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30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临床常见干扰因素对ctDNA EGFR T790M突变检测的影响
    姜文容, 缪应新, 王粟, 王诗雯, 赵虎, 张艳梅
    2020, 35(5):  399-40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01
    摘要 ( 447 )   HTML ( 9)   PDF (927KB) ( 3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干扰因素对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突变检测的影响。方法 收集7例确认T790M为野生型的正常献血者血浆,添加不同浓度T790M突变质粒及单一干扰物(三酰甘油、胆红素或血红蛋白)模拟干扰血浆,提取DNA后,采用超级突变扩增阻滞系统(Super-ARMS)进行T790M突变检测,每份样本重复检测3次,记录DNA浓度、DNA纯度、Super-ARMS检测内控Ct值及T790M突变ΔCt值,应用SPSS 22.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界阳性突变样本DNA浓度极易受胆红素(≥85.5 μmol/L)及三酰甘油(≥9.25 mmol/L)干扰(P<0.05),但其纯度不易受干扰;强阳性突变样本DNA浓度可受低浓度胆红素(85.5 μmol/L)及高浓度血红蛋白(2.0 g/L)干扰(P<0.05),且纯度受三酰甘油(≥9.25 mmol/L)和血红蛋白(0.5~1.5 g/L)干扰(P<0.05)。脂血对Super-ARMS检测T790M突变的影响最显著,临界阳性、强阳性突变样本内控Ct值及T790M突变ΔCt值均可受三酰甘油(≥9.25 mmol/L)干扰(P<0.05);此外,强阳性突变样本内控Ct值受较高浓度胆红素(≥256.5 μmol/L)干扰,T790M突变ΔCt值可受中等浓度血红蛋白(≥1.0 g/L)干扰(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胆红素对Super-ARMS检测ctDNA EGFR T790M突变的各项参数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实际检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含干扰因素的血浆。

    加温灭活对SARS-CoV-2咽拭子样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刘洁, 赵剑虹, 高艳, 韩桃利, 李丽, 孔毅, 赵焕兴, 孙灵利, 王成彬
    2020, 35(5):  405-4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02
    摘要 ( 264 )   HTML ( 6)   PDF (1171KB) ( 2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实验室常用加温装置灭活升温时间及加温灭活对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SARS-CoV-2核酸阳性咽拭子样本10例,采用标准温度计标定样本的升温曲线,计算升温时间。将每例SARS-CoV-2核酸阳性咽拭子样本采样液各分装2份,一份56 ℃灭活30 min(56 ℃灭活处理组),另一份室温放置作为对照(未灭活处理组)。提取核酸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 采用空气浴方式将样本升温至56 ℃需68 min,采用水浴方式需11.5 min。56 ℃灭活处理组核酸检测结果Ct值均增加;10份未经灭活处理的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中,56 ℃处理时有8份检测结果为阳性,加温灭活处理样本中出现假阴性结果与核酸浓度低有关。结论 样本达到灭活温度所需时间与升温介质有关,升温灭活会影响SARS-CoV-2核酸检测效率。

    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陈雅斌, 蔡禾辉, 张建明, 苏永发, 张志珊
    2020, 35(5):  409-4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03
    摘要 ( 183 )   HTML ( 9)   PDF (883KB) ( 2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1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组)和4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脂蛋白各组分的水平,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亚组分[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lb-LDL)、sd-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并计算sd-LDL/LDL比值、sd-LDL/HDL比值,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lb-LDL、sd-LDL、HDL水平及sd-LDL/LDL比值、sd-LDL/HDL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lb-LDL、sd-LDL、HDL、sd-LDL/LDL比值、sd-LDL/HDL比值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收缩压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65,95%可信区间(CI)为1.011~1.12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d-LDL、sd-LDL/LDL和sd-LDL/HDL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5、0.741、0.76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5 mg/L、0.225、0.342,敏感性分别为58.18%、61.72%、64.00%,特异性分别为90.00%、75.00%、70.00%。结论 sd-LDL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关系。sd-LDL/LDL比值和sd-LDL/HDL比值或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

    胎球蛋白A/脂联素比值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的价值
    周中卫, 居会祥, 金浩, 陈红梅, 孙明忠
    2020, 35(5):  414-4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04
    摘要 ( 171 )   HTML ( 9)   PDF (919KB) ( 1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胎球蛋白A(AHSG)/脂联素(APN)比值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130例,根据有无合并MS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61例)和T2DM合并MS组(69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6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空腹胰岛素(FINS)、AHSG及APN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AHSG/APN比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合并M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目辅助诊断T2DM合并MS的价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T2DM合并MS组AHSG及AHSG/APN比值均依次升高,APN依次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HSG与腰围、空腹血糖、TG、LDL-C、HOMA-IR、CRP及AHSG/APN比值均呈正相关(P<0.01),与APN呈负相关(P<0.01);APN与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TC、AHSG及AHSG/APN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P<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5);AHSG/APN比值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其他项目均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仅AHSG/APN比值为MS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51,95%可信区间(CI)为1.015~1.088,P<0.01],APN为保护因素(OR=0.758,95%CI为0.566~0.978,P=0.047)。ROC曲线分析显示,AHSG、APN和AHSG/APN比值辅助诊断M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0.730、0.806,AHSG/APN比值的诊断效能优于AHSG和APN。结论 AHSG/APN比值能更好地反映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状态及MS的发生风险,对T2DM合并MS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葛玲, 吴丽颖
    2020, 35(5):  420-42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05
    摘要 ( 179 )   HTML ( 5)   PDF (879KB) ( 2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上被确诊为AP的患者74例作为AP组[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3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40例)],以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NGAL、血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GAL、AMY诊断AP的价值。结果 SAP组和MAP组血清NGAL、AMY、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NGAL、CRP水平高于MAP组(P<0.05),2个组之间血清AM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MAP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BUN、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GAL、AMY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84,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0 ng/mL、250 U/L,敏感性分别为90.0%、83.3%,特异性分别为55.4%、63.9%。结论 血清NGAL检测对AP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P的严重程度。

    正五聚体蛋白3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朱红, 朱宇清, 顾国宝
    2020, 35(5):  424-4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06
    摘要 ( 463 )   HTML ( 2)   PDF (902KB) ( 1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正五聚体蛋白3(PTX3)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CAP患者7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重症CAP组和轻症CAP组;选取7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检测指标的结果。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内、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PTX3水平。比较不同组间患者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TX3的表达差异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CAP组患者PTX3、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CAP组与轻症CAP组患者相比,PTX3、PCT、CRP升高情况也存在差异(P<0.05)。PTX3在临界值为31.28 ng/mL时诊断CAP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敏感性为75.82%,特异性为77.18%。动态监测PTX3发现,重症CAP组患者各时间段PTX3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CAP组患者(P<0.05),2个组患者PTX3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但重症CAP组患者在第7天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CAP主要致病菌为细菌,不同病原体感染组患者之间PTX3水平无明显差异(P=0.296)。结论 血清PTX3水平尤其是动态监测结果可以作为反应CAP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变异分析
    原永明, 章晓鹰, 顾超, 张珏, 孙学华
    2020, 35(5):  428-43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07
    摘要 ( 170 )   HTML ( 2)   PDF (867KB) ( 1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S蛋白变异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HB患者114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1例(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8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肝硬化组35例(肝硬化组)。采用测序法检测所有对象的HBV S蛋白基因序列。结果 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与肝硬化组之间年龄和HBV DNA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及HBV基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BV S蛋白总体变异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和慢性HBV携带组(P<0.05、P<0.01)。慢性HBV携带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与肝硬化组S蛋白的主要亲水区(MHR)外变异率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免疫表位区变异率依次升高(P<0.01)。3组之间S蛋白的MHR及位于MHR内的“a”决定簇、LOOP1和LOOP2的变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外的非免疫表位区变异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组中有1例患者同时出现MHR外Th免疫表位区、CTL免疫表位区和非免疫表位区3个位点变异,1例患者出现MHR与MHR外Th免疫表位区2个位点变异,其他患者均为单点变异,且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与非免疫表位区变异率相当,呈随机分布。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有5例(13.15%)患者出现2个位点以上的变异,肝硬化组有9例(25.71%)患者出现2个位点以上的变异,且2个组的变异位点集中于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结论 HBV S蛋白MHR外,尤其是MHR外CTL+Th免疫表位区变异不仅与HBeAg阴性血清学状态相关,也与肝硬化相关。

    血清IL-1、IL-2、IL-6、IL-8、IL-10和hs-CRP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
    宋云霄, 黄晓峰, 张海晨, 姚天悦, 袁文华, 赵智赟
    2020, 35(5):  434-4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08
    摘要 ( 261 )   HTML ( 7)   PDF (893KB) ( 1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8、IL-10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NVG患者69例(NVG组)和体检健康者39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IL-1、IL-2、IL-6、IL-8、IL-10及hs-CRP水平,同时收集体格检查资料及眼科检查资料[眼压(IOP)、中央角膜厚度(CCT)、垂直杯盘比(VCDR)、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平均视野缺损(MD)、平均视敏度(MS)等]。将NVG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性NVG组(32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继发性NVG组(37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NVG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VG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NVG的价值。结果 NVG组血清IL-6、IL-8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L-1、IL-2和IL-10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继发性NVG组与RVO继发性NVG组之间IL-1、IL-2、IL-6、IL-8、IL-10和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VG患者血清IL-6水平与MD呈正相关 (r=0.257,P<0.001),与MS呈负相关(r=-0.196,P<0.001),血清IL-1、IL-2、IL-8、IL-10、hs-CRP水平与眼部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比值比(OR)=4.443,95%可信区间(CI)为1.207~16.40]、IL-8(OR=1.067,95%CI为1.001~1.237)、hs-CRP(OR=3.886,95%CI为1.191~12.683)是NVG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IL-8、hs-CRP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NV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873、0.760、0.902。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结论 IL-6、IL-8和hs-CRP对NVG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可能与NVG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假性升高的主要原因分析
    周忻, 张珏, 陈莉英
    2020, 35(5):  444-44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0
    摘要 ( 441 )   HTML ( 12)   PDF (859KB) ( 2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使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假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 随机收集门诊尿液标本,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进行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导致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及小圆细胞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假阳性率为12.58%,导致假阳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小圆上皮细胞(69.6%)、细菌(12.8%)、扁平上皮细胞(8.0%)和脂肪滴(6.4%);检测小圆上皮细胞的假阳性率为4.6%,导致假阳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白细胞(67.9%)、脂肪滴(15.5%)和滴虫(11.9%)。结论 当尿液病理成分增加时,多种因素可以影响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对白细胞和小圆上皮细胞的检测结果,因此应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只能作为初步筛查方法,显微镜镜检仍然是尿沉渣检查的金标准。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假性升高的主要原因分析
    周忻, 张珏, 陈莉英
    2020, 35(5):  444-44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0
    摘要 ( 71 )   HTML ( 1)   PDF (849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使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假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 随机收集门诊尿液标本,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进行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导致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及小圆细胞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假阳性率为12.58%,导致假阳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小圆上皮细胞(69.6%)、细菌(12.8%)、扁平上皮细胞(8.0%)和脂肪滴(6.4%);检测小圆上皮细胞的假阳性率为4.6%,导致假阳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白细胞(67.9%)、脂肪滴(15.5%)和滴虫(11.9%)。结论 当尿液病理成分增加时,多种因素可以影响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对白细胞和小圆上皮细胞的检测结果,因此应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只能作为初步筛查方法,显微镜镜检仍然是尿沉渣检查的金标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重建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彭新国, 孙长华, 安佳佳, 崔艳芳, 董艳, 王健, 高梅兰
    2020, 35(5):  447-45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1
    摘要 ( 164 )   HTML ( 5)   PDF (859KB) ( 1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4+T细胞免疫重建及其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47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后1、2、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移植后免疫细胞亚群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浓度。观察患者移植后IFI发生情况,及其与CD4+T细胞免疫重建的相关性。结果 移植后CD4+T细胞及其免疫细胞亚群数随时间递增,但移植后3个月免疫细胞亚群数仍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升高,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降低;IFI发生率为19.15%(9/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FI可能与辅助性T细胞(Th)17的细胞数有关,而与Th1、Th2、调节性T细胞细胞数以及IL-6、IL-10、TGF-β和干扰素(IFN)-γ水平无关。 结论CD4+T细胞免疫重建延迟、Th17细胞数明显减少可能与allo-HSCT后IFI的发生有关。

    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和支原体共感染情况分析
    郭淑丽, 罗先道, 贾海英, 杨丽玮, 黄国虹, 王昌敏
    2020, 35(5):  451-45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2
    摘要 ( 248 )   HTML ( 7)   PDF (882KB) ( 16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疆某院围产期(孕35~37周)孕妇B族链球菌(GBS)与支原体共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孕35~37周孕妇894例。采用培养法检测细菌和真菌,采用肉汤增菌培养法检测GBS,采用人工培养法检测支原体。结果 894例孕妇中,GBS感染65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41例,二者共感染33例;细菌感染(118例)以GBS感染为主,混合感染(56例)以GBS+Uu为主;65株GBS对利奈唑胺、青霉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100%,检出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克林霉素中介株,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6.15%);41株Uu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检出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壮观霉素、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中介株,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92.68%)。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围产期孕妇GBS和Uu感染较普遍,且多为GBS+Uu共感染。GBS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对此应加以重视。

    台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及耐药特征分析
    池宏波, 杨英梅
    2020, 35(5):  455-45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3
    摘要 ( 147 )   HTML ( 2)   PDF (827KB) ( 1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台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分离情况及MTB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布特征,为结核病的诊断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对3 334份临床样本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并检测384株MTB对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基因。结果 3 334份临床样本中MTB阳性837例(25.10%),NTM阳性265例(7.95%),居前3位的依次是胞内分枝杆菌(4.44%)、浅黄分枝杆菌(1.32%)和鸟分枝杆菌(0.75%)。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MTB感染率不同(P<0.05)。384株MTB中,对利福平耐药32株(8.33%),对异烟肼耐药27株(7.03%),双重耐药57株(14.84%)。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主要是rpoB基因531位点(53.93%)和526位点(26.97%),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主要是katG基因315位点(91.67%)。结论 台州地区MTB感染较普遍,NTM感染也不容忽视。应根据MTB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合理用药。

    NLR和CRP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张永娟, 昝丽娜, 孙峰, 张静, 沈佐君
    2020, 35(5):  458-4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4
    摘要 ( 161 )   HTML ( 5)   PDF (821KB) ( 2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7例为实验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4名作为对照组,根据患儿血清8种呼吸道病原体谱IgM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MP阳性组和MP阴性组,回顾性分析患儿治疗前后CRP、血常规检测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和CRP的诊断价值。结果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后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以及计算得出的NLR结果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检测结果高于治疗前;治疗前以上各检测结果以及治疗后CRP、NEUT%、NL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发病过程中8种血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发现MP阳性率最高。MP阳性组与MP阴性组相比较治疗前、后NEUT%、LYMPH%、NLR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CRP对疱疹性咽峡炎合并MP感染指示作用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2和0.527(P<0.05)。结论 NLR、CRP不仅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MP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中起辅助作用,还可以评价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肺癌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苏振华, 章怀成, 江强
    2020, 35(5):  461-4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5
    摘要 ( 266 )   HTML ( 10)   PDF (869KB) ( 1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小板(PLT)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PLT参数,包括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同期11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评价PLT参数与病理组织类型、TNM临床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患者PLT计数、PCT和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LT计数(≥237.6×109/L)和高PCT(≥0.25%)与肺癌患者TNM分期有关(P<0.05),高MPV(≥12.41 fL)与肺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不同TNM分期肺癌患者间PLT计数、PCT有显著差异(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时PLT计数、PCT、MPV均升高(P<0.05)。结论 PLT参数升高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LT参数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均相法检测脂蛋白残粒胆固醇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王蓉, 黄克亮, 张建华, 张欣
    2020, 35(5):  464-46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6
    摘要 ( 234 )   HTML ( 8)   PDF (1094KB) ( 2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均相法检测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的方法,并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以聚氧乙烯-聚氧丁烯嵌段共聚物(POE-POB)为屏蔽剂,特异性屏蔽非脂蛋白残粒,以此为基础,优化实验条件,建立检测RLP-C的均相法。将自建方法与参比方法[日本协和公司RLP-C试剂(均相法)]进行比对,采用自建方法测定11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和1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RLP-C浓度,同时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C2(apo C2)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自建方法的最佳缓冲体系为3-(N-玛代琳)丙磺酸(MOPS)缓冲体系,最适pH值为6.8,POE-POB最适浓度为8 g/L,检测延迟时间为5 min,测定时间为5 min。自建方法的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3.37%,批间平均CV为4.91%,试剂在4 ℃条件下可稳定1个月。参比方法与自建方法的检测结果稍有差异,但2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0.980),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98例样本中仅有4例(4.08%)不在±1.96s范围内。混合性高脂血症组血清RLP-C、TG、apo C2、TC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RLP-C与TG呈正相关(r=0.496,P<0.001),与apo C2、TC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7、-0.090,P>0.05)。结论 自建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MALDI-TOF MS快速鉴定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及其流行病学分型性能分析
    吴思颖, 王晓庆, 刘山泉, 肖玉玲, 何超, 马莹, 谢轶, 康梅
    2020, 35(5):  470-47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7
    摘要 ( 185 )   HTML ( 7)   PDF (968KB) ( 1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别van A型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VREfm)和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VSEfm),并对VREfm进行流行病学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139株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其中VREfm66株、VSEfm73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确定66株VREfm的万古霉素耐药基因。采用MALDI-TOF MS鉴定屎肠球菌。随机选取45株VREfm和50株VSEfm,采用ClinProTools 3.0软件对质谱峰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用最佳模型验证另外的21株VREfm和23株VSEfm。随机选取21株VREfm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并采用MALDI-TOF MS对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MALDI-TOF MS鉴定出所有菌株均为屎肠球菌,鉴定分值为2.321~2.602。66株VREfm均为vanA基因型。采用ClinProTools 3.0软件建立的最佳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5.7%。21株VREfm共有7种序列分型(ST)型别,以ST78最常见。MALDI-TOF MS将21株VREfm分为4个集群,绝大多数ST78菌株被归于同一集群,与ST78高度相关的其他ST型别也被归于此集群。结论 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MALDI-TOF MS可快速区分vanA型VREfm和VSEfm,但无法区分与VREfm高度相关的ST型别。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关键性能指标验证
    周碧燕, 赵丽萍, 陶文富, 方灵燕, 李少芳, 张可可, 何亚妮, 韦荣国
    2020, 35(5):  476-4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8
    摘要 ( 214 )   HTML ( 8)   PDF (838KB) ( 1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S1Ag)]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方法 参照相关标准,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的精密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和检出限进行验证,并比较检测系统使用前、后的样本周转时间(TAT)。结果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的实验室内变异系数(CV)、批内s(重复性不精密度)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均低于标准规定范围。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PreS1Ag的临床可报告范围分别为0.01~400.00 IU/mL、0.57~1 948.90 mIU/mL、0.01~203.36 PEIU/mL、0.02~17.24 PEIU/mL、0.20~79.23 PEIU/mL和0.58~246.13 AU/mL,与厂商提供的临床可报告范围接近。参考区间验证通过,可使用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检测5份与厂家声明的检出限(LOD)水平相当的样本,所有检测结果均大于厂家声明的空白限(LOB),LOD验证通过。与使用免疫流水线前的TAT比较,使用免疫流水线后的TAT明显缩短(P<0.000 1)。结论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的关键性能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使用免疫流水线后TAT明显缩短。

    基础研究·论著
    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ER2基因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
    金姝, 朱琪, 朱元, 袁亚, 蔡骁垚, 张骥, 闫佩毅
    2020, 35(5):  481-4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19
    摘要 ( 302 )   HTML ( 4)   PDF (1321KB) ( 1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CpG岛甲基化率和HER2 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50份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样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ER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HER2 mRNA表达和HER2蛋白表达。结果 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HER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HER2阴性癌组织(P<0.05),但HER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HER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而HER2 mRNA表达则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HER2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之间以及HER2阳性与阴性癌旁组织之间,HER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和HER2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ER2阴性的乳腺癌癌旁组织中,HER2基因启动子CpG岛的低甲基化可能是HER2 mRNA高表达的机制之一。

    实验室管理·论著
    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切值调查分析
    何法霖, 林博, 王薇, 钟堃, 袁帅, 杜雨轩, 王治国
    2020, 35(5):  487-49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20
    摘要 ( 259 )   HTML ( 3)   PDF (1026KB) ( 3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中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16项指标的切值,为切值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41家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4项氨基酸和12项酰基肉碱切值的相关信息,包括实验室名称、指标切值、切值来源、方法学原理、仪器、试剂盒校准品及是否修改过切值。分析不同方法学原理和切值来源对16项指标切值的影响。结果 141家临床实验室中,70.18%的实验室切值来源于试剂厂家说明书,约16%切值为实验室确定,约14%切值源于文献报道,49.12%~53.51%的实验室修改过切值;不同检测方法切值差异显著(P<0.05);衍生法切值变异系数为25.26%~172.05%,且未修改过的切值离散程度大于修改过的切值;非衍生法切值变异系数为18.15%~200.92%,除瓜氨酸低值外,其他未修改过切值与修改过切值的离散程度一致。结论 目前中国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16项指标切值差异较大,实验室应进行定期评估和验证。

    COVID-19方舱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初探
    于思远, 吴文娟
    2020, 35(5):  492-49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21
    摘要 ( 533 )   HTML ( 2)   PDF (1223KB) ( 1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时期,由于定点医院床位有限,无法收治短期内激增的COVID-19患者。为避免贻误病情和疫情播散,武汉市设立方舱医院,对确诊的轻症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从源头切断传染源,使疫情得到控制。方舱医院医学检验科的建立和管理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环节,保障检验质量和检测安全是必要前提。文章对方舱医院医学检验科的选址及布局、人员设置及培训、院感防控、质量管理和流程优化等进行探讨,为后续方舱医院及战地医院医学检验科的运行提供参考。

    基于1:2s规则的重复抽样质控策略性能评价
    张裕, 彭爱红, 杨丽华, 余启华
    2020, 35(5):  497-50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22
    摘要 ( 197 )   HTML ( 5)   PDF (1350KB) ( 2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基于1:2s规则的重复抽样质控策略的应用并评价其性能。利用办公软件帮助临床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以帮助临床实验室寻找简单、高效,可手工操作的室内质量控制策略设计方法。

    综述与讲座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马英博 综述, 曹文俊 审校
    2020, 35(5):  501-50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23
    摘要 ( 240 )   HTML ( 5)   PDF (838KB) ( 1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项免疫炎症指标,NLR异常升高可提示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预后不良。最近研究发现,慢性炎症可能参与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变性、干眼症(DED)等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许多学者对NLR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文章就目前NLR主要临床应用及其在部分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病例报道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1例报道
    余金丽, 刘建, 魏俊岩, 杨丽, 卞淑慧
    2020, 35(5):  506-50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24
    摘要 ( 357 )   HTML ( 3)   PDF (1392KB) ( 2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种髓系肿瘤, 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的一个亚型,是一种兼具MDS和MPN双重特征的异质性疾病[1]。CMML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实属罕见,现将1例CMML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患者报道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1例报道
    蔡金凤, 曹宇硕, 王棪, 陈海丽, 胡绿荫, 朱召芹
    2020, 35(5):  508-51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5.025
    摘要 ( 423 )   HTML ( 6)   PDF (1190KB) ( 1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n 2019,COVID-19)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后出现的又一种能引起人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发的传染病[1]。COVID-19传染性强、临床表现多样,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
    病毒性肺炎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是导致病情加重的常见原因[3-5],需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特别注意。新生隐球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之一,可引起隐球菌性肺炎和脑膜炎等多部位的真菌感染,也是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尤其易导致免疫抑制的宿主感染,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感染[3]。近年来,随着AIDS、肿瘤化疗和器官移植等患者的增多,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8]。近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院收治1例COVID-19合并新生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
    书评
    急危重症临床检验和护理中常见的医疗纠纷与防范对策
    陈薪如
    2020, 35(5):  511-511. 
    摘要 ( 101 )   PDF (762KB)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部肿瘤患者检验风险管理问题探究
    张银
    2020, 35(5):  512-512. 
    摘要 ( 101 )   PDF (824KB)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