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30
    上海市长宁区人乳头瘤病毒与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混合感染情况分析
    宣彬彬, 谭美玉, 孙寒晓, 盛慧明
    2020, 35(9):  859-8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01
    摘要 ( 302 )   HTML ( 4)   PDF (868KB) ( 2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4 49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拭子样本,另收集113名体检健康者女性同类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DNA亚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CT DNA、UU DNA和NG DNA,分析这些病原体的核酸检出率及阳性分布。根据HPV的阴性、阳性及感染型别进行分组,分析各组CT DNA、UU DNA和NG DNA检出率差异。结果 4 496例样本中,UU DNA检出率最高(65.9%),其次是HPV DNA(23.9%),最低是NG DNA(0.9%)。正常对照样本UU DNA、CT DNA、NG DNA、HP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8%、3.6%、0.9%、22.1%。HPV DNA中检出率最高的型别为高危型HPV52,与其他型别相比,其CT、NG和UU的检出率也最高,分别为23.2%、2.9%和20.9%。在HPV阳性组中,UU、CT、NG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P<0.001)。随着HPV DNA亚型检出的增加,CT、NG和UU的阳性率也有所升高;四重及以上HPV感染的患者CT和UU的阳性率(20.0%和87.7%)明显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10.8%和76.9%)(P<0.05)。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女性宫颈样本UU的检出率远高于HPV、NG、CT。随着HPV不同亚型多重感染的发生,其CT、UU及NG感染率也有所上升,并出现混合感染。建议出现HPV多重感染时,高度关注并发其他感染的可能性。

    北京市某院难辨梭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分析
    邵冬华, 宋燕, 梁国威
    2020, 35(9):  864-86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02
    摘要 ( 182 )   HTML ( 5)   PDF (901KB) ( 2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航天中心医院难辨梭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不明原因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335例,采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菌属鉴定及毒素基因检测。对tpi基因阳性样本进行厌氧培养、分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回顾性分析分离出A+B+菌株和A-B+菌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5例粪便样本中,56例(16.7%)检出难辨梭菌tpi基因,其中10株(17.9%)A-B+菌株、46株(82.1%)A+B+菌株。检出菌株对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1%、10.7%、75.0%、0、57.1%、5.4%、8.9%。有29株(51.8%)菌对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双重耐药。分离出2种菌的患者病史、临床用药史、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航天中心医院难辨梭菌临床分离株以多重耐药模式多见,A+B+菌株和A-B+菌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无差异。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深圳市某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分布及季节流行特征
    梁翠琼, 汤美玲, 谢治华
    2020, 35(9):  868-87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03
    摘要 ( 172 )   HTML ( 4)   PDF (867KB) ( 1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分布以及季节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2月1日—2017年3月31日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1 050例1个月~5岁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种常见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抗原,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种病毒核酸。结果 1 050例患儿中,有483例(46.00%)病毒抗原阳性,有595例(56.67%)病毒核酸阳性,二者阳性符合率为75.86%。以多重PCR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为标准,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是轮状病毒(23.24%),以下依次为诺如病毒(17.50%)、腺病毒(9.62%)和星状病毒(6.76%)。病毒感染以单一感染形式发病为主(45.05%),混合感染仅占11.62 %。不同性别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P=0.647),<3岁与3~5岁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3,P=0.001)。4月为轮状病毒感染疾病发病高峰期,7月为诺如病毒感染疾病发病高发期,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在11、12月寒冷季节发病率上升。结论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2015—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4种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肠道感染以季节性流行为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相关性
    张腾飞, 戚伟强, 凌云, 宰淑蓓, 王棪, 樊剑, 张蓓, 朱召芹
    2020, 35(9):  872-87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04
    摘要 ( 1330 )   HTML ( 8)   PDF (834KB) ( 2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收集268例COVID-19患者(轻/普通型246例、重/危重型22例)入院3 d内以及其中155例出院随访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采用干化学法行尿常规检测。以最终排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疑似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 COVID-19轻/普通型组、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出院随访时2个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20~39岁组在入院时有23.53%(20/85)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尿蛋白检测均为阴性;40~59岁组在入院时有38.20%(34/89)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仍有5.26%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重/危重型组肌酐和尿素氮均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结论 尿蛋白对COVID-19患者病程进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循环KRAS突变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房永贇, 卢大儒, 沈立松
    2020, 35(9):  875-8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05
    摘要 ( 211 )   HTML ( 5)   PDF (875KB) ( 2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中原癌基因(KRAS)突变丰度变化对评估KRAS突变的局部晚期(cT3N1-2M0或cT4N0-2M0)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3例组织活检被诊断为KRAS突变且接受了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利用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检测其接受新辅助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tDNA KRAS突变丰度,收集胸、腹、盆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结果 53例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前、后外周血ctDNA KRAS突变频率(MAF)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AF差值(治疗前MAF-治疗后MAF)为因变量,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做MAF差值与影像学和病理学评效的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和CA19-9变化差值(均为治疗前-治疗后)与影像学和病理学评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tDNA KRAS突变丰度作为一种新的分子评效手段可有效补充传统的治疗评价标准,在反映局部晚期结直肠癌对新辅助治疗的效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ADA、LDH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联合检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张莉, 朱红胜, 马钧, 金一, 沈东华
    2020, 35(9):  881-88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06
    摘要 ( 239 )   HTML ( 6)   PDF (890KB) ( 2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外周血CD4+/CD8+比值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联合检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8例IM患儿(实验组),以同期体检的8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88例支气管肺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疾病对照组。采集实验组和疾病对照组初诊时的血样本。分别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ADA和LDH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比值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实验组血清ADA与LDH水平的相关性和外周血CD4+/CD8+比值与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IM的效能。结果 实验组血清ADA和LDH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445,P<0.01)。实验组CD4+/CD8+比值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681,P<0.01)。血清ADA、LDH、外周血CD4+/CD8+比值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3、0.911、0.992和0.986。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IM的AUC为0.998。结论 血清ADA、LDH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联合诊断IM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有利于IM的早期诊断。

    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清25(OH)D水平与甲状腺指标的相关性及风险评估
    陈刚, 王晶, 邓蔷, 陈曦, 胡冬, 庄利东
    2020, 35(9):  885-88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07
    摘要 ( 186 )   HTML ( 1)   PDF (873KB) ( 1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56例(甲状腺癌组)和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69例(良性结节组),检测其血清25(OH)D、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根据25(OH)D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20 ng/mL(维生素D缺乏)、>20~≤30 ng/mL(维生素D不足)和>30 ng/mL(维生素D充足)3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评估甲状腺癌发生的风险。结果 甲状腺癌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良性结节组(P<0.01),血清TSH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25(OH)D 与TSH、TPOAb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0、-0.872,P<0.01),与FT3、FT4、Tg和TgAb水平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04、0.03、-0.134和-0.149,P>0.05)。25(OH)D≤20 ng/mL时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OR=7.990,95%CI为1.640~38.100)。结论 25(OH)D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生有关,低25(OH)D水平可能会增加甲状腺癌发生的风险。

    武汉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调查
    梁涛, 刘凤, 张德太, 王琳, 胡丽华
    2020, 35(9):  889-8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08
    摘要 ( 181 )   HTML ( 4)   PDF (856KB) ( 1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分布。方法 选取表观健康者1 503名,检测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胱抑素C(Cys C)、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等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Lp-PLA2与其他项目的相关性。结果 以Lp-PLA2≥200 ng/mL为升高(阳性)标准,男性血清Lp-PLA2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0.001)。表观健康人群总体、男性及女性中,≥61岁组的Lp-PLA2阳性率均高于41~60岁组及≤40岁组,且41~60岁组血清Lp-PLA2水平最高。Lp-PLA2升高组年龄、SAA、ALT、AST、ALP、GGT、BUN、UA、Cr、Cys C、Glu、TG、apo B、Hcy均高于Lp-PLA2正常组(P<0.05),TB、DBil、HDL-C、apo A均低于Lp-PLA2正常组(P<0.05),2个组之间TC、LDL-C、L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高度升高(>400 ng/mL)组LP-PLA2、SAA、GGT、Glu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升高(301~400 ng/mL)组及轻度升高(200~300 ng/mL)组(P<0.05),其他指标3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与SAA、GG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2、0.162,P值分别为<0.001、0.001),与其他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武汉地区表观健康人群Lp-PLA2水平较高,因此有必要在表观健康人群中开展Lp-PLA2筛查。

    SARS-CoV-2抗体动态监测在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
    黄绍坤, 钟庆杨, 朱海鹏, 罗润弟, 张见明
    2020, 35(9):  895-8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9
    摘要 ( 233 )   HTML ( 7)   PDF (839KB) ( 9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COVID-19患者80例,以排除COVID-19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抗体和IgG抗体。收集23例COVID-19患者不同时间点采集的样本,并进行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 SARS-CoV-2 IgM抗体、IgG抗体和IgM+IgG抗体联用的特异性均为100%,敏感性分别为76.3%、81.3%、90.0%,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1.0%、85.0%、92.0%。在发病7 d内,SARS-CoV-2 IgM抗体、IgG抗体和IgM+IgG抗体联用的敏感性分别为65.0%、70.0%、70.0%;在发病8~14 d,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72.7%、95.5%、95.5%;在发病15 d后,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84.2%、97.4%、97.4%。SARS-CoV-2 IgM抗体在发病后第5~13天出现转阳趋势,在发病第18天后可观察到转阴趋势;SARS-CoV-2 IgG抗体在第5天出现转阳趋势,之后持续阳性。结论 血清SARS-CoV-2 IgM抗体和IgG抗体可作为COVID-19的辅助诊断指标,对其连续监测有助于判断疾病进程。

    呼吸道感染患者8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沈晓华, 朱李杰
    2020, 35(9):  900-90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0
    摘要 ( 847 )   HTML ( 20)   PDF (833KB) ( 5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8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 6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患者的8种呼吸道病原体[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LP)、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PIVS)1、2、3型]IgM抗体。结果 3 6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检出呼吸道8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522例,总阳性率为14.50%,检出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IFB-IgM、IFA-IgM和MP-IgM,所占比例分别为6.11%、4.36%和2.17%。不同季节MP、IFA、IFB、PIVS IgM抗体检测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在秋冬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夏季,IFA、IFB在冬春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夏秋季,PIVS在春夏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CP、ADV、RSV不同季节的感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单一感染阳性率最高,且随感染病原体数目的增加,感染的阳性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人群感染不同病原体概率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多发感染期的疾病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王永斌, 陆奎英, 苏勇, 张俊, 刘付弟
    2020, 35(9):  903-90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1
    摘要 ( 257 )   HTML ( 9)   PDF (885KB) ( 2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相关指导。方法 选取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个组受试者肝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肝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肝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分别为(43.69±6.12)U/L、(36.37±5.04)U/L、(48.07±6.41)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36±3.37)U/L、(21.64±3.15)U/L、(20.85±3.0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分别为(321.84±42.75)μmol/L、(6.30±2.02)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0.61±30.37)μmol/L、(2.25±1.40)U/mL],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别为(40.72±6.20)U/mL、(80.27±11.78)U/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3.42±6.91)U/mL、(92.82±12.27)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及GSH、MDA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呈正相关(r=0.835、0.722、0.741,P<0.05),CAT、SO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呈负相关(r=-0.685、-0.712,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862、86.79%、93.24%,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单独检测的0.670、62.03%、81.82%和0.754、77.64%、64.55%(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氧化应激损伤较为严重,受试者肝功能及GSH、MDA水平越高,CAT、SOD水平越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越大;肝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被临床广泛应用。

    血清降脂素及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
    张前进, 胡金娥, 胡一川, 丁颖, 沈艳秋, 陈慧芹
    2020, 35(9):  908-91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2
    摘要 ( 197 )   HTML ( 7)   PDF (863KB) ( 1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降脂素、维生素D(Vit 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60例T2DM患者(T2DM组)、60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IGT组)、6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降脂素、Vit D水平,同时计算急性胰岛素反应(AIR)、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降脂素、Vit D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血清降脂素、Vit D水平及HOMA-β、ISI、AIR均低于IGT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FPG、FINS水平均高于IGT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组之间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ISI、AIR是影响血清降脂素、Vit D水平的因素(P<0.05)。T2DM患者血清降脂素、Vit D与HOMA-β、ISI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降脂素与Vit D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降脂素、Vit D水平与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CHF合并贫血患者sST2、SF及铁调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张洪霞, 韩红
    2020, 35(9):  912-91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3
    摘要 ( 177 )   HTML ( 3)   PDF (947KB) ( 1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血清铁蛋白(SF)及铁调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CHF患者182 例,根据是否合并贫血分为CHF合并贫血组(89例)、CHF未合并贫血组(93例)。以43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同时检测sST2、SF和铁调素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HF合并贫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CHF合并贫血的价值。结果 CHF合并贫血组和CHF未合并贫血组CRP、NT-proBNP及sST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F合并贫血组CRP、NT-proBNP、sST2、铁调素水平均高于CHF未合并贫血组(P<0.05),Hb、血清铁及SF水平均低于CHF未合并贫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NT-proBNP、sST2、铁调素水平升高是CHF合并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b、HCT、血清铁及SF水平升高是CHF合并贫血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SF与sST2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7 8、-0.291 4,P<0.05),铁调素与sST2呈正相关(r=0.353 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HCT、sST2、SF、铁调素以及sST2、SF和铁调素的联合检测模型诊断CHF合并贫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0、0.531、0.734、0.789、0.845、0.912。结论 sST2、铁调素及SF与CHF合并贫血密切相关,或可作为CHF合并贫血的辅助诊断指标。

    经输液港采集静脉血标本的有效性研究
    朱卉娟, 余永刚, 厉周
    2020, 35(9):  917-9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4
    摘要 ( 186 )   HTML ( 5)   PDF (766KB) ( 2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采集的血标本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41例肿瘤患者,由2位护士同时经输液港和外周静脉穿刺采血,经输液港采集的血标本作为实验组,经外周静脉穿刺采集的标本作为对照组,对2个组标本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2个组标本的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差异较小,经输液港获得的标本检验结果的误差在实验室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 经输液港采集静脉血标本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以作为外周静脉穿刺采血法的替代方法。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Xpert MTB/RIF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快速检测中的价值
    刘军, 刘涛, 戴碗琴, 王艺翔, 侯彦强
    2020, 35(9):  920-92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5
    摘要 ( 241 )   HTML ( 3)   PDF (864KB) ( 2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Xpert MTB/RIF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MTB)快速检测及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 562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样本,同时采用Xpert MTB/RIF法、液体培养法和涂片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评价Xpert MTB/RIF法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液体培养法为标准,分析Xpert MTB/RIF法检测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阴性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188例液体培养阳性样本进行分枝杆菌菌群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Xpert MTB/RIF法检测MTB及其对利福平耐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Xpert MTB/RIF法与液体培养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3.92%(χ2=3.55,P>0.05),与涂片抗酸染色法的符合率为89.44%(χ2=48.51,P<0.001)。以液体培养法为标准,Xpert MTB/RIF法的检测敏感性为82.41%(328/398)、 特异性为97.85%(1 139/1 164),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P>0.05);Xpert MTB/RIF法鉴定188例液体培养阳性样本菌群种类的敏感性为91.23%(156/171)、特异性为88.24%(15/17)、准确性为90.96%(171/188),与液体培养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9,P>0.05);Xpert MTB/RIF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性为82.35%(14/17)、特异性为99.35%(1/154),与传统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P>0.05)。结论 Xpert MTB/RIF技术可快速检测MTB及其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干热法灭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炎症指标检测的影响
    赵明海, 李欣, 魏东, 罗敏, 张雅洁, 杨懿祺, 郑磊
    2020, 35(9):  924-9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6
    摘要 ( 200 )   HTML ( 4)   PDF (898KB) ( 2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样本经56 ℃ 30 min干热灭活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相关炎症因子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 收集进行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且结果尽量覆盖线性范围的临床剩余血样本332例。所有样本于收集当天进行56 ℃ 30 min干热灭活,比较灭活前、后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CRP灭活前、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IL-6、PCT灭活前、后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01)。有98例(79.03%)样本灭活后PCT水平下降。灭活前、后3个炎症指标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PCT、CRP及IL-6分别有96.77%、97.11%及97.11%的散点位于差值的95%可信区间,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92、0.999和0.996。结论 56 ℃ 30 min干热灭活对CRP的检测结果无影响,对PCT、IL-6的检测结果有影响。建议实验室关注COVID-19患者样本传染性风险的前处理流程。

    HPV16型L1蛋白优势表位原核表达及其血清学验证
    侯江厚, 张灵霞, 孙雯娜, 刘艳华, 杨秉芬, 孙卫国
    2020, 35(9):  928-9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7
    摘要 ( 217 )   HTML ( 3)   PDF (914KB) ( 2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原核系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蛋白优势抗原表位进行重组表达与纯化,并检测血清学反应。方法 对HPV16型L1蛋白优势抗原表位进行全基因合成,将核酸片段克隆至pET-DsbC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采用亲和层析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采用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DsbC-HPV16 L1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中实现了稳定的可溶性表达。重组DsbC-HPV16 L1蛋白经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纯度为95%,重组蛋白纯化得率为22%。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重组DsbC-HPV16 L1蛋白可与HPV16型阳性血清产生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与重组DsbC蛋白或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ELISA结果显示,重组DsbC-HPV16 L1蛋白与HPV16型阳性血清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A450 nm均值为0.56,高于健康人血清和磷酸盐缓冲液(PBS)阴性对照(A450 nm均值分别为0.24和0.21)。结论 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HPV16型L1蛋白优势抗原表位的可溶性高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学活性。

    SARS-CoV-2、HCoV-OC43和HCoV-HKU1棘突蛋白抗原表位分析
    曾建涛, 李泉, 周丽莉, 董姗姗, 郑兆斌
    2020, 35(9):  933-9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8
    摘要 ( 245 )   HTML ( 11)   PDF (1512KB) ( 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人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HKU1棘突(S)蛋白抗原表位的特征。方法 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下载SARS-CoV-2、HCoV-OC43、HCoV-HKU1的S蛋白序列和空间结构,进行多序列比对,采用Protean软件、IEDB软件和SYFPEITHI软件进行抗原表位预测。结果 从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65条完整的SARS-CoV-2 S蛋白序列中选取9条S蛋白无氨基酸重复的序列,以QHZ87592.1为标准序列,其他8条S蛋白序列共出现8个位点的突变和1个位点的缺失,但均未分布在受体结合域(RBD)区域。SARS-CoV-2与HCoV-OC43、HCoV-HKU1的S蛋白RBD区域有明显差异。3种冠状病毒S蛋白S2亚基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S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主要集中在S1亚基,3种冠状病毒之间无相似性。HCoV-HKU1、HCoV-OC43的S蛋白S2亚基T细胞表位与SARS-CoV-2比较,均有一定的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70.0%。结论 S2亚基的T细胞抗原表位可能是3种冠状病毒的共同抗原,HCoV-OC43和HCoV-HKU1致敏的记忆T淋巴细胞可能对SARS-CoV-2感染有交叉性的细胞免疫功能。

    基础研究·论著
    载脂蛋白M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
    王子谨, 张晓膺
    2020, 35(9):  937-9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19
    摘要 ( 179 )   HTML ( 9)   PDF (1675KB) ( 1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M(apo M)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的关系。方法 以转染apo M慢病毒的A549细胞作为实验组(apo M-OE组),转染空慢病毒的A549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apo M及MMP-1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po M-OE组apo M表达明显上调(P<0.01),表达量约为阴性对照组的28倍。apo M-OE组细胞增殖倍数及侵袭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po M-OE组空白视野显著减少,闭合速率显著加快,即细胞迁移率更大(P<0.001)。apo M-OE组中MMP-10 mRNA及apo M、MMP-10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过表达apo M可增强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使细胞高表达MMP-10。

    实验室管理·论著
    PDCA循环管理在推进生化项目检验结果互认中的应用
    刘张玲, 李娟, 蒲然, 汤荣睿
    2020, 35(9):  943-94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20
    摘要 ( 207 )   HTML ( 10)   PDF (829KB) ( 4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推进生化项目检验结果互认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重庆市沙坪坝区31家医院检验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质量控制情况和生化项目新鲜血标本比对总体通过率、比对合格率。结果 改进前(2016年)31家医院检验科14项生化项目总体通过率≥75%的18家(58.0%),改进后(2017和2018年)分别为28家(90.3%)和31家(100%)。2016年14项生化项目比对合格率>90%的仅1项(7.1%),2017和2018年分别为8项(57.1%)和13项(92.9%)。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使实验室生化项目总体通过率和比对合格率有效提高,有利于推动地区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利用危急值信息化平台报告多重耐药菌效果评价
    庞彩莲, 刘敏娟, 邝敏齐
    2020, 35(9):  946-94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21
    摘要 ( 184 )   HTML ( 2)   PDF (780KB) ( 1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危急值信息化平台快速报告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为MDRO的有效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东莞市大朗医院2017年MDRO电话报告与2018年危急值信息化平台报告效果。结果 利用危急值信息化平台对MDRO快速进行网络预警,使临床进行干预的时间明显缩短,并使院感部门能及时跟进和指导。结论 MDRO的信息化平台报告可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预防MDRO院内传播。

    综述与讲座
    血浆ctDNA检测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
    陈馨宁, 邬升超, 郭玮, 王蓓丽
    2020, 35(9):  948-95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22
    摘要 ( 205 )   HTML ( 7)   PDF (820KB) ( 3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合适的早期筛查手段,肠镜检查患者依从率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是由于治疗方式的局限性,部分患者的病灶无法通过手术根治,化疗、放疗效果存在不确定因素,而分子靶向治疗也有适应人群的限制。通过分子诊断技术检测患者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可对患者的早期筛查、预后和对化疗药物的反应进行分析,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文章围绕血浆ctDNA检测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循环肿瘤DNA在肾细胞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师越, 董冬
    2020, 35(9):  952-95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23
    摘要 ( 379 )   HTML ( 9)   PDF (823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细胞癌(RCC)是全球第七大最常见癌症。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被诊断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通常预后不良。循环肿瘤DNA(ctDNA)是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由肿瘤衍生的片段DNA,能够反映整个肿瘤基因组的信息,而且容易获得,在肿瘤诊断、预后评估、疾病复发监测、治疗效果监测以及化疗耐药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ctDNA在RCC中同样具有临床应有价值。文章对ctDNA在RCC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经验交流
    抗HMGCR抗体对他汀类药物暴露相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诊断价值
    吴少芳, 裴锋
    2020, 35(9):  957-95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24
    摘要 ( 299 )   HTML ( 5)   PDF (838KB) ( 3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其作用靶点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1],抑制该酶活性可降低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高血脂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2]。临床上有关于他汀类药物引起肌肉疼痛及横纹肌溶解症等情况的报道[3]。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多为自限性,停止摄入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但在某些情况下他汀类药物的暴露可引起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升高[4]。有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他汀类药物暴露相关的IMNM患者抗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ydroxy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HMGCR)抗体阳性[5],而在自限性肌病患者中无此结果。因此,检测抗HMGCR抗体有助于鉴别自限性肌病和IMNM,避免不必要的停药。本研究拟探讨抗HMGCR抗体在辅助诊断他汀类药物暴露相关IMNM中的价值。

    病例报道
    ST1型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报道
    吴思颖, 谢轶, 康梅
    2020, 35(9):  960-9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25
    摘要 ( 232 )   HTML ( 4)   PDF (3091KB) ( 2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分为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脓肿分枝杆菌马赛亚种和脓肿分枝杆菌Bolletii亚种3个亚种[1],主要引起慢性肺部疾病,肺外感染尤其是血流感染非常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由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采血位置造成甲状旁腺激素结果假性增高1例报道
    王耀鑫, 陈浩镭, 王天舒, 厉倩
    2020, 35(9):  964-96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9.026
    摘要 ( 270 )   HTML ( 4)   PDF (684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患者透析时间的延长,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本文报道1例采血位置造成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结果假性增高的病例。

    书评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的临床检验——评《临床检验》
    焦红
    2020, 35(9):  965-966. 
    摘要 ( 111 )   HTML ( 2)   PDF (836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