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4-08-30
    专家论坛
    再说说精密度
    冯仁丰
    2014, 29(8):  787-79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1
    摘要 ( 319 )   HTML   PDF (759KB) ( 10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世界临床实验室对每份患者标本中需要检测的每个分析物都只做一次检测就发出检测报告。这是临床实验室相对于其他分析领域实验室最大的特点,但也是最大的缺陷!如果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检测报告有怀疑,那么就需要实验室重新做一次检测。重新检测的结果与先前的检测报告一致,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为了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的首要分析性能一定是精密度。可惜,国内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和体外诊断产品的厂商没有对精密度性能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呼吁认真学习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5文件,并按照文件的实验方案进行完整的精密度实验,以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建立或验证精密度性能,这才是确保向临床和患者提供有质量的报告的基础。本文也介绍了在验证厂商精密度性能时,比较标准差大小使用卡方检验的含义。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1,3-β-D-葡聚糖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何力志, 石国民, 胡方兴
    2014, 29(8):  794-79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2
    摘要 ( 271 )   HTML   PDF (976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BG)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CAGTA)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IC患者26例、念珠菌定植者10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G和血清抗CAGTA含量,分析2项指标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其与抗真菌治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单用BG和抗CAGTA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90.0%、61.5%、90.0%和57.7%、83.0%、46.9%、88.3%;BG和抗CAGTA联合检测诊断IC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抗真菌治疗有效组随着抗真菌治疗时间的延长,BG和抗CAGTA含量逐渐下降;治疗无效组BG和抗CAGT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论 联合监测BG和抗CAGTA不仅能提高IC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而且对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实验室调查
    徐伟红, 徐斌, 范列英
    2014, 29(8):  798-80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3
    摘要 ( 208 )   HTML   PDF (757KB) ( 4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cA基因相关高变区(HVR)长度多态性分型了解MRSA的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的38株MRSA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MRSA mecA基因HVR,据扩增片段大小差异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38株MRSA被分为A、B、C、D 4个基因型,其中C型23株(60.53%)、A型7株(18.42%)、B型3株(7.89%)、D型2株(5.26%) 、未分型3株(7.89%)。C型在临床各科室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老干部科。MRSA呈严重且多重耐药,故首选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和替考拉宁。结论 医院内存在着MRSA菌株的克隆传播,应加强检测,控制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血清降钙素原作为菌血症预示因子临床价值的研究
    侯伟伟, 肖倩茹, 江涟, 万海英
    2014, 29(8):  802-80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4
    摘要 ( 414 )   HTML   PDF (654KB) ( 6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菌血症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清PCT在预测血培养确证的菌血症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同时进行血培养及PCT检测的1 6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血培养阳性组(129例)、血培养阴性组(1 463例)和血培养污染组(98例),比较3组之间PCT浓度的差异,并将血培养阳性组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和假丝酵母菌组,从而进一步比较PCT浓度在阳性组内的差异。 结果 血培养阳性组PCT浓度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和血培养污染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62(0.3712.80)、 0.17(0.070.62)和 0.20(0.090.72) ng/mL,P<0.000 1]。革兰阴性菌组、假丝酵母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阳性率分别为74.5%、37.5%和66.7%,PCT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6.24(0.4316.09)、0.47(0.223.18)和1.09(0.244.05) ng/mL,革兰阴性菌组PCT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假丝酵母菌组(P<0.05)。 结论 除临床其他指标外,PCT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测指标,可用于排除血培养的污染和非感染性疾病情况,为菌血症提供早期的预示信息,从而改善和提高菌血症诊断的准确性,避免非必需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临床诊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962例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吴芳芳, 许纹, 杨乐园
    2014, 29(8):  806-8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5
    摘要 ( 462 )   HTML   PDF (673KB)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尿标本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菌株96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01株(72.9%)、革兰阳性球菌261株(27.1%);大肠埃希菌429株(44.6%)、肠球菌属228株(23.7%)、肺炎克雷伯菌83株(8.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分别为77.9%和47.0%;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62.9%和57.8%。屎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尿培养阳性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喹诺酮类和第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情况严重。
    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王国戗, 高黎黎, 郭丽娟
    2014, 29(8):  809-81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6
    摘要 ( 270 )   HTML   PDF (768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177名健康体检者根据Hcy测定结果分为高Hcy组(108名)和Hcy正常组(69名),分别测定2组Lp(a)、hs-CRP水平及CIMT,比较高Hcy组和Hcy正常组之间Lp(a)、hs-CRP及CIMT的差异;分析Hcy、Lp(a)、hs-CRP及CIMT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y、Lp(a)、hs-CRP诊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价值。结果 高Hcy组hs-CRP及CIMT明显高于Hcy正常组(P=0.000),而Lp(a)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217)。Hcy、hs-CRP与CIMT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0、0.624,P=0.000);Lp(a)与CIMT无相关性(r=0.122,P=0.316); 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597,P=0.000); Lp(a)与Hcy、hs-CRP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63、0.01,P值分别为0.65、0.994)。如以CIMT≥1.00 mm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Hcy和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P=0.000)、0.872(P=0.000),而Lp(a)的AUC为0.512(P=0.857)。结论 Hcy、hs-CRP与CIMT明显相关,Hcy和hs-CRP可能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HbA1c在三种检测系统及不同储存条件下结果的稳定性
    索明环, 温冬梅, 张秀明, 周甲思, 陈亚琼, 吴剑杨, 徐全中, 胡婷, 阚丽娟
    2014, 29(8):  813-81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7
    摘要 ( 214 )   HTML   PDF (902KB) ( 5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3种不同检测系统及不同的储存条件下全血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差异。方法 选取3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的不同HbA1c浓度的全血样本,分装后分别置常温(20~25 ℃)、4 ℃、-30 ℃、-70 ℃保存。分别于第1、3、5、7、14、21、28、35、42、56、84天用3种HbA1c检测系统[Bio-Rad variant ⅡTurbo HbA1c检测仪(阳离子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Bio-Rad variant ⅡTurbo;Primus Ultra2 HbA1c检测仪(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Primus Ultra2;Roche 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免疫抑制比浊法),简称Roche Modular PPI]进行测定。结果 -70 ℃保存样本不同时间测定结果的差异较小,其中Bio-Rad variant ⅡTurbo测定样本的变异系数(CV)为2.12%~2.80%;Primus Ultra2CV为2.19%~2.71%;Roche Modular PPI的CV为2.28%~2.91%。Bio-Rad variant ⅡTurbo测定的样本常温可稳定7 d,4 ℃可稳定14 d,-30 ℃可稳定35 d;Primus Ultra2测定的样本常温可稳定14 d,4 ℃可稳定56 d,-30 ℃可稳定84 d;Roche Modular PPI测定的样本常温可稳定14 d,4及-30 ℃可稳定84 d。结论 不同的检测系统及不同的样本存放条件HbA1c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急性早期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王奇军, 陈佩, 曾琴飞, 陈萍萍, 应露漫, 曹建明, 岑东
    2014, 29(8):  817-8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8
    摘要 ( 308 )   HTML   PDF (876KB)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26例疑似AMI的胸痛患者[其中67例最终确诊为AMI(AMI组),59例为非AMI (NAMI组)]在发病6 h内、6 h后(7~24 h)血清IMA、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以50名无心肌疾患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IMA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及诊断效能。结果 AMI组血清IMA、cTnI、MYO和CK-MB浓度均明显高于NAMI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NAMI组4项指标浓度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ROC曲线显示IMA诊断早期AMI(<6 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可信区间(CI):0.775~0.926],最佳临界点为82.1 U/mL,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2%、84.9%、85.9%和80.6%,灵敏度高于cTnI(50.7%,P<0.001)、MYO(67.1%,P<0.05)和CK-MB(20.9%,P<0.001)。早期联合检测血清IMA、cTnI、MYO和CK-MB的阳性检出率可达92.5%。结论 检测疑似AMI患者的IMA水平有助于AMI的早期临床诊断。多项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AMI的早期检出率。
    不同细胞因子和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郝殿晋, 李亚卓, 孙鑫, 李洪臣, 张秀军
    2014, 29(8):  822-82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09
    摘要 ( 312 )   HTML   PDF (680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4例妊高征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9例、重度子痫前期75例)和93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TNF-α、IL-12和IL-4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和CRP。结果 妊高征组TNF-α、IL-12和CRP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01),IL-4、IgG、IgM、补体C3和补体C4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01)。重度子痫前期组TNF-α、IL-12和CRP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P<0.001、P<0.001),IL-4、IgG、补体C3和补体C4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均<0.05)。妊高征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CRP与IL-12、TNF-α呈正相关(P<0.05),血清TNF-α与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P<0.05)。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IL-12、IL-4、IgG、IgM、补体C3、补体C4和CRP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IL-12、IL-4、IgG、补体C3、补体C4和CRP可反映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ROC曲线对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判断值的确定和分析
    唐婧, 包建玲, 孟存仁, 张朝霞
    2014, 29(8):  826-83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0
    摘要 ( 612 )   HTML   PDF (789KB) ( 8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和分析2种不同酶免分析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阳性判断值(Cut-off)。方法 收集202份血清,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确认抗HCV,同时采用国产addcare ELISA 110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简称addcare ELISA 1100)和进口TECAN+FAME组合的酶免分析系统(简称TECAN+FAME酶免系统)检测抗HCV,对吸光度(A)值绘制ROC曲线,得出ELISA检测抗HCV在本实验室的最佳Cut-off值。结果 以RIBA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dcare ELISA 1100检测抗HCV的最佳Cut-off值为0.448,敏感性为99.3%,特异性为96.7%,约登指数为0.96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8,TECAN+FAME酶免系统检测抗HCV的最佳Cut-off值为0.406,敏感性为99.3%,特异性为96.7%,约登指数为0.96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8。结论 采用ROC曲线分析得到两种不同酶免分析系统ELISA检测抗HCV的Cut-off值分别为0.448和0.406,检测抗HCV的“灰区”分别设定为0.140~0.448和0.140~0.406,均可优化检测性能。
    血清胃蛋白酶原、CEA、CA19-9及CA72-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张金锋
    2014, 29(8):  831-83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1
    摘要 ( 551 )   HTML   PDF (1264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胃蛋白酶原(PGⅠ) 、Ⅱ型胃蛋白酶原(PGⅡ)、 PGⅠ/PGⅡ比值、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定量检测40例胃癌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40例良性胃病患者(包括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及4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及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胃癌组PGⅠ、PGⅠ/PGⅡ比值、CEA、CA19-9、CA72-4水平与良性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PGⅠ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为54 ng/mL(敏感性为63.9%、特异性为79.7%、曲线下面积为0.851±0.047),PGⅠ/PG-Ⅱ比值的最佳临界值为4.5(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0.6%、曲线下面积为0.788±0.056),CEA的最佳临界值为3.20 ng/mL(敏感性为56.4%、特异性为76.9%、曲线下面积为0.310±0.063),CA19-9的最佳临界值为34.05 U/mL(敏感性为54.6%、特异性为69.2%、曲线下面积为0.352±0.065),CA72-4的最佳临界值为3.18 IU/mL(敏感性为53.8%、特异性为79.5%、曲线下面积为0.344±0.065)。PGⅠ、PGⅠ/PGⅡ比值、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9.4%,明显高于各项目单项检测(P<0.05)。结论 PGⅠ、PGⅠ/PGⅡ比值、CEA、CA19-9、CA72-4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其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阳性检测率。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K562细胞ssDNA适配子检测方法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查成喜, 邢福军, 张雪燕, 郭鹏, 习静, 韩跃武
    2014, 29(8):  835-8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2
    摘要 ( 214 )   HTML   PDF (789KB) ( 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K562细胞ssDNA适配子检测方法(简称适配子检测法)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18例CML患者、22例其他白血病患者、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标本各5 mL,分离粒细胞,用建立的适配子检测法检测荧光强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CML组荧光强度为492.26±41.67,与其它白血病组(466.86±33.23)及正常对照组(469.33±37.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8、0.243);其它白血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35)。适配子检测法诊断CM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2,最佳阳性临界值为475.13,灵敏度为83.33%、特异性为54.76%、阳性预测值为44.11%、阴性预测值为88.46%。结论 适配子检测法对CML的诊断具有较低的准确性,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基础研究·论著
    胞外ATP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胡梅琮, 邹玲莉, 黄保军, 王磊
    2014, 29(8):  838-8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3
    摘要 ( 206 )   HTML   PDF (2498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胞外三磷酸腺苷(eATP)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72 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ConA组(36只)。ConA组由尾静脉处注射20 mg/kg ConA,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无致热原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注射后2、6、12、18、24、48 h留取血液标本和肝脏标本。采用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eATP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嘌呤受体P2(P2X7)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ConA注射2 h后,ConA组血清eATP水平出现增高,并于注射后18 h达峰值(700 nmol/L);同时在小鼠肝组织中检测到P2X7受体的表达。ConA组各时间点血清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损伤肝组织出现明显的eATP释放,并可能通过P2X7受体途径影响炎症细胞因子IL-1β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参与急性肝损伤的进程。
    实验室管理·论著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多中心综合比较及评价
    张雪, 李蓓, 陈振萍, 吴敏媛, 李志刚
    2014, 29(8):  843-84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4
    摘要 ( 253 )   HTML   PDF (658KB) ( 9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成员医院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综合水平,评价并规范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专业术语使用,同时提高检验人员骨髓细胞形态识别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CCLG成员医院入组的ALL患儿110例,由成员医院提供上述患儿的初诊、治疗第15天、第33天以及第12周骨髓细胞涂片,共440份。将所有骨髓细胞涂片随机发放给2名专职从事骨髓细胞形态检验的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进行复检,复检报告由血液专业临床医师与原始检验报告进行比对、分析,并提供书面意见。结果 在取材情况及骨髓增生程度方面,共有427份(97.0%)骨髓细胞涂片的复检报告与原始报告判断基本吻合,有13份(3.0%)骨髓细胞涂片的复检报告判断骨髓稀释,故未描述增生程度,而原始报告判断骨髓取材良好,并描述骨髓增生减低。在染色程度方面,共有428份(97.3%)骨髓细胞涂片的复检报告与原始报告判断相符,有12份(2.7%)涂片的复检报告描述涂片染色偏浅或偏深,而原始报告均描述染色良好。原始报告及复检报告在描述骨髓像特点时均存在术语使用不规范,中、英文混用,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或英文缩写等现象。在检验结论方面,除13份骨髓细胞涂片取材情况存在异议,造成检验结论不一致外,其余427份(97.0%)复检报告与原始报告基本吻合。结论 多中心儿童ALL骨髓细胞涂片进行比对分析,对提高CCLG成员医院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总体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为建立规范的细胞形态学检验模式,统一专业术语,提高检验报告互认程度也是一次必要的尝试和探索。
    福建省新生儿筛查中心参加台湾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陈瑶, 朱文斌, 周进福, 赵红, 苏跃青, 王旌
    2014, 29(8):  848-85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5
    摘要 ( 227 )   HTML   PDF (635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参加台湾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了解该项目的质控质量。方法 收集20112012年参加台湾预防医学基金会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的单位中使用与福建省新生儿筛查中心相同实验方法的实验室(2011年14家、2012年18家)12个批次120个样本的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及定性的描述和分析。定量分析采用评价限法和Z比分数法,定性分析公式为该项目的可接受结果数/该项目总测定样本数×100%。结果 评价限法分析显示12个批次中有11次结果可接受率>80%;而Z比分数法分析12个批次结果可接受率均>80%。定性分析显示可接受率为100%。结论 定量分析评价中,Z比分数法即使在测量值较低浓度值样本的,也能有较好的评价能力,是评价限法的补充。
    病例报道·论著
    三例输入性卵形疟的实验室诊断
    田斌, 段绩辉, 徐明忠, 张兵, 廖瑜, 申晓君, 文岚
    2014, 29(8):  851-8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6
    摘要 ( 235 )   HTML   PDF (1978KB) ( 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3例输入性疟疾的实验室诊断,减少卵形疟的误诊与漏诊。方法 采用形态学检查、巢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等方法确诊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结果 3例患者形态学检查结果分别是未检出疟原虫(实验室初次检查)、检出卵形与恶性疟原虫和检出卵形疟原虫;巢氏PCR检测结果依次是卵形疟原虫感染、卵形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和卵形与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结论 需加强疟疾消除地区疟原虫形态学检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可减少输入性卵形疟的误诊与漏诊。
    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转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王翠玲, 程盼盼, 李开智, 陈新科, 窦翠云, 李颖
    2014, 29(8):  856-85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7
    摘要 ( 289 )   HTML   PDF (1681KB)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1例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 )转变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 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采用MIC 标准诊断。形态学检查包括骨髓涂片(瑞特染色法)、胸水涂片,细胞块、淋巴结活检、免疫化学染色;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多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结果 该患者以T-PLL起病,骨髓中异常细胞表型: CD2+、CD3+、cCD3+、CD4+、CD7+、CD8-、CD10-、HLA-DR+、cTDT-、TCRα/β+,CD38、CD5部分阳性。染色体核型:46,XX。6个月后确诊为ALCL,染色体核型:94,XXX,-X,1q-x2,+3mar。结论 T-PLL可转变为ALCL,ALK-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CIK细胞免疫治疗对肿瘤患者血清LDH、ADA水平的影响
    朱征, 杨敏, 潘虹, 吴启晓, 陆芸芸
    2014, 29(8):  860-86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8
    摘要 ( 212 )   HTML   PDF (642KB) ( 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免疫治疗对肿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已完成肿瘤相关治疗1周后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42例进行CIK细胞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测定2次血清LDH、ADA水平,2次测定时间间隔2周; CIK治疗组在进行CIK细胞免疫治疗前采集外周血3 mL用于血清LDH、ADA的测定,50 mL用于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CIK细胞培养,于CIK细胞免疫治疗结束1 d内再次测定LDH、ADA水平。结果 疾病对照组2周内血清LDH、ADA水平无明显改变。CIK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LDH、A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血清LDH、AD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肿瘤患者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血清LDH、A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异常妊娠孕妇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检测的价值
    汤菲, 张智慧, 陈晶, 贾克然, 王宪灵
    2014, 29(8):  862-86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19
    摘要 ( 340 )   HTML   PDF (639KB) ( 14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在异常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早期妊娠(4~13周,其中宫外孕34例、正常妊娠34例)、中期妊娠(13~28周,其中先兆流产32例、正常妊娠51例)、晚期妊娠(28~41周,其中子痫前期39例、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多胎妊娠30例、正常妊娠54例)妇女血清LAP、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并做比较。结果 早期妊娠中宫外孕组LAP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ALP和ALT活性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妊娠中先兆流产组血清LAP、ALP、ALT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中子痫前期组LAP活性虽高于正常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内胆汁淤积症组和多胎妊娠组LAP、ALP和ALT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 连续测定LAP活性可监测妊娠过程中有无异常,对监测胎盘功能及妊娠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述与讲座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形成与其耐药机制的相关性
    胡玢婕, 赵付菊, 赵虎
    2014, 29(8):  865-87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20
    摘要 ( 304 )   HTML   PDF (678KB) ( 1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膜的形成是幽门螺杆菌引起消化道反复难治性感染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动力学以及细菌密度感应系统等3个方面探讨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系统阐述了该研究方向现有的渗透与营养限制、对抗免疫防御系统、基因水平转移和外排泵基因异常表达等4种学说,并对幽门螺杆菌生物膜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经验交流
    唐山市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血脂水平调查
    信朝霞, 田卫
    2014, 29(8):  870-87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8.021
    摘要 ( 216 )   HTML   PDF (643KB) ( 4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