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许文芳,女,1970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工作。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77例,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成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分类。
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水平为(24.11±12.07)MFI,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25±3.88)MFI( P<0.01)。以CD64≥12.35MFI、CRP≥10.50 mg/L、WBC≥10.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80.6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5.36%、80.48%、63.41%、73.17%,特异性分别为77.78%、66.67%、61.11%、72.22%,准确性分别为81.81%、74.03%、62.34%、72.72%;CD64与CRP呈正相关,与WBC无相关性。
结论与CRP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重症细菌感染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种之一, 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预测及早期识别感染、合理使用抗感染治疗, 可改善重症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发现CD64是诊断细菌感染的较好指标。本研究对ICU重症患者进行CD64检测, 探讨其在诊断危重症患者细菌感染的应用价值。
1.标本来源
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ICU收住的重症患者共77例, 其中男46例, 女31例, 平均年龄(62± 15)岁。所有标本均在入院初2448h内采集, 分别进行CD64、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检测, 同时留取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
2.分组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检测结果, 将重症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41例(痰或血培养阳性, 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和病毒感染组36例[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或低于正常, 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
1.CD64检测
CD64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EPICS XL4-MCL型流式细胞仪和CD64-FITC专用试剂盒), 每支流式专用试管中加入10U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CD64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64及同型对照, 再加入全血60 μ L, 混匀后室温避光15 min, 在Q-PREP上溶血, 室温固定15 min后, 置流式细胞仪上测定。检测时根据前向角(FS)和侧向角(SS)散射光信号设门在中性粒细胞群, 上机时获取每份标本的细胞数为设门内的细胞在8 000个以上, 测定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正常值参考范围为8.0~12.2MFI。
2.CRP检测
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仪器为韩国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 使用配套试剂), 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8.0 ng/L。
3.血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检测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美国Beckman GEN.S五分类血液分析仪), 试剂和质控品均为仪器配套产品。
采用SPSS15.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D6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外周血CRP水平、WBC计数及分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 | 表1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CD64、CRP、WBC、Neu检测结果比较(![]() |
根据ROC曲线, 计算得出CD64、CRP、WBC、Neu%的最佳临界分别为12.35MFI、10.50 mg/L、10.05× 109/L和80.60%, 敏感性分别为85.36%、80.48%、63.41%、73.17%, 特异性分别为77.78%、66.67%、61.11%、72.22%, 准确性分别为81.81%、74.03%、62.34%、72.72%, 见图1。
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35, P< 0.01), 但与WBC无相关性。
重症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准确预测重症细菌感染, 以及早期合理实施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可以避免因抗菌药物的滥用而产生耐药性, 可明显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1]。目前, 实验室传统的细菌感染检测指标主要是WBC、CRP及血培养, 血培养虽然是金标准, 但病原学的培养、分离和鉴定的时间需要37 d, 并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CD64即Fcγ R Ⅰ , 是IgG的Fc段受体, 相对分子质量为72。能识别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 其表达受细胞因子的调节, 起到了连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桥梁作用[2]。在外周血中主要分布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表面, 但在中性粒细胞表面低水平表达, 当受到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γ 干扰素(IFN-γ )等因子刺激时, 可使CD64在中性粒细胞表面大量表达, 不仅增加受体数目, 而且能提高氧化新陈代谢和脱颗粒[3], 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46h内就会增高, 大量表达的CD64与其配体结合后, 启动并放大免疫反应, 包括吞噬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4]。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细菌感染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 从ROC曲线中得出, CD64的临界值为12.35时, 其对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85.36%)、特异性(77.78%)和准确性(81.81%), Pauksens等[5]认为病毒感染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无增加, 而细菌感染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明显增加, 说明CD64的表达升高在细菌感染中有很高的特异性, 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水平高、低可以作为诊断重症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尤其对重症感染如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6]; 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菌感染组恢复期CD64表达水平较初期明显下降, 但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 表明随着感染的控制、病情的好转, CD64表达显著下降, 说明监测其动态改变有助于评价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治疗效果, 这与song等[7]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同时显示, 细菌感染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与WBC计数无相关性, 故CD64的表达有助于WBC计数无明显升高的重症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是非特异性炎症指标[8], CRP和WBC计数除细菌性感染外, 还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应激、肿瘤浸润等均可增高, 不适合于早期诊断[9], 从ROC曲线中得出, 其在诊断重症细菌感染时敏感性(80.48%)、特异性(66.67%)和准确性(74.03%)均低于CD64, 这可能与急性期时相蛋白在体内受影响因素较多有关[10]。
本研究虽然发现CD64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和常规炎症指标的检测项目, 但由于本实验的研究例数有限, 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临床诊断上仍需结合具体表现及其他炎症指标的相关检测。
综上所述,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重症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之一, 且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程度和评价预后。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