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分析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小板(PLT)减少原因,并研究区分革兰阳性(G+)细菌与革兰阴性(G-)细菌生化特征,为临床早期预防多器官衰竭,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
方法检测155例脓毒症患者组、56例非脓毒血症患者(感染组)和43例非感染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及Bcl-xL蛋白水平,对上述3组患者的6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进行血细菌培养,将75例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分为G+组和G-组,检测分析2组间PLT、PCT结果、Bcl-xL蛋白水平及在不同PCT截值的百分比。
结果脓毒症患者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感染组比较, PLT、PCT、CRP和Bcl-x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PCT、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LT和Bcl-x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G+细菌与G-细菌脓毒症患者在PCT<2.0 ng/mL时,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ng/mL≤PCT≤10.0 ng/mL时,G+组患者的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而在PCT≥10.0 ng/mL时,G-组患者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G-细菌性脓毒症组PLT、PCT水平均低于G+细菌性脓毒症组(P<0.01)。
结论脓毒症患者出现PLT减少、PCT升高与细菌作用于Bcl-xL启动PLT凋亡程序有关;G-细菌致脓毒症较G+细菌更易启动PLT凋亡,具有更高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