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30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儿童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
    王姜琳, 孙杰, 杨慧健, 王冰洁, 潘芬, 张泓
    2020, 35(6):  513-51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1
    摘要 ( 169 )   HTML ( 5)   PDF (1016KB) ( 2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Hi)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Hi临床分离株11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耐药情况;采用硝酸噻吩试纸法测定氨苄西林耐药菌株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β-内酰胺酶氨苄西林耐药(BLPAR)菌TEM-1和ROB-1基因;采用PCR扩增耐药菌株ftsI基因,并对ftsI基因进行测序,通过与Hi RdKW20标准菌株的ftsI基因进行Blast比对确定其氨基酸置换形式,明确ftsI基因突变介导的不产β-内酰胺酶氨苄西林耐药(BLNAR)菌耐药机制;采用多重PCR测定Hi同源性,明确其分子流行病特点。结果 117株Hi中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6.4%(66/117),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46.2%(54/117),产酶基因均为TEM-1基因。BLNAR菌检出率为10.3%(12/117),ftsI基因一代测序BLPAR菌、BLNAR菌突变率分别为68.5%(37/54)、75.0%(9/12),ftsI基因型Ⅲ型分别为73.0%(27/37)、77.8%(7/9),BLPAR菌与BLNAR菌发生Asn526Lys置换合并Ser385Thr置换分别占51.4%(19/37)、77.8%(7/9);BLPAR菌多重PCR分型分为a、b、c、d和e型,BLNAR菌多重PCR分型分为a、e型,2种菌均具有克隆传播趋势,a型分别占63.0%(34/54)、75%(9/12)。结论 耐氨苄西林Hi的耐药机制以产TEM-1型β-内酰胺酶为主,不产酶菌株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由KTG基序附近发生Asn526Lys置换合并SSN基序附近发生Ser385Thr置换介导ftsI基因突变所致。BLPAR菌与BLNAR菌 ftsI基因型均以Ⅲ型为主,且均具有克隆传播趋势。

    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生物膜抑制作用分析
    钟峰, 冯艺, 张晶晶, 许岩, 方咏梅, 陶秀彬, 吴竞
    2020, 35(6):  519-52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2
    摘要 ( 194 )   HTML ( 3)   PDF (1049KB) ( 2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PA)体外浮游菌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替加环素和亚胺培南对89株M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测定替加环素与亚胺培南的体外协同作用,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采用时间杀菌曲线判定2种药物的联合效应,采用96孔板结合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判定生物膜清除效应。结果 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对MPA临床分离株浮游菌的协同抑制作用为46.07%(41株),部分协同作用为14.6%(13株),相加作用为12.36%(11株),无关作用为26.97%(24株),无拮抗作用。培养24 h,亚胺培南、替加环素联用与单独使用比较,菌量抑制>2 log10CFU/mL。与单独使用1/4 MIC替加环素比较,加入1/4、1/2、1 MIC亚胺培南后,可明显降低生物膜黏附性(P<0.05);与单独使用1/4 MIC亚胺培南比较,加入1/4、1/2、1 MIC替加环素后,可明显降低生物膜黏附性(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具有协同或部分协同抑制MPA的作用,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具有更高的抗菌效能,同时对于生物膜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沙门菌分离、筛检和确认流程技术关键点分析
    刘玥, 张红芝, 顾其芳, 刘诚, 朱颖莹, 许学斌
    2020, 35(6):  524-53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3
    摘要 ( 238 )   HTML ( 4)   PDF (1392KB) ( 2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标准方法构建多维组合流程,分析和评价沙门菌常规检测的技术关键点。方法 构建沙门菌选择性增菌液和平板构成的检测流程,使用标准菌株检测4种选择性增菌液的回收率,验证3类5种沙门菌选择性平板的典型特征。通过实样比较不同选择性增菌液和平板组合在沙门菌检测过程中疑似菌落甄别、筛检效率和敏感性差异。结果 罗伯特增菌液(RV)、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和亚硒酸盐煌绿增菌液(SBG)回收效能与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相差1个稀释度,前3种增菌液适合非伤寒沙门菌的增殖,SC适合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的增殖。双糖管筛选法符合预期参比菌株表型。除沙门菌显色平板(CAS)外,其他选择性平板的菌株验证均可能产生菌落小和硫化氢(H2S)阴性不典型菌落;84件肉制品和水产品样品中确认阳性25件(29.76%),检出42株沙门菌。RV、TTB、SBG、SC联合CAS和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平板(XLD)筛检沙门菌的敏感性分别为88%、84%、72%和0;RV和TTB、RV和SBG、TTB和SBG的组合敏感性分别为100%、92%和88%。3种增菌液与任一选择性平板组合的分离敏感性为48%~68%。双糖管筛检疑似菌落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42株沙门菌经系统生化、质谱和血清学鉴定确认。结论 经验证的双增菌液和双平板的组合能有效提高食品沙门菌检测的敏感性。梯度增菌、菌落识别和初筛效率是沙门菌检测技术的关键点。

    miRNA-21-5p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STAT3的相关性研究
    王燕忠, 丁丽敏, 陈一瑞, 王永斌
    2020, 35(6):  531-53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4
    摘要 ( 167 )   HTML ( 3)   PDF (1164KB) ( 2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微小RNA(miRNA)-21-5p在食管癌中的潜在诊断价值,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病例组)以及体检健康者69名(对照组)。采集患者治疗前血液及术中癌组织、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中miRNA-21-5p的表达,通过picTar、TagetScan、Tarbase 3个数据库分别预测miRNA-21-5p的靶基因;利用Draw venn diagram选取3个数据库预测靶基因交集;采用实时PCR检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时PCR结果显示,miRNA-21-5p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TAT3 mRNA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miRNA-21-5p呈高表达,同时在癌组织中miRNA-21-5p的预测靶基因STAT3 mRNA也呈高表达,并且两者呈正相关。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探针检测MP的临床价值及MP耐药情况分析
    杜金龙, 冯燕, 李恒涛
    2020, 35(6):  535-5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5
    摘要 ( 216 )   HTML ( 6)   PDF (938KB) ( 2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探针检测对肺炎支原体(MP)的诊断价值,并分析MP的耐药突变情况,指导MP感染患儿的临床用药。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奉城医院收治并经诊断确诊的70例MP感染患儿及30例非MP感染患儿,对所有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MP-DNA扩增,采用荧光探针法对MP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突变率进行检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MP-DNA阳性检出及MP耐药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探针检测M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56/70)和96.7%(29/30);双份血清MP-IgM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降低)变化组MP-DNA阳性检出率明显较单份血清滴度≥1:160组高;患儿性别、年龄、入院时病程及入院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史对于MP-DNA阳性的检出率均无显著影响;MP-DNA耐药突变率高达85.7%,入院前规律完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1个疗程组DNA耐药突变率为90.5%,明显高于未完成1个疗程组(80.0%)和未服用组(50.0%)。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探针可作为检测MP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临床对MP感染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近期危重事件相关因素研究
    王斌, 袁旭, 韩枫, 唐宁
    2020, 35(6):  540-54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6
    摘要 ( 160 )   HTML ( 3)   PDF (1021KB) ( 1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3日—2月15日COVID-19患者73例,根据是否采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无创和有创辅助呼吸设备将患者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记录入院当日、>1~≤4 d和>4~≤8 d 3个阶段14项实验室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白细胞 (WBC) 计数、淋巴细胞 (Ly) 计数、血小板 (PLT) 计数、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以及转归资料(观察至2020年3月6日)。比较2个组差异,分析COVID-19患者入院8 d内发生危重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危重组年龄、糖尿病史例数、死亡率均高于非危重组(P<0.05);危重组PT、DD、WBC计数、CRP、AST和BUN水平在3个阶段均高于非危重组(P<0.05);危重组APTT、Fg、TT、AT、Ly计数、PLT计数和Cr水平在不同阶段均与非危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个组ALT水平在3个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与PLT计数分别是近期危重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独立保护因素。DD、PLT计数、DD+PLT计数预测危重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5%可信区间(CI)为0.739~0.902]、0.764(95% CI为0.652~0.876)、0.809(95% CI为0.704~0.915),敏感性分别为67.4%、85.8%、67.9%,特异性分别为93.7%、60.7%、86.8%。结论 DD和PLT计数与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SARS-CoV-2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汪建茹, 杨进波, 张驰
    2020, 35(6):  546-55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7
    摘要 ( 189 )   HTML ( 6)   PDF (978KB) ( 2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IgM和IgG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COVID-19患者173例(COVID-19组),其中140例SARS-CoV-2首次核酸检测阳性,33例多次检测后呈阳性。以101例排除COVID-19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GIA)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ARS-CoV-2核酸。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SARS-CoV-2 IgM和IgG抗体诊断COVID-19的效能。结果 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76.9%、74.6%,特异性分别为94.0%、95.1%,临床总符合率分别为83.2%、82.1%,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63、0.64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RS-CoV-2 IgM和IgG抗体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85。结论 SARS-CoV-2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总符合率,可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

    鄂州市34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临床分型相关性分析
    刘思嘉, 程丰, 杨晓玉, 何杰, 李慧, 张伟, 张剑波, 龚国富, 段秀群
    2020, 35(6):  551-55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8
    摘要 ( 144 )   HTML ( 2)   PDF (964KB) ( 1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鄂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2月12日鄂州市中心医院COVID-19住院患者342例,其中普通患者196例(普通组)、重症患者97例(重症组)、危重症患者49例(危重症组)。对各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情况、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COVID-19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3组之间年龄、基础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3组之间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合并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最高的均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总蛋白(TP)、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0.05),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5);与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LYMPH%、TP、Alb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WBC)、DD、降钙素原(PCT)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区分普通患者与重症患者最有价值的指标是ESR、Alb和LYMPH%;区分重症患者与危重症患者最有价值的指标是PCT、LYMPH%、Alb。结论 检测COVID-19患者ESR、Alb、LYMPH%和PCT等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

    COVID-19重症化早期实验室预警的研究
    査琼芳, 冯波, 李晓宁, 周东花, 康瑜, 秦慧
    2020, 35(6):  557-5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09
    摘要 ( 296 )   HTML ( 4)   PDF (916KB) ( 1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实验室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严重度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COVID-19患者入院时外周血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白介素-6(IL-6)、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淀粉样蛋白A,并对普通型和重症型患者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重症型COVID-19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脱氢酶(LDH)、CRP、D-二聚体(DD)、铁蛋白和肌酐较普通型患者明显升高(P<0.05)。早期WBC计数、NEUT#、NLR、LDH、肌红蛋白、CRP、铁蛋白升高是COVID-19患者重症化风险预测指标。NLR作为独立风险因子,临界值为5.61时,诊断重症化的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78.38%。结论 COVID-19患者早期WBC计数、NEUT#、NLR、LDH、肌红蛋白、CRP和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重症化风险,其中NLR是COVID-19重症化的独立预警指标。

    孕中期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并发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许震, 马利娟, 吴思沂, 王妍, 贾珂珂
    2020, 35(6):  561-56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0
    摘要 ( 157 )   HTML ( 10)   PDF (953KB) ( 1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并发子痫前期(PE)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留取458例GDM孕妇在孕24~28周的血清样本,观察其妊娠状态,有30例发展为PE(PE-GDM组),有10例只被诊断为妊娠高血压(GH)(GH-GDM组);从458例观察对象中选取足月顺产且无并发症的GDM孕妇40例作为对照(GDM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个组血清中Fn水平以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PE-GDM组Fn中位数水平为221.72(202.33,264.52)mg/L,与GH-GDM组[185.13(174.30,216.21)mg/L]和GDM组[198.77(185.65,208.37)mg/L]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GDM组和GDM组F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DM组三酰甘油(TG)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中位数或均值水平分别为3.60(2.96,4.62)mmol/L和(25.10±3.20)kg/m2,2项指标均显著高于GH-GDM组[TG为2.32(2.00,2.81)mmol/L,孕前BMI为(23.97±3.36)kg/m2]和对照组[TG为2.52(2.13,2.94)mmol/L,孕前BMI为(23.38±3.6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n、TG、孕前BMI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94、0.654,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65~0.890、0.681~0.907、0.526~0.782;3项指标联合分析AUC为0.818,95%CI为0.714~0.921。结论 孕中期血清Fn水平对GDM患者合并P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孕中期Fn、TG、孕前BMI 3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预测GDM患者合并PE的意义更大。

    CD55、CD59联合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检测对PNH的诊断价值
    鲁家才, 黄莹, 莫扬, 周小芬, 姚欣
    2020, 35(6):  566-56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1
    摘要 ( 280 )   HTML ( 2)   PDF (903KB) ( 1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各类贫血患者CD55、CD59和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FLAER)的表达情况,评价CD55、CD59联合FLAER检测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贫血住院患者157例,其中缺铁性贫血(IDA)3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5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31例、PNH 13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以及粒细胞和单核细胞FLAER的表达情况。结果 PNH组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H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FLAER-百分比均>50%,显著高于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百分比(P<0.05)。CD55、CD59与FLAER检测对PNH诊断的符合率为100%。有3例AA患者和2例MDS患者FLAER表达缺失,而CD55、CD59表达正常;有2例AIHA患者红细胞CD55、CD59表达部分缺失,粒细胞CD55、CD59表达正常,FLAER表达正常。结论 CD55、CD59表达缺陷是PNH的主要特征,CD55、CD59联合FLAER检测在PNH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COPD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及相关受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闫佩毅, 张骥, 涂焕平, 张立, 仇越, 张锋英, 胡奕雯, 金姝
    2020, 35(6):  570-5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2
    摘要 ( 160 )   HTML ( 6)   PDF (1370KB) ( 1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及相关受体[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1(CCR1)和Toll样受体(TLR)2、TLR4]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用于检测COPD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及相关受体的流式细胞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COPD患者(COPD组)、30例肺炎患者(肺炎组)和3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及痰液(正常对照组除外)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及其表面CCR1、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 肺炎组和COP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炎组与COP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CR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2、TLR4表达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显著低于肺炎组(P<0.05),CCR1表达显著高于肺炎组(P<0.05),TLR2和TLR4表达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组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阳性率与CCR1表达呈负相关(r=-0.548,P<0.01),与TLR2、TLR4表达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06、-0.219,P>0.05)。结论 COPD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显著下降,其表面CCR1表达升高。COPD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吞噬功能受损可能是COPD发病的机制之一。

    血清组织蛋白酶D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王茜青, 洪娟, 杜超, 褚庆华
    2020, 35(6):  578-58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3
    摘要 ( 138 )   HTML ( 4)   PDF (997KB) ( 1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组织蛋白酶D(CTSD)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NAFLD患者356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组(146例)、中度组(113例)和重度组(97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30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CTS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及其与NAFL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NAFLD的价值。结果 NAFLD组血清ALT、TC、TG、LDL-C、CTS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NAFLD各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NAFLD组血清AST、GG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NAFLD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1),NAFLD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AST、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SD与NAFL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800 5,P<0.000 1),与ALT、TC、LDL-C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1、0.662、0.57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TSD、ALT、GGT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0、0.822、0.62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2.67 pg/mL、38.00 U/L、53.00 U/L,敏感性分别为76.97%、51.69%、34.55%、特异性分别为91.33%、93.00%、92.33%。CTSD与ALT联合检测诊断NAFLD的AUC为0.9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48%和90.00%。结论 CTSD与NAFLD的进展密切相关,或可作为NAFLD早期诊断及分级的标志物。

    白细胞介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
    姚天悦, 李剑, 宋云霄, 袁文华, 赵智赟, 葛雯
    2020, 35(6):  583-5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4
    摘要 ( 266 )   HTML ( 2)   PDF (908KB) ( 2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8、IL-10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PACG患者72例,以5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和眼部参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CT)、垂直杯盘比(VCDR)、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平均视野缺损(MD)、平均视敏度(MS)]。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ACG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IL水平与PACG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ACG患者血清IL-6、IL-8和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IL-1、IL-2、IL-10 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与MD、VCD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1、0.270,P<0.05);血清IL-8与MD、VCD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2、0.330,P<0.05),与CCT呈负相关(r=-0.279,P=0.023)。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和IL-8是PACG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296、1.10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9~1.664、1.044~1.172]。结论 IL-6、IL-8、hs-CRP可能与PACG有一定的关系。

    外周血涂片数字化结合网络会诊模式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成明, 范雪明, 赵欣, 胡雷光, 陈霏, 刘渊
    2020, 35(6):  587-5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5
    摘要 ( 122 )   HTML ( 6)   PDF (1033KB) ( 28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数字化结合网络会诊模式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白血病患者68例,制作血涂片,然后采用BEION V4.20医学图像软件技术平台对血涂片进行全片扫描,制作成数字化图像,并上传至上级医院进行会诊。分别采用血涂片院内镜检、血涂片数字化检查、血涂片数字化结合网络会诊3种模式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和诊断。结果 3种模式细胞分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涂片院内镜检、血涂片数字化检查、血涂片数字化结合网络会诊诊断68例白血病的准确性分别为89.71%、95.59%、98.53%,血涂片数字化结合网络会诊的诊断准确性高于血涂片院内镜检(P<0.01)。结论 外周血涂片数字化结合网络会诊模式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白血病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2种高通量核酸检测方法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效能比较
    荆红波, 李湛, 何牧, 王彦波, 李文, 马红梅
    2020, 35(6):  590-5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6
    摘要 ( 247 )   HTML ( 2)   PDF (884KB) ( 1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TaqMan微流体芯片(TAC)技术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的效能。方法 收集41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样本,分别采用TAC技术和多重荧光定量PCR进行多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多重荧光定量PCR多种呼吸道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30.1%,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8.9%;TAC技术多种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7.9%,敏感性为87.4%,特异性为98.9%。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92.8%,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技术与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但TAC技术检测病原谱范围更广,在紧急情况下可作为快速筛查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有效方法。

    新型血清CYFRA21-1检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王建富, 李小平, 陈文虎, 樊凯, 钱苗苗
    2020, 35(6):  595-60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7
    摘要 ( 158 )   HTML ( 5)   PDF (1144KB) ( 1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一种用于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高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法 合成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3D-G@Au)复合材料,用其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壳聚糖、戊二醛与抗CYFRA21-1抗体交联,构建用于检测CYFRA21-1的3D-G@Au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构建成功的3D-G@Au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检测性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循环伏安图显示裸玻碳电极、3D-G修饰玻碳电极和3D-G@Au修饰玻碳电极的氧化还原峰逐渐升高,提示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成功。传感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最佳温育时间为60 min,最佳孵育温度为35 ℃。采用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CYFRA21-1,线性范围为0.1~300.0 ng/mL,检测限为0.1 ng/mL(信噪比=3),10 mmol/L 维生素C、10 mmol/L 多巴胺和10 mmol/L 尿酸对检测无干扰,重现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8%、3.11%],与化学发光法比较,RSD为1.96%~4.78%。制备好的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在4 ℃条件下稳定30 d。结论 构建的3D-G@Au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用于血清CYFRA21-1的检测。

    国产Precil C3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常规凝血项目临床评价
    张强, 林静, 宗晓龙, 孙光, 刘军锋
    2020, 35(6):  601-6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8
    摘要 ( 235 )   HTML ( 14)   PDF (1369KB) ( 1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国产Precil C3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Precil C3510)检测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临床性能及在华法林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指南对Precil C3510检测PT、APTT、Fib、DD不精密度、抗干扰能力、线性、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同时,以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STA-Compact)为参考,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及Bland-Altman图对Precil C3510进行一致性评价。评价Precil C3510检测口服华法林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STA-Compac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STA-R Evolution)检测的抗Xa活性(0.3~0.7 IU/mL)为标准,探讨Precil C3510监测普通肝素治疗的APTT参考区间。结果 Precil C3510不精密度、线性、参考区间均符合相应标准。3.2 mg/mL及更高浓度的三酰甘油对DD测定值有负干扰。2台仪器PT、Fib测定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系统差异、比例差异、随机差异,且偏移在临床接受区间内);APTT测定值存在系统差异[回归方程截距为-18.121 6,95%可信区间(CI)为-26.003 9~-12.522 1]、比例差异(斜率为1.261 8,95%CI为1.123 4~1.435 6)、随机差异(92.31%的偏移位于±1.96 s区间内)、平均偏移(-18.9%,95%CI为-22.9%~-14.9%)不在临床接受区间内(-7.5%~7.5%)。2台仪器基于各自参考区间对APTT结果的判定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7,95%CI为0.74~0.99)。Precil C3510检测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APTT参考范围为62~108.1 s。2台仪器的口服华法林患者IN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5例(87.5%)患者INR差异<0.5]。结论 Precil C3510在常规凝血项目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可用于华法林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临床监测。

    目测法APTT混合纠正试验的鉴别能力评价
    彭政, 唐宁, 邹志平, 肖芳
    2020, 35(6):  609-6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19
    摘要 ( 218 )   HTML ( 4)   PDF (1293KB) ( 1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目测法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混合纠正试验,并评价其对凝血因子缺陷与凝血因子抑制剂的鉴别能力。方法 收集APTT延长患者标本62例,其中凝血因子Ⅷ抑制剂阳性标本22例,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标本20例,狼疮抗凝物(LA)阳性标本20例。分别采用Rosner指数法与目测法APTT混合纠正试验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Rosner指数法与目测法APTT混合纠正试验判断凝血因子缺陷标本的敏感性均为100.0%,判断LA的敏感性均为95.0%。50%点差值法与目测法APTT混合纠正试验判断凝血因子抑制剂的敏感性均为95.5%。结论 目测法APTT混合纠正试验对凝血因子缺陷和凝血因子抑制剂的鉴别能力与Rosner指数法相当,且试验操作、结果判读更为简便。

    基础研究·论著
    FadD9重组蛋白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张君丽, 林晨, 王玉臣, 刘军, 袁俐, 潘稚芬, 张鹭
    2020, 35(6):  614-6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20
    摘要 ( 243 )   HTML ( 5)   PDF (1469KB) ( 1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FadD9重组蛋白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制备FadD9重组蛋白并进行鉴定,使用C57BL/6小鼠模型评估其免疫原性。以Ag85A蛋白为阳性参照抗原,检测14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性肺结核组)、38例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MTB密切接触组)和101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FadD9重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将FadD9重组蛋白作为抗原与58例肺结核患者、34例非肺结核患者的全血样本37 ℃共孵育20~24 h后,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将检测结果与IGRA试剂盒中的标准管进行比对,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adD9重组蛋白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FadD9重组蛋白可在C57BL/6小鼠体内引起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反应,且与阳性参照抗原Ag85A接近。活动性肺结核组抗FadD9抗体水平高于MTB密切接触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0 1),MTB密切接触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Ag85A抗体水平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dD9重组蛋白诊断结核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最佳临界值为0.343,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37.5%。结论 FadD9蛋白在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实验室管理·论著
    基于ISO 15189: 2012的检验科人员培训及能力评估实践
    张敏, 蔡惠萍, 王璐, 闵向阳, 陈燚琼, 任圣洁, 李智
    2020, 35(6):  620-62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21
    摘要 ( 309 )   HTML ( 16)   PDF (971KB) ( 3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检验人员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ISO 15189:2012对医学实验室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有具体要求。文章结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检验科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实践,从人员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人员能力评估4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实验室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提供参考。

    标本留样再测用于自动血沉仪质量监测效果评价
    蒋菲, 阮森林
    2020, 35(6):  624-62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22
    摘要 ( 252 )   HTML ( 3)   PDF (812KB) ( 2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标本留样再测对全自动血沉仪的质量监测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82例患者,采集其静脉血5.6 mL,4 h内采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进行检测。选取高、中、低水平6份标本,连续检测10次,计算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评价重复性;将标本分别室温和4℃冰箱放置24 h(4℃冰箱放置24 h需温度平衡)后,再采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进行检测,与标本采集4 h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重复性测定结果显示变异系数<15%,符合仪器厂家的要求。样本采集4 h内的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24 h后检测结果有差异(P<0.05),4℃冰箱放置24 h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留样再测可用于全自动血沉仪的质量监测,而且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是值得推广的质量控制方法。

    综述与讲座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罗婷, 潘秀军
    2020, 35(6):  626-63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6.023
    摘要 ( 207 )   HTML ( 6)   PDF (886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其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机体发生感染时迁徙到炎症部位的第一批免疫细胞。传统观念认为中性粒细胞通过趋化、吞噬、脱颗粒等一系列作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中性粒细胞还存在另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应答,即通过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NET不仅在机体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防御作用,似乎也与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进一步探索NET与自身免疫疾性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文章对NET在UC发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求UC治疗靶点提供理论支持。

    书评
    头颈外科临床检验风险因素研究——评《检验医学进展》
    刘淑娥
    2020, 35(6):  632-632. 
    摘要 ( 96 )   HTML ( 3)   PDF (805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