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2-20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菌的侵袭力及毒力基因表达
    戴随
    2017, 32(2):  71-7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1
    摘要 ( 299 )   HTML ( 3)   PDF (1586KB) ( 4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鼠伤寒沙门菌侵袭力和毒力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从腹泻患者粪便、河水及土壤中共分离出鼠伤寒沙门菌(分别简称为临床株、水体株、土壤株)34株,分析菌株在上皮细胞黏附、侵袭以及巨噬细胞内复制能力的差异;选择与黏附、侵袭以及复制阶段相关的毒力基因(鞭毛合成位点filC,致病岛1位点hilAinvI,致病岛2位点ssrAsseF),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来源细菌的毒力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土壤株和水体株的黏附力和侵袭力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但80%左右的临床株表现出比标准菌株(ATCC 14028)更高的黏附力和侵袭力。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结果显示,临床株、土壤株以及水体株的胞内复制能力均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不同菌株的毒力基因表达情况与细胞黏附、侵袭及胞内复制结果相吻合。高侵袭力临床株在黏附期filC基因以及侵袭期hilAinvI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标准菌株(ATCC 14028)(P<0.05),而胞内复制期ssrAsseF基因的表达量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土壤株和水体株在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量均与标准菌株(ATCC 14028)类似。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临床株显示出较环境菌株更强的黏附力、侵袭力及更多的相应毒力基因表达量,应着重加强对医院内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措施,降低医源性沙门菌的感染率。

    37例CD45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免疫学表型特征
    刘帅, 李曌博, 张帆, 王宁宁, 岳保红
    2017, 32(2):  76-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2
    摘要 ( 293 )   HTML ( 0)   PDF (1354KB) ( 6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CD45阳性(CD45+)多发性骨髓瘤(MM)浆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与CD45阴性(CD45-)MM浆细胞免疫表型的区别,探讨CD45表达与MM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初诊MM患者浆细胞的免疫表型,收集2个组的相关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数据进行比对研究。结果 根据浆细胞CD45的表达情况将192例MM患者分为CD45+MM组(37例,浆细胞的CD45平均表达荧光强度>102)和CD45-MM组(155例)。CD45+MM组浆细胞CD138、CD38、CD19、CD56、CD20、CD71、CD117、CD33的阳性率分别为83.8%、97.3%、32.4%、64.9%、21.6%、51.4%、35.1%、24.3%;胞浆κ轻链和λ轻链的阳性率均为45.9%,有8.2%不表达轻链。2个组浆细胞CD19、CD71和 CD138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抗原的阳性率及胞浆轻链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5+MM患者浆细胞CD19和CD71阳性率明显升高,而CD138阳性率明显降低,推测其分化阶段可能处于浆细胞的偏早期。

    儿童血栓弹力图参考区间建立及与常规凝血项目的比较
    夏丽波, 简翠, 张碧玉, 王斌, 孙自镛, 唐宁
    2017, 32(2):  81-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3
    摘要 ( 296 )   HTML ( 1)   PDF (845KB) ( 5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儿童快速血栓弹力图试验(rTEG)及高岭土血栓弹力图试验(CK-TEG)的参考区间,评价其与常规凝血项目的相关性,并了解CK-TEG在血友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42例择期手术儿童、40名健康成人及42例血友病患儿,分别检测其CK-TEG、rTEG及常规凝血项目,儿童按<1个月、1个月~1岁、2~5岁、6~10岁及11~16岁分为4个年龄段。结果 rTEG及CK-TEG 参数提示各年龄段儿童较成人偏高凝:Angle、MA、G显著增高(P<0.05),K显著缩短(P<0.05),并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相关(P<0.05);ACT、R、LY30分别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明显相关(P<0.05)。血友病患儿CK-TEG各参数均明显异常,存在因子抑制物的患儿的R值明显高于无因子抑制物患儿(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可反映PLT水平、内外源凝血活性、Fib功能及纤溶活性,并有助于筛选存在因子抑制物的血友病患儿。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柯文才, 武强, 顾云霞
    2017, 32(2):  86-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4
    摘要 ( 261 )   HTML ( 2)   PDF (776KB) ( 4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00例老年T2DM患者腰椎及髋骨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75例)、骨量减少组(72例)、骨质疏松症组(53例)。测量所有患者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包括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骨钙素(BG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甲状旁腺素(PTH)、血清钙、24 h尿蛋白(UP)。结果 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症组BMI及空腹C肽、25(OH)D、BGP、TPⅠNP水平降低(P<0.05),β-CTX、24 h UP、PTH、HbA1c水平升高(P<0.05)。3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及FBG、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BGP、TPⅠNP、25(OH)D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273、0.269、0.223,P值分别为<0.01、<0.05、<0.01),与β-CTX呈负相关(r= -0.246,P<0.01)。结论 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密切相关。T2DM患者易发生骨量减少,甚至合并骨质疏松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甘胆酸、C反应蛋白与肺、肝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晏峰, 周颖, 徐伟珍
    2017, 32(2):  90-9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5
    摘要 ( 223 )   HTML ( 0)   PDF (796KB) ( 3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甘胆酸(CG)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CG、CRP与肺、肝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4例COPD患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46例(32例合并肝损伤,14例未合并肝损伤)、稳定期18例;以健康体检者27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COPD组治疗前肝功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 CG、CRP水平及治疗后血清CG、CRP水平,同时测定正常对照组血清CG、CRP水平。结果 COPD组血清CG、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ECOPD组血清CG、CRP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AECOPD组合并肝损伤组CG、CRP水平高于AECOPD未合并肝损伤组(P<0.05)。COPD组治疗前血清CG、CRP阳性率分别为82.8%、85.9%,治疗后分别为28.1%、21.9%,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AECOPD合并肝损伤组ALT、AST和CG水平均高于AECOPD未合并肝损伤组及稳定期组(P<0.01); AECOPD未合并肝损伤组ALT和CG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0.05);AECOPD合并肝损伤组及未合并肝损伤组TB、DBil和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映肝功能损伤方面,CG阳性率最高,ALT次之,AST最低。COPD患者血清CG与ALT、AST、CR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3、0.532、0.783,P<0.01),与Alb、TB、DBil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08、0.252、0.267,P>0.05)。结论 CG和CRP均参与了COPD的急性炎症过程。COPD患者肺损伤的同时肝脏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真空采血管采血量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
    汪怀周, 方雯, 陈明坤, 刘善荣
    2017, 32(2):  94-9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6
    摘要 ( 338 )   HTML ( 7)   PDF (800KB) ( 8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采样量不达真空度要求的标本在进行19项生化项目检测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使用BD Vacutainer玻璃管和BD Vacutainer SST Ⅱ分离胶管分别采集23位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标本,采血量达真空度要求为完全充满(5 mL),未达真空度要求为部分充满(2 mL),在采集2 h内离心获得血清用于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淀粉酶(AMY)、总胆红素(TB)、钙离子(Ca2+)、钾离子(K+)、肌酸激酶(CK)、肌酐(Cr)、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总蛋白(TP)、尿素氮(BUN)、尿酸(UA)、无机磷(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WS/T403-2012)中允许总误差(TEa)的1/2评价采血量部分充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使用玻璃管时,2种采样量之间ALT、ALP、AST、TB、CK、Cr和LDH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分离胶管时,2种采样量之间ALT、AST、TB、CK、Cr、Glu和LDH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以1/2TEa作为可接受的偏移时,只有LDH的检测结果偏移超出了范围。完全充满和部分充满的玻璃管LDH水平分别为(143.09±22.50)和(156.00±24.90) U/L,部分充满玻璃管LDH水平平均升高9.12%;完全充满和部分充满的分离胶管LDH水平分别为(153.74±25.94)和(173.22±26.58) U/L,部分充满分离胶管LDH平均升高13.05%,均大于允许的偏移(±5.5%)。结论 应用真空采血管前应对其适用的采血量进行评估。采血量较少(≤2 mL)的玻璃管或分离胶管标本不适合做LDH检测。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肺癌胸腔积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冀玉珍, 刘晓良, 侯淼
    2017, 32(2):  99-10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7
    摘要 ( 288 )   HTML ( 0)   PDF (790KB) ( 4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的水平,并评估其对伴有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68例,以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与肺癌组相匹配的良性肺部病变伴胸腔积液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胸腔积液sPD-L1水平。结果 肺癌组胸腔积液sPD-L1水平为(1.62±0.0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90±0.04)ng/mL, P<0.000 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胸腔积液sPD-L1诊断肺癌的最佳切分值为1.33 ng/mL,其敏感性为69.1%, 特异性为94.3%。肺癌患者胸腔积液sPD-L1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而在肺癌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sPD-L1≤1.33 ng/mL者总生存期明显长于胸腔积液sPD-L1>1.33 ng/mL者。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高sPD-L1水平是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危险比(HR)=2.402, 95%可信区间(CI)1.323~4.360,P<0.05]。结论 胸腔积液sPD-L1水平可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判的独立指标。

    血清TSP-1、VEGF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廖楚舒, 范莎莎, 邓中华, 曹友德
    2017, 32(2):  104-10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8
    摘要 ( 327 )   HTML ( 1)   PDF (802KB) ( 4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HC)进展的关系,评价2项指标对PH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PHC患者88例,其中Ⅰ期20例、Ⅱ期25例、Ⅲ期43例,另收集正常对照组4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SP-1、VEGF水平,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SP-1、VEGF及AFP对PHC的诊断效能。结果 PHC组Ⅰ、Ⅱ、Ⅲ期患者血清TSP-1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HC组Ⅲ期患者血清TSP-1水平低于PHC组Ⅰ和Ⅱ期患者(P<0.05),但PHC组Ⅰ、Ⅱ期患者之间血清TPS-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Ⅲ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PHC组Ⅰ期患者、PHC组Ⅱ期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SP-1、AFP、VEGF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3(P<0.05)、0.712(P<0.05)、0.568(P>0.05),诊断早期PHC的AUC分别为0.883(P<0.05)、0.821(P<0.05)、0.539(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TSP-1水平随着PHC的进展逐渐降低,而VEGF水平逐渐增高。TSP-1对PHC及早期PHC具有诊断价值,TSP-1对PHC的诊断效能较AFP强。VEGF对PHC及早期PHC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毒T细胞表面NK相关受体的表达
    葛丹红, 徐翀, 姚玉峰
    2017, 32(2):  108-1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09
    摘要 ( 191 )   HTML ( 0)   PDF (1214KB) ( 3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毒T细胞(CTL)表面NK相关受体(NKR)的变化格局,了解CHB患者CTL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应答的受体途径。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0例CHB患者(HBV DNA阳性18例,HBV DNA阴性22例)和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TL百分率及其表面NK相关的激活性受体NKG2D和NKp30以及抑制性受体NKG2A和KIR2DL3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及其与HBV DNA载量、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和肝脏损伤标志物等的相关性。结果 CHB组外周血T细胞中CTL百分率[(19.33±6.2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3.94±6.09)%](P<0.05),CTL表面表达KIR2DL3的细胞比例[(3.32±2.6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5±0.53)%](P<0.05)。CHB患者中HBV DNA阳性组外周血CTL百分率[(16.94±4.8)%]显著低于HBV DNA阴性组[(21.29±6.7)%](P<0.05);HBV DNA阳性组CTL表面表达KIR2DL3的细胞比例[(3.85±3.41)%]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2.91±1.8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B患者外周血中表达NKG2A的CTL比例与血清HBV 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0.671,P<0.01),CHB患者外周血中表达KIR2DL3的CTL比例与HBeAg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01)。结论 CHB患者存在CTL数量和功能的缺失,即T细胞耗竭;CHB患者CTL上NK相关抑制性和激活性受体表达格局的变化致使CTL活性受损和免疫应答紊乱,导致HBV不能得到有效清除,引起肝细胞损伤。CTL上NK相关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可望成为CHB病情评估的新指标以及CHB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云南玉溪地区成人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的参考区间调查
    林明, 靳平燕, 刘丽芳, 肖丽诊
    2017, 32(2):  114-11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0
    摘要 ( 215 )   HTML ( 0)   PDF (794KB) ( 5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区域性成人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化学发光法的参考区间,验证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能否直接转移引用。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28-A3文件要求,结合LIAISON试剂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应用LIAISO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5 070名正常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选取20份正常值对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分析上述5项指标的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根据98%(TSH为95%)可信限范围,建立本地区的参考区间。结果 FT3、FT4、T3、T4、TSH总体样本参考区间分别为3.34~6.35 mmol/L、10.28~20.96 mmol/L、0.67~1.82 μg/L、52.16~133.92 μg/L、0.31~5.25 mIU/L;男性、女性结果分开统计时,FT3、FT4、TS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51岁前后2个年龄段FT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性61岁前后2个年龄段FT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女性71岁前后2个年龄段FT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份正常值验证上述项目参考区间时,T3、TSH验证未能通过,必须重新建立适合的参考区间。结论 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相对宽泛,除T3和TSH外,其余项目基本能满足要求,但没有年龄段和性别的区分,各实验室有必要结合实际,建立区分年龄及性别的个性化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颗粒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及流式散点图特点
    张斌, 蔡艳霞, 张素贞, 佟长青, 房胜春, 周素涛, 赵海军
    2017, 32(2):  118-1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1
    摘要 ( 290 )   HTML ( 0)   PDF (2684KB) ( 4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颗粒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G-ALL)形态学及流式散点图特点,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确诊的1例少见G-ALL患者的形态学及流式散点图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 G-ALL在形态学上多数具有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特点,但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且此类细胞均高表达CD34。结论 在诊断G-ALL方面,形态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需明确确诊必须依靠免疫学分型。该类原始淋巴细胞既有典型B淋巴细胞的免疫标志又有髓系原始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因此单纯依靠细胞形态学无法或者难以明确诊断,这也是形态学容易误诊的最主要的原因。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检测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李琳芸, 李滔, 王昌富, 梅冰, 龚道凯, 胡小辉
    2017, 32(2):  122-12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2
    摘要 ( 236 )   HTML ( 1)   PDF (1066KB) ( 5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1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9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总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和血小板(PLT)CD62P阳性率。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hs-CRP<1.0 mg/L、1.0~3.0 mg/L、>3.0 mg/L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度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由临床医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以NIHSS<5分为轻度梗死,NIHSS≥5分为中重度梗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类PLA及CD62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LAA组、SAO组PMA及LAA组P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AA组PMA与SA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LA和PLy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组PLT活化后CD62P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SAO患者PMA与CD62P阳性率呈正相关(r=0.69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MA、PNA、CD62P、PLA和PLyA 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P<0.01)、0.652(P<0.05)、0.686(P<0.05)、0.641(P>0.05 )和0.517(P>0.05)。各类PLA与hs-CRP、NIHSS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不同类型PL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不同。PMA与PNA水平在急性脑梗死中升高更显著,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可能不能用于鉴别LAA与SAO以及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伴有髓系抗原标记的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鉴别
    崔华, 梁静, 李蓓, 杨静, 刘怡
    2017, 32(2):  127-13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3
    摘要 ( 229 )   HTML ( 0)   PDF (723KB) ( 5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有髓系抗原(CD33和/或CD13、CD117)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患儿的骨髓涂片中原始、幼稚细胞形态的异同,以提高ALL形态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诊断为B-ALL的患儿12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儿髓系抗原表达,与髓系抗原表达阳性和阴性患儿的骨髓细胞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B-ALL患儿中,有43例(34.7%)CD33抗原为阳性,2例(1.6%)CD33、CD13抗原阳性,2例(1.6%)CD33、CD117抗原阳性,1例(0.8%)CD117抗原阳性。在48例髓系抗原表达为阳性的患儿中,有29例患儿骨髓涂片中的原始、幼稚细胞形态不易观察、判别,占全部患儿的23.4%,占抗原阳性患儿的60.4%。结论 儿童B-ALL伴髓系抗原表达的骨髓细胞涂片中,原始及幼稚细胞形态存在多样性及异质性,多不同于髓系抗原阴性的细胞形态,不易判别。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降低血清中脂多糖测定干扰因素的分析
    刘娟娟, 薛知信, 王保学, 李亚楠, 粟艳, 周泽奇
    2017, 32(2):  131-13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4
    摘要 ( 204 )   HTML ( 0)   PDF (842KB) ( 3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优化鲎试剂动态显色法检测血清样本中脂多糖的处理工艺,降低脂多糖检测中的干扰因素。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表面活性剂用量、碱用量、处理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样本中脂多糖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样本处理工艺为:0.6% Triton X-100与0.020 mol/L KOH等体积混匀作为样本处理液,处理时间10 min。在该工艺下,干扰因素最少,临床符合率可达83.25%。结论 建立的最佳样本处理工艺对临床特殊样本(黄疸、溶血、乳糜)的抗干扰能力强,优化后的脂多糖测定方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样本检测的准确率。

    荧光定量PCR在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中的应用
    王俊妨, 靳颖, 牛伟霞, 刘锦
    2017, 32(2):  135-1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5
    摘要 ( 388 )   HTML ( 0)   PDF (814KB) ( 7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探讨其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8例临床确诊或疑似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5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样本,采用抗酸染色涂片法、MTB培养法及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对不同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8例脑膜炎患者中,确诊结核性脑膜炎72例,抗酸染色涂片法、MTB培养法及荧光定量PCR的阳性率分别为9.72%(7/72)、16.67%(12/72)及76.39%(55/72);疑似结核性脑膜炎36例,抗酸染色涂片法、MTB培养法及荧光定量PCR的阳性率分别为5.55%(2/36)、11.11%(4/36)及25.00%(9/36),2个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样本抗酸染色涂片法、MTB培养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中的MTB DNA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纳米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董奕裕, 吴奕征, 沈丽丽, 陈群
    2017, 32(2):  138-1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6
    摘要 ( 222 )   HTML ( 0)   PDF (788KB) ( 4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纳米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LDH3)的分析方法。方法 确定最适反应条件,包括抗体浓度、胶乳微球粒径、交联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A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浓度、缓冲液种类及pH值、反应时间,并建立检测血清LDH3的PETIA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5-A2文件要求,评价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抗干扰能力和分析灵敏度,并初步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PETIA最适反应条件:抗体浓度为0.1 mg/mL、胶乳微球粒径为120 nm、交联剂(EDAC/NHS)浓度为10 mg/mL、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PBS)、pH值为7.8时偶联率最佳,室温(25 ℃)和低温(4 ℃)放置24 h偶联率保持不变。采用建立的PETIA检测LDH3低值(16.5 U/L)、中值(65.0 U/L)和高值(155.0 U/L)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5.77%、4.02%、3.77%,批间CV分别为6.59%、4.44%、3.93%;线性范围为3.6~200.0 U/L;平均回收率为102.1%;900 U/L类风湿因子、500 μmol/L胆红素、9 mmol/L甘油三酯、5 g/L血红蛋白、5 g/L维生素C均无明显干扰;分析灵敏度为3.6 U/L;参考区间为13.5~75.9 U/L。结论 建立的PETIA测定LDH3具有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且结果准确,可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能够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

    血清钾、钠、钙、镁离子色谱法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邹继华, 张曼, 沈敏, 屠敏敏, 张传宝, 闫颖, 邹炳德
    2017, 32(2):  143-1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7
    摘要 ( 241 )   HTML ( 0)   PDF (1153KB) ( 7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离子色谱技术的血清电解质(钾、钠、钙、镁)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并评价其性能。方法 采用一种简单的湿法消化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前处理,然后采用离子色谱仪检测。以患者新鲜血清及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样本作为检测样本,对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的正确度和不精密度进行评估,同时与决定性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比较。结果 2 mL硝酸可将1.0 mL血清样本中的蛋白完全去除。32 mmol/L甲基磺酸淋洗液能将钾、钠、钙、镁实现基线分离。建立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的正确度和不精密度均在1.0%以内,与ICP-MS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基于离子色谱技术的检测血清钾、钠、钙、镁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相对于ICP-MS,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正确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临床检验的量值溯源中更具实用价值。

    综述与讲座
    常用中成药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和预防策略
    倪翀, 尹元, 王伟灵
    2017, 32(2):  149-15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8
    摘要 ( 260 )   HTML ( 0)   PDF (772KB) ( 5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源或外源性物质对检验结果的干扰是医学检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治疗药物对检验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西药对检验结果干扰的研究已较多,而中药对检验结果干扰的研究则鲜见报道。随着中药注射液应用的日趋广泛,其对诸多检验项目的干扰应引起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炎症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任润健, 赵虎, 毕波
    2017, 32(2):  153-15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19
    摘要 ( 293 )   HTML ( 2)   PDF (828KB) ( 8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配体激活的PPARγ能够调控大量基因表达,参与抗肥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抗肿瘤、抗皮肤炎症性疾病等机体众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而这些疾病与炎症息息相关。因此,文章主要就PPARγ在炎症以及炎症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经验交流
    不同正确度验证方法来源的偏移对实验室σ水平的影响
    冯品宁, 林文彬, 姚真荣, 高玲, 温淑娴
    2017, 32(2):  158-1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2.020
    摘要 ( 217 )   HTML ( 3)   PDF (791KB) ( 11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