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2-28
    基因组技术与罕见病诊治专题
    罕见病诊治思考与展望
    郁婷婷, 傅启华
    2021, 36(2):  119-1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1
    摘要 ( 190 )   HTML ( 34)   PDF (885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罕见病的诊治取得了巨大进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罕见病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基因诊断,临床医生对罕见病的基因突变谱系、临床表型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后管理。文章结合“基因组技术与罕见病诊治”专题中的多篇报道,从罕见病表型分析、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遗传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的正确分析、罕见病药物研发等角度展开述评,以期为罕见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罕见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
    张仪, 王增阁, 王剑
    2021, 36(2):  122-12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2
    摘要 ( 334 )   HTML ( 37)   PDF (931KB) ( 2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罕见病是一类单病种发病率很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的疾病,对其早期诊断能够有效延缓病程,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第3代测序技术的逐步完善以及多组学研究技术的进步,罕见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不断多样化、高效化,通过整合高速更新的大数据,选择性结合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同时灵活运用生化检测指标等,将有效支持和推动罕见病的诊断进程。检测技术的进步使罕见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而对罕见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全面认识将有助于其在临床应用中充分发挥优势。文章就现有的罕见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能提高临床对不同诊断技术的认识,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Sotos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郑洪雪, 陈瑶, 殷丽萍, 李辛, 丁宇, 李娟, 王秀敏
    2021, 36(2):  130-13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3
    摘要 ( 586 )   HTML ( 45)   PDF (302KB) ( 1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1例误诊为性早熟的Soto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性早熟的Soto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为生长过快、发育落后、特殊面容(大头颅、前额突出、下颌窄、高腭弓)。外院误诊为性早熟,给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15个月,生长速度未见减缓。基因测序显示患儿核受体结合SET域蛋白1(NSD1)基因(NM_022455.4)存在“错义变异c.5854C>T(p.Arg1952Trp)(杂合)”,其父亲携带该位点变异(杂合)。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分类标准,归类为“可能致病性变异”。 结论 该患儿确诊为Sotos综合征,NSD1基因突变是其致病原因。Sotos综合征以身高增长过快为主要表现,伴随骨龄显著提前,不能仅靠性激素激发试验结果与性早熟鉴别,临床应严格评估第二性征发育,避免误诊。

    PYCR1相关常染色体隐性皮肤松弛症患儿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吴文涌, 上官华坤, 陈瑞敏
    2021, 36(2):  135-1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4
    摘要 ( 199 )   HTML ( 25)   PDF (1287KB) ( 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YCR1相关常染色体隐性皮肤松弛症(ARCL)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1例PYCR1相关ARCL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行全外显子测序,并结合文献对ARCL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身高81.7 cm(-2.48s),体质量8.0 kg(-2.68s),特殊面容,斜颈,胸腹壁静脉显露,躯体皮肤松弛、皱纹明显。既往有隐睾及腹股沟斜疝手术史。患儿PYCR1基因第4号外显子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345delC/p.Arg115Glyfs*7和c.413G>A/p.Gly138Asp),其中c.413G>A/p.Gly138Asp为尚无文献报道的新变异。文献已报道114例PYCR1相关ARCL,加上该例患儿共11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早老外观,包括皮肤松弛[100%(84/84)]、皮肤皱纹明显[97.8%(88/90)]以及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95.2%(100/105)];骨关节异常,包括关节松弛[94.2%(65/69)]、骨密度降低[73.8%(45/61)]、拇指内收畸形[63.4%(26/41)]、髋关节脱位[59.6%(53/89)];特殊面容,包括三角脸[93.1%(27/29)]、小头畸形[72.6%(45/62)]、身材矮小[83.6%(51/61)]。结论 患者临床表现为早老外观、关节松弛、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和身材矮小时应考虑PYCR1相关ARCL。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

    GRIN1突变相关发育迟缓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卢亚亚, 丁宇, 姚如恩, 王依柔, 张倩文, 李群, 王剑, 王秀敏, 娄丹
    2021, 36(2):  140-14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5
    摘要 ( 287 )   HTML ( 27)   PDF (1828KB) ( 1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GRIN1基因突变相关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例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例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靶向基因测序(TGS)。结合文献分析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2例患儿均表现为精神发育迟缓、语言落后、运动落后,无特殊面容,无癫痫,其中1例合并矮小症。TGS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存在GRIN1基因变异,1例为“错义变异c.1672T>G,p.Phe558Val( 杂合)”,1例为“错义变异c.1852G>A,p.Gly618Ser(杂合)”,2例患儿的父母该位点均为正常基因型。结论 2例发育迟缓患儿的GRIN1基因变异为新发现的变异。TGS有助于明确发育迟缓患儿的分子机制。

    PRKAR1A基因突变导致肢端发育不全1型4例分析
    谌飞, 覃再隆, 陈少科, 范歆, 李川, 易赏, 沈亦平, 罗静思
    2021, 36(2):  147-15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6
    摘要 ( 200 )   HTML ( 21)   PDF (1851KB) ( 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4例由PRKAR1A基因突变导致的肢端发育不全1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4例肢端发育不全1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以临床表型为主要突变过滤依据,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突变来源,根据《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变异致病性分类。结果 4例肢端发育不全1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3s~-6s)、低体质量(-2s~-4s)、短指、特殊面容及多激素抵抗等,但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部分患儿存在生长激素部分缺乏。4例患儿均检出PRKAR1A基因突变,其中3例患儿为同一突变c.1102C>T/p.Arg368*,1例患儿为c.1118A>G/p.Tyr373Cys,均为致病性变异。结论 检出PRKAR1A基因的2个新发突变,由此导致的肢端发育不全1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肠道菌群的构成变化
    曾佩佩, 曾婷, 邓梁琼, 郭浩, 冯玉山, 黄丽萍, 李红辉
    2021, 36(2):  153-1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7
    摘要 ( 284 )   HTML ( 18)   PDF (1950KB) ( 1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收集35例ASD患儿(ASD组)和35名体检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分析,确定群体的肠道菌群特征。结果 AS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ASD组与正常对照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酵母菌门在2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在肠道菌群结构中的相对丰度很低。在属水平上,ASD组与正常对照组罕见小球菌属、霍尔德曼菌属、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 noname属、普雷沃菌属、Burkholderiales noname属、戈登杆菌属、另枝菌属、Solobacterium属、Parasutterella属、Anaerotruncus属、杆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孪生球菌属及颗粒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菌群进行分析,ASD组肠道菌群中翁德顿氏另枝菌、Alistipes putredinis、芬戈尔德氏拟杆菌、谢氏另枝菌、前庭链球菌、丝状霍尔德曼菌、芽胞拟杆菌、伯克霍尔德菌-1-1-47、单形巨单胞菌、粪副拟杆菌、生黄瘤胃球菌、毛螺科菌_3_1_57FAA_CT1及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的相对丰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毗邻颗粒链球菌、死亡梭杆菌、莫氏细小杆菌、直肠真杆菌、Candidate division_TM7_single_cell_isolate_TM7c及麻疹孪生球菌相对丰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SD患儿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但无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

    血清HA、HAS2在骨肿瘤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盛雨梦, 许静, 刘鷖雯, 何怡青, 刘华, 黄宜, 胡嘉捷, 崔练, 高锋, 杨翠霞
    2021, 36(2):  162-1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8
    摘要 ( 136 )   HTML ( 21)   PDF (1081KB) ( 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透明质酸(HA)及透明质酸合成酶(HAS)2在骨肿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35例骨肿瘤患者(骨肿瘤组)手术前、后以及40例骨感染性炎症患者(骨感染性炎症组)、6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A、HAS2水平和血清HAS2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骨肿瘤的效能。结果 骨肿瘤组术前、术后血清HA、HAS2水平及HAS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肿瘤组术前、术后血清HAS2水平和HAS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骨感染性炎症组(P<0.05),而骨肿瘤组术前、术后血清HA水平与骨感染性炎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肿瘤组术后血清HA、HAS2水平及HAS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术前(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HA、HAS2及HAS2 mRNA单项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骨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651、0.747、0.956;以骨感染性炎症组为对照,HA、HAS2及HAS2 mRNA单项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骨肿瘤的AUC分别为0.485、0.782、0.630、0.798。结论 血清HA、HAS2及HAS2 mRNA在骨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中有一定价值。

    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与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相关性
    陈朴, 马艳婷, 陈楠, 于正麟, 程韵枫, 潘柏申, 郭玮, 王蓓丽
    2021, 36(2):  167-17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09
    摘要 ( 165 )   HTML ( 11)   PDF (947KB) ( 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IL-8、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费城染色体(Ph)阴性(Ph-)的初诊MPN患者[MPN组,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5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9例],以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2R、IL-6、IL-8及IL-10水平,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MPN患者JAK2及MPL基因突变,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ALR基因突变。结果 MPN组血清TNF-α、IL-2R、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2个组之间血清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F组血清IL-2R水平高于PV组和ET组(P<0.05)。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患者中,PMF组血清IL-2R水平显著高于PV组和ET组(P<0.01),血清TNF-α和IL-8水平高于ET组(P<0.05),血清IL-6水平高于PV组(P<0.05)。骨髓纤维化分级为MF-3级的MPN患者IL-2R水平高于MF-2级患者(P<0.05),TNF-α水平高于MF-0级患者(P<0.05)。结论 MPN患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IL-2R、IL-6、IL-8及IL-10)水平异常,且在3种MPN亚型之间也存在差异,或许可作为MPN诊断分型及随访的辅助参考指标。

    4种地中海贫血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比较
    庄倩梅, 刘小龙, 黄海龙, 王元白, 庄建龙, 徐两蒲, 洪国粦
    2021, 36(2):  173-17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0
    摘要 ( 198 )   HTML ( 13)   PDF (979KB) ( 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4种常见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670对携带地贫基因夫妻和568对非携带地贫基因夫妻作为研究对象。以地贫基因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血常规检查和血红蛋白(Hb)电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9%、7.25%、7.86%、6.7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6%、98.52%、93.90%、96.84%;特异性分别为53.53%、17.24%、88.88%、13.19%;敏感性分别为55.13%、96.15%、14.10%、93.59%;漏诊率分别为44.87%、3.85%、85.90%、6.41%。模式二阴性预测值最高、漏诊率最低。结论 模式二为地贫最佳筛查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模式二进行地贫筛查。

    mCIM与eCIM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表型筛查中的价值
    尹娟, 王莹超, 眭阳, 江春, 时蕴琦, 朱超望
    2021, 36(2):  177-1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1
    摘要 ( 335 )   HTML ( 12)   PDF (1284KB) ( 1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与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对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表型筛查的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117株(实验组)、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50株(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Hodge试验(MHT)、mCIM和eCIM 进行表型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常见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统计表型筛查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以PCR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为金标准,MHT筛查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100.0%,mCIM筛查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0%,eCIM筛查金属酶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100.0%。结论 mCIM筛查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比MHT高,mCIM与eCIM联合检测能更有效地筛查碳青霉烯酶,且可区分碳青霉烯酶类型,从而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IL-17、IL-35与维生素D的相关性
    柯文才, 顾芸霞, 刘洁, 金小玲
    2021, 36(2):  181-18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2
    摘要 ( 182 )   HTML ( 16)   PDF (917KB) ( 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35与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2例HT患者(HT组),按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组(50例)、临床甲减组(51例),以体检健康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25-羟基维生素D[25(OH)D]、IL-17和IL-35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T组血清25(OH)D、IL-35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临床甲减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P<0.05),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维生素D缺乏率升高(P<0.05)。亚临床甲减组与临床甲减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因素后,HT组血清25(OH)D水平与TSH、TPOAb、IL-17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0.254、-0.339,P<0.05),与IL-35呈正相关(r=0.243,P<0.05),与FT3、FT4及TgAb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81、0.012、0.018,P>0.05)。结论 HT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不足,且与IL-17和IL-35有关,提示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HT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亲子鉴定中STR基因座来源不明突变的分析
    兰菲菲, 丁红珂, 陈延冰, 余丽华, 尹爱华
    2021, 36(2):  185-1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3
    摘要 ( 225 )   HTML ( 9)   PDF (2280KB) ( 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亲子鉴定中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突变来源不明的现象、原因及亲权指数计算。方法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4 385例家系样本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应用毛细管电泳分析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发生突变的STR基因座,分别采用Identifiler体系或Microreader 23sp ID体系证实,同时用单基因座引物扩增测序的方法验证。结果 2个家系分别在D12S391基因座、TPOX基因座和D8S1179基因座发生了来源不明的突变。不同检测体系证实了突变发生的真实性,测序结果分析发现,D12S391基因座和TPOX基因座的突变来源于母亲,均为一步突变。结论 STR基因座来源不明的突变对该基因座亲权指数的计算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鉴定结论。对于来源不明的突变应设计引物单独扩增STR基因座后通过测序验证其来源,正确计算亲权指数,保证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NLR、CRP、PCT、DD、NT-proBNP在重症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
    朱传新, 周玉平, 何艳, 周琴
    2021, 36(2):  190-19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4
    摘要 ( 187 )   HTML ( 17)   PDF (1257KB) ( 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5例COVID-19患者,根据COVID-19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轻症组(83例)、重症组(22例)。以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NLR、CRP、PCT、DD、NT-proBNP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症组、重症组年龄大,且以男性为主。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年龄更大(P<0.05)。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WBC计数、NEUT#、NLR、CRP、PCT、DD、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5),LYMP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症组NLR、CRP、DD、NT-proBNP水平较高(P<0.05),WBC计数、LYMPH#水平较低(P<0.05)。5种诊断指标中NT-proBNP对重症COVID-19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NT-proBNP诊断COVID-19的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93.98%,阳性预测值80.77%、阴性预测值98.73%。结论 NT-proBNP对重症COVID-19的诊断价值较高,当与NLR、CRP、PCT、DD时联合检测时对重症COVID-19的诊断价值更高。

    云浮地区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药性分析
    林小玲, 梁立锋, 吴影桃, 赵杰明, 蔡秋月
    2021, 36(2):  194-19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5
    摘要 ( 142 )   HTML ( 14)   PDF (909KB) ( 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云浮地区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耐药特点,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云浮市区及4个县区结核病门诊初诊结核病患者痰培养阳性菌株1 571株,采用对硝基苯甲酸(PNB)鉴定培养管进行MTBC鉴别试验;采用比例法进行菌株对9种抗结核病药物(4种一线,5种二线)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 571株菌株中,有1 514株(96.4%)被鉴定为MTBC,57株(3.6%)被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有237株(15.7%)MTBC耐药,耐药模式以单耐药为主,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单耐药(9.60%)、多耐药(3.80%)、耐多药(2.20%)、广泛耐药(0.07%)。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病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链霉素(11.2%)、异烟肼(7.5%)、利福平(3.7%)、乙胺丁醇(3.4%);对5种二线抗结核病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氧氟沙星(1.8%)、对氨基水杨酸(1.5%)、卷曲霉素(0.5%)和丙硫异烟胺(0.5%)、卡那霉素(0.3%)。耐多药结核病菌株对一线抗结核病药物乙胺丁醇的耐药率最高(67.6%),其次为链霉素(52.9%);对二线抗结核病药物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23.5%),对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0。菌株对一线抗结核病药物组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41.2%、26.4%和20.6%,对二线抗结核病药物组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4.7%。发现的唯一1株广泛耐药菌株对9种抗结核病药物均耐药。结论 云浮地区肺结核病患者细菌耐药情况遏制较好,但仍需根据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规范二线抗结核病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耐药尤其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情况发生。

    阿坝县世居藏族成人血细胞参考区间调查
    邹宁, 陈光熙, 马华, 邱让, 扎西娜莫
    2021, 36(2):  198-20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6
    摘要 ( 122 )   HTML ( 11)   PDF (850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世居藏族成人血细胞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阿坝县19个乡镇健康世居藏族健康体检者1 762名,其中男889名、女873名,年龄20~79岁。采用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计数检测。对实验结果分性别进行比较,将建立的参考区间与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及其他地区参考区间进行比较。结果 男、女性之间WBC计数、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合并后统一计算参考区间,男性RBC计数、Hb、HCT、MCH、MCHC高于女性(P<0.01),PLT计数低于女性(P<0.01)。建立的血细胞参考区间为:WBC计数为(3.5~9.4)×109/L;RBC计数为(4.43~6.67)×1012/L(男),(4.12~5.88)×1012/L(女);Hb为137~204 g/L(男),125~176 g/L(女);MCH为27~34 pg(男),女25~33 pg(女);MCHC为319~362 g/L(男),317~355 g/L(女);MCV为81~98 fL ;HCT为41%~60%(男),37%~54%(女);PLT计数为(153~377)×109/L(男),(150~412)×109/L(女)。与行业标准相比,WBC计数、MCV、MCH和MCHC差异不大,RBC计数、Hb、HCT、PLT计数差异较大,均高于行业标准推荐参考区间。结论 建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藏族成人血细胞参考区间,可为本地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筛查提供准确依据。

    解脲脲原体感染对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
    王昭蓉, 张占虎, 王秋红, 李海波, 丛辉
    2021, 36(2):  202-20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7
    摘要 ( 278 )   HTML ( 8)   PDF (1550KB) ( 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对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不育男性的精液样本112份(不育组)以及临床明确诊断为女方因素引起不孕并实施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术(IVF)的男性的精液样本26份(对照组),采用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UU,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检测精液常规,Diff-Quik染色法检查精子形态,JC-1荧光染料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评估线粒体膜电位(MMP),DCFH-DA荧光探针结合后经流式细胞仪进行活性氧(ROS)检测。结果 不育组UU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育组UU感染和UU未感染患者之间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MMP P2/P3比、R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育男性患者UU感染率更高,UU感染对不育男性的精子液质量有显著影响。UU感染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临床常用指标在辅助诊断COVID-19中的价值
    孔存权, 连利霞
    2021, 36(2):  206-2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8
    摘要 ( 154 )   HTML ( 11)   PDF (842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COVID-19确诊患者53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24例)和重型组(29例)。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例、就诊间隔时长),并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及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CD3+细胞计数、CD3+细胞百分比(CD3+%)、CD4+细胞计数、CD4+细胞百分比(CD4+%)、CD4+/CD8+比值]。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重型COVID-19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普通型组与重型组之间WBC计数、LYMPH%、NEUT%、NEUT#、LDH、CD4+%、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MPH#、淋巴细胞总数、CRP、CD3+%、CD3+细胞计数及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就诊间隔时长、淋巴细胞总数是重型COVID-19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116.47、1.24、9.83,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4.83~2 805.89、1.04~1.48、1.91~466.20]。结论 WBC计数、NEUT#、NEUT%、LYMPH%、LDH、CD4+%、CD4+/CD8+比值在COVID-19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MALDI-TOF MS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查中的价值
    郭坤山, 王山梅, 马冰, 许俊红, 张江峰, 荆楠, 闫文娟, 马琼, 李轶
    2021, 36(2):  209-21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19
    摘要 ( 219 )   HTML ( 15)   PDF (1008KB) ( 1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快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株MRSA和29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采用MALDI-TOF MS技术进行菌种鉴定,比较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MALDI Biotyper软件对细菌的蛋白峰图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ClinProTools 3.0软件对蛋白峰图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有统计学差异的蛋白峰建立筛选模型。另收集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40株MRSA、40株MSSA)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MALDI-TOF M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准确率>99.9%;质荷比为6 812、17 668、7 594和11 990 m/z的蛋白峰是区分MRSA和MSSA最主要的特征性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4个峰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1;凝胶浏览图显示MSSA在4个峰的蛋白强度均高于MRSA;应用4个峰值的组合对80株验证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其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82.5%、阳性预测值为84.4%、阴性预测值为94.3%。结论 MALDI-TOF M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具有快速、准确、试剂成本低的特点。同时应用MRSA和MSSA的差异峰可以对两者进行快速鉴别,为临床防治MRSA提供及时、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实验室管理·论著
    LC-MS/MS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替代校准品基质的选择与评价
    李冰玲, 程雅婷, 赵蓓蓓, 佘旭辉, 董衡, 余木俊
    2021, 36(2):  213-21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20
    摘要 ( 252 )   HTML ( 8)   PDF (920KB) ( 1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和评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替代校准品基质。方法 分别用4%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和30%乙醇水溶液2种替代基质,配制25(OH)D的标准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比较内标在不同基质中的响应值差异及基质效应混合实验、准确度验证,对替代基质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 内标在4% BSA和血清样本中的响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乙醇水溶液和血清样本中的响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BSA溶液通过了基质效应混合实验验证,30%乙醇水溶液未通过;使用4% BSA基质的标准曲线对室间质量评价样本的定量结果满足准确度要求;30%乙醇水基质未满足要求,有2个样本的定量结果偏移>25%。结论 4% BSA可作为LC-MS/MS检测人血清25(OH)D的替代校准品基质。

    2015—2019年上海地区25-羟基维生素D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方慧玲, 葛丹红, 朱宇清, 朱岭峰, 赵晓君, 陈子齐, 王梓蒙
    2021, 36(2):  219-22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21
    摘要 ( 203 )   HTML ( 11)   PDF (952KB) ( 1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上海地区25-羟基维生素D[25(OH)D)项目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为提高25(OH)D检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SCCL)25(OH)D项目的10次EQA结果,剔除离群值后计算各组均值(x)、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结果 参加SCCL 25(OH)D项目EQA的实验室数从2015年的41家增加至2019年的83家,5年内10次EQA的合格率分别为65.85%、74.70%、82.00%、83.67%、90.91%、87.50%、86.67%、91.89%、92.68%、92.77%。参评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主要为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少数实验室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5年50个批号的EQA样本中,33个批次检测CV<20%,6个批次检测CV为20%~30%,其他批次检测CV均>30%。结论 上海地区不同实验室25(OH)D检测结果仍存在较大差异,应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推动25(OH)D检测的标准化,促进实验室间的结果互认。

    WS/T 641—2018在血液分析项目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王晟, 段小勇, 刘兴态
    2021, 36(2):  225-22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22
    摘要 ( 183 )   HTML ( 8)   PDF (915KB) ( 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版卫生行业标准——WS/T 641—2018《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简称WS/T 641—2018)在提升血液分析项目质量中作用。方法 依照WS/T 641—2018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血液分析室内质量控制项目的均值、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V)进行统计与设置,再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8年第2次全国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和室内质量控制累计不精密度(CV%),及卫生行业标准WS/T 406—2012中的允许总误差(TEa)计算西格玛(σ)值和质量目标指数(QGI)。根据σ水平选择合适的西格玛质控规则,同时对σ水平未达到5的项目进行改进。结果 运用西格玛质控规则后,失控率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修改前)的2.03%降低至2019年1—4月(修改后)的0.50%。改进后(2019年1—4月)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各水平质控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σ水平均提升至5以上。结论 WS/T 641—2018可使血液分析项目获得更适用的室内质控方案,通过各项目σ水平和QGI的计算易发现问题,有助于提高血液分析项目检测质量。

    经验交流
    SARS-CoV-2抗体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
    潘婧, 梁芸, 梁翠娟, 赵东兰, 冯苏, 万玲玲, 宋国威, 李立新
    2021, 36(2):  229-23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23
    摘要 ( 131 )   HTML ( 15)   PDF (760KB) ( 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作为确诊依据之一[1]。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的商品化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本研究拟采用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对发热患者血清SARS-CoV-2抗体进行检测,并对2种方法检测不一致的结果进行分析。

    从贝叶斯公式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抗体血清学检测
    朱岭峰, 沈祁晔, 朱宇清, 黄维纲
    2021, 36(2):  231-2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24
    摘要 ( 185 )   HTML ( 11)   PDF (838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特别是使用免疫层析法的试剂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就能完成检测,甚至普通人也可按试剂说明书自行完成检测。假设某个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为95%(作为筛查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应>95%;作为诊断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应>95%[1]),其意义是在已知患病的情况下,有95%的概率检测为阳性;在已知未患病的情况下,有95%的概率检测结果为正常。这种概率就是阳性预测值的概念。关于阳性预测值有多种算法,本文介绍一种较为简单的算法——贝叶斯公式。

    病例报道
    NGS检出脑脊液样本中布尼亚病毒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石玉如, 冯刚, 岳莉, 谷妍, 刘杨, 戚应杰
    2021, 36(2):  233-2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2.025
    摘要 ( 216 )   HTML ( 22)   PDF (1044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virus,SFTSV)]导致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感染性疾病。在流行区域该病毒感染率为1%~3%,病死率为6%~30%,平均病死率约为10%[1]。该病毒可通过蜱虫、饲养或野生动物、人与人血液或分泌物传播[2],好发于疫区农民,患者大多住在丘陵或森林地带。该病主要流行于5~7月,5月为发病高峰期。继中国后,韩国、日本、美国等国也有相关报道,SFTSV感染的防治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不可忽视[3]。本研究采用高通量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1例疑似SFTSV感染重症患者的脑脊液样本进行测序,明确病毒病原体,并结合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对SFTSV感染重症的认识,同时探讨NGS在脑脊液病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