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 燕,女,1971年生,学士,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检验工作。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来在文献中提出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升高可预示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在提示心血管病及其引起的死亡的价值优于血清胆固醇[1]。为此,我们观察了确诊脑卒中患者血清GGT水平,初步探讨GGT在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选择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17例, 其中男78例, 女39例, 年龄4771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选自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66名, 其中男37名, 女29名, 年龄4268岁。
使用Roche cobas60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 测定GGT、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除Hcy试剂由北京利德曼公司提供外, 其余试剂均由Roche公司提供。
检测数据用
脑梗死病因以血管壁病变多见, 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常见, 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等[2]。而脂肪氧化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谷胱甘肽(GSH)是机体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剂,
(上接第117页)
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 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稳定血小板和保护内皮细胞等功能。这些作用均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3]。
GGT是γ -谷氨酰基循环的关键酶, 其主要催化作用是分解GSH为谷氨酸菜半胱氨酰甘氨酸, 并且作为转肽酶催化γ -谷氨酰氨基酸转运进入细胞氨基酸池进行再利用。作为惟一能够催化细胞外GSH水解的酶, GGT与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及血管内膜的损伤和纤维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目前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中已检测到γ 2GT存在[4]。因此, GGT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血清GGT长期以来一直作为肝胆疾患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王金良[5]提出关注GGT的新的临床意义。GGT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指标, 在许多研究中已得到证实。但对脑卒中疾病中GGT的新的临床意义报道不多, 故本研究收集了这方面的一些数据并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Hcy及血脂指标一起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脑梗死组患者的G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 推测GGT可能是脑梗死的预示性指标, 但需要更充分的临床资料来进一步证实。脑梗死患者血清GGT的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