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效果
陈继中1, 王艳锋2, 陈小园2, 李旭光1, 汪亚琴1
1. 铜陵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 铜陵 244009
2.铜陵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安徽 铜陵 244009

作者简介:陈继中,男,1969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免疫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评价补充叶酸(FA) 和维生素B12(Vit B12)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61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非治疗组(31例),治疗组给予FA 15 mg/d口服,Vit B12 0.15 mg/d肌注,疗程为 8周。同时测定61例MHD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Hcy浓度和血清FA、Vit B12水平。

结果

MHD患者血浆Hcy水平[(52.6±21.6)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1±3.6) μmol/L](P<0.001)。FA、Vit B12治疗8周后,治疗组MHD患者的血清Vit B12[(638.9±229.0)ng/L]和FA水平[(17.7±4.6)μg/L)]明显高于非治疗组[(450.3±195.9) ng/L、(7.2±2.3)μg/L](P<0.001),血浆 Hcy水平[(28.8±5.5)μmol/L]低于非治疗组[(50.0±18.8)μmol/L](P<0.001)。血浆Hcy水平与叶酸、Vit B12水平均呈负相关。

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FA 和Vit B12能降低血浆Hcy浓度,对预防MH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叶酸; 维生素B1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Q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1)06-0410-03
Abstract
Keyword:

文章编号:1673-8640(2011)06-0410-03 中图分类号:Q563 文献标志码:A

高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1]。有研究表明高 Hcy血症普遍存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中,而且与其高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 2]。因此,研究MHD患者高Hcy血症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对MHD伴有高Hcy血症患者应用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治疗后,观察空腹血浆Hcy水平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连续透析6个月以上的MHD 患者61例,男 40 例,女21 例,年龄 25~80岁,所有患者近3个月未补充FA和Vit B12类药物。将所有受试 MHD 患者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治疗组,2组年龄、性别、基础用药等一般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治疗组31例,男20例,女11例,不给予任何 FA 和Vit B12;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口服 FA (15 mg/d)和肌注Vit B12 (0.15 mg/d),疗程为8周。正常对照组40名,男24名,女16名,年龄31~76岁,均为2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药物,体检与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并排除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与营养不良性疾病的企、事业单位的体检人员。

二、方法

研究基点:各组受检对象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6 mL,其中 3 mL 左右置于负压 EDTA抗凝管中,4℃ 3 000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 4 min, 30 min 内分离血浆置-70 ℃保存;另外 3 mL 静脉血室温下离心后取血清于-70 ℃保存。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受检对象在第8周疗程结束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方法同研究基点。待样本收集全后测定血浆Hcy及血清FA、Vit B12的水平。血浆Hcy检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FA检测用离子捕获免疫分析法(ICIA),Vit B12、血清铁蛋白(SF)检测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采用美国雅培公司 Abbott AxSYM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血尿素(Urea)、肌酐 (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检测均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

三、质控指标

Hcy、FA和Vit B12的高、中、低水平质控品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并对其作稳定性检验,各项检测指标均在控。

四、统计学方法

检测结果用 x- ±s表示,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作 t t' 检验、方差分析及单因素相关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MH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研究基点一般资料比较

在研究基点,MHD患者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Urea、Cr、Cys C、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1)。2组在研究基点时的Urea、Cr、Cys C、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01),见 表 1

表1 MH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x- ±s)
二、MHD患者与对照组血浆Hcy、FA、Vit B12水平及其相关性

MHD患者血浆 Hcy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F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001);Vit B12 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 表 2。MHD患者、对照组的血清Vit B12、FA均与血浆 Hcy呈负相关( r=-0.335、 P<0.05, r=-0.448、 P<0.001; r=-0.272、 P<0.05, r=-0.379、 P<0.001)。

表2 对照组和MHD患者血浆Hcy和血清FA、Vit B12水平比较( x- ±s)
三、MHD患者应用FA、Vit B12治疗前、后血浆 Hcy浓度比较

MHD患者治疗组用药后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 P<0.001),血清FA、Vit B12水平则明显增高( P<0.001)。未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浆Hcy及血清FA、Vit B12水平均无差异( 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MHD患者血清Vit B12和FA水平明显高于非治疗组 ( P<0.001),血浆 Hcy水平明显低于非治疗组( P<0.001),见 表3。2组血浆Hcy水平与血清FA、Vit B12水平均呈负相关,见 表4

表3 治疗前、后MHD患者血浆 Hcy和血清FA、Vit B12水平的变化( x- ±s)
表4 MHD患者治疗组与未治疗组Hcy和FA、Vit B12相关系数分析
讨 论

Hcy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由细胞内甲硫氨酸脱甲基后形成,所有细胞均可产生Hcy。Hcy在体内有3条代谢途径: (1)重新甲基化形成甲硫氨酸(再甲基化途径),此过程需要FA和Vit B12作为辅酶参与反应;(2)与丝氨酸缩合反应生成胱硫醚(转硫化途径),胱硫醚进一步断裂成胱氨酸和α2 酮丁酸; (3)直接释放到细胞外液。正常情况下,Hcy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浆Hcy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如参与Hcy代谢相关酶及辅助因子缺陷导致细胞内 Hcy代谢受阻,或组织器官代谢清除不足均可导致高Hcy血症[ 3]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4, 5]。Buccianti等[ 2] 通过对 77例MHD患者的血浆 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病死率的研究发现,血浆 Hcy每升高 1 μmol/L,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增加 3%。提示MDH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成为影响 MHD患者生存率的最大障碍,高 Hcy血症是MDH患者心血管死亡的主要预测因子。

肾脏是清除血浆 Hcy的主要器官。肾功能受损时血浆Hcy增高,但Hcy浓度与 Cr 浓度不完全成比例。血浆中 Hcy 的 70%~80%与白蛋白结合,其余以游离形式存在。所以MHD患者通过有效的透析仅可使血浆Hcy水平暂时下降 30%, 24 h内又恢复到透析前的水平。本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MHD患者血浆Hcy显著高于对照组,高Hcy血症的发生率为 100%,其血浆Hcy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人群 5倍,与文献[ 6]报道的结果一致。余月明等[ 7]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和MHD患者并无明显FA和Vit B12的缺乏,他们的高Hcy血症可能主要与肾皮质产生胱硫醚酶减少以及肾脏对 Hcy的排泄功能障碍有关。与之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MHD患者的FA水平还是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有研究[ 8, 9]表明应用FA、Vit B6 及Vit B12能够有效治疗高Hcy血症,并使内皮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本研究应用FA和Vit B12治疗后,血清FA和Vit B12水平明显升高,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可明显降低MDH患者的高Hcy血症,但不能完全达到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MHD患者中普遍存在高 Hcy血症,并且容易伴有FA的缺乏,补充FA和Vit B12后血浆Hcy水平下降。这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补充FA和Vit B12可有效降低血浆Hcy的水平,从而减少尿毒症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健, 张金枝, 程龙献.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0, 21(2): 75-77. [本文引用:1]
[2] Buccianti G, Baragetti I, Bamonti F, 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J Nephrol, 2004, 17(3): 405-410. [本文引用:2] [JCR: 2.015]
[3] 肖艳群, 蒋玲丽, 陆青,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J]. 检验医学, 2006, 21(3): 201-204. [本文引用:1]
[4] Clarke R, Daly L, Robinson K, et al. Hyperhomocystein-emia: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J]. N Eng J Med, 1991, 324(17): 1149-1155. [本文引用:1]
[5] 许海燕, 陈在嘉, 刘海波, .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 维生素 B6和 B12的干预效果[J]. 心脏杂志, 2007, 19(6): 656-657. [本文引用:1]
[6] 彭莉, 刘强, 贾宁, . 叶酸和复合维生素 B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 2006, 1(2): 84-86. [本文引用:1]
[7] 余月明, 张明, 侯凡凡, .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影响因素[J]. 西南国防医药, 2004, 14(5): 487-490. [本文引用:1]
[8] 徐涛, 王晓峰, 曲星珂, . B族维生素在肾移植受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内皮功能异常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外科杂志, 2005, 43(14): 940-943. [本文引用:1]
[9] 汤佩麟, 刘王明, 郑家驹, .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和维生素 B6的干预试验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2, 12(3): 227-23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