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8-30
    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次要结果在筛查Klinefelter综合征中的价值
    陈丽媛, 徐咏, 王辉, 徐晓昕, 谢建生
    2021, 36(8):  785-7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1
    摘要 ( 170 )   HTML ( 23)   PDF (814KB) ( 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NIPT)次要结果对Klinefelter 综合征(KS)筛查的准确性,并分析KS高风险孕妇筛查后的决策、妊娠结局,以及影响父母决策的因素。方法 选取行胎儿游离DNA NIPT的单胎妊娠孕妇50 760例,对筛查出的KS高风险孕妇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获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的健康情况。回顾性分析KS高风险孕妇的NIPT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案及结果、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以及影响父母对介入性产前诊断及KS患儿接受度(选择继续妊娠)的因素。结果 NIPT筛查KS的高风险率为0.09%(44/50 760)。有75.00%(33/44)的KS高风险孕妇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KS 29例。NIPT筛查KS的阳性预测值为88.00%(29/33)。NIPT筛查孕周为12+0~22+6周的孕妇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比例(84.00%)高于筛查孕周≥23周的孕妇(28.57%)(P<0.05)。29例确诊KS的孕妇中有26例(90.00%)选择终止妊娠,3例(10.00%)继续妊娠。11例拒绝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均继续妊娠。对于KS患儿的接受度,NIPT筛查孕周≥23周的孕妇(71.43%)高于筛查孕周为12+0~<22+6周的孕妇(27.00%)(P<0.05),孕次为1次的孕妇(53.33%)高于孕次为2次(12.50%)和≥3次的孕妇(44.44%)(P<0.05),产次为0次的孕妇(52.00%)高于产次≥1次的孕妇(15.79%)(P<0.05),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家庭(57.14%)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庭(23.00%)(P<0.05),未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验证的孕妇(100.00%)高于确诊胎儿染色体核型为KS的孕妇(10.34%)(P<0.05)。选择继续妊娠的11例KS高风险孕妇及3例KS确诊孕妇均活产分娩,新生儿均未行染色体核型检测。结论 NIPT筛查KS的准确性较高,可考虑将其作为筛查KS的首选方式,并纳入产前管理。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IL-1β、IL-6、TNF-α在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病程中的临床意义
    李彩东, 张旭强, 雷志萍, 陈俏丽, 陈璐, 田鹏飞, 段正军
    2021, 36(8):  790-7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2
    摘要 ( 198 )   HTML ( 14)   PDF (860KB) ( 1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临床病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临床病程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CH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60例(LC组)及原发性肝癌(HCC)患者60例(HCC组)。以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IL-1β、IL-6、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 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CC组IL-1β、IL-6水平显著低于ASC组、CHB组、LC组(P<0.01),ASC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组、CHB组IL-1β、IL-6、TNF-α与HBV DNA载量、ALT、AST、TB、Alb均无相关性(P>0.05)。 LC组除IL-6与ALT呈负相关(r=-0.314,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HCC组除TNF-α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348,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或可用于评估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
    乐江漫, 李天园, 谭美玉, 王亚捷, 周丽达, 殳洁, 武娇祥, 孙寒晓, 宣彬彬, 蔡徐山, 盛慧明
    2021, 36(8):  795-7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3
    摘要 ( 138 )   HTML ( 14)   PDF (804KB) ( 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孕24~28周时接受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72例,其中GDM患者178例(GDM组)、正常孕妇94例(正常妊娠组)。记录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孕早期(孕周≤13周)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10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以及孕中期和孕晚期的血浆TMAO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GDM组孕早期血清TG、FBG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GDM组孕早期血清ALT、TC、HDL-C、LDL-C、apo A1、apo B100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期血浆TMA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GDM组孕中期与孕晚期血浆TMA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BG、TG及孕中期TMAO水平升高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883、2.146、1.514,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805~8.353、1.245~3.702、1.079~2.125]。结论 孕中期孕妇血浆TMAO水平与GDM的发病风险有关。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2014—2020年天津某院真菌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李妍淳, 田彬, 岳娜, 胡志东
    2021, 36(8):  800-80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4
    摘要 ( 156 )   HTML ( 11)   PDF (773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真菌血症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血培养分离的酵母样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共分离出酵母样真菌401株,分离率较高的为近平滑念珠菌(199株,49.63%)、白念珠菌(62株,15.46%)、热带念珠菌(37株,9.23%)和光滑念珠菌(37株,9.23%)。真菌血症患者以男性(63.34%)居多,≥65岁老年人占56.11%。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不同菌种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结论 近平滑念珠菌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分离率最高的真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红酵母属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了解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对真菌血症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不同灭活条件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王博文, 曾晓华, 彭凯歌, 刘畅, 武莹超, 黄英眉, 马盼盼, 拉姆次仁, 李国凯, 杨莉
    2021, 36(8):  805-8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5
    摘要 ( 205 )   HTML ( 16)   PDF (1093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灭活条件对各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西藏军区总医院腺病毒、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或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鼻拭子和咽拭子样本12份,设置灭活温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分别于56、66、76和86 ℃处理30 min,于56 ℃分别处理30、60、120、240、480和960 min,比较不同条件灭活处理和未灭活处理样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结果。结果 对于腺病毒和支原体,56 ℃和66 ℃灭活处理30 min与未灭活处理样本的循环阈值(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 ℃和86 ℃灭活处理30 min会使样本Ct值明显上升(P<0.05);56 ℃灭活30、60、120和240 min均不会造成样本Ct值的变化(P>0.05);56 ℃灭活480和960 min,会导致样本Ct值发生显著变化(P<0.05)。对于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56 ℃灭活30 min与未灭活处理样本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76和86 ℃灭活30 min会使样本Ct值明显上升(P<0.05);56 ℃灭活30、60和120 min不会造成样本Ct值的变化(P>0.05);56 ℃灭活240、480 和960 min会导致样本Ct值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 56 ℃灭活120 min以内不会改变病毒病原体qPCR检测结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灭活处理不会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某三级中医医院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相关性分析
    辛冉, 高翔, 安海英, 辛广勤, 戴伟利, 宫晶书
    2021, 36(8):  809-8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6
    摘要 ( 128 )   HTML ( 7)   PDF (796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某三级中医医院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3—2020年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MDRO检出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结果 2013—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CRE的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P=0.022 5),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检出率与糖肽类(P=0.001 2)、大环内脂类(P=0.006 3)、青霉素类(P=0.008 1)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P=0.048 8)。结论 MDRO的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对MDRO的防控十分重要。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医院获得性MRAB的抗菌效果分析
    薛娜丽, 何艳佩, 范德平, 黄秋兰
    2021, 36(8):  814-81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7
    摘要 ( 204 )   HTML ( 8)   PDF (809KB) ( 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蒙特卡洛模拟(MCS)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联合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对医院获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最佳优化。方法 收集分离自入院48 h后患者临床样本的MRAB 36株,采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用及联合使用方案,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其联合抑菌(FIC)指数。运用MCS计算不同用药方案的达标概率和累积反应分数(CFR),评价最优化方案。结果 联合用药的MIC90和MIC50均下降明显,3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所占比例均>50%),其次为相加作用(所占比例≥25%),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所占比例<12%。结论 MCS对临床抗感染用药方案有指导作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独使用的CFR值均小于有效目标值;联合用药时需增加剂量或延长输注时间才能获得满意的有效目标值。

    浆细胞胞浆含明显颗粒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回顾分析
    王洪玲, 李莉, 张春玲, 蔺丽慧, 丁静, 李会丹, 魏道林, 白萍
    2021, 36(8):  818-8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8
    摘要 ( 182 )   HTML ( 8)   PDF (1392KB) ( 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胞浆中的常见包涵体,为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形态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瑞-吉染色法,查找1例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涂片中极罕见的浆细胞,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类似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形态学检查发现可能为嗜天青颗粒的大小不等、较不规则、紫红色的包涵体样颗粒。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多发性骨髓瘤的浆细胞胞浆常见包涵体样颗粒包括Russell小体、Mott细胞、Dutcher小体、类Auer小体等,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 罕见异常浆细胞的形态学诊断对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中出现包涵体的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镁与身体组成成分及生存率的相关性
    钱香蓓, 吴智明
    2021, 36(8):  823-8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09
    摘要 ( 143 )   HTML ( 11)   PDF (794KB) ( 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镁水平与身体组成成分(体细胞质量指数、过度水合、过度水合/细胞外水分比值、无脂组织指数和脂肪组织指数)及3年累积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1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初次检查(基线)的资料,同时检测血清镁、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磷酸盐和身体组成成分。根据血清镁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低水平血镁组、中水平血镁组、高水平血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液透析患者低镁血症(血镁<0.73 mmol/L)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患者3年全因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确定血液透析患者3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中水平血镁组和高水平血镁组相比,低水平血镁组患者年龄较大(P<0.05),透析时间较短(P<0.05),血清CRP水平、过度水合/细胞外水分比值升高(P<0.05),血清Alb水平、体细胞质量指数降低(P<0.05),过度水合升高(P<0.05)。其他项目3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和水合过度/细胞外水分比值是血液透析患者低镁血症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04、1.02,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1~1.08、1.00~1.04]。当充分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和血压后,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风险升高的危险因素为低镁血症和Alb[风险比(HR)值分别为1.71、1.79,95%CI分别为1.04~2.52、1.71~1.98]。结论 低镁血症与透析时间和水合过度/细胞外水分比值显著相关,是血液透析患者3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孕中期孕妇血清AFP、free-βHCG、uE3与GDM的关系
    王宇, 张雯雯, 刘美玲, 刘晓娟
    2021, 36(8):  828-8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0
    摘要 ( 348 )   HTML ( 9)   PDF (943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游离雌三醇(uE3)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孕中期唐氏血清学筛查且住院分娩的孕妇17 005例,根据是否患GDM分为GDM组(378例)和正常妊娠组(16 627例),采用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孕妇的血清AFP、free-βHCG、uE3,并计算各指标的中位数倍数(Mo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DM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FP MoM、free-βHCG MoM、uE3 MoM对GDM的诊断价值。结果 GDM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AFP MoM、free-βHCG MoM水平和餐后1 h血糖、2 h血糖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uE3 MoM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孕周、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FBG、AFP MoM、free-βHCG MoM和餐后1 h血糖、2 h血糖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093、1.107、1.359、1.254、1.242和1.587、1.520,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21~1.135、1.058~1.249、1.167~1.560、1.103~1.458和1.076~1.412和1.224~1.813、1.372~1.796],uE3 MoM是GDM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01,95%CI为0.864~0.95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FP MoM、free-βHCG MoM、uE3 MoM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GD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4、0.852、0.854、0.931。结论 孕中期血清AFP、free-βHCG、uE3的异常改变对GDM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辅助临床评估GDM的发生风险。

    血清GM-CSF、sTREM-1联合T-SPOT.TB鉴别诊断肺结核的价值
    李点, 郑正, 江叶舟
    2021, 36(8):  833-8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1
    摘要 ( 111 )   HTML ( 8)   PDF (881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鉴别诊断肺结核的价值。方法 选取肺结核患者94例(肺结核组),以其他肺部疾病患者9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GM-CSF、sTREM-1水平,同时进行T-SPOT.TB。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血清GM-CSF、sTREM-1和T-SPOT.TB联合检测定性诊断肺结核的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鉴别诊断肺结核的价值。结果 肺结核组血清GM-CSF、sTRE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痰涂片或培养结果为标准,GM-CSF、sTREM-1、T-SPOT.TB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鉴别诊断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4、0.687、0.758、0.832。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肺结核的效能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GM-CSF、sTREM-1联合T-SPOT.TB可有效提高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FK506、肾功能指标及单个核细胞计数判断肾移植患者尿BKV DNA阳性的价值
    黄思聪, 石永杰, 嘉红云
    2021, 36(8):  837-8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2
    摘要 ( 311 )   HTML ( 23)   PDF (909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FK506、尿素、肌酐(Cr)及单个核细胞计数判断肾移植患者尿BK病毒(BKV)DNA阳性的价值。方法 检测197例肾移植患者尿BKV DNA及血FK506、尿素、Cr、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单核细胞百分比(MO%)、单核细胞绝对值(MO#)。以尿BKV DNA≥2.0×103拷贝/mL为BKV阳性组,<2.0×103拷贝/mL为BKV阴性组。另选取21例术后3~6个月内多次检测尿BKV DNA,并首次出现阴性转阳性的患者进行配对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尿BKV DNA阳性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尿BKV DNA载量的相关性。对比21例患者首次出现尿BKV DNA由阴性转阳性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BKV阳性组FK506、尿素、Cr水平高于BKV阴性组(P<0.05),2个组之间LYMPH%、LYMPH#、MO%、M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BKV DNA载量与血FK506水平呈正相关(r=0.466,P<0.001),与尿素、Cr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7、0.15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K506、尿素和Cr判断尿BKV DNA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581、0.60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05 ng/mL、7.20 mmol/L、100.5 μmol/L,敏感性分别为58.3%、71.4%、83.3%,特异性分别为74.3%、46.0%、38.1%。与尿BKV DNA阴性时比较,同一患者首次出现尿BKV DNA阳性时的FK506水平明显升高(P<0.001),尿素及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FK506对判断肾移植术后患者尿BKV DNA阳性有一定价值。

    基于钾、钠、总钙项目探讨异常检验结果复查前后的一致性
    吕献敏, 虞国其, 陈铮铮, 姜黎花, 颜鲁伟, 费鲜明
    2021, 36(8):  843-84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3
    摘要 ( 139 )   HTML ( 19)   PDF (785KB) ( 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钾、钠、总钙测定为例,探讨临床检验中异常结果复查前后的一致性与可接受性。方法 分别选取钾、钠、总钙项目接近医学决定水平与危急值水平的样本,评估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3文件,对各项目异常结果复查前后数据的相关性以及在医学决定水平与危急值处的结果偏差进行评估;选取2019年1—6月钾、钠、总钙的异常检测结果,与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钾、钠、总钙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或危急值处的批内、批间CV均低于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中规定的允许CV。将钾、钠、总钙医学决定水平值和危急值分别代入根据钾、钠、总钙项目复查前、后数据得出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偏差,偏差均低于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规定的允许总误差(TEa)的1/3(1/3TEa)。钾项目异常结果复查前后偏差<1/3TEa的占99.6%,>1/3TEa占0.4%;钠项目偏差<1/3TEa的占85.7%,>1/3TEa的占14.3%;总钙项目偏差<1/3TEa的占84.1%,>1/3TEa的占15.9%。结论 尽管检测系统性能优良,但仍有一些异常结果复查前后不一致,偏差不为临床所接受。建议,对于检验项目异常结果必须复查,并确保结果准确后才能发出报告,以免影响临床决策。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李亚周, 马炜, 刘云, 万玉香, 黄晓春, 秦琴
    2021, 36(8):  847-85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4
    摘要 ( 244 )   HTML ( 17)   PDF (908KB) ( 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独和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9年同时行血培养、PCT和血常规检测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进行分组,以168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为感染组,以168例随机选取的血培养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WBC计数、NEUT%、RDW、PCT、NLR在早期诊断BSI中的作用进行方程拟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早期诊断BSI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WBC计数、NEUT%、RDW、PCT、N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预测BSI的比值比(OR)最高(1.246);NEUT%诊断BS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785),以86.35%为截断值,其早期诊断BSI的敏感性为68.45%、特异性为73.81%、准确性为71.13%;NEUT%与PCT联合检测,早期诊断BSI的AUC为0.819,以0.461为截断值,2项指标联合检测早期诊断BSI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69.64%、准确性为74.11%。结论 NEUT%、PCT、NLR可作为BSI早期诊断的指标,联合检测临床价值更大。

    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LR和PLR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杜晶晶, 王桂琴
    2021, 36(8):  851-85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5
    摘要 ( 196 )   HTML ( 10)   PDF (763KB) ( 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1例SS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SS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将SS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比较各组NLR、PLR的差异,分析NLR、PLR与ESSDA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S组NLR和PL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活动组NLR和PLR显著高于缓解组(P<0.01)。SS患者NLR、PLR与ESS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0、0.642,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判断SS疾病活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675,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8、170.14,敏感性分列为68.6%和57.1%、特异性分别为73.9%和71.7%。结论 NLR、PLR与SS疾病活动度有关,NLR比PLR能更准确地评估SS患者的疾病活动情况。

    高荧光淋巴细胞百分比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刘娟, 冀旭峰, 刘玲玲, 杨春, 王伯玉
    2021, 36(8):  855-85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6
    摘要 ( 128 )   HTML ( 10)   PDF (754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荧光淋巴细胞百分比(HFLY%)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0例(疾病组),以同期小儿发育咨询门诊50名儿童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HFLY%、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EB病毒核酸定量和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FLY%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HELY%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HEL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LY%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92,以0.85为临界值,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5.89%。HELY%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581,P<0.05)。结论 HELY%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快速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自制吹干装置在滤纸干血片样本制备中的应用
    谌玉佳, 孙智勇, 王少静, 杨江涛, 吴本清
    2021, 36(8):  857-8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7
    摘要 ( 102 )   HTML ( 12)   PDF (1481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制吹干装置在滤纸干血片样本制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 μL全血滴在直径为12 mm的滤纸片上,分别以自然晾干和自制吹干装置干燥2种方式干燥血片。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血片干燥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滤纸干血片样本中8种氨基酸和15种酰基肉碱水平,比较不同打孔部位[中心及周边部位(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之间检测结果的差异和不同干燥方式之间检测结果的差异,同时评价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 在室温(23±2)℃、湿度60%±5%的条件下,自然晾干和采用吹干装置使血片达到完全干燥的时间分别为95和40 min;但在室温(23±2)℃、湿度80%±5%的条件下,2种干燥方式使血片达到完全干燥的时间均为115 min。2种干燥方式周边打孔与中央打孔取样的检测结果比较,除自然干燥方式中辛酰肉碱(C8)的差异为-15.51%、3-羟基棕榈烯酰肉碱(C16-OH)的差异为-19.23%、即刻用吹干装置干燥方式中C16-OH的差异为-16.67%外,其他项目的差异为-14.81%~14.61%。不同干燥方式下氨基酸和肉碱的变异系数(CV)为2.85%~21.98%、准确度为97.08%~118.18%,均符合要求。结论 自制吹干装置可有效提高血片的干燥效率,且不会对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可用于滤纸干血片的制备。

    SDS和SAP前处理联合MALDI-TOF MS在报阳血培养样本快速病原菌鉴定中的价值
    余佳佳, 李媛睿, 刘瑛
    2021, 36(8):  864-86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8
    摘要 ( 101 )   HTML ( 9)   PDF (786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皂甙(SAP)前处理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报阳血培养样本进行快速病原菌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阳性血培养样本296例,分别采用SDS和SAP对阳性血培养样本进行前处理,获取菌体沉淀后,采用MALDI-TOF MS进行检测,以传统血培养转种培养的鉴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前处理方法的病原菌鉴定准确率。结果 272例分离出单数菌的阳性血培养样本中,采用SDS和SAP前处理联合MALDI-TOF MS鉴定至种水平的准确率分别为77.2%和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鉴定到属水平的准确率分别为83.1%和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24例分离出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的血培养样本中,采用SDS和SAP前处理联合MALDI-TOF MS鉴定其中1种细菌至种水平的准确率分别为62.5%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结论 SDS和SAP前处理联合MALDI-TOF MS对阳性血培养样本进行鉴定的准确率均较高,可以快速、准确地向临床报告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可为临床经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SDS作为细胞裂解剂效果略优于SAP。

    实验室管理∙论著
    基于ISO 15189质量体系的临床实验室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
    陈平, 陈婷婷
    2021, 36(8):  869-87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19
    摘要 ( 230 )   HTML ( 24)   PDF (1272KB) ( 1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依据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备的信息化临床实验室风险管理模型。方法 基于ISO0 15189质量管理体系设置42个自动识别指标和147个风险点,建立从风险设定、信息采集、识别、警示、处置、定期评估和风险计划调整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比较运行风险控制系统前后的差异。结果 运行风险控制系统后,系统共识别风险事件497次。风险事件主要分布在人员、环境、试剂、信息系统、标本、分析设备、质控、检测过程和报告以及实验室管理环节。经过5次风险评估,整体风险评估值较未使用风险控制系统前下降了27.7%。结论 建立的风险管理模型可帮助临床实验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风险点和风险指标进行管理、监测和定期评估,从而识别易造成患者危害的风险因素,有效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实现临床实验室各业务模块信息资源共享,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评估和追踪临床实验室改进的效果。

    上海地区伊立替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张芃胤, 权静, 王雪亮, 肖艳群, 鲍芸
    2021, 36(8):  875-87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20
    摘要 ( 111 )   HTML ( 9)   PDF (807KB) ( 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抽取自人全血的基因组DNA为质控样本,开展伊立替康代谢相关基因室间质量评价(EQA)计划,评估参评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其检测质量。方法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DNA的测序,获得包含多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6和UGT1A1*28不同基因型组合的样本,制备EQA质控样本盘。每个样本盘包含5支样本,要求参评实验室收到样本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并上传检测结果。汇总各实验室各样本的总体符合率,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和检测错误类型。结果 2019年2次EQA中,满分的实验室分别占88.00%(22/25)和86.36%(19/22),样本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6.33%(236/245)和96.74%(208/215);其中,荧光分子杂交法样本符合率均为100.00%,Sanger测序法样本符合率分别为91.82%(101/110)和93.00%(93/100)。结论 参评实验室检测的总体准确率较高,但个别实验室检测能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是需加强实验室自建的Sanger测序法的全程质量控制。

    综述与讲座∙论著
    幽门螺杆菌无创性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迟文静, 刘涛, 刘宜昕, 赵虎, 张艳梅
    2021, 36(8):  880-8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21
    摘要 ( 161 )   HTML ( 16)   PDF (811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是目前唯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原的病原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幽门螺杆菌鉴定、耐药或毒力基因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不断更新,对幽门螺杆菌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从口腔和粪便样本中直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无创性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经济和非侵入性等优点,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无创性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种幽门螺杆菌常规检测方法的利弊进行比较,以期为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经验交流
    支气管哮喘患儿白三烯B4受体和2型免疫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林鸿胜, 杨丹, 龙巧波, 赵春妹, 邓廷茂
    2021, 36(8):  886-89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8.022
    摘要 ( 96 )   HTML ( 11)   PDF (1216KB) ( 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阻塞及气道重塑[1]。免疫细胞和其他炎性介质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进程[2]。哮喘患者中大部分为儿童及青少年[3]。因此,通过各种临床和生物标志物预测儿童哮喘的发病及其严重程度是小儿呼吸学科的重要课题。在特应性体质人群中,过敏原暴露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cell 2,Th2)细胞因子的激活,特别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和IL-13等2型免疫相关因子,这提示2型免疫应答有可能是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4]。另外,有研究结果显示,白三烯B4受体(leukotriene B4 receptor,LTB4R)在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为此,本研究拟探讨LTB4R及2型免疫相关标志物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