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3-30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恶性血液病患者继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李丽, 周敏, 乔丹, 朱咏臻, 韩立中
    2020, 35(3):  189-1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1
    摘要 ( 179 )   HTML ( 4)   PDF (822KB) ( 1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继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经验治疗和院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 5.6软件对2014年4月—2018年3月分离自150例恶性血液病继发感染住院患者的268株病原菌进行菌株分布、样本来源和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结果 268株病原菌中,有221株(82.5%)分离自呼吸道样本,19株(7.1%)分离自血液样本。最常见的病原菌类型是革兰阴性菌(41%),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7.8%、大肠埃希菌占6.7%、肺炎克雷伯菌占6.0%;其次为真菌(40%);革兰阳性菌仅占19%。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有较好的敏感性;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糖肽类和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较敏感。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革兰阴性菌分离率较高,且分离自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受试的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分离株。结论 恶性血液病继发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和耐药状况有其自身特点,建议对分离自血液病患者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致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王军杰, 姚宗会, 马冰, 李轶, 闫文娟, 王山梅, 马琼, 袁有华
    2020, 35(3):  195-1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2
    摘要 ( 206 )   HTML ( 3)   PDF (1204KB) ( 2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致血流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和预后转归,为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28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转归。结果 28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中CRKP感染12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157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及住院天数均高于CSKP血流感染患者(P<0.05)。行侵入性治疗、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酶抑制剂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CRKP感染预后较差。结论 CRKP血流感染治愈率低,患者预后差。使用抗菌药物及行侵入性治疗可增加CRKP血流感染的风险。感染后经验用药合理仍然是其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

    快生长分枝杆菌软组织感染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周佳, 金博, 肖楠, 黄磊, 孙立颖
    2020, 35(3):  200-20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3
    摘要 ( 275 )   HTML ( 5)   PDF (1382KB) ( 1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快生长分枝杆菌(RGM)的耐药性及RG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进一步认识RGM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年间分离到的3株RGM,分别采用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基因测序法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分析RG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株RGM均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利奈唑胺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均耐药。临床分别使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或利福平进行经验治疗,感染鼻疽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的患者痊愈出院,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病情稳定后带药出院。结论 RGM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强,临床经验用药应避免使用此类抗菌药物。

    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炎性因子及CHE、Hcy水平的变化
    陈姝子, 林萍, 李萍, 金伟峰, 李振华, 高琼, 程训佳
    2020, 35(3):  205-2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4
    摘要 ( 200 )   HTML ( 9)   PDF (813KB) ( 1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胆碱酯酶(CHE)、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方法 选取35例AD患者(AD组),以35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MCI组)作为疾病对照,以3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IgG水平,采用硫代乙酰胆碱法检测CHE,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并计算NLR。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组Hcy、CRP升高(P<0.05),CHE降低(P<0.05),IgG及N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IgG、Hcy、CRP、NLR升高(P<0.05),CHE降低(P<0.05)。与MCI组比较,AD组IgG、Hcy和NLR升高(P<0.05),CHE降低(P<0. 05),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组Hcy与NLR呈负相关(r=-0.344,P=0.043),其他项目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CRP、IgG、CHE、Hcy、NLR可能在 AD的诊断及与MCI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肝细胞肝癌复发前后CD3高表达T淋巴细胞的变化
    金方方, 金子铮, 刘宁, 娄金丽
    2020, 35(3):  209-2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5
    摘要 ( 183 )   HTML ( 2)   PDF (819KB) ( 2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复发前后CD3高表达(CD3bright)T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有完整住院病历资料的HCC患者69例(17例5年内未复发,52例复发),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3bright T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CD3%、CD4%、CD8%、CD3bright%),计算CD4/CD8比值,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D3bright%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指标对HCC复发的提示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HCC复发的价值。结果 复发组AFP、CD4%、CD8%高于未复发组(P<0.01),CD3bright %低于未复发组(P<0.01)。CD3%和CD4/CD8比值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比较,HCC患者复发后血清AFP水平明显升高(P<0.01)、CD3bright%降低(P=0.04),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CD3bright%与HCC复发独立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012、0.841,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1~1.023、0.783~0.902 ]。结论 较低的CD3bright T细胞水平与HCC较差的预后及较高的复发率有关。

    中国人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抗EB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的Meta分析
    张敏杰, 高玉芳, 杨飞飞, 徐晓莉
    2020, 35(3):  214-22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6
    摘要 ( 298 )   HTML ( 3)   PDF (1116KB) ( 1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抗EB病毒(EBV)抗体与中国人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对IM患者和对照者血清抗EBV抗体进行检测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2月。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修改后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计算每种抗EBV抗体血清阳性率的比值比(OR),并对不同文献中各个抗体的OR值进行合并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来判断结果的稳定性,采用Egger检验评估纳入的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移。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含1 305例IM患者和973例对照者。IM患者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VCA)IgM/IgG/IgA抗体、抗EB病毒早期抗原(EBEA)IgM/IgG抗体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者,抗EBV-VCA IgM抗体总体OR=81.67,95%可信区间(CI)为57.88~115.22;抗EBV-VCA IgG抗体总体OR=7.86,95%CI为2.05~30.25;抗EBV-VCA IgA抗体总体OR=15.45,95%CI为1.13~211.81;抗EBEA IgM抗体总体OR=17.21,95%CI为7.76~38.15;抗EBEA IgG抗体总体OR=4.21,95%CI为1.08~16.40。IM患者血清抗EB病毒核心抗原(EBV-NA)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0,95%CI为0.08~3.00,P=0.45)。检测抗EBV-VCA IgG抗体的研究共纳入11项,各研究之间质量差别较大,异质性较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移。结论 中国人群IM患者血清抗EBV-VCA抗体和抗EBEA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者,而血清抗EBV-NA抗体阳性率则低于对照者。

    28例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
    郑伟, 陆捷, 桂清荣, 王东云
    2020, 35(3):  224-22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7
    摘要 ( 157 )   HTML ( 2)   PDF (794KB) ( 2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方法 对28例IgD型M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IgG型MM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8例IgD型MM患者中,IgD-κ亚型3例、IgD-λ亚型25例。IgD型MM患者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钙与IgG型MM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D型MM患者的尿素、肌酐和白蛋白均高于IgG型MM患者(P<0.05),总蛋白、IgA、IgG和IgM均低于IgG型MM患者(P<0.05)。IgD型MM患者血清总轻链、游离轻链、游离κ/λ比值及尿液总轻链、总κ/λ比值与IgG型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IgD型MM患者中,有21例(75%)尿液中检出本-周蛋白。IgD型MM基因型多表现为1q21扩增。结论 IgD型M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基因检测等,以提高诊断率。

    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
    崔灿, 陈艳红, 张蕊, 牛国平
    2020, 35(3):  229-2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8
    摘要 ( 204 )   HTML ( 6)   PDF (791KB) ( 1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建立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参考区间,并对其进行临床诊断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者1 784名,按年龄分为5组:儿童组(0~6岁)429人、少年组(7~17岁)199人、青年组(18~40岁)203人、中年组(41~65岁)618人、老年组(≥66岁)315人。采用酶法检测其GA,分别计算95%可信区间;另选取2018年5—6月表面健康者221名,检测其GA并计算R值,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收集2018年6月1—5日徐州市中心医院行GA检测的血清标本1 36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149例、非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1 218例,对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临床诊断评价。结果 建立的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GA参考区间分别为:儿童组6.28%~13.54%,少年组7.25%~14.93%,青年组8.32%~14.66%,中年组9.52%~15.64%,老年组10.09%~16.29%。新建立的GA参考区间诊断糖尿病的特异性为95.00%,敏感性为98.65%,误诊率为6.89%,漏诊率为1.34%。结论 淮海地区糖耐量正常人群GA的参考区间为7.61%~15.37%,且随着年龄增长GA水平呈上升趋势,建议实验室设置不同年龄人群的GA参考区间。GA水平对糖尿病有诊断价值。

    羊水样本卵磷脂和鞘磷脂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曹正, 刘京瑞, 谢鑫, 刘一林, 董莹, 唐国栋, 翟燕红
    2020, 35(3):  233-2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09
    摘要 ( 151 )   HTML ( 3)   PDF (970KB) ( 1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检测羊水中卵磷脂和鞘磷脂(L/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以便准确、高效地预测胎儿肺成熟度。方法 收集孕32~39周孕妇分娩时的羊水样本23份。依据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有3例胎儿胎肺未成熟、20例胎儿胎肺成熟。另收集孕18周孕妇羊水样本7份作为基线对照,建立检测羊水中卵磷脂和鞘磷脂水平的UPLC-MS/MS方法,计算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同时采用板层小体计数(LBC)法检测板层小体(LB),评价2种方法在预测胎肺成熟度中的价值。结果 建立的检测羊水中卵磷脂和鞘磷脂的UPLC-MS/MS方法精密度良好,离子峰强度和保留时间均在可检测范围内,主成分分析(PCA)显示6个质控样本聚类良好。以L/S比值=10作为判断胎肺成熟度与不成熟的临界值,UPLC-MS/M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以LB=50×109/L作为判断胎肺成熟度与不成熟的临界值,LBC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95%。结论 建立了检测羊水中卵磷脂和鞘磷脂水平的UPLC-MS/MS方法,其结果可靠,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胎肺成熟度。

    不同妊娠期妇女铁蛋白、血红蛋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陈宏, 李金英, 付伟
    2020, 35(3):  238-2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0
    摘要 ( 219 )   HTML ( 2)   PDF (798KB) ( 1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铁蛋白、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及铁蛋白、Hb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61例首次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根据孕周分为妊娠早期组(200例)、妊娠中期组(180例)和妊娠晚期组(181例),以育龄期非孕健康女性18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铁蛋白、Hb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期各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妊娠中、晚期组Hb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妊娠早期组H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蛋白及Hb水平均随孕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妊娠早期与妊娠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组Hb与FT3、FT4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5、0.180,P值分别为0.000、0.004),妊娠晚期组Hb与FT3呈正相关(r=0.556,P=0.005);妊娠晚期组铁蛋白与FT3、FT4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2、0.494,P值分别为0.013,0.014)。结论 孕妇铁蛋白及Hb水平随孕期FT3、FT4水平的降低而降低,其甲状腺功能改变可能与体内储存铁不足有关。

    血清NT-proBNP、CRP与MMP-9在儿童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
    陈彬, 卢蔚薇, 徐忠玉
    2020, 35(3):  243-24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1
    摘要 ( 152 )   HTML ( 4)   PDF (834KB) ( 1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KD疑似患儿107例,其中临床确诊KD 68例[KD组,包括54例完全型川崎病(CKD)和14例不完全型川崎病(IKD)患儿],以39例排除KD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血清NT-proBNP、CRP及MMP-9水平并作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KD的价值。结果 KD组年龄及性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血清NT-proBNP、CRP和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CKD与IKD组之间血清NT-proBNP、CRP和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CRP、MMP-9及3项指标的联合预测因子L鉴别诊断K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861、0.689和0.938。结论 血清NT-proBNP、CRP和MMP-9水平与KD密切相关,可作为儿童KD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北京市体检人群EB病毒联合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张晗, 张超彦, 谢秋霞, 田建辉
    2020, 35(3):  247-25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2
    摘要 ( 286 )   HTML ( 2)   PDF (809KB) ( 4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3项EB病毒(EBV)抗体联合检测结果,了解体检人群EB病毒感染情况,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EBV(Rta)-IgG、衣壳抗原(VCA)-IgA、早期抗原(EA)-IgA 3种抗体联合检测的体检人员共4 251名,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251名受检者中3种EBV抗体单项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5,P=0.000),阳性率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VCA-IgA 、EA-IgA、Rta-IgG;不同性别间VCA-IgA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0);不同年龄组3种EBV抗体阳性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EA-IgA(P=0.000)及Rta-IgG(P=0.003 8)在不同年龄组中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在61岁以上的受检者中EA-IgA和Rta-IgG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3%及3.7%,VCA-IgA在51岁以上的受检者中阳性率最高;92.9%的受检者3项检测均为阴性,1项阳性者占6.4%,2项阳性者占0.7%,未发现3项阳性者;抗体阳性检测结果男性与女性聚集情况比较无差别,抗体检出阳性受检者在耳鼻喉科检查发现鼻炎、鼻窦炎及其他异常比例较高。结论 3种EBV抗体的阳性率与性别和年龄都有一定的关系,50岁以上的人群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EBV抗体联合检测阳性受检者推荐鼻咽镜检查,为鼻咽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伴噬血现象分析
    丁静, 刘伟玲, 万理萍, 李莉, 白萍
    2020, 35(3):  251-2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3
    摘要 ( 226 )   HTML ( 2)   PDF (1161KB) ( 1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的特征。方法 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患者2例,讨论其可能的病因。结果 患者一入院诊断为免疫缺陷病,行allo-HSCT 13 d后粒系植入,血红蛋白、血小板始终偏低,凝血功能差,消化道出血,巨细胞病毒性肠炎,肺部感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患者二入院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行allo-HSCT 14 d后粒系植入,行allo-HSCT 42 d后三系降低,发热,铁蛋白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嵌合率进行性降低。结论 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非常罕见,且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噬血现象常因感染所致。当行allo-HSCT后骨髓出现噬血现象时,应积极排查感染,检测原发病是否复发,同时应检测患者及其父母相关基因,尽早治疗,争取取得更好的预后。

    武汉地区0~3 d新生儿末梢血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参考区间
    胡卫红, 张洪波, 岳道远, 张驰
    2020, 35(3):  256-25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4
    摘要 ( 216 )   HTML ( 2)   PDF (791KB) ( 1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建立武汉市0~3 d新生儿末梢血网织红细胞(RET)6项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病房0~3 d新生儿406名,检测其网织红细胞比例(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LF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共6项参数,用于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均采用$\bar{x}$±1.96s表示。结果 不同出生天数新生儿RET 6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FR%外,其他5项参数不同性别新生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武汉地区0~3 d新生儿RET 6项参数的生物参考区间为:RET%第1天2.63%~6.27%、第2天2.55%~6.35%、第3天2.06%~6.06%;RET#第1天(0.139~0.397)×1012/L、第2天(0.150~0.400)×1012/L、第3天(0.124~0.386)×1012/L;HFR%(男)第1天12.16%~30.97%、第2天7.64%~29.30%、第3天4.85%~20.64%;HFR%(女)第1天10.64%~27.67%、第2天6.78%~25.10%、第3天2.06%~19.26%;MFR%第1天13.48%~25.73%、第2天13.24%~26.61%、第3天11.45%~23.00%;LFR%第1天48.67%~71.07%、第2天48.24%~77.26%、第3天58.38%~83.56%;RET-He第1天29.58~37.30 pg、第2天29.25~36.23 pg、第3天27.49~34.85 pg;结论 因人群所属地区和年龄不同,RET参考区间也会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0~3 d健康新生儿RET 6项参数的参考区间,可为贫血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D-二聚体含量检测在不同类型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孟红兵, 曹兴建, 范玉萍, 顾水晶, 李娜
    2020, 35(3):  260-2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5
    摘要 ( 270 )   HTML ( 5)   PDF (866KB) ( 1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在不同类型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其中轻症胰腺炎患者40例(轻症组)、重症胰腺炎患者20例(重症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重症组入院时DD、PT、APTT、TT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入院时DD、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入院后3 d DD、PT、APTT、TT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其中轻症组入院后7 d各指标有所降低(P<0.05),而重症组持续升高(P<0.05);重症组入院时、入院后3 d、入院后7 d DD、PT、APTT、TT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入院时DD、PT、APTT、TT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01、0.776和0.835(P<0.05)。结论 DD、PT、APTT、T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新筛”干血斑在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高鹏, 覃诗琪, 唐美芳
    2020, 35(3):  264-26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6
    摘要 ( 193 )   HTML ( 3)   PDF (2169KB) ( 2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简称“新筛”)后剩下的干血斑继续用于耳聋基因提取和飞行质谱检测,从而减少耳聋基因检测过程中的取样频次并缩短检测周期。方法 在碱水煮沸法提取耳聋基因的基础上优化碱水的pH值和用量,使“新筛”干血斑DNA提取浓度达到新鲜血斑水平。结果 用pH值为9、10、11、12的碱水从干血斑中提取DNA时,DNA的浓度与碱水pH值呈正相关(r=0.906,P=0.094),20个耳聋基因位点均能被正常检出;当pH值达到12时,质谱峰图信号响应值减小,检测质量下降。用60、70、80、90 μL pH值为11的碱水从“新筛”干血斑中提取DNA时,DNA浓度与碱水体积呈负相关(r=-0.988,P=0.012);用90 μL pH值为11的碱水时,有1例样本547G>A位点基因被漏检,用80 μL pH值为11的碱水时,DNA提取浓度和新鲜血斑最接近(t=0.035,P=0.974),同时质谱峰图良好。结论 用80 μL pH值为11的煮沸碱水从“新筛”干血斑中提取DNA,可获得较好的耳聋质谱检测结果,为搭建“新筛”和耳聋自动化检测平台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UC患者Fib、DD、PLT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林卓明
    2020, 35(3):  270-27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7
    摘要 ( 223 )   HTML ( 3)   PDF (951KB) ( 1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变化,并探讨Fib、DD、PLT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UC患者83例以及体检健康者40名(对照组)。将UC患者分为活动期组(52例)和缓解期组(31例),并将活动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16例)、重度组(9例)。比较各组Fib、DD、PLT水平,并采用Spearman分析评估Fib、DD、PLT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Fib、DD、PLT与UC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2、0.687、0.291,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Fib、DD、PLT与UC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3、0.876、0.595,P<0.05)。结论 Fib、DD、PLT与UC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UC临床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LAMP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L858R位点突变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钮静, 权文强, 李冬
    2020, 35(3):  273-2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8
    摘要 ( 217 )   HTML ( 4)   PDF (1332KB) ( 1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L858R位点突变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 在Genebank上查找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的DNA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4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采集11例临床病理诊断为NSCLC患者外周血血浆,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为标准,对建立的LAMP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采用自行设计的LAMP引物及构建的反应体系可特异性扩增EGFR L858R位点突变阳性DNA,检测敏感性为0.1%,特异性达到100%。LAMP法在11例EGFR L858R位点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血浆标本中检测到9例阳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LAMP检测人外周血浆EGFR基因突变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可荧光目测判读检测结果,是一种简单、快速的EGFR基因突变筛查方法。

    综述与讲座
    SARS-CoV-2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赖媛媛, 王宇婷, 陈家倪, 齐军, 何振业
    2020, 35(3):  278-28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19
    摘要 ( 261 )   HTML ( 5)   PDF (785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12月,武汉市首次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目前COVID-19已成全球蔓延趋势。COVID-19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病死率,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其诊疗至关重要。但COVID-19患者的临床样本具有潜在致病性和高传染性,为降低实验室人员感染风险,文章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及生物安全防护相关措施作一综述。

    幽门螺杆菌传播和定植机制研究进展
    王佳静, 邵洲杰, 叶鸿雁
    2020, 35(3):  282-2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20
    摘要 ( 298 )   HTML ( 13)   PDF (828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植于宿主胃黏膜上皮细胞层的微需氧、螺旋状革兰阴性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持续数十年,可致胃肠道疾病,甚至引发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义为Ⅰ类致癌因子,其感染率非常高,我国部分地区感染率甚至超过8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但传播和定植是关键。文章就幽门螺杆菌在传播和定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病例报道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BCR-ABL1阳性伴CALR突变1例报道
    李菁原, 叶向军, 卢兴国, 陈燕, 刘卓燕, 徐阳, 叶向军
    2020, 35(3):  287-2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0.03.021
    摘要 ( 774 )   HTML ( 4)   PDF (1386KB) ( 2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基因突变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BCR-ABL1阳性病例中非常
    罕见,至今报道仅11例[1-11]。我们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