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30
    专家论坛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和检测准确度现状(续)
    冯仁丰
    2016, 31(6):  437-44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1
    摘要 ( 626 )   HTML ( 6)   PDF (855KB) ( 1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诊断糖尿病和监测其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定义了HbA1c的被测量之后,经过各方的努力,全球各临床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正逐步减小。所有提供HbA1c检测产品的厂商都不会客观地描述自己产品的弱点,只会强调其优点和临床价值。面对HbA1c检测的现状,临床实验室必须充分了解每个产品的特性及其不足之处,在将产品用于临床检测前必须验证产品的分析性能。只有确认其分析性能能够用于临床检测时,才能使用。一个实验室内必须具备2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产品,这样才能识别患者样品内有无异常血红蛋白。目前,尽管人们认为免疫学方法检测HbA1c时无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但国际上尚未从临床上对各种异常血红蛋白的影响作出客观的判断。为了患者的利益,临床实验室一定要充分了解更多的信息。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职业性辐射致染色体损伤的相关性
    赵君彦, 牛玉杰, 钱雪莲
    2016, 31(6):  442-4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2
    摘要 ( 250 )   HTML ( 4)   PDF (1992KB) ( 5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突变基因ATM进行分型,探寻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职业性放射损伤的关系,了解放射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个体辐射敏感性的差异,为放射卫生防护提供高危人群筛查依据。方法 选择有染色体畸变的X、γ和β射线放射作业人员87例作为染色体损伤组,采用1∶1配对设计方案,同时选择与染色体损伤组同性别、年龄相仿、年平均剂量当量相差≤1 mSv且无染色体畸变和血常规异常的放射作业人员87名为对照组。选择ATM基因的3个SNP位点(rs373759、rs189037、rs4988044),采用基于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SNE)原理的SNaPshot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s189037位点存在G>A碱基转换型变异,染色体损伤组突变基因型GA/AA的基因频率为81.6%,明显高于对照组{64.4%;χ2=5.297,P<0.05;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2.364(1.136~4.919)}。染色体损伤组rs18903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53.4%,稍高于对照组(44.3%),但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4,P>0.05;OR(95%CI)=0.691(0.453~1.054)]。rs373759位点和 rs4988044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等位基因频率在染色体损伤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M基因rs189037位点GA/AA基因型的个体放射敏感性增加;未发现rs373759、rs4988044位点SNP与辐射致染色体损伤有关;ATM基因SNP对辐射致染色体损伤有影响。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厚朴酚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前后血清β2-MG及LDH的变化
    何亚利, 梁顺容, 范佳鑫
    2016, 31(6):  449-45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3
    摘要 ( 205 )   HTML ( 0)   PDF (852KB) ( 3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应用和厚朴酚(HNK)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方法 选取35例确诊为MM的患者,在标准VAD治疗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的基础上,给予As2O3联合HNK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检测患者静脉血血红蛋白、M蛋白、β2-MG和LDH浓度及骨髓浆细胞比例。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MM患者的缓解率、控制率明显增加。治疗后12周,MM患者的缓解率、控制率明显高于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P<0.05);而治疗后4周的缓解率、控制率与治疗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治疗后4、8、12周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M蛋白浓度、骨髓浆细胞比例及血清β2-MG、LDH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标准VAD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NK与As2O3可明显降低MM患者血清β2-MG及LDH浓度。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姜友珍, 李爽, 侯德风, 曹莉, 张黎, 杨军, 黄媛琛
    2016, 31(6):  453-45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4
    摘要 ( 532 )   HTML ( 1)   PDF (852KB) ( 6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简称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ICU收治的获得性肺炎患者69例,同期选取非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体包括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立克次体等)71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2天、治疗第7天及治疗结束时检测痰液PCT、血清PCT、血清CRP及WBC计数,同时进行痰涂片及病原学培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获得性肺炎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非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获得性肺炎组治疗第2天时血清PCT明显升高,治疗第7天时CRP明显升高,治疗结束时WBC计数明显降低;其余各时间点2个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肺炎组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WBC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0%为阳性)的阳性率与非细菌性肺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肺炎组痰液PCT 4个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的血清PCT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01);血清CRP入院时最高,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浓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WBC计数入院时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01),治疗第2天与治疗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恢复正常。非细菌性肺炎组痰液PCT和血清PCT 4个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和WBC计数的变化与获得性肺炎组一致。获得性肺炎组分离培养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治疗第2天时大肠埃希菌感染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P<0.05),WBC计数明显高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P<0.05);其余项目3种细菌感染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P<0.05),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3.7%。结论 血清PCT在ICU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和WBC计数在鉴别诊断获得性肺炎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在急性和慢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监测中的比较
    陈雁汶, 胡尧
    2016, 31(6):  458-4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5
    摘要 ( 253 )   HTML ( 0)   PDF (815KB) ( 5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血清学(免疫化学发光法)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抗体检测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CMV DNA检测对监测CMV急性和慢性感染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CMV感染的患者361例,单独或同时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发热、白细胞减少症、高胆红素血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都被视为疑似CMV感染。疑似患者同步检测CMV IgM、IgG抗体和CMV DNA。结果 只有7例CMV IgM抗体和CMV 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13例CMV IgM抗体阳性而CMV DNA阴性,23例CMV IgM 抗体阴性而CMV DNA阳性,2种检测方法结果缺乏一致性(Kappa=0.229,P<0.05)。将327例仅CMV IgG抗体阳性病例按CMV DNA检测结果分为2个组,即CMV DNA阴性300例和CMV DNA阳性27例,其CMV IgG抗体浓度在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95.24(73.80,250.00) 和221.90(129.60,250.00) AU/mL,P=0.137]。结论 血清学检测CMV抗体对于诊断活动性CMV感染不敏感,与CMV DNA结果的一致性较差,同时也不能用于CMV感染慢性期的监测。在判断CMV感染的临床应用中,应结合CMV DNA和CMV抗体检测(包括IgG滴度变化)综合评价。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与FGF-21、脂联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邵小群, 陈捷, 王世俊, 冯旭慧
    2016, 31(6):  462-4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6
    摘要 ( 333 )   HTML ( 1)   PDF (891KB) ( 5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脂联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蛋白尿组(H1组)32例、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组(H2组)34例和尿白蛋白正常组(H3组)32例,选择同期正常糖耐量的老年健康体检者35名作为对照组(H0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FGF-21、脂联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β,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H0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OMA-β高于其他3组。H1组患者收缩压(SBP)均高于其他3组。4组间空腹血糖(FPG)、FGF-21、脂联素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1组、H2组和H3组患者病程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病程、FGF-21、脂联素及HOMA-β是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程度与FGF-21、脂联素及HOMA-β密切相关。FGF-21、脂联素可能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和化疗后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
    王继英, 刘燕, 宋振, 尚磊, 陈雪晶, 周春林, 汝昆, 王慧君
    2016, 31(6):  467-4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7
    摘要 ( 254 )   HTML ( 0)   PDF (2598KB) ( 8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化疗前后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为流式细胞术(FCM) 检测B-ALL微量残留白血病(MR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FCM对比检测226 例B-ALL患者初诊时及化疗后CD45、CD19、CD10、CD20、CD34、CD38、CD13、CD33等抗原表达阳性率及强度的改变。结果 抗原表达强度改变的发生概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D10、CD34、CD38、CD19、CD20、CD45,CD10明显高于CD38、CD19、CD20和CD45(P<0.01),CD34明显高于CD19、CD20、CD45(P<0.01),CD38明显高于CD20、CD45(P<0.01),CD34、CD45在化疗第33天时表达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第15天(P<0.05)。抗原阳性率改变的发生概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D20、CD38、CD34、CD45、CD10、CD19,其中CD20和CD38抗原阳性率改变均显著高于CD34、CD45、CD10和CD19(P<0.01)。CD38在化疗第33天时表型消失的比例显著高于第15天(P<0.01),CD34在化疗第33天时表型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第15天(P<0.01),CD10在第15天时表型消失的比例显著低于第33天和第48天(P<0.05)。大部分患者化疗后发生1~4个抗原表达的改变。结论 化疗后B-ALL患者免疫表型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改变的概率较高,进行MRD检测时,既应参考患者初诊时免疫表型的特点,又须关注表型的改变。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T细胞中Tim-3和PD-1的表达
    段忠亮, 施幼豪, 李明清, 李翠
    2016, 31(6):  474-47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8
    摘要 ( 265 )   HTML ( 0)   PDF (1243KB) ( 3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其作为治疗RSA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22名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及21例RSA患者抗凝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细胞表面分子Tim-3及PD-1的表达情况。结果 RSA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im-3+T细胞比例(1.01%±0.64%) 和PD-1+T细胞比例(40.76%±13.7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5%±0.96%、54.32%±26.65%)(P<0.01、P<0.05);RSA组T细胞中Tim-3+PD-1+双阳性T细胞比例(0.59%±0.27%)明显低于对照组(1.37%±0.85%,P<0.001),而Tim-3-PD-1+T细胞比例(40.17%±13.68%)和Tim-3+PD-1-T细胞比例(0.43%±0.41%)与对照组(52.95%±26.28%、0.48%±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3+CD3+T细胞、PD-1+CD3+T细胞及Tim-3+PD-1+双阳性T细胞水平降低可能与RSA有关,有作为RSA治疗潜在靶点的价值。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临床相关性的分析
    胡玢婕, 赵付菊, 王诗雯, 项平, 杨长青, 方毅, 陈飞, 杨峰, 赵虎, 张艳梅
    2016, 31(6):  479-4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09
    摘要 ( 244 )   HTML ( 0)   PDF (1378KB) ( 6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的分子特征,探究其基因型与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14例临床胃黏膜活检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设计和合成10对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检测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中携带的毒力基因,并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临床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UD)]的相关性。结果 从514例胃黏膜活检样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129株。幽门螺杆菌分离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包括cagAvacAm1、m2、s1)、iceA1、iceA2、dupAluxSoipA,其中vacA s1m2基因型与iceA1+/iceA2+混合基因型增加了PUD发生的危险程度,而vacA s1m1基因型则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危险因素。dupA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度。结论 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iceA1+/iceA2+vacA s1m2基因型可能是PUD危险因子。dupA可考虑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标记分子。

    上海闸北地区妊娠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吴奇, 王丽, 季灵婷, 吕盈盈
    2016, 31(6):  486-49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0
    摘要 ( 278 )   HTML ( 1)   PDF (1514KB) ( 4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闸北地区孕产妇梅毒的发病率、垂直传播、分子分型等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分子分型的改变及各类样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3 022例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阳性者采集全血、血浆、耳垂血及皮损分泌物样本进行分子分型;并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率、母婴传播及社会学资料。结果 共筛查出阳性病例41例,阳性率为 1.32%,梅毒垂直传播比例为 43.9%(18/41),14d/f型(80.9%,17/21)为临床验证样本中最常见的基因型别,15d/f型、13a/f型、13d/f型和9o/c型各1例(4.7%,1/21)。各类样本中以皮损分泌物样本分型效率最高,耳垂血样本略低于皮损分泌物样本,显著高于全血和血浆样本。结论 闸北地区妊娠梅毒发病率高于上海平均水平,其分子分型多样,加强对孕产妇管理十分必要。耳垂血可能是研究潜伏性梅毒的一个较好的样本。

    Ⅰ类整合子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黄秋兰, 范德平, 高守霞, 刘红绸, 薛娜丽, 倪语星
    2016, 31(6):  491-49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1
    摘要 ( 245 )   HTML ( 1)   PDF (1337KB) ( 4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Ⅰ类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性,以及Ⅰ类整合子检测在诊断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以及英文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关于Ⅰ类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4篇,包含2 101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Ⅰ类整合子阳性1 134株(54.0%),亚胺培南耐药929株(44.2%)。Meta分析结果显示,Ⅰ类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敏感株[比值比(OR)为4.82,95%可信区间(CI)为2.68~8.66];Ⅰ类整合子检测诊断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73(95%CI为0.70~0.76)、0.64(95%CI为0.61~0.66)、1.90(95%CI为1.47~2.45)、0.47(95%CI为0.35~0.64),拟合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 5。结论 Ⅰ类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Ⅰ类整合子检测对诊断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具有一定价值,建议临床将Ⅰ类整合子检测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其检验效能。

    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许宏涛, 李毅, 陈东科, 王和, 艾效曼, 陈雪, 陶凤蓉, 赖惠英, 胡云建, 张秀珍
    2016, 31(6):  499-50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2
    摘要 ( 292 )   HTML ( 3)   PDF (834KB) ( 5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北京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成人呼吸道急性感染患者的鼻咽拭子,应用液态芯片技术(xTAG RVP)对9种呼吸道病毒(含亚型共18种)进行检测,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191份样本的9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阳性样本86例,阳性率为45.0%;病毒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甲型流感病毒(FluA,26.7%,51/191)、乙型流感病毒(FluB,6.8%,13/191)、肠病毒/鼻病毒(E/R,3.7%,7/191)、冠状病毒(Cor,2.6%,5/19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1%,4/191)、人偏肺病毒(hMPV,2.1%,4/191)、副流感病毒(PIV,1.0%,2/191),未检出腺病毒(AdV)和人博卡病毒(HBoV);病毒感染率在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间、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岁组呼吸道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60岁组(χ2=12.264,P<0.05)。呼吸道病毒感染率各月份明显不同,以1月份感染率最高,占检出病毒总数的45.3%。结论 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率在≤60岁组及1月份最高,病原体以FluA和FluB为主。

    12种中药配方颗粒体外逆转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分析
    潘杰, 苗霞, 刘启波, 邓丽梅, 钮心怡, 李蔼文
    2016, 31(6):  503-5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3
    摘要 ( 310 )   HTML ( 0)   PDF (846KB) ( 4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12种中药配方颗粒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等6种耐药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测定12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中药逆转耐药细菌效果、中药逆转耐药细菌最佳培养浓度来综合评价中药配方颗粒对耐药菌的效果。结果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五倍子的反应最为敏感;黄芩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和耐红霉素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敏感;黄连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各种中药的颗粒剂与其片剂相比,对6种耐药菌的抑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颗粒的抑菌效果与抗菌药物的抑菌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种中药颗粒剂对6种耐药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中药颗粒剂的抗菌效果明显。

    淋巴管肌瘤病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
    赵旭宏, 霍萌, 杨淼, 侯军林
    2016, 31(6):  509-51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4
    摘要 ( 300 )   HTML ( 0)   PDF (785KB) ( 4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淋巴管肌瘤病(LAM)的实验室指标,以期能为其诊疗起到提示作用。方法 对38例LAM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血常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肾功能[肌酐(Cr)]、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总补体活性、血气指标[pH值、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AM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血气结果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酸中毒。90.91%的患者CA125水平明显升高,升高幅度超出参考区间上限3~30倍不等。75.84%的患者血清总补体活性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大,均在参考区间上限的1倍以内。结论 LAM患者的CA125及血气结果有明显改变。

    398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血栓弹力图分析
    赵旭鸿, 徐龙, 韩平, 华丽, 蔡玉婵, 李智
    2016, 31(6):  513-51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5
    摘要 ( 455 )   HTML ( 0)   PDF (807KB) ( 5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结果,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TEG@5000型凝血分析仪对398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凝血全过程进行检测,其中≥65岁高龄患者259例,<65岁普通患者139例,分析二者检测结果的差异,总结其中38例高凝状态的3种常见情形。结果 高龄患者较普通患者TEG主要数据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G高凝状态有38例,均为高龄患者,其中酶动力型高凝状态23例(60.53%),血小板型高凝状态9例(23.68%),酶动力型和血小板型高凝状态6例(15.79%)。结论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老年患者较普通患者高凝倾向更明显,出现高凝状态时,应正确分析原因,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使临床抗凝治疗更安全,减少血栓的形成。

    高危型HPV DNA检测与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疾病诊疗筛查的结果分析
    徐萍, 方筠, 应春妹
    2016, 31(6):  516-52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6
    摘要 ( 244 )   HTML ( 1)   PDF (788KB) ( 6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或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为宫颈疾病筛查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进行宫颈疾病诊治筛查结果出现阳性的553 例患者,分析其高危型HPV DNA、宫颈TCT或LCT及组织病理结果,并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比较。结果 高危型 HPV DNA检测与宫颈病变相关,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其方法敏感性高(94.34%),特异性低(11.06%)。TCT或LCT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敏感性为62.58%,特异性为72.34%。2种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DNA检测病毒载量分析显示,良性及炎症改变或疣性改变病毒载量较低,与鳞状上皮病变病毒载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理类型间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25岁以下病例,高危型HPV DNA阳性者组织病理没有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病变(LSIL)以上病例。结论 采用高危型HPV DNA检测进行宫颈疾病筛查,其敏感性高,能够减少腺癌的漏诊。25岁以下者可不进行HPV筛查。应用高危HPV DNA检测进行宫颈疾病诊断应结合TCT或LCT结果及临床分析,对检测阳性者应采用病毒分型技术进一步分流。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高通量检测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A/B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建立
    占霞, 顾学范, 琳娜, 叶军, 邱文娟, 韩连书, 张惠文, 梁黎黎
    2016, 31(6):  521-52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7
    摘要 ( 244 )   HTML ( 0)   PDF (1046KB) ( 5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测定干血滤纸片中酸性葡萄糖脑苷脂酶(ABG)和酸性鞘磷脂酶(ASM)活性的方法。方法 将干血滤纸片样本提取液与酶作用底物和内标的混合溶液孵育过夜,反应液经萃取、氮气吹干及复溶后采用UPLC-MS/MS检测产物浓度及内标,计算酶活性。评价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 UPLC-MS/MS测定ABG和ASM活性的批内、批间精密度为3.6%~8.4%,批内、批间准确度为101%~115%。正常新生儿中ABG和ASM活性呈偏态分布(P<0.01),以第0.5~99.5百分位数法确定ABG及ASM活性的参考区间分别为5.52~49.50和2.02~15.44 μmol·L-1·h-1。经临床验证,UPLC-MS/MS能有效检出戈谢病(GD)或尼曼匹克病A/B型(NPA/B)患儿,检出率为100%。结论 UPLC-MS/MS能同时测定干血滤纸片中ABG、ASM活性。该法快速、特异,可用于新生儿中GD、NPA/B的高通量筛查及临床检测。

    基础研究·论著
    基于RNA测序研究过表达AJUBAT47D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徐北惠, 李琪, 邹秀群, 徐洪, 侯照远, 王家敏, 倪培华
    2016, 31(6):  527-5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8
    摘要 ( 277 )   HTML ( 1)   PDF (1507KB) ( 4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AJUBA基因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T47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AJUBA稳定过表达的T47D细胞系。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测序,将所得序列映射到人类基因组并进行转录组重建,样本标准化后寻找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对所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性分析,同时挑选部分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基因表达验证。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共找到56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39个,下调基因329个。GO分析中,注释到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细胞组成的上调差异基因分别有3、23、8个;下调差异基因分别有21、35、9个。KEGG分析中上调基因显著富集通路有2个,下调基因显著富集通路有4个。结论 AJUBA过表达可以影响T47D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实验室管理·论著
    全国45家实验室早孕期母血清产前筛查调查
    何法霖, 陶炯, 王薇, 钟堃, 袁帅, 王治国
    2016, 31(6):  533-5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19
    摘要 ( 248 )   HTML ( 0)   PDF (1086KB) ( 6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全国45家开展早孕期产前筛查的实验室6个月的数据,分析产前筛查现状,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参加2014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早孕期母血清产前筛查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实验室使用的风险软件名称、21三体阳性截断值、每月的标本数量、每个月筛查21三体的阳性率、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β-HCG)和妊娠相关蛋白(PAPPA)项目的中位数及中位数倍数中位值(mMOM),并对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3家实验室使用lifecycle系统,2家使用2T-risk系统,6家使用艾博罗系统,4家使用其他系统;(2)86.67%(39/45)的实验室使用1/270作为21三体阳性截断值,69.77%(30/43)的实验室月平均筛查标本数量<500, 48.78%(20/41)的实验室每月21三体筛查阳性率变化标准差分布在1.00~7.79范围内;(3)PAPPA项目的中位数存在离群值;(4)free β-HCG和PAPPA项目6个月mMOM均分布在0.90~1.10和0.95~1.05范围内的百分数分别为15.38%(6/39)和7.69%(3/39)。结论 目前,我国早孕期产前筛查质量控制情况不容乐观,仅使用单一质量指标进行评判很难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使用多种质量指标进行实验室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可能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华山医院临床实验室员工履职能力评估体系的建立
    林勇, 田月如, 康志华
    2016, 31(6):  538-54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20
    摘要 ( 390 )   HTML ( 1)   PDF (799KB) ( 6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病理学院(CAP)对临床实验室员工履职能力的评估要求体现在CAP 检查单的相关条款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依据CAP的要求从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描述、履职能力培训与评估、员工档案建立4个方面建立起员工履职能力评估体系。经过15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体系对于提升检验科管理水平、保证检验全程质量有实际意义。

    综述与讲座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鲍芸, 肖艳群, 王华梁
    2016, 31(6):  541-54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21
    摘要 ( 244 )   HTML ( 1)   PDF (797KB) ( 10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cff DNA)及其发现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重点从测序技术、数据分析和解读、临床应用现状及质量控制几个方面介绍了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产前筛查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并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产前筛查母体癌症检测中的应用作了简单介绍。

    牛蒡子苷元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黄栋栋, 蔡志毅
    2016, 31(6):  546-5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6.022
    摘要 ( 248 )   HTML ( 0)   PDF (851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蒡子苷元是中药牛蒡子的主要木脂素成分。文章从抗肿瘤分子机制方面对牛蒡子苷元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为牛蒡子苷元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