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气相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成为临床生化检验中有效的检测工具。文章对质谱以及生物质谱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做了介绍。质谱技术较其他传统生化免疫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低检测限等明显优势,其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质谱分析技术已被公认为是代谢性疾病化学诊断的有用手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以对130余种代谢疾病进行筛查和化学诊断,串联质谱法可同时筛查30余种脂肪酸代谢异常疾患和部分氨基酸代谢异常,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疾病的筛查。应用质谱分析技术分析诊断遗传代谢疾病的实验室逐年递增,但其实验操作较为繁杂。临床实验室国际标准化管理是保证质谱分析技术为临床检验服务的前提。网络化实验室体系可以简化实验室的操作,保证良好的实验室管理。
参考变化值为两个检验结果合计的随机变异。可通过评价个体连续检验结果差值的统计学差异,实现患者检验结果的临床监测。检验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其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建立参考变化值,并指导临床应用。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近期关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研究备受关注。文章结合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阐述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内毒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1,3)β-D葡聚糖(BG)及半乳甘露聚糖(GM)等标志物诊断早期脓毒症、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研究进展,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载脂蛋白E受体2(ApoER2)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中,且能够与多种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配体相互作用,在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对ApoER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以及ApoER2的表达与疾病相关性进展作一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常可致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增高,是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因之一,可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ICP致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围生儿病死率。血清总胆汁酸(sTBA)是早期诊断ICP的灵敏指标之一。文章从sTBA与ICP的关系、sTBA和肝功能指标对ICP的应用价值、sTBA对胎儿的影响及ICP的发病机制方面对sTBA在ICP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