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5-30
    质谱技术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专题
    质谱技术在临床生化检测中的应用
    张自强, 李岩
    2015, 30(5):  407-4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1
    摘要 ( 425 )   HTML ( 15)   PDF (800KB) ( 14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气相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临床生化检验中有效的检测工具。文章对质谱以及生物质谱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做了介绍。质谱技术较其他传统生化免疫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低检测限等明显优势,其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质谱分析在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检验诊断中的应用
    张春花
    2015, 30(5):  410-41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2
    摘要 ( 602 )   HTML ( 4)   PDF (1253KB) ( 14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谱分析技术已被公认为是代谢性疾病化学诊断的有用手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以对130余种代谢疾病进行筛查和化学诊断,串联质谱法可同时筛查30余种脂肪酸代谢异常疾患和部分氨基酸代谢异常,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疾病的筛查。应用质谱分析技术分析诊断遗传代谢疾病的实验室逐年递增,但其实验操作较为繁杂。临床实验室国际标准化管理是保证质谱分析技术为临床检验服务的前提。网络化实验室体系可以简化实验室的操作,保证良好的实验室管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方法建立和性能评价
    宋斌斌, 秦嘉倩, 彭颖斐, 张春燕, 吴炯, 王蓓丽, 郭玮, 潘柏申
    2015, 30(5):  416-42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3
    摘要 ( 546 )   HTML ( 13)   PDF (1036KB) ( 12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基本分析性能验证。方法 使用Waters® XevoTM TQ MS ACQUITY UPLC®液质联用仪(LC-MS/MS)同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25(OH)D2和25(OH)D3含量。参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导则标准对所建方法进行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性等基本性能的验证。结果 LC-MS/MS检测25(OH)D2和25(OH)D3的线性范围为6.25~500.00 nmol/L;25(OH)D2和25(OH)D3的定量检出限分别为2.50和1.25 nmol/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6%;回收率为93.26%~112.16%;维生素D国际室间质量评价计划(DEQAS)室间质评结果偏倚<10%。结论 建立的LC-MS/MS基本性能符合评价标准,能够灵敏且准确的检测出血清中25(OH)D2和25(OH)D3 的浓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酸及与常规检测方法的比较
    张海晨, 李水军, 孙贺伟, 宋云霄
    2015, 30(5):  422-42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4
    摘要 ( 777 )   HTML ( 10)   PDF (1111KB) ( 110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血清尿酸的方法,并与临床常规生化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尿酸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提供参考。方法 血清添加同位素内标尿酸-15N2,经乙腈处理吹干重组后采用LC-MS/MS测定。以Capcell C18 MGⅢ为分析柱进行反相色谱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0.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90∶10,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电喷雾离子化串联四极杆质谱,负离子多反应监测,尿酸离子通道为167/124 amu(定量)、167/96 amu(定性);尿酸-15N2离子通道为169/125 amu。LC-MS/MS进行方法学评价后与临床尿酸常规检测方法(酶紫外法和酶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LC-MS/MS检测尿酸的线性范围为30~952 μmol/L,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2.01%~6.23%和4.55%~8.08%,准确度为96.5%~103.4%。尿酸的色谱保留时间为1.5 min,单份样品的分析时间为3 min。酶紫外法、酶比色法与LC-MS/MS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0.02%、-9.88%;线性相关方程分别为Y酶紫外法=0.898XLC-MS/MS+2.15,r=0.978;Y酶比色法=0.845XLC-MS/MS+22.15,r=0.983。LC-MS/MS与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定值参考物质的平均偏差为1.56%±0.65%,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4年代谢物正确度验证样品的定值的偏差为-0.34%~3.05%。结论 采用LC-MS/MS可简便、准确地定量检测尿酸。酶紫外法、酶比色法的血清尿酸测定结果与LC-MS/MS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HPLC-MS/MS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人体血清中类固醇激素的研究
    周亚飞, 王月婷, 于嘉屏
    2015, 30(5):  427-4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5
    摘要 ( 387 )   HTML ( 8)   PDF (915KB) ( 6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测定血清中多种类固醇激素[包括脱氢表雄酮(DHEA)、17α-羟孕酮(17α-OHP4)、雄烯二酮(AD)、雌酮(E1)、皮质酮(CORT)、双氢睾酮(DHT)、孕烯醇酮(P5)和17-羟孕烯醇酮(17-OHP5)]的快速、灵敏的稳定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HPLC-MS/MS)方法。方法 血清样品经甲基叔丁基醚(MTBE)提取,上清液吹干后加入羟胺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后检测。采用Phenomenex C18反相色谱柱和Phenomenex C18预保护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甲醇。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模式进行离子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血清中8种类固醇激素最低定量限[LLOQ,以信噪比(S/N)≥10为标准]为0.03~0.625 ng/mL;在0.05~5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8 0;批内精密度为1.93%~13.81%,批间精密度为4.90%~16.18%,加标回收率为80.0%~130.6%。结论 建立了同时测定8种类固醇激素的ID-HPLC-MS/MS。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且高效,可在10 min内完成分离和检测,适用于人体血清中类固醇激素的定量分析。
    尿儿茶酚胺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彭颖斐, 吴炯, 郭玮, 陈方俊, 秦嘉倩, 徐雯, 潘柏申
    2015, 30(5):  433-4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6
    摘要 ( 532 )   HTML ( 7)   PDF (901KB) ( 9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尿液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以E-d3、NE-d6和DA-d4盐酸盐为内标,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A1为2 ‰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1为甲醇(纯度为99.9%),流速为0.5 mL/min,按A1∶B1=95∶5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ESI)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分析。对方法的线性、准确度(回收率)、不精密度及最低检出限等进行性能验证。选取表面健康人群65名,建立E、NE和DA的参考区间。结果 采用建立的LC-MS/MS检测尿液E、NE和DA,保留时间分别为0.58、0.89和0.63 min,检测范围为0.50~800.00 ng/mL。E、NE和DA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5%、97.78%和101.03%,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25、2.50和2.50 ng/mL。E、NE和DA的参考区间分别为5.4~25.8、 28.5~73.1和269.1~420.5 μg/24 h。结论 建立的LC-MS/MS方法能同时检测尿液中的E、NE和DA,可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地高辛及其室间质量评价
    孙贺伟, 刘海明, 李水军, 余琛, 朱建民
    2015, 30(5):  437-44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7
    摘要 ( 391 )   HTML ( 1)   PDF (1040KB) ( 5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血清地高辛的方法,用于临床开展地高辛治疗药物监测(TDM)。方法 采用同位素稀释LC-MS/MS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样品采用特丁基甲醚提取,反相色谱分离,正离子电喷雾质谱仪检测。分析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地高辛TDM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结果,并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LC-MS/MS的线性范围为0.05~5.00 ng/mL,精密度为1.0%~4.3%,准确度为101.3%~108.9%,回收率为95.8%~97.5%,基质效应为95.7%~97.6%。单份样品的分析检测时间为 3 min。血清样品反复冻融3次、放置室温24 h、处理后放置自动进样器36 h的稳定性良好。EQA样品的LC-MS/MS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偏差为-4.09%,线性方程为YLC-MS/MS=1.01XEQA靶值-0.09,r=0.99。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比LC-MS/MS平均高36.9%。结论 LC-MS/MS测定血清地高辛简便、特异。测定结果符合全国室间质量评价要求,但与电化学发光法存在较大的差异。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运动参数及DNA碎片化指数的检测与分析
    焦瑞宝, 姚余有, 唐吉斌, 冯恒孝, 凤俊蓉
    2015, 30(5):  442-44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8
    摘要 ( 387 )   HTML ( 1)   PDF (744KB) ( 5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运动参数和DNA碎片化指数(DFI)的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对41例弱精子症患者(弱精子症组)和48例活力正常不育患者(活力正常组)精液的常规检测、精液分析仪检测和荧光显微镜检查,比较弱精子症组和活力正常组精液常规参数(包括精子浓度、精子总数、活动率)、精子运动参数[包括前向运动率(PR)、平均路径速率(VAP)、曲线速度(VCL)、直线速度(VSL)、直线性(LIN)、摆动性(WOB)、前向性(STR)、头侧摆幅度(ALH)、鞭打频率(BCF)和平均角位移(MAD)]及DFI。结果 弱精子症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活动率、PR、VAP、VCL、VSL、LIN、WOB、STR、ALH、BCF及MAD分别为(69.0±49.1)×106/mL、(203±159)×106、60.8%±15.7%、21.1%±8.0%、(10.7±2.8)μm/s、(20.6±4.9)μm/s、(6.3±2.2)μm/s、29.9%±8.1%、51.4%±5.8%、57.2%±10.4%、(0.53±0.12)μm、(3.20±0.85)Hz和(14.2±3.2)°,均明显低于活力正常组[(98.8±38.2)×106/mL(P<0.05)、(281±171)×106(P<0.05)、82.0%±7.9%(P<0.01)、45.1%±8.5%(P<0.01)、(18.5±3.0)μm/s(P<0.01)、(30.7±5.3)μm/s(P<0.01)、(12.0±2.3)μm/s(P<0.01)、39.6%±7.0%(P<0.01)、60.5%±5.0%(P<0.01)、65.1%±7.2%(P<0.01)、(0.72±0.13)μm(P<0.01)、(5.07±0.81)Hz(P<0.01)和(17.8±2.5)°(P<0.01)];而DFI(17.9%±12.5%)明显高于活力正常组(8.5%±6.4%,P<0.01)。结论 弱精子症患者除了表现为常规检查中的精子活力低下外,还伴有精子浓度和总数下降、精子运动参数下降以及精子DFI的增高,这些参数的改变可能是弱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的机制之一。
    12例急性双系列白血病细胞形态学与免疫表型分析
    范立权, 陈伟琴, 王剑飚, 盛燕, 吴婧
    2015, 30(5):  446-44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09
    摘要 ( 365 )   HTML ( 4)   PDF (914KB) ( 5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双系列白血病(aBLL)细胞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2例aBLL 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组织化学染色,同时进行免疫表型(HLA-DR、CD34、MPO、CD13、CD33、CD11b、CD117、CD14、CD64、CD3、CD4、CD7、CD10、CD19、CD20、CD22、CD79a)检测。结果 12例aBLL患者FAB分型与免疫表型分型既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也有较好的互补性。12例aBLL患者中,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例,其中4例为M2、2例为M1;2例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4例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免疫表型诊断为aBLL的12例中髓-B淋巴细胞混合(My-B)10例、髓-T淋巴细胞混合(My-T)2例。结论 aBL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免疫表型与细胞形态学有一定的互补性,能有效降低aBLL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IgE、FcεRIα及其抗体水平分析
    王玉萍, 崔泽林, 蔺丽慧, 王娟, 李佳, 彭霞, 谢国钢, 李莉
    2015, 30(5):  450-45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0
    摘要 ( 302 )   HTML ( 9)   PDF (745KB) ( 4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IgE)、FcεRIα及其抗体水平在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1例Graves'病(GD)、36例桥本甲状腺炎(HT)和36例甲状腺结节(TN)患者以及6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FcεRIα、抗IgE抗体和抗FcεRI抗体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分析4组间的表达差异并评估其与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GD组、HT组及TN组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cεRIα水平和抗IgE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D组抗FcεRI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T组及TN组血清IgE、FcεRIα、抗IgE抗体及抗FcεRI抗体与甲状腺激素抗体(TRAb)均无相关性。GD组血清FcεRIα与TRAb呈明显负相关(rs=-0.350,P<0.05),抗IgE抗体和抗FcεRI抗体与TRAb均呈明显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46、0.520,P均<0.05)。结论 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高表达IgE、FcεRIα及其抗体,并且在GD中与甲状腺抗体有明显相关性,提示此抗体系统可能参与了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单个核细胞Fas的表达及意义
    刘洪正, 王玉亮
    2015, 30(5):  454-45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1
    摘要 ( 197 )   HTML ( 8)   PDF (726KB) ( 5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Fas介导的腹腔液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5例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以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分离腹腔液单个核细胞,应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Fas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Fas表达细胞百分率。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腹腔液单个核细胞Fas mRNA及Fas表达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s mRNA及Fas表达细胞百分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Ⅰ~Ⅱ期与Ⅲ~Ⅳ期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单个核细胞Fas表达异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过敏原检测对湿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意义
    尧荣凤, 姜培红, 许国祥, 徐龙, 李智, 薛龙, 赵迪
    2015, 30(5):  457-4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2
    摘要 ( 318 )   HTML ( 11)   PDF (738KB) ( 6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过敏原IgE抗体在不同过敏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性鼻炎(236例)、哮喘(250例)和湿疹(275例)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同时对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湿疹患者的过敏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61例患者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为41.66%,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为8.28%;最常见的过敏原为户尘螨(43.10%)、狗毛皮屑(12.22%)、牛奶(11.43%)和屋尘(10.78%)。11~30岁组的户尘螨(62.35%)、狗毛皮屑(21.11%)、屋尘(18.89%)和牛奶(26.47%)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湿疹患者蟑螂、牛奶和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黑曲霉/交链孢霉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P<0.05)。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患者过敏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过敏状态,协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为过敏性疾病制订环境干预措施和免疫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人附睾蛋白4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吴萍, 叶伟民, 李晨, 夏晓红, 张振成, 赵文静, 崔艳芳, 张彩英, 仲人前, 杨再兴
    2015, 30(5):  461-46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3
    摘要 ( 232 )   HTML ( 11)   PDF (878KB) ( 4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人附睾蛋白4(HE4)在慢性肾脏疾病(CKD)中的表达水平,评价HE4对CKD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81例CKD患者和73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E4、糖类抗原(CA)125、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CA15-3等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CKD各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CKD组血清HE4、CA125、CEA、CA15-3、尿素、肌酐和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AFP、CA199水平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E4对CKD的诊断性能最佳,其曲线下面积均大于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CKD不同分期患者之间血清HE4、CEA、尿素、肌酐和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E4、尿素、肌酐和尿酸水平对4~5期CKD均具有明显的诊断意义,曲线下面积均>0.9。结论 HE4 对CKD具有极好的辅助诊断价值,且HE4值还与CKD的严重程度有关,对判断CKD的分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患者GAD-Ab、IA2-Ab和IC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周厚清, 吴行贵
    2015, 30(5):  465-46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4
    摘要 ( 1189 )   HTML ( 14)   PDF (732KB) ( 4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和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联合检测在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136例,其中1型糖尿病54例、2型糖尿病82例,同时选择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65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AD-Ab和IA2-Ab,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CA。结果 1型糖尿病组ICA、GAD-Ab和IA2-Ab的阳性率分别为22.2%、61.1%和11.1%,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2.4%、4.9%、1.2%)及正常对照组(0%、0%、0%)(P均<0.05)。1型糖尿病组GAD-Ab阳性率明显高于ICA和IA2-Ab(P<0.001)。GAD-Ab诊断1型糖尿病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ICA和IA2-Ab(P<0.05);GAD-Ab+ICA、GAD-Ab+IA2-Ab、ICA+GAD-Ab+IA2-Ab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亦均高于ICA和IA2-Ab单项检测(P<0.05)。结论 GAD-Ab、IA2-Ab和ICA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不同基因型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体外黏附能力差异的研究
    塔拉, 王俊瑞, 崔晶花, 杜小莉, 杨丽敏, 孙鹏, 魏常梅, 张军力
    2015, 30(5):  468-4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5
    摘要 ( 370 )   HTML ( 5)   PDF (1756KB) ( 6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不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征及体外黏附能力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阐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与其黏附能力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指导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防控和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从内蒙古不同地区住院患者体内分离的具有不同耐药性的5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纤维黏连蛋白黏附试验对不同基因型分离株的体外黏附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50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22个PFGE基因型,其中A和E型为优势型,分别占22%(11/50)和24%(12/50);L型对所有受试的抗菌药物均耐药,其余基因型耐药表型差异明显。从地区分布来看,A型主要分布在兴安盟和赤峰市2个地区,而E型则分布在呼和浩特地区。体外黏附能力最强的菌株属于G型和J型,其中J型对所有抗菌药物均敏感;黏附能力最弱的菌株为D型,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结论 内蒙古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特定基因型菌株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耐药特征。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增加与其体外黏附能力未见明显相关性。
    华东医院感染老年患者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方毅, 赵付菊, 赵虎
    2015, 30(5):  474-4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6
    摘要 ( 299 )   HTML ( 7)   PDF (795KB) ( 3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华东医院感染老年患者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及其分布,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华东医院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临床标本(痰液、血液、尿液、胆汁及伤口分泌物等)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对228例多重耐药和42例广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株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多重耐药菌排名前3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广泛耐药菌排名前3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德菌。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了TEMSHVPERant(2)-Ⅰant(3)-Ⅰant(6')-Ⅰb、OXA-23、gyrAqacEΔ1基因,IMPVIMOXA-24基因检测为阴性。结论 华东医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尤其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进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等措施,有效预防、延缓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不同培养条件下透析液和反渗水微生物监测的比较分析
    周悦昌, 任丽娜, 王旭辉, 陈建文, 陈妙佩, 毛鸿忠, 韩立杰
    2015, 30(5):  478-48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7
    摘要 ( 569 )   HTML ( 7)   PDF (1781KB) ( 5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培养基、孵育温度及培养时间的选择对透析液和反渗水微生物监测总菌落计数的差异,确认透析液和反渗水微生物监测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 采用无菌透析液和无菌反渗水配置模拟污染水样本,倾注法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EMB)、大豆酪蛋白琼脂(TSA)、胰蛋白胨葡萄糖浸液(TGEA)培养基,于25℃和35℃分别进行培养,并记录培养48、72 h及7 d的生长情况。结果 不论是25℃还是35℃,TGEA的生长情况均最佳且最接近预期菌落数(P<0.05);各种培养基培养72 h比48 h生长好(P<0.05);培养7 d后的菌落数与培养7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倾注平板法及TGEA培养基对透析液和反渗水进行微生物监测,需同时在25℃及35℃条件下培养至少72 h,方可产生有效的监测报告,确保患者的透析安全。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研究
    何文军, 黄家平, 梁伟东, 莫翔, 梁少华
    2015, 30(5):  484-48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8
    摘要 ( 265 )   HTML ( 7)   PDF (813KB) ( 3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CR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行PCI术并于术后6个月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186例,其中术后发生ISR(ISR组)22例,无ISR发生(非ISR组)164例。检测两组PCI术前和术后血清ox-LDL、CRP水平。结果 ISR组和非ISR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症、血脂水平、血管病变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PCI术后ox-LDL、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非ISR组PCI术前和术后ox-LDL、CRP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ISR组术前、术后ox-LDL水平均高于非ISR组(P<0.05);术前2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SR组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ISR组、非ISR组无论是PCI术前还是PCI术后,ox-LDL与CRP均呈正相关[ISR组:术前、术后r值(P值)分别为0.392(0.020)、0.431(0.010);非ISR组:术前、术后r值(P值)分别为0.382(0.024)、0.526(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ox-LDL[优势比(OR)=1.27,95%可信区间(CI):1.05~1.79]和术前CRP水平(OR=1.82,95%CI:1.68~2.30)是ISR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PCI术后ox-LDL和术前CRP水平升高对预测ISR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PCI手术患者血清TSH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吴卫云, 邬升超, 颜红梅, 吴炯, 郭玮, 张春燕, 宋斌斌, 潘柏申
    2015, 30(5):  489-4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19
    摘要 ( 260 )   HTML ( 7)   PDF (760KB) ( 4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手术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初次入组1 122名行PCI术患者,根据所设定的筛选标准最后入组1 000名患者。根据TSH检测结果,将人群分为正常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简称亚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简称亚临床甲亢组)。将Gensini积分和患者是否接受支架治疗作为主要的临床终点事件,以Gensini积分>50表示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结果 正常人群组和亚临床甲减组中,Gensini积分>50的患者在两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0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是否为亚临床甲减是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较高(Gensini积分>50)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5,95%可信区间(CI):1.244~2.766,P=0.002]。而在TSH水平正常的人群中,Gensini积分是否>50以及患者行支架术的情况在各组中的分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亚临床甲减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正常范围内TSH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单一位点夹心抗体法结合循环增强荧光免疫技术检测BNP的评估
    肖春海, 梁爽, 刘静凡, 李飞飞, 朱庆华, 瞿培培, 董志武
    2015, 30(5):  495-4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0
    摘要 ( 411 )   HTML ( 5)   PDF (1468KB) ( 69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评价单一位点夹心抗体(SES)法结合循环增强荧光免疫技术(CEIFA)检测B型钠尿肽(BNP)的性能。方法 用SES法结合CEIFA仪检测BNP,对其精密度、线性范围、功能敏感性、回收率、样本稳定性及与西门子ADVIA Centaur CP化学发光仪(简称Centaur CP)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 SES法结合CEIFA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38%~7.84%和10.47%~11.21%。线性范围为25~5 000 pg/mL。功能敏感性为12.5 pg/mL。回收率为95.04%~109.2%。与Centaur CP比较,其回归方程为Y=0.998 3X-22.38(r=0.969,P<0.01)。对样本稳定性的要求低于Centaur CP。结论 SES法结合CEIFA测定BNP具有较好的性能,与传统的双抗体夹心发光法比较有一定优势,适合临床急诊实验室使用。
    PMA-qPCR定量检测畜禽肉类中沙门菌活菌的研究
    於颖, 王文静, 陆晔
    2015, 30(5):  500-50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1
    摘要 ( 295 )   HTML ( 5)   PDF (1468KB) ( 5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将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相结合定量检测畜禽肉类中活的沙门菌。方法 通过优化光反应时间、PMA浓度等PMA作用条件,建立PMA-qPCR方法,构建重组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考察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并将该方法用于定量检测未经增菌培养的畜禽肉类样品中的沙门菌。结果 在PMA浓度为15 μg/mL、曝光5 min的条件下可完全抑制样品中死菌DNA的扩增。建立的定量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值)与质粒标准品模板的拷贝数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7 9),最低可检出10 拷贝/反应体系。所建立的PMA-qPCR方法最低可检出21 拷贝/μL沙门菌。采用PMA-qPCR检测人工染菌鸡肉样品,最低可检出103 CFU/mL沙门菌。结论 用PMA-qPCR方法可实现定量检测畜禽肉类样品中活的沙门菌,从而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
    基础研究·论著
    5-氮-2'-脱氧胞苷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范可尼贫血互补基团F表达的影响
    余宗涛, 张吉才, 高琼, 高波, 胡春卉
    2015, 30(5):  507-51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2
    摘要 ( 245 )   HTML ( 3)   PDF (846KB) ( 4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抑癌基因范可尼贫血互补基团F(FANC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浓度为0.5、5、50 μmol/L的5-Aza-CdR处理人肺癌细胞株A549,常规培养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活性,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FANCF基因甲基化状态;以荧光定量PCR检测FANCF mRNA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5-Aza-CdR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抑制率(CPIR)随5-Aza-CdR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呈剂量依赖性(P<0.005)和时间依赖性(P<0.001);药物处理后FANCF mRNA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与5-Aza-CdR剂量呈正相关(r=0.998, P<0.05)。结论 5-Aza-CdR能使FANCF基因去甲基化,促进细胞凋亡,增强抑癌功能,但同时有增加顺铂耐药的风险。
    实验室管理·论著
    新鲜血液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郭晓俊, 王青, 宋颖, 缪颖波, 许蕾
    2015, 30(5):  512-51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3
    摘要 ( 287 )   HTML ( 3)   PDF (835KB) ( 7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鲜血液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程序。方法 用国际临床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对新鲜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计数;明确整个测定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来源,根据国标标准化组织(ISO)《测量不确定度表述指南》(GUM)文件中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按A、B两类不确定度的计算方式对各分量分别进行评定,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最后取95%可信区间,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新鲜血液白细胞计数的均值为6.71×109/L;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97×109/L,取95%可信区间、包含因子k=2,计算得扩展不确定度为0.19×109/L。结论 新鲜血液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重叠计数校正及加样体积。因此,对血液样本的加样稀释和测定应严加控制,确保测量结果具有较小的不确定度。同时建立了白细胞计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估模型,可应用于白细胞计数项目的量值溯源和标准化,为常规检测系统向参考方法溯源提供有效途径。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检验科生化项目检验中室内质量控制失控分析
    王晓艳, 孙辉, 孙刚, 蔡淑敏
    2015, 30(5):  517-5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4
    摘要 ( 285 )   HTML ( 0)   PDF (784KB) ( 8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检验科临床生化项目室内质控失控原因,总结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逐步降低失控率。方法 参照Westgard质控规则,回顾性分析5年间使用OLYMPUS AU5421/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的试剂、质控品、校准品进行日常室内质量控制的失控结果,根据校准品、试剂、人为因素、质控品、仪器及其它因素等6大原因统计分析失控情况。结果 临床生化项目室内质控5年间共失控242例次,失控发生次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失控原因中涉及校准品69例次、试剂54例次、质控品50例次、人为因素31例次、仪器23例次、其它原因15例次。校准品原因、试剂原因、质控品原因占质量控制失控所有原因的70%以上,与人为因素、仪器因素及其它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校准品、试剂、质控品问题以及人为因素、仪器问题是发生质量控制失控的主要原因,临床实验室应针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制定规范的SOP文件,严格控制生化检测项目的质量,持续改进临床检验质量。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HBV感染妊娠早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的初步观察
    马小艳, 孙继云, 蔡晧东
    2015, 30(5):  519-5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5
    摘要 ( 226 )   HTML ( 0)   PDF (791KB) ( 4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 收集492例HBV感染妊娠妇女(HBV感染组)孕早期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并与118名未感染HBV的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进行对照。结果 HB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和游离T3(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T4(FT4)水平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00 1和0.001 9);HBV感染组的妊娠妇女TSH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8)。结论 HBV感染的妊娠妇女更容易发生妊娠期亚临床或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
    感染性标志物预测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的分析
    钟倩怡, 李招云, 卢国光, 缪蕾蕾
    2015, 30(5):  522-52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6
    摘要 ( 320 )   HTML ( 0)   PDF (799KB) ( 10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6种感染性标志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预测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种感染性标志物在150例血培养阳性组与138例血培养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血培养阳性组6种感染性标志物与血培养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L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低,为0.58(95%CI:0.47~0.69),诊断效能最低。NLR在血常规的4个参数(WBC、NEU、NLR、PLT)中AUC最高,为0.69(95%CI:0.59~0.78),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也为4个参数中最高,分别为58.67%、81.13%、52.94%;CRP有较好的敏感性(72.00%),但特异性在6个指标中最低(52.17%);P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AUC均为最高,分别为85.33%、93.48%、95.52%、79.25%和0.89(95%CI:0.83~0.96)。结论 感染性标志物可作为诊断血流感染的有效补充,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杭州市老年病院ICU 2011~2013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江琴, 刘东欣
    2015, 30(5):  525-52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7
    摘要 ( 215 )   HTML ( 0)   PDF (842KB) ( 3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物耐受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1~2013年ICU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 966株细菌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5 96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G+)菌1 256株、革兰阴性(G-)菌4 710株。G-从2011年~2013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液化沙雷菌发现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高,其中对头孢类药物表现最为敏感,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超过5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较好,药物敏感性均超过50%,但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第2代、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甚至是第4代头孢类药物的敏感性也基本不超过50%。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对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均超过70%。液化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达到100%,对复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均超过70%。结论 G-菌是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早期介入治疗,定期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方向。
    实验室管理·论著
    检验结果参考变化值建立的探讨
    陈红燕, 裘海文
    2015, 30(5):  529-5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8
    摘要 ( 217 )   HTML ( 0)   PDF (736KB) ( 5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考变化值为两个检验结果合计的随机变异。可通过评价个体连续检验结果差值的统计学差异,实现患者检验结果的临床监测。检验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其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建立参考变化值,并指导临床应用。

    综述与讲座
    脓毒症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许程, 徐元宏
    2015, 30(5):  533-5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29
    摘要 ( 397 )   HTML ( 1)   PDF (741KB) ( 8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近期关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研究备受关注。文章结合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阐述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内毒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1,3)β-D葡聚糖(BG)及半乳甘露聚糖(GM)等标志物诊断早期脓毒症、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研究进展,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载脂蛋白E受体2的研究进展
    卢东赫, 付滨丽, 高飞, 张文静, 刘彦虹
    2015, 30(5):  537-54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30
    摘要 ( 410 )   HTML ( 0)   PDF (883KB) ( 5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脂蛋白E受体2(ApoER2)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中,且能够与多种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配体相互作用,在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对ApoER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以及ApoER2的表达与疾病相关性进展作一综述。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金涛
    2015, 30(5):  541-54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31
    摘要 ( 226 )   HTML ( 2)   PDF (747KB) ( 6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常可致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增高,是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因之一,可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ICP致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围生儿病死率。血清总胆汁酸(sTBA)是早期诊断ICP的灵敏指标之一。文章从sTBA与ICP的关系、sTBA和肝功能指标对ICP的应用价值、sTBA对胎儿的影响及ICP的发病机制方面对sTBA在ICP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

    经验交流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妇科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王振华, 应晓
    2015, 30(5):  545-54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5.032
    摘要 ( 169 )   HTML ( 1)   PDF (700KB) ( 3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