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订阅
印刷版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相关下载
在线办公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二维码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上海市交大医学院检验系
上海市医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更多...
广告合作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6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1-02-01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永康市学龄前儿童全血铁、钙参考范围调查
李磊;陈子松;胡晓芳;周杭杰
2011, 26(02): 71-74.
摘要
(
450
)
HTML
PDF
(499KB) (
4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永康市学龄前儿童铁(Fe)、钙(Ca)的参考范围,并分析其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1 147名体检儿童(男618名、女529名)的全血Fe、Ca浓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永康市学龄前儿童Fe参考范围为6.99~9.14 mmol/L(男:6.97~9.04 mmol/L,女:7.04~9.21 mmol/L); Ca参考范围为1.43~1.99 mmol/L(男:1.42~2.02 mmol/L,女:1.43~1.94 mmol/L).Fe、Ca参考范围无性别差异.结论 Fe、Ca参考范围在实际使用中不必按照性别划分参考范围.所建立的Fe、Ca参考值范围符合永康市学龄前儿童的人群特点,用于替代厂商提供的参考范围更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不同性别人群血清载脂蛋白M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胡敏;黎照环;张彩红
2011, 26(02): 75-78.
摘要
(
379
)
HTML
PDF
(550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健康人血清载脂蛋白M(apo M)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二者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55名健康人群(男169名,女186名)血清apo M浓度,同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分析二者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水平和相关性.结果 男性血清apo M水平[(1.16±0.84)μmol/L]稍低于女性[(1.30±0.90)μmol/L],hs-CRP水平[0.97(0.19~38.47) mg/L]稍高于女性[0.92(0.16~17.49) mg/L].血清中hs-CRP与apo M呈明显负相关(r=-0.183,P=0.003);女性apo M与hs-CRP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62,P=0.001),男性二者之间相关性不明显(r=-0.021,P=0.833).总体分析,apo M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085,P=0.134);但男性血清apo M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232,P=0.008),而女性二者相关性不显著(r=-0.015,P=0.844).结论 apo M与hs-CRP水平可能存在性别差异,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apo M与年龄的相关性和性别有关.apo M是一个负的炎性蛋白.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在乳腺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黄惠;罗燕玲
2011, 26(02): 79-81.
摘要
(
422
)
HTML
PDF
(456KB) (
5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疾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参数下血清TK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 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或术后2年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K1水平高于术前(P<0.05),ER、PR双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TK1水平无差异(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 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的水平分析及预警机制的探讨
葛青玮;黄洁;张雷
2011, 26(02): 82-84.
摘要
(
362
)
HTML
PDF
(455KB) (
7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新生儿常见疾病中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和分组变量的相关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有效的监控预测预报机制.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66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组35例、窒息组46例、肺炎组42例、其他疾病组43例)血清NT-proBNP水平.以血清NT-proBNP检测结果为主要因素进行计量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度窒息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窒息组与肺炎组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P<0.001、P<0.05);窒息组与肺炎组无差异(P>0.05).各组经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55,P<0.001).复相关指数(R2)=0.93,校正相关指数(R)=0.93.分析得到预报方程式Y=7 578.85-1.64X1+8.40X2-4.58X3.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在各组间的变化存在差异.重度窒息患儿比其他患儿更具高危性.通过预报方程式对患儿血清NT-proBNP进行监测可以预示疾病的发展趋势.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张力;邬建民
2011, 26(02): 85-87.
摘要
(
351
)
HTML
PDF
(456KB) (
5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评估及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将165例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8例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39例]和非冠心病组67例.冠心病组按照病变累及的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二支和三支组,同时对每位冠心病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浆Lp-PLA2及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访1~2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不同病例组别、不同病变支数和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的Lp-PLA2水平差异.结果 冠心病患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ACS患者Lp-PLA2水平高于SAP患者(P<0.05).冠心病组TC和LDL-C水平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均无差异.冠心病三支病变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和二支病变组(P<0.01、P<0.05),而单支、二支病变组间无差异(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阳性患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 Lp-PLA2可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且在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中医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阮豪骥;吴昆仑
2011, 26(02): 88-90.
摘要
(
382
)
HTML
PDF
(448KB) (
7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滋阴补肾疗法治疗肾阴虚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检测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治疗前、后空腹血清性激素6项指标[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和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并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血清E2明显上升(P<0.05),FSH明显下降(P<0.05);LH、PRL、P、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阴补肾法治疗总有效率达78%,治疗有效组血清E2、FSH治疗前、后变化明显(P<0.05),而无效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血清E2、FSH较治疗前变化明显,说明血清E2、FSH的变化可能与疗效密切相关.
HE4、CAl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蔡徐山;陈怡;戴清清;齐结华;吴守乐
2011, 26(02): 91-93.
摘要
(
425
)
HTML
PDF
(458KB) (
5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血清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癌抗原153(CAl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46例乳腺癌患者、5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E4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l53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E4和CA153的临界值.分别计算HE4和CA153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作比较.结果 乳腺癌组HE4和CAl53水平分别是49.0(41.7~67.4)pmol/L和20.6(13.4~28.7)U/mL,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经ROC曲线确定HE4和CA153的临界值分别为62.5 pmol/L和21.6 U/mL,乳腺癌HE4、CAl5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63.0%,准确性为82.4%,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CAl53和HE4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外周血CEA mRNA、Survivin mRNA、MMP-2 mRNA和TIMP-2 mRNA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
魏旭倩;王伟祥;高锋;吴方;王学锋
2011, 26(02): 94-99.
摘要
(
572
)
HTML
PDF
(699KB) (
3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 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54例乳腺癌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MMP-2 mRNA、TIMP-2 mRNA、 CEA mRNA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对照组结果为正常参考范围,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可检测到不同水平的CEA mRNA、Survivin mRNA、MMP-2 mRNA和TIMP-2 mRNA的表达.Ⅰ/Ⅱ期及Ⅲ/Ⅳ期乳腺癌组外周血MMP-2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IMP-2/MMP-2比值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MP-2 mRNA、CEA mRNA、Survivin mRNA表达量及TIMP-2/MMP-2比值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1、P<0.05).结论 采用逆转录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CEA、Survivin、MMP-2 mRNA的表达以及TIMP-2/MMP-2比值可以成为一种无创性乳腺癌辅助诊断、分期、转移的方法.
三种方法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中的对比观察
胡晓舟;崔艳梅;王小林;张捷
2011, 26(02): 100-104.
摘要
(
1625
)
HTML
PDF
(464KB) (
10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干化学方法、手工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UF-1000i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分别检测996例尿液标本中RBC、WBC,将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分别以RBC、WBC超过25和30个/μL为阳性界值,3种方法检测RBC的完全符合率为78.4%,WBC完全符合率为67.2%;以仪器设定等级划分为标准,则3种方法检测RBC、WBC符合率分别为85.6%和86.5%;UF - 1000i测RBC假阳性率为4.62%;测WBC假阳性率为1.81%.结论 UF - 1000i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及干化学方法符合率良好,较UF-100对RBC识别能力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强.
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陈荣仓;陈筱华;林碧;孔令光;黄国永;刘保林;甄伟春;林杰
2011, 26(02): 105-107.
摘要
(
608
)
HTML
PDF
(450KB) (
4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临床输血安全的研究角度,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指导对RhD阴性血型稀有血液资源的保存与实用性稀有血型库的建立.方法 采用瓷板法对RhD抗原进行初筛,RhD初筛阴性的血液标本,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IAT)进行确认试验;RhD确认阴性的试验标本再进行吸收和放散试验;再用盐水试管法对RhC、Rhc、RhE和Rhe抗原的鉴定.结果 从165 041名献血者初筛出651名RhD抗原阴性者,其中RhD阴性抗原确认为633名,弱D型为18名,在633名RhD抗原阴性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36.81%)﹥A型(30.49%)>B型(26.07%)﹥AB型(6.63%);RhD阴性血型抗原表现型以ccdee(59.08%)和Ccdee(30.96%)居多,其次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和ccdEE表现型,未见CCdEE表现型.从整体随机抽取确认为阴性的316名献血者中共检测出DEL型71名,所占比例为22.47%.结论 把O型CCdEE和ccdEE表现型红细胞,在工作中发现后及时冻存并在临床上针对使用,在建立使用型稀有血型库和解决临床对特殊血型的需求具有实际的临床应用意义.
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性能分析及临床应用
杭建峰;孙朝晖;石玉玲;符玉文;杨至宜;罗剑
2011, 26(02): 108-110.
摘要
(
469
)
HTML
PDF
(449KB) (
4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法对2 00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结果,并分析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产生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的敏感性分别为99.2%, 99.3%, 94.7%和95.1%;检测上述成分的假阳性率分别为5.8 %、6.1%、10.4%和4.6%;粘液丝、结晶、细菌、酵母菌、小圆上皮、脂肪滴和卵磷脂小体可能影响到UF-1000i对尿有形成分的检测.结论 Sysmex UF-1000i可以有效的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当尿液中上述干扰成分呈阳性或增多时,显微镜镜检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及产科早期DIC患者PT、APTT、TT、FIB、D-D、FM变化的探讨
姜志凤;宗玮芳;徐叶;杨一斐
2011, 26(02): 111-113.
摘要
(
587
)
HTML
PDF
(455KB) (
8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30例、妊娠中期30例、妊娠晚期30例)及10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T、APTT、TT、FIB、D-D及FM水平.结果 正常孕妇组妊娠早期的PT及妊娠中、晚期的APTT、TT、FIB、F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中、晚期PT、APTT较妊娠早期明显缩短(P<0.001),FM水平明显升高(P<0.001);TT、FIB、D-D水平在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中均有差异(P<0.05、P<0.001).结论 妊娠不同期,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一旦有早期DIC的发生F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FM指标的检测相对于D-D检测在确定早期DIC有着较明确的标识.对发现早期凝血异常有一定的帮助.
核形正常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q14缺失的研究
王志林;曹祥山;邹昭玲;钱新瑜;谢晓宝
2011, 26(02): 114-117.
摘要
(
392
)
HTML
PDF
(943KB)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核形正常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3q14缺失的情况.方法 运用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RB1、D13S319、D13S25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26例初发的CLL患者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 26例B-CLL中12例(46.1%)有13q14缺失,阳性细胞率为25.0%~90.0%,其中RB1单独缺失0例,D13S319单独缺失3例(11.5%),D13S25单独缺失3例(11.5%);RB1、D13S319、D13S25同时缺失1例(3.9%),D13S319、D13S25同时缺失有5例(19.2% ). 结论 CLL患者13q14缺失区域是不恒定的,而I-FISH是研究13q14缺失准确而快速的方法.
脑梗死患者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的观察
朱燕;刘庆春;阿祥仁
2011, 26(02): 117-121.
摘要
(
424
)
HTML
PDF
(450KB) (
4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皮葡萄球菌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生物膜的表达
杨卫仙;应华永;徐瑞龙;诸葛盼;卜黎红;尤慧华
2011, 26(02): 118-121.
摘要
(
546
)
HTML
PDF
(1250KB) (
4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临床手术中获取的1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内镜手术黏膜样本,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4组,分别 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组79例,其他葡萄球菌生长组33例,阴性杆菌生长组27例,细菌培养阴性组41例,所有样本均行标准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检测.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组79例全部观察到生物膜的存在,表达率为100%(79/79),其他葡萄球菌生长组为75.8%(25/33),阴性杆菌生长组为77.8%(21/27),细菌培养阴性组为41.5%(17/41).后3组分别与表皮葡萄球菌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在CRS患者生物膜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线粒体DNA ND1基因T3394C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黄承乐;黄红华;丁凯宏
2011, 26(02): 122-124.
摘要
(
452
)
HTML
PDF
(521KB) (
4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本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T3394C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无血缘关系的225例T2DM患者和19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确证.结果 糖尿病患者组中检出T3394C突变8例(3.56%),正常对照组检出1名(0.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线粒体DNA T3394C突变可能与本地区汉族人群T2DM的发生有关.
操作时差对半自动中和抑制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影响
莫翔
2011, 26(02): 125-126.
摘要
(
370
)
HTML
PDF
(443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使用中和抑制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过程中加入中和抗原的快、慢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血清样本与中和抗原一起加入(时间间隔为0)时测定结果<1.5 NCU/mL(阴性)的样本按浓度范围分成7组,即0~0.2 NCU/mL 为A组、0.201~0.4 NCU/mL为B组、0.401~0.6 NCU/mL为C组、0.601~0.8 NCU/mL为D组、0.801~1.0 NCU/mL为E组、1.001~1.2 NCU/mL为F组、1.201~1.4 NCU/mL为G组,每组20例,按加入中和抗原的间隔时间5、10、15、20、30 min分别进行操作,检测的最终结果采用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及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加入中和抗原的间隔时间超过10 min对不同浓度组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P<0.01),并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且有假阳性结果增多的趋势.结论 在用中和抑制法TRFLA手工定量检测抗-HBe时,操作时差>10 min可造成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和假阳性,建议在加入血清样本后的10 min内加入中和抗原,以降低错误结果的发生率.
CD64、CRP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许文芳
2011, 26(02): 127-129.
摘要
(
367
)
HTML
PDF
(466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77例,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成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分类.结果 细菌感染组CD64水平为(24.11±12.07)MFI,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25±3.88)MFI(P<0.01).以CD64≥12.35MFI、CRP≥10.50 mg/L、WBC≥10.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0.6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5.36%、80.48%、63.41%、73.17%,特异性分别为77.78%、66.67%、61.11%、72.22%,准确性分别为81.81%、74.03%、62.34%、72.72%;CD64与CRP呈正相关,与WBC无相关性.结论 与CRP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预溶稀释血与全血样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分析
彭海维;方宗君;杨容;顾慧芳;付小玲;王长江
2011, 26(02): 130-132.
摘要
(
371
)
HTML
PDF
(453KB) (
5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采用预溶稀释血样本与全血样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的差异程度及样本放置不同时间对HbA1c测定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全血及预溶稀释血2种样本在即刻、放置4℃ 24 h及48 h 3个时间段内的HbA1c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DQ-2000全自动低压液相HbA1c检测仪(简称DQ-2000)和Rio-Rad D-10全自动高压液相HbA1c检测仪(简称HPLC)间的相对偏差.结果 DQ-2000 与HPLC的相对偏差为3.54%,全血及预溶稀释血样本精密度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全血样本精密度稍好于预溶稀释血.全血及预溶稀释血样本保存不同时段的HbA1c浓度均低于全血即刻浓度(P<0.001).以全血样本即刻HbA1c浓度为参比,预溶稀释血样本即刻测定HbA1c浓度的相对偏差与其余各时段比较为最小,48 h内相同时段全血样本相对偏差较预溶稀释血小,预溶稀释血及全血样本放置4 ℃ 24 h起HbA1c测定值开始下降,部分样本在放置48 h后检测结果会有所回升,但其偏差在实验室允许误差范围内.延长保存时间至72、120 h时,部分高浓度样本测定值会急剧下降,而低浓度样本测定值会明显上升,且下降与上升均无相关性,预溶稀释血样本未出现这种情况,相对较稳定.结论 采用全血样本检测HbA1c精密度较高,放置4 ℃ 48 h内稳定性较好.若样本保存时间超过48 h,采用预溶稀释血更为稳定.预溶稀释血及全血样本4 ℃保存时间越长其检测结果越低.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的临床意义
林建军;章明
2011, 26(02): 133-134.
摘要
(
408
)
HTML
PDF
(460KB) (
4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I(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76例DN患者分成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并以32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血浆ox-LDL/β2-GP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与尿白蛋白和胆固醇(TC)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1).结论 ox-LDL/β2-GPI对DN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提示其可能是DN的风险因素,也是较好的诊断指标.
IgG4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吴康;沈茜
2011, 26(02): 135-138.
摘要
(
323
)
HTML
PDF
(461KB) (
6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中磺酸化胆汁酸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秀峰;刘伟平
2011, 26(02): 139-141.
摘要
(
321
)
HTML
PDF
(458KB) (
5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抗凝及保存方式的全血测定HbA1c结果分析
林振忠;明德松;蒋建家;潘云霞
2011, 26(02): 141-142.
摘要
(
593
)
HTML
PDF
(446KB) (
5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