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30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检测与治疗方案的发展及应用专题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检测与治疗方案的发展及应用
    王粟, 赵虎
    2020, 35(10):  967-97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1
    摘要 ( 157 )   HTML ( 4)   PDF (876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超负荷应用,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快速播散,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巨大挑战。“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检测与治疗方案的发展及应用”专题汇集了CRE相关热点的4篇论著和2篇综述,分别阐述了CRE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治疗策略,为临床CRE的诊疗和防控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方法
    周宏伟, 胡燕燕, 张嵘
    2020, 35(10):  971-9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2
    摘要 ( 248 )   HTML ( 4)   PDF (890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引起的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及时、准确地鉴别出产何种碳青霉烯酶,对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表型筛选、基因检测和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的检测方法。文章对CRE的各类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去定植策略研究现状
    邹成韵, 杨红梅, 王海英
    2020, 35(10):  974-97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3
    摘要 ( 160 )   HTML ( 4)   PDF (884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多药耐药细菌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治疗选择有限,而且往往效果较差。CRE定植会增加患者感染CRE的风险,临床死亡率也随之上升。文章概括了CRE的流行病学特点、定植的危害及现有防控措施,主要探讨了预防CRE定植进展的策略,包括选择性消化道净化(SDD)与最近备受关注的粪菌移植(FMT)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列举了2种去定植手段的优缺点,及未来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尽管FMT去定植有效的研究证据还很缺乏,但依旧不失为CRE去定植的可靠选择。

    双浓度联合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筛查CRE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世荣, 林怡菁, 蒋晓飞, 关明
    2020, 35(10):  979-98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4
    摘要 ( 255 )   HTML ( 2)   PDF (851KB) ( 1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双浓度联合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筛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VITEK 2 Compact N335卡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标准,采用双浓度联合mCIM在231株分离自临床样本的肠杆菌科细菌中筛查CRE。结果 VITEK 2 Compact N335卡筛选出CRE阳性菌株52株,阴性菌株179株,阳性检出率为22.5%;mCIM筛出CRE阳性菌株52株,双浓度联合mCIM筛出CRE阳性菌株53株,阴性菌株178株,阳性检出率为22.9%。以VITEK 2 Compact检测结果为参考,符合率为98.7%,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8.9%;将mCIM检测阳性的52株CRE继续进行乙二胺四乙酸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结果显示有13株肠杆菌科细菌金属-β-内酰胺酶为阳性,金属-β-内酰胺酶占碳青霉烯酶的25%。结论 双浓度联合mCIM筛查CRE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适合在各级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中推广使用。对mCIM阳性菌株加做eCIM非常必要,有利于临床个性化用药。

    RT-PCR快速检测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应用评价
    何丽华, 倪丽君, 杨思敏, 羽晓瑜, 周爱萍, 胡靓, 郭建, 吴文娟
    2020, 35(10):  983-98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5
    摘要 ( 150 )   HTML ( 1)   PDF (1268KB) ( 2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测序法检测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一致性,分析RT-PCR直接检测临床样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和blaKPC基因的性能。方法 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非重复临床分离株89株,采用RT-PCR检测和常规blaKPC基因PCR扩增一代测序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率和一致性。收集临床送检的痰液样本226份,采用RT-PCR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外膜磷脂蛋白blaphoE基因和blaKPC基因,同时进行传统细菌培养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二者的符合率。结果 RT-PCR和PCR扩增测序均从89株CRKP中检出87株携带blaKPC基因,2株未检出blaKPC基因,2种分子检测方法符合率为100%,blaKPC检出率为97.8%,blaphoE检出率为100%。226份痰液样本中,以培养法为标准,RT-PCR检测肺炎克雷伯菌blaphoE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9.38%,2种方法符合率为99.56%。以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标准,RT-PCR直接检测痰样本blaKPC基因的符合率为98.67%,敏感性为95.56%,特异性为99.48%。结论 RT-PCR可快速筛查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可快速为重症感染患者提供抗感染治疗的依据。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单独和联合磷霉素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陈涛, 徐晔, 董郭枫, 周翠, 徐雯雅, 周铁丽
    2020, 35(10):  988-99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6
    摘要 ( 209 )   HTML ( 3)   PDF (906KB) ( 1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他啶(CAZ)/阿维巴坦(AVI)单独和联合磷霉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14—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43株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53株,以碳青霉烯敏感大肠埃希菌(CSEC)51株、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43株和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51株作为对照。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CAZ/AV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CAZ/AVI联合磷霉素对菌株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用于评价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297株革兰阴性菌对CAZ/AVI的总耐药率为18.18%,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对CAZ/AVI的总耐药率高达30.26%,显著高于碳青霉烯敏感菌株(5.52%)(P<0.05);CRKP对CAZ/AVI的耐药率为9.30%,显著低于CREC和CRPA的耐药率(39.29%和37.74%)(P<0.05)。CAZ/AVI联合磷霉素对CRKP和CRPA表现出协同作用,对CREC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 CAZ/AVI对CRKP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以作为临床治疗CRKP的首选抗菌药物;CAZ/AVI联合磷霉素可能成为新的治疗3种常见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治疗策略。

    Polymyxin NP实验筛查肠杆菌科多黏菌素耐药菌株临床评价
    唐瑜, 沈平华, 史保庆, 蒋晓飞
    2020, 35(10):  994-9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7
    摘要 ( 138 )   HTML ( 1)   PDF (968KB) ( 1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Polymyxin NP实验筛查多黏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olymyxin NP实验对461株肠杆菌科临床分离株进行初步筛查,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多黏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多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pmrApmrBphoPphoQmgrBmcr,并进行测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多黏菌素耐药相关双组分调控元件pmrA/pmrBpmrD/pmrFPhoP/PhoQ表达水平。结果 461株肠杆菌科细菌中,13株多黏菌素耐药株Polymyxin NP实验在2 h内均表现为阳性,多黏菌素敏感菌株表现为阴性。13株多黏菌素耐药菌株中,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由mgrB基因插入突变及双组分调控系统pmrA/pmrBPhoP/PhoQ突变或表达上调引起,1株大肠埃希菌由质粒携带的mcr-1基因介导,2株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尚不清楚。多黏菌素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lymyxin NP实验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各种机制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筛查,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耐药防控提供依据。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9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
    徐园红, 李青峰, 朱玛, 王冬梅, 罗佳, 李樱杰, 许娇, 尚鹏程, 曾沛斌
    2020, 35(10):  1000-100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8
    摘要 ( 231 )   HTML ( 5)   PDF (872KB) ( 1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COVID-19患者的发病症状、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等病史资料及患者首次实验室检测结果[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 92例COVID-19患者中重症患者35例、轻症患者57例。就诊症状主要为发热(77.2%)、咳嗽(66.3%)和全身乏力(26.1%),其中咳嗽以咳白色泡沫痰(41.0%)和干咳(36.1%)为主;首发症状以仅咳嗽和发热伴咳嗽多见。有80.7%的患者WBC计数正常、84.2%的患者NEUT#正常、80.7%的患者LYMPH#正常。分别有59.3%、56.0%和51.6%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降低。有64.1%的患者CRP升高,有72.8%的患者SAA升高,有55.7%的患者MP抗体阳性。重症组NEUT#、CRP、SAA高于轻症组(P<0.05),LYMPH#和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低于轻症组(P<0.05)。结论 临床应警惕首发症状为咳嗽不发热或先咳嗽后发热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NEUT#、LYMPH#、CRP、SAA、CD3+细胞、CD4+细胞及CD8+细胞)有助于识别重症患者。

    SAA、CRP和LYMPH#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型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唐生尧, 刘国生, 褚志华, 杜桂艳, 周曙初, 周发为
    2020, 35(10):  1005-100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09
    摘要 ( 194 )   HTML ( 2)   PDF (865KB) ( 1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和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COVID-19患者45例(轻症31例、重症14例,均好转出院),以50例最终排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疑似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以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SAA、CRP和LYMPH#。结果 COVID-19重症组SAA、CRP和LYMPH#与COVID-19轻症组、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轻症组CRP低于疾病对照组(P<0.05),SAA、LYMPH# 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轻症组SA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YMPH#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RP 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COVID-19组出院时SAA、CRP明显降低(P<0.05),LYMPH#明显升高(P<0.05)。结论 SAA、CRP和LYMPH#在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疗效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

    血清总钙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汪建茹, 白欢, 张驰
    2020, 35(10):  1008-101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0
    摘要 ( 180 )   HTML ( 4)   PDF (903KB) ( 1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69例COVID-19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并发症以及转归等)、入住隔离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糖、血清总钙(简称血钙)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根据血钙水平分为正常血钙(血钙为2.11~2.52 mmol/L)组和低钙血症(血钙<2.11 mmol/L)组;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钙判断COVID-19重症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行累计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COVID-19重症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为57.97%。低钙血症组慢性肾病患病率、年龄、CRP、血糖、APACHEⅡ评分及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和低蛋白血症的比例均高于正常血钙组(P<0.05),性别、PCT等其他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重症患者血钙与CRP、血糖、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0.41、-0.65,P<0.05),而与 PCT无相关性(r=-0.1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钙水平判断COVID-19重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钙血症组28 d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血钙组(P=0.019)。结论 COVID-19重症患者合并低钙血症时预后较差,血钙或可作为判断COVID-19重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CLDN16基因突变致家族性低镁血症高钙尿症伴肾钙质沉着症基因型与表型特点分析
    热衣兰木·包尔汉, 李燕, 罗燕飞, 孙光辉, 迪丽胡麻·居来提, 米热古丽·买买提
    2020, 35(10):  1013-101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1
    摘要 ( 123 )   HTML ( 2)   PDF (1711KB) ( 2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严重佝偻病为主要表现的CLDN16基因突变致家族性低镁血症高钙尿症伴肾钙质沉着症(FHHNC)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严重佝偻病为主要表现的FHHN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并进行家系调查及基因测序。结果 体格检查示患儿发育落后,特殊面容(鼻梁塌平、眼距宽、颈短),鸡胸,四肢弯曲畸形,肘关节及膝关节膨大,被动盘腿坐位。实验室检测结果示血钙、血镁降低,尿钙升高,25-羟基维生素D降低。影像学检查结果示骨骼系统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患儿CLDN16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647G>A,p.Arg216His(纯合子)”,患儿父母携带该位点变异(杂合子)。结合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FHHNC。结论 FHHNC由CLDN16/CLDN19基因突变引起,以低镁血症、高钙尿症、肾钙质沉着症以及进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可伴佝偻病等骨骼系统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可辅助诊断FHHNC。

    FPR在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周航亮, 陈鲜宝, 崔莹珊, 应后群
    2020, 35(10):  1019-102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2
    摘要 ( 147 )   HTML ( 3)   PDF (969KB) ( 1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和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FPR)与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12例首次确诊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所有患者随访3年,分析各项指标与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Fib、Alb、PA、FPR和AFR预测患者3年总生存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50 mg/L、40.00 g/L、180.00 mg/L、18.00和12.50。AFR低水平组的总生存期显著短于AFR高水平组(P=0.02),FPR低水平组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FPR高水平组(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40.00 g/L)、PA(>180.00 mg/L)和FPR(>18.00)与总生存期有关[校正风险比(HR)分别为0.64、0.52、3.40,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34~0.92、0.39~0.83、1.36~5.06),Fib和AFR与患者总生存期无关(校正HR分别为1.40、0.79,95%CI分别为0.91~2.18、0.45~1.17)。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PR预测结直肠癌患者3年总生存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76,大于癌症抗原(CEA)(0.73)、PA(0.72)、Alb(0.70)、糖类抗原19-9(CA19-9)(0.68)(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FPR高水平组中,是否接受临床辅助化疗与总生存期有关(校正HR=6.41,95%CI为2.97~13.30)。结论 术前FPR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疗效和生存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预测标志物。

    血清胆红素、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与新生儿日龄的相关性
    郑高明, 苏晓茹
    2020, 35(10):  1025-10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3
    摘要 ( 184 )   HTML ( 3)   PDF (909KB) ( 1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 mass)水平与新生儿日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106名日龄为0~28 d的新生儿,根据出生天数分为3组:≤5 d组(48例)、>5~≤10 d组(32例)、>10~≤28 d组(26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日龄的相关性。结果 >5~≤10 d组血清TB水平明显高于≤5 d组和>10~≤28 d组(P<0.001),>10~≤28 d组血清DBil水平明显高于≤5 d组和>5~≤10 d组(P<0.001),≤5 d组、>5~≤10 d组、>10~≤28 d组血清CK-MB mass水平依次降低(P<0.05)。TB与日龄无相关性(r=0.038,P>0.05),DBil与日龄呈正相关(r=0.469,P<0.05),CK-MB mass与日龄呈负相关(r=-0.559,P<0.05)。结论 新生儿血清DBil、CK-MB mass水平与日龄有一定的关系。

    健康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
    张素洁, 居漪, 李卿, 孙贺伟, 冯雪晴, 金中淦, 李水军, 李玉杰, 李金蓉
    2020, 35(10):  1028-103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4
    摘要 ( 287 )   HTML ( 6)   PDF (880KB) ( 2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健康人群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不同地区3家实验室,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 LC-MS/MS)检测974名表面健康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剔除23个离群值后,951名表面健康者血清25(OH)D2、25(OH)D3和25(OH)D水平均呈非正态分布。女性血清25(OH)D3和25(OH)D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P<0.01),血清25(OH)D2水平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男、女性表面健康者按年龄分为1~17岁组、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90~100岁组。1~17岁组男、女性25(OH)D水平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18~79岁各年龄组之间25(OH)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89岁组、90~100岁组25(OH)D水平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P<0.01)。同年龄组男、女性之间比较,50岁以上各组女性25(OH)D水平高于男性(P<0.01),其他各年龄组男、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百分位数法得出表面健康人群的血清25(OH)D水平,女性为3.5~31.5 ng/mL,男性为2.7~29.8 ng/mL。结论 基于ID LC-MS/MS对健康人群血清25(OH)D水平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Cys C、α-klotho蛋白、sICAM-1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陈俊
    2020, 35(10):  1032-103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5
    摘要 ( 168 )   HTML ( 6)   PDF (942KB) ( 1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α-klotho蛋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0例,ACR<30 mg/g)、早期DN组(60例,ACR为30~300 mg/g)、临床DN组(60例,ACR>300 mg/g)。以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Cys C、α-klotho蛋白、sICAM-1水平及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ys C、α-klotho蛋白、sICAM-1与AC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判断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效能。结果 T2DM患者血清Cys C、sICAM-1、Cr、UA、BUN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Cys C、sICAM-1水平随着DN患者肾脏损伤的加重而升高(P<0.05),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随DN患者肾脏损伤的加重而降低(P<0.05)。Cys C、sICAM-1与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2、0.613,P<0.05),α-klotho蛋白与ACR呈负相关(r=-0.702,P<0.05)。以ACR>30 mg/g作为判断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标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s C、sICAM-1和α-klotho蛋白判断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801、0.795,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9 mg/L、352.61 ng/mL、531.95 pg/mL,敏感性分别为73.75%、82.50%、75.00%,特异性分别为80.00%、68.33%、76.67%。结论 Cys C、sICAM-1和α-klotho蛋白在判断T2DM患者早期肾损伤中有一定价值。

    1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毕晓洁, 黄道超, 金先富, 姜俊宇, 苏正仙, 陈超超, 沈波
    2020, 35(10):  1036-10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6
    摘要 ( 176 )   HTML ( 7)   PDF (959KB) ( 1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F)Ⅺ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抽取先证者及家系(共3代8人)外周血,分离上层血浆,检测凝血相关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11基因的13个外显子及5'端非翻译区,测序分析发现突变位点后采用反向测序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Mutation Taster和SIFT)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质的影响。结果 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162 s,FⅪ活性(FⅪ:C)为2%,FⅪ抗原(FⅪ:Ag)为3.6%,其父亲、母亲、姐姐及儿子APTT均明显延长,FⅪ:C和FⅪ:Ag均明显下降。先证者F11基因存在cDNA.1640G>A和cDNA.2183G>A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表明,该突变可影响蛋白质功能并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结论 F11基因存在cDNA.1640G>A和cDNA.2183G>A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FⅪ:C下降的原因。

    95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实验室特征分析
    林孝怡, 卢洁, 施新明
    2020, 35(10):  1040-10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7
    摘要 ( 371 )   HTML ( 4)   PDF (871KB) ( 1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的实验室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MGUS患者的年龄、性别、M蛋白类型及含量。结果 95例MGUS患者中IgG型63例,血清M蛋白水平为5.2(2.6~8.6)g/L,κ轻链/λ轻链比值(简称κ/λ比值)为2.2(0.7~4.2);IgA型22例,血清M蛋白水平为4.9(3.2~8.6)g/L,κ/λ比值为1.7(1.1~3.0);IgM型8例,血清M蛋白水平为5.1(4.2~6.9)g/L,κ/λ比值为1.6(0.9~3.4);此外,还有1例双克隆型和1例轻链型。95例患者血清M蛋白水平为6.3 g/L,其中7例M蛋白≥15 g/L。各亚型患者年龄、性别、血清M蛋白水平及κ/λ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5例MGUS患者中有2例1年内转为多发性骨髓瘤(MM),其中1例为轻链型、1例为IgGλ型;分别有1例IgGκ型和IgMκ型转为冒烟型MM和冒烟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结论 IgG型是MGUS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其次为IgA型。临床应进一步规范MGUS患者的危险分层并随访,使高危患者可在疾病进展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

    妊娠糖尿病孕妇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检测的临床意义
    朱怡恬, 汪晓曼, 项兰兰, 程峰, 曾玉
    2020, 35(10):  1043-104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8
    摘要 ( 177 )   HTML ( 5)   PDF (819KB) ( 1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水平的妊娠糖尿病(GDM)孕妇纤维蛋白原(Fib)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建卡并足月分娩的孕妇,其中GDM孕妇(GDM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分别为213例和267名,检测每组孕妇妊娠晚期外周血的凝血4项以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计算NLR,同时收集孕妇一般资料、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等临床信息。结果 妊娠晚期GDM组的Fib、NLR、BMI和新生儿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NLR和BMI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GDM组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ib、NLR和BMI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Fib、NLR并控制BMI,有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尿常规及尿液定量分析参数在早期尿路感染经验性用药中的应用
    杜颖, 冯景, 杨传信, 范宏佳
    2020, 35(10):  1046-10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19
    摘要 ( 201 )   HTML ( 10)   PDF (841KB) ( 1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UF-50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简称UF-5000)相关参数在尿路感染(UTI)经验性用药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40例疑似UTI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同时采用UC-35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干化学项目[亚硝酸盐(NIT)],采用UF-5000进行尿液定量检测[白细胞(WBC)计数、细菌(BACT)计数,仪器自动给出UTI提示和革兰染色分类提示],并进行尿液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UTI的效能。结果 640例疑似UTI患者中段尿培养有174例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WBC计数、BACT计数、NIT、UTI提示及革兰染色分类提示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5项指标均阳性为阳性)诊断UT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0.808、0.626、0.728 0.759及0.825。尿液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革兰染色分类提示结果与中段尿培养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23和0.724)。结论 UF-5000相关参数在UTI经验性用药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成人及新生儿血红蛋白NewYork的血液学特征分析
    李育敏, 蔡钦泉, 金潇, 覃俊龙, 陈亚琼, 莫云均, 李瑞, 张秀明
    2020, 35(10):  1049-105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0
    摘要 ( 230 )   HTML ( 4)   PDF (1024KB) ( 2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成人及新生儿血红蛋白NewYork(Hb NewYork)的血液学特征。方法 选取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72 397名成人及新生儿,采用毛细管电泳对Hb NewYork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采用Sanger测序进行DNA测序鉴定,以及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结合反向点杂交进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其红细胞参数。结果 72 397名成人及新生儿中检出单纯Hb NewYork杂合子62例、Hb NewYork复合-α3.7杂合子1例、Hb NewYork复合IVS-II-81杂合突变1例。成年男性单纯Hb NewYork杂合子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Hb NewYork和HbA2分别为(151±8.3)g/L、(86.3±4.2)fL、(28.8±1.6)pg、(44.5±1.1)%和(3.0±0.5)%,成年女性分别为(119±14.2)g/L、(86.0±7.2)fL、(28.5±3.2)pg、(43.8±2.2)%和(3.0±0.2)%;Hb NewYork复合-α3.7杂合子分别为153 g/L、81.0 fL、25.8 pg、39.9%和3.2%;Hb NewYork复合IVS-II-81杂合突变分别为118 g/L、90.0 fL、30.2 pg、41.9%和2.9%。新生儿Hb NewYork杂合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为HbA(7.9±1.5)%、HbF(87.4±1.8)%和Hb NewYork(4.7±0.6)%。结论 单纯Hb NewYork杂合子的血液学表型正常,临床应注意鉴别成人和新生儿Hb NewYork的毛细管电泳特征,并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进行区别。

    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降钙素原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陈振华, 江琴
    2020, 35(10):  1053-10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1
    摘要 ( 148 )   HTML ( 5)   PDF (814KB) ( 2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100例(脓毒症组)、非脓毒症患者100例(非脓毒症组)。根据不同PCT水平,将脓毒症组分为<2.00 ng/mL组(A组)、2.00 ng/mL~<10.00 ng/mL组(B组)和≥10.00 ng/mL组(C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凝血功能指标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并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结果 脓毒症组TT、APTT、PT较非脓毒症组延长(P<0.05),脓毒症组PLT计数和AT水平较非脓毒症组降低(P<0.05)。C组DIC发生率(45.45%)高于A组、B组(10.00%、26.67%)(P=0.021)。C组28 d死亡率(56.36%)高于A组、B组(23.33%、33.33%)(P<0.05)。DD水平随PCT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PLT计数和AT水平随PCT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0.05)。DD、PT和APT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0.721、0.574,P<0.05),PLT计数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43,P<0.05)。结论 PT、APTT、TT、Fib、DD、AT、PLT计数、PCT和APACHEⅡ评分均能较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可为脓毒症患者临床诊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高浓度HBsAg检测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刘杨, 张志平, 彭道荣, 宋浏伟, 葛胜祥, 郝晓柯, 刘家云
    2020, 35(10):  1056-10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2
    摘要 ( 190 )   HTML ( 10)   PDF (987KB) ( 2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将小鼠特异性抗HBsAg抗体包被在磁微粒表面,结合相应HBsAg,加入吖啶酯标记的特异性抗HBsAg抗体,在磁微粒表面形成双抗体夹心免疫复合物,加入预激发液和激发液,激发复合物上的吖啶酯发出光子,光信号值与HBsAg浓度呈正比。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对自建CMIA检测HBsAg的性能(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干扰试验、交叉反应、稳定性及与电化学发光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磁微粒最适浓度为0.4 mg/mL,吖啶酯标记抗体的最适稀释比例为1:200(浓度为250 ng/mL)。反应稀释液用量、最适加样量、试剂用量分别为100、20、50 μL。自建CMIA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为20~100 000 IU/mL,最低检测限为9.9 IU/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10.0%。血红蛋白<400 mg/L、胆红素<4 mg/L、类风湿因子<800 IU/mL、三酰甘油<2 mg/L、柠檬酸钠<22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8 mmol/L对自建CMIA检测HBsAg无干扰。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阳性样本对自检CMIA未发生交叉反应。配制好的试剂在37 ℃可稳定6 d,开盖后上机(2~8 ℃)保存可稳定4周,2~8 ℃密封保存可稳定6个月。自建CMIA与电化学发光法的相关性(r=0.978,P<0.001)和一致性均良好。结论 自建CMIA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较宽,高浓度样本可直接检测,无需稀释,且检测性能优良,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基础研究
    lncRNA SNHG1结合miR-145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周锋利, 褚以忞, 李吉, 杨大明, 彭海霞, 徐莹
    2020, 35(10):  1062-106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3
    摘要 ( 143 )   HTML ( 9)   PDF (1254KB) ( 1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SNHG1)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竞争性结合微小RNA-145(miR-145),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分析SNHG1与胃癌生存期的相关性;生物信息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NHG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SNHG1与miR-145表达的关系;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及敲低SNHG1对胃癌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NHG1与miR-145的结合情况;分别及同时上调SNHG1、miR-145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β-连环蛋白(CTNNB1)、骨髓瘤病毒原癌基因(MY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胃癌患者中,SNHG1表达水平低者较高者总生存期延长(P=0.015)。胃癌组织SNHG1表达明显升高(P<0.05)。过表达SNHG1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敲低SNHG1可抑制细胞增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SNHG1和miR-145能有效结合;体外实验表明,miR-145下调CTNNB1、MYC蛋白表达,SNHG1促进CTNNB1、MYC蛋白表达,且SNHG1能抑制miR-145下调CTNNB1和MYC蛋白。结论 SNHG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通过结合miR-145上调CTNNB1、MYC蛋白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生长,是参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机制之一。

    综述与讲座
    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研究进展
    王冰洁, 张泓
    2020, 35(10):  1070-107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4
    摘要 ( 250 )   HTML ( 11)   PDF (897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RMP)的检出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升高。国内外监测结果显示,MRMP在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高度流行,但在北美洲、欧洲、非洲等地区检出率较低。23S rRNA基因的单位点突变是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可使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与核糖体亲和性下降,从而产生耐药性。MRMP P1-I型或MLVA4-5-7-2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控制耐药MP感染的关键是早期快速诊断,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目前,虽然已有多种快速检测方法,但尚无统一的标准,也未常规应用于临床,探索最适用于临床的MP快速检测方法仍然非常必要。

    经验交流
    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
    姜佳慧, 林源吉, 余道军
    2020, 35(10):  1075-10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5
    摘要 ( 905 )   HTML ( 12)   PDF (799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早期阶段,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及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中,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应用最广,临床意义最大。本文对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种仪器检测尿比重的一致性
    韩启福, 聂静, 杨艳玲, 刁晓艳, 李子安
    2020, 35(10):  1078-107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6
    摘要 ( 135 )   HTML ( 2)   PDF (830KB) ( 16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比重目前成为各大医院广泛使用的方法,但临床认为干化学法所得尿比重波动较大,不够准确。为此,本研究拟探讨折射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尿比重的一致性。
    病例报道
    婴儿SARS-CoV-2无症状感染1例报道
    黄瑶, 徐娅雯, 王艳, 张秀玲, 孔桂美, 徐勤
    2020, 35(10):  1079-108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7
    摘要 ( 131 )   HTML ( 1)   PDF (814KB) ( 1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1月21日,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在扬州市范围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检测。截至5月6日,筛查人数已达16 000余人次,共发现23例SARS-CoV-2核酸阳性病例,随后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筛查,发现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14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仅8个月,这也是我们发现的唯一1例<1岁的SARS-CoV-2病毒核酸阳性病例。由于COVID-19属于新发疾病,疫情尚在发展之中,对于婴幼儿感染SARSCoV-2临床症状的研究不多,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资料来看,大多数婴儿症状轻微且不典型,并且具有很强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1-2]。了解COVID-19在所有人群,尤其是婴幼儿中的临床表现,对于有效的公共卫生控制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该例婴儿隔离期间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调查其呼吸道病原感染情况,并进行SARS-CoV-2的排毒与抗体监测。
    1例内脏利什曼病死亡病例诊治体会
    张鸿娟, 黄本林, 杨雪婷, 苏艳丹
    2020, 35(10):  1083-10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10.028
    摘要 ( 162 )   HTML ( 2)   PDF (1179KB) ( 1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一般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伴畏寒、寒战,肝、脾肿大,渐进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及消耗症状;面部、四肢及腹部皮肤颜色变深,故名黑热病。该病误诊率高,易与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混淆,如未经治疗,病死率超过90%[1]。本研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黑热病患者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

    书评
    肿瘤实验室检验方法评析——评《肿瘤的检验诊断》
    唐斟
    2020, 35(10):  1087-1087. 
    摘要 ( 90 )   HTML ( 4)   PDF (745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析临床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评《临床检验基础》
    梁航瑜
    2020, 35(10):  1088-1088. 
    摘要 ( 91 )   HTML ( 1)   PDF (738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