    杨学农;徐琳;王翠芹;杨晓荣
    2011, 26(06):  413-415. 
    摘要 ( 526 )   HTML   PDF (215KB) ( 4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尿液成分的变化特点,同时反映尿常规检查对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断的重要价值.方法 对15 641例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和520例未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成分检测.结果 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尿液中潜血和镜检红细胞阳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发现年龄越小,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时间越长其患病率就越高;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率女大于男.结论 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尿液潜血和镜检红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说明尿常规检查对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筛查与诊断有重要价值.
    两种倍量稀释法批量检测孕妇IgG抗A(B)效价的比较分析
    倪建萍;卢文波
    2011, 26(06):  415-418. 
    摘要 ( 396 )   HTML   PDF (238KB) ( 4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量板倍量稀释法在实验室大批量检测O型孕妇IgG抗A(B)效价的可行性.方法 孕妇血清用2巯基乙醇(2-Me)处理后,用试管和微量板平行倍量稀释,再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平行检测IgG抗A(B)效价,以2+为判定终点.全部样本由同一操作者重新用上述试剂再操作1次,以观察重复性.结果 试管倍量稀释法与微量板倍量稀释法平行检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其中抗体效价<1:256者,试管倍量稀释法为44.21%,微量板倍量稀释法为46.81%;抗体效价≥1:256者,试管倍量稀释法和微量板倍量稀释法各占55.32%和53.19%,两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试验效价一致率,试管倍量稀释法90.4%,微量板倍量稀释法97.8%,微量板倍量稀释法的重复性好于试管倍量稀释法(P<0.05).结论 微量板倍量稀释法检测O型孕妇IgG抗A(B)效价与试管倍量稀释法结果相符,其不仅缩短了试验时间,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而且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更适宜于实验室大批量样本检测.
    综述与讲座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小板与单核细胞聚合物的临床应用
    耿朝晖;郭竹英;胡晓波;吕立夏
    2011, 26(06):  419-421. 
    摘要 ( 333 )   HTML   PDF (231KB) ( 5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化学检验经验交流
    青海玉树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尿酸水平调查分析
    黎明;阿祥仁;李子安
    2011, 26(06):  422-422. 
    摘要 ( 335 )   HTML   PDF (72KB) ( 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薛志宏;王兴宁;惠玉芬
    2011, 26(06):  423-423. 
    摘要 ( 426 )   HTML   PDF (69KB) ( 3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与血液学检验经验交流
    APL异常早幼粒细胞浆中检出未明小体一例
    朱华珍;张裕芳
    2011, 26(06):  424-425. 
    摘要 ( 269 )   HTML   PDF (335KB) ( 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der(22)缺失而存在der(9)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分析
    曹祥山;顾伟英;王志林
    2011, 26(06):  426-427. 
    摘要 ( 332 )   HTML   PDF (198KB) ( 3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