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30
    指南与共识
    中国儿童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标准建立专家共识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
    2021, 36(12):  1201-120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1
    摘要 ( 410 )   HTML ( 72)   PDF (939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反应蛋白(CRP)是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测定CRP的标本类型已不局限于血清,全血CRP检测在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已广泛开展。全血CRP检测设备品牌众多,但尚无相关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标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根据26家妇幼保健机构和儿童医院的研究结果,制定了“中国儿童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标准建立专家共识”,旨在通过分析全血CRP检测系统的性能状况,结合临床需求、生物学变异、行业标准,进一步明确全血CRP检测系统性能评价要求,以保证检测质量。

    云南省德宏地区成人地中海贫血筛查中MCV和MCH截断值分析
    桑国鑫, 易薇, 杨必清, 郭薇霞, 黄铠, 林克勤, 褚嘉祐, 杨昭庆
    2021, 36(12):  1206-12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2
    摘要 ( 253 )   HTML ( 47)   PDF (918KB) ( 1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云南省德宏地区成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选取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医院9 562名行门诊检查、体检、婚检和遗传咨询的成年人,根据地贫常见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地贫组(2 662例)和正常对照组(6 900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分析MCV和MCH筛查地贫的最佳临界值及效能。结果 MCV筛查地贫的最佳临界值为83.95 fL,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89.7%;MCH筛查地贫的最佳临界值为28.15 pg,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89.2%。确定的临界值与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临界值(MCV<80 fL和MCH<27 pg)相比,可显著降低漏诊率;联合使用MCV或MCH筛查地贫,漏诊率最低。结论 适合的临界值可显著降低地贫漏诊率,建议具有独特突变谱的流行区建立自己的地贫筛查临界值,联合使用MCV和MCH进行筛查,以提高筛查效率。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在微生物初步鉴定中的价值
    赵亚楠, 曹啟新, 赵建平
    2021, 36(12):  1210-12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3
    摘要 ( 263 )   HTML ( 30)   PDF (910KB) ( 1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在初步鉴别微生物种类和区分病原菌与污染菌中的价值,为临床早期预警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所有分离自血流感染(BSI)患者的非重复阳性菌株534株。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34株血培养分离菌中,323株(60.5%)TTP≤1 d,454株(85.0%)TTP≤2 d,513株(96.1%)TTP≤3 d。不同微生物TTP中位值不同,从快到慢依次为肠杆菌科(0.57 d)、链球菌属(0.68 d)、非发酵菌属(0.71 d)、肠球菌属(0.72 d)、葡萄球菌属(1.36 d)、酵母菌(1.98 d)、马耳他布鲁杆菌(2.75 d)。肠杆菌科与非发酵菌属和链球菌属比较,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细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34株血培养分离菌中检出99株污染菌(18.5%),污染菌1 d内检出率为15.2%,1~2 d检出率为46.5%,2~3 d检出率为26.2%,>3 d检出率为12.1%;TTP≥1 d的可疑污染菌占84.8%。污染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9.6%)和革兰阳性杆菌(9.1%)为主。病原菌与污染菌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SI患者病原菌种类及其分布复杂,实验室可以根据TTP初步预测菌株类别,区分病原菌和污染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不同脓毒症诊断标准中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潘锡龙, 徐志远, 谢锋, 李丹
    2021, 36(12):  1215-121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4
    摘要 ( 235 )   HTML ( 34)   PDF (952KB) ( 1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确降钙素原(PCT)在脓毒症诊断标准由Sepsis-1变为Sepsis-3时,诊断效能的差异,为临床诊断脓毒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89例有感染或/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的患者,并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采用Sepsis-1和Sepsis-3标准时PCT诊断脓毒症的效能。结果 不同诊断标准中,对照组、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PCT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采用Sepsis-1和Sepsis-3诊断标准,PCT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73,敏感性分别为76.85%和57.01%,特异性分别为78.38%和76.79%;PCT诊断脓毒性休克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6,敏感性分别为73.91%、64.86%,特异性分别为80.65%和81.43%。结论 脓毒症诊断标准由Sepsis-1变为Sepsis-3,PCT的诊断效能有所下降,但对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效能无变化。

    荧光染色法在真菌检测中的应用
    赵琳, 乔昀
    2021, 36(12):  1219-12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5
    摘要 ( 291 )   HTML ( 33)   PDF (1269KB) ( 2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荧光染色法在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32份临床样本,采用荧光染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墨汁染色、真菌培养及KOH湿片法同步检测。结果 在175份痰、咽拭子、白带、尿液和粪便等深部样本中,荧光染色法真菌阳性检出率(87.43%)高于直接涂片法(78.86%)和革兰染色法(74.29%)(P<0.05)。在27份皮屑和甲屑浅表样本中,荧光染色法真菌阳性检出率(85.19%)高于KOH湿片法(59.26%)和真菌培养法(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份脑脊液样本中,荧光染色法与墨汁染色法真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简便、快速、特异性高,在真菌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中国南部地区表观健康人群Lp-PLA2水平分布及其与LDL-C、hs-CRP的相关性分析
    赵晶晶, 张鹏, 周湧, 曹颖平, 黄之虎, 符生苗, 王玉明, 洪国粦, 沈军, 郑磊
    2021, 36(12):  1222-122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6
    摘要 ( 152 )   HTML ( 12)   PDF (1086KB) ( 1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国南部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分布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国南部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者2 318名,检测血清Lp-PLA2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水平,将所有对象按性别和年龄(<50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分别分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南部地区2 318名表观健康者血清Lp-PLA2总体水平为(145.84±43.96)ng/mL,参考区间上限为217.93 ng/mL。女性血清Lp-PLA2水平低于男性(P<0.05)。<50岁组血清Lp-PLA2水平低于50~59岁组、60~69岁组及70~79岁组(P<0.05),与≥8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组、60~69岁组及70~79岁组之间血清Lp-PLA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家医院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血清Lp-PLA2检测结果最低,海南省人民医院的检测结果最高,与其他医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与LDL-C呈正相关(r=0.163,P<0.05),与TC、TG、HDL-C和hs-CRP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28、0.000、0.001、0.088,P>0.05)。结论 初步建立了中国南部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Lp-PLA2的参考区间。

    TLR4 mRNA和HO-1水平在ICVD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樊明鹤, 林广民, 黄瑞杰
    2021, 36(12):  1229-123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7
    摘要 ( 79 )   HTML ( 5)   PDF (966KB) ( 6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4 mRNA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ICVD患者324例(ICVD组)、体检健康者324名(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HO-1水平及外周血TLR4 mRNA相对表达量。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ICVD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根据头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ICVD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对ICVD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较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HO-1及TLR4 mRNA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HO-1及TLR4 mRNA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O-1及TLR4 mRNA判断ICVD预后的价值。结果 ICVD组HO-1水平及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之间以及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之间HO-1水平及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较好组HO-1水平及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ICVD组HO-1水平及TLR4 mRNA相对表达量与颅动脉狭窄程度、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O-1、TLR4 mRNA判断ICVD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364 ng/mL、0.98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15,敏感性分别为81.4%、85.1%,特异性分别为72.4%、73.5%。结论 HO-1及TLR4或可作为ICV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不同孕期单胎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分布范围的调查
    王鹏, 泰淑红, 孟祥颖, 牛超, 李松磊, 袁恩武
    2021, 36(12):  1234-12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8
    摘要 ( 130 )   HTML ( 8)   PDF (1162KB) ( 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单胎孕妇不同孕期血清维生素E(Vit E)水平的分布范围。方法 选取孕前体检女性478名(未孕组)、围产保健单胎孕妇3 558例,年龄均为20~35岁。孕妇根据孕周分为孕6~8周、孕9~12周、孕13~16周、孕17~20周、孕21~24周、孕25~28周、孕29~32周、孕33~36周及孕37~40周9个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所有对象血清Vit E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Vit E水平与孕期的相关性。采用百分位数法[P50P2.5~P97.5)]确定不同孕期Vit E的分布范围。结果 未孕组不同年龄段女性血清Vit 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未孕组、孕6~8周组和孕9~12周组之间以及孕29~32周组、孕33~36周组和孕37~40周组之间血清Vit 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孕期各组血清Vit E水平均随孕期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t E水平与孕期呈正相关(r=0.66,P<0.01)。合并血清Vit 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孕期组后,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不同孕期血清Vit E水平的分布范围:孕6~12周为10.00(6.20~17.11)mg/L、孕13~16周为11.60(7.70~18.29)mg/L、孕17~20周为12.60(8.70~18.20)mg/L、孕21~24周为14.00(9.40~21.40)mg/L、孕25~28周为15.20(9.70~22.50)mg/L、孕29~40周为16.80(10.11~25.50)mg/L。结论 单胎孕妇血清Vit E水平在孕13~28周时随孕周的增长而逐步升高,孕21周后血清Vit E水平分布范围的上限高于成人参考区间上限。

    血清sST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张伟, 郭慧娟, 吴系美, 凌秀婷, 姜孝新, 刘运洪
    2021, 36(12):  1238-12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09
    摘要 ( 131 )   HTML ( 10)   PDF (969KB) ( 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情观察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RA患者(RA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ST2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采用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评价RA的疾病活动度和药物疗效。对33例接受药物治疗的RA患者中的28例追踪2个治疗周期、5例追踪4个治疗周期。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sST2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血清sST2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RA组血清sST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sST2水平与CRP、ESR水平及DSA28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4、0.487、0.794,P<0.05),与RF水平无相关性(r=0.095,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和ESR是患者血清sST2水平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sST2=28.162+0.249×CRP+0.091×ESR(r2=0.675,P<0.05)]。RA患者治疗后sST2、CRP、ESR水平及DAS2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RF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ST2水平变化值(△sST2)与DAS28评分变化值(△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447,P=0.002)。结论 sST2或可作为RA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指标。

    血清钙结合蛋白与伴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性分析
    包必南, 潘小良, 陈锂
    2021, 36(12):  1243-124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0
    摘要 ( 118 )   HTML ( 10)   PDF (955KB) ( 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钙结合蛋白(CPT)与伴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373例伴高磷血症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踝肱指数(ABI)、吸烟史、合并疾病等]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WBC)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PLT)计数、白蛋白(Alb)、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同时检测血清CPT,依据CPT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CPT组、中等CPT组和高CPT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4~80个月,随访终点为死亡、行肾移植或完成随访。以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CP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CPT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 373例伴高磷血症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PT水平为6.1(4.3~8.7)ng/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有无吸烟史、有无合并疾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之间患者血清CP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T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174,P<0.001),与BMI、WBC计数、hs-CRP、PLT计数、T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2、0.553、0.378、0.329、0.270,P<0.05),与Alb、LDL-C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92、-0.005,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CPT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CPT组和中等CPT组(P<0.001)。与中等CPT组比较,校正年龄、性别、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透析时间和吸烟史后,低CPT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11%[风险比(HR)=0.89,95%可信区间(CI)为0.78~0.98,P=0.03];高CPT组死亡风险增加了70%(HR=1.70,95%CI为1.52~2.33,P=0.001)。结论 血清CPT水平与伴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有关。

    血浆Nesfatin-1、DKK-1水平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庞士龙, 王汉, 张志强, 李强, 朱如森
    2021, 36(12):  1248-125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1
    摘要 ( 108 )   HTML ( 8)   PDF (964KB) ( 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Dickkopf-1(DKK-1)与股骨头坏死(ONFH)的关系。方法 选取ONFH患者85例(ONFH组)、体检健康者50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浆Nesfatin-1、DKK-1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Nesfatin-1、DKK-1与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股骨头塌陷的效能。结果 ONFH组血浆Nesfatin-1、DKK-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NFH患者血浆Nesfatin-1、DKK-1水平随着ARCO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0.05)。股骨头塌陷的ONFH患者血浆Nesfatin-1、DKK-1水平显著高于股骨头未塌陷的ONFH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esfatin-1、DKK-1水平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33、0.62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esfatin-1、DKK-1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股骨头塌陷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643、0.889。结论 血浆Nesfatin-1、DKK-1水平与ONFH有一定关系。

    中毒颗粒人工镜检定量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张文萍, 张仲明, 罗燕婷, 杨燕梅, 余志勇, 曲久鑫
    2021, 36(12):  125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2
    摘要 ( 153 )   HTML ( 12)   PDF (1765KB) ( 1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的方法,明确染色因素对中毒颗粒镜下识别的影响,并探讨中毒颗粒在鉴别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中毒颗粒人工定量方法,选取5例新鲜静脉全血样本,根据不同染色条件分为5组,计算各组中毒颗粒定量结果,比较各组中毒指数和中毒积分。另分别选取62例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和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样本,制备血涂片,对中性粒细胞中的中毒颗粒程度进行分级,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中毒积分和中毒指数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效能。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毒指数和中毒积分分别为2.0(1~5)%和2(1~5)分,均明显低于感染组[48.7(22.2~84.5)%和58.0(12.0~131.1)分](P<0.000 1)。当中毒指数临界值为6%时,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7%和86.0%;当中毒积分临界值为6分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9%和86.0%。结论 建立的外周血涂片中毒颗粒人工镜检定量方法可反映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可作为临床判断细菌感染的指标。

    2种抗菌药物吸附材料血培养瓶BacT/ALERT检测平台病原体检出能力比较
    郑炘, 黄绮, 邢珊, 谭肖鹂, 戴淑琴, 刘万里, 刘晓敏
    2021, 36(12):  1258-12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3
    摘要 ( 134 )   HTML ( 19)   PDF (930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新型抗菌药物吸附材料血培养瓶与活性炭吸附材料血培养瓶病原体检出能力的差异。方法 根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收集菌谱分离比例居前的临床菌株和ATCC标准菌株共18株,选择相应菌种分别用于模拟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和正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的血液样本测试,并在模拟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血液样本中添加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通过BacT/ALERT检测平台评估2种抗菌药物吸附材料血培养瓶在有、无抗菌药物干扰的情况下对目标病原菌的报阳时间和阳性检出率。结果 在无抗菌药物干扰的情况下,除溶血葡萄球菌外,2种吸附材料血培养瓶对常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等18种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新型吸附材料血培养瓶对测试的13个常见菌种的报阳时间显著早于活性炭吸附材料血培养瓶(P<0.05),新型吸附材料需氧瓶的平均报阳时间较活性炭吸附材料需氧瓶短0.72~68.24 h,新型吸附材料厌氧瓶的平均报阳时间较活性炭吸附材料厌氧瓶短0.48~14.48 h。在有抗菌药物干扰的情况下,新型吸附材料血培养瓶对3种菌株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高于活性炭吸附材料血培养瓶(33%)。新型吸附材料需氧瓶的平均报阳时间为12.72~18.08 h,厌氧瓶的平均报阳时间为11.76~28.16 h。结论 在无抗菌药物干扰的情况下,2种吸附材料血培养瓶对目标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相同,新型吸附材料血培养瓶的报阳时间较短。在有抗菌药物干扰的情况下,与活性炭吸附材料血培养瓶相比,新型吸附材料血培养瓶具有更高的病原菌检测能力。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自动化检测的性能验证
    刘凤莲, 丁志芳
    2021, 36(12):  1264-12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4
    摘要 ( 108 )   HTML ( 8)   PDF (897KB) ( 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Alegria全自动自身免疫分析仪与配套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组成的检测系统(简称Alegria系统)定量检测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IgG抗体的性能进行验证。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和中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94—2017,对Alegria系统检测抗MCV IgG抗体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Alegria系统检测抗MCV IgG抗体高、低值样本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6.50%、4.39%,批间精密度分别为7.32%、5.42%,均<10%。高、低值定值标准品的验证区间均包含定值,且相对差值均<15%。线性回归方程为Y=1.027 X-5.17(r2=0.993),实测值与预期值的相对偏移均<15%。2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抗MCV IgG抗体检测结果仅有1名超出厂家声明的参考区间(0~20 U/mL),参考区间验证通过。结论 Alegria系统检测抗MCV IgG抗体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均符合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基础研究·论著
    miR-4429通过MTDH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俞莹, 李建杰, 李汉华, 黄娟, 翁文浩, 陈学飞
    2021, 36(12):  1267-12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5
    摘要 ( 121 )   HTML ( 13)   PDF (2017KB) ( 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小RNA-4429(miR-4429)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miR-4429模拟物(miR-4429 mimic)、miR-4429抑制物(miR-4429 inhibitor)、模拟物阴性对照(mimic NC)和抑制物阴性对照(inhibitor NC)质粒转染至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22rv1、PC3、LNCaP、VCaP和人前列腺上皮细胞系RWPE-1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4429的相对表达量。采用CCK-8法、集落形成试验、Transwell小室法和基质胶侵袭试验检测miR-4429对PC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4429可能作用的靶基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确定miR-4429和异黏蛋白(MTDH)是否结合。采用RT-q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iR-4429对MTDH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5种前列腺癌细胞系miR-4429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人前列腺上皮细胞系RWPE-1(P<0.05),其中PC3细胞最低(P<0.01)。miR-4429 mimic组miR-4429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imic NC组(P<0.01),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细胞数目明显低于mimic NC组(P<0.01)。miR-4429 inhibitor组miR-4429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inhibitor NC组(P<0.01),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细胞数目显著高于inhibitor NC组(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结果证实miR-4429和MTDH靶向结合。与RWPE-1细胞相比,PC3细胞中MTDH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转染miR-4429 mimic后,PC3细胞中MTDH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mic NC组(P<0.01)。转染miR-4429 inhibitor后,PC3细胞中MTDH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inhibitor NC组(P<0.01)。过表达MTDH可显著提高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可逆转miR-4429对PC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4429能够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与下调MTDH基因的表达有关。

    实验室管理·论著
    上海地区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分析性能规范探索
    缪颖波, 宋颖, 赵强, 诸佩超, 周维, 王青, 徐翀
    2021, 36(12):  1274-127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6
    摘要 ( 159 )   HTML ( 34)   PDF (919KB) ( 1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一种适合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能力验证的分析性能规范(简称性能规范),以持续有效地提高上海地区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的检测水平。方法 收集2015—2020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12次共60批次白细胞分类计数能力验证活动数据,比较基于生物学变异和基于当前技术水平设定的性能规范评价各年份所有批次能力验证活动通过率,以通过率均≥80%的性能规范作为该项目的性能规范。结果 所有批次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3个项目使用基于生物学变异设定的最佳性能规范(11.2%、18.6%、19.2%)时,通过率均≥80%;所有批次淋巴细胞计数项目使用基于生物学变异设定的最低性能规范(24%)时,通过率均≥80%;所有批次单核细胞计数项目使用基于当前技术水平设定的性能规范(<1时为±0.279;≥1时为±27.9%)时,通过率均≥80%。结论 上海地区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可分别采用11.2%、24.0%、18.6%和19.2%的性能规范,单核细胞计数可采用±0.279(<1时)和±27.9%(≥1时)的性能规范。

    综述与讲座
    RNase H依赖性PCR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吴新新, 韩明月, 余道军
    2021, 36(12):  1277-128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7
    摘要 ( 300 )   HTML ( 17)   PDF (954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糖核酸酶H依赖性聚合酶链反应(rhPCR)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基础上增加了核糖核酸酶(RNase)H2和封闭式可切割rhPCR引物,消除了反应过程中引物二聚体的形成,同时大大减少了错误扩增的出现,显著提升了反应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rhPCR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多靶标同时检测、环境核酸检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从rhPCR的原理、关键技术、技术优点、国内外的应用、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研究进展
    赵小霞
    2021, 36(12):  1283-12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18
    摘要 ( 195 )   HTML ( 10)   PDF (930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对无细胞核的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及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线粒体在血小板能量代谢和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活化、2周凋亡和系统性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及功能检测和临床应用进展
    朱勇琳, 王绿娅, 鄢盛恺
    2021, 36(12):  1287-129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12.019
    摘要 ( 463 )   HTML ( 28)   PDF (999KB) ( 2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在维持体内胆固醇代谢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LDLR基因突变会引起细胞表面LDLR减少或缺如,导致胆固醇代谢能力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并沉积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引起多种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准确、快速地检测LDLR基因突变,分析LDLR功能改变,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文章就LDLR基因突变及功能检测的方法学与临床应用新进展加以综述,以提高临床对LDLR在FH患者早期诊治与干预的认识。

    病例报道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晞苇, 禹崇飞, 陈祖聪, 番云华, 王玉明
    2021, 36(12):  1292-12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20
    摘要 ( 151 )   HTML ( 15)   PDF (1627KB) ( 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ranula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G-ALL)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属于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细胞质中有较多的粗大颗粒,因此形态学上易与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LGLL)以及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相混淆[1]。G-ALL多见于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recursor 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re-B-ALL),属L2,占儿童ALL的2%~7%,占成人ALL的1.5%~7.6%,目前报道近100例[2-4]。由于不同ALL类型治疗方案差异较大,效果也不同,而且G-ALL患者往往预后不佳,因此正确的诊断及分型对指导治疗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1例G-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生及检验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

    播散性凹陷诺卡菌合并肺烟曲霉感染1例报道
    刘先林, 罗丽梅, 谢丽, 谢军
    2021, 36(12):  1295-129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2.021
    摘要 ( 131 )   HTML ( 13)   PDF (2491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诺卡菌(Nocardia)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日益增多,诺卡菌感染的病例不再罕见。诺卡菌感染可引起急性、慢性局限性或播散性化脓性和肉芽肿性炎症,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皮肤、中枢系统等[1],泌尿系统感染相对罕见,我国尚未见报道。诺卡菌合并烟曲霉感染的病例更少见。本文报道1例播散性凹陷诺卡菌(Nocardia concava)合并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感染病例,并对诺卡菌感染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