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2-28
    质谱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专题
    质谱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前景
    罗燕萍
    2015, 30(2):  97-10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1
    摘要 ( 643 )   HTML ( 2)   PDF (741KB) ( 8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是一种直接从完整细菌中获得蛋白指纹图谱,从而对细菌进行快速鉴定的方法,由于可以对常见细菌,诺卡菌、分枝杆菌、厌氧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定,近年来备受推崇。该文对这次质谱专题刊登的1篇综述和4篇论著进行总结评价。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这项技术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MALDI-TOF MS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戴颖欣, 李敏
    2015, 30(2):  102-10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2
    摘要 ( 388 )   HTML ( 4)   PDF (674KB) ( 7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是一种软电离质谱,适用于分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可用来绘制微生物的蛋白质图谱,达到鉴定的目的。基于MALDI-TOF MS的蛋白质谱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敏感性高、高通量等特点,目前已应用于细菌和真菌的鉴定,其在微生物耐药性分析、分型和毒力研究等科研领域的应用也初有成效,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以MALDI-TOF MS为代表的蛋白质谱技术在微生物检验和科研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MALDI-TOF MS在中段尿样本细菌直接检测中的应用
    王琳, 李佳萍, 陈功祥, 张嵘
    2015, 30(2):  108-11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3
    摘要 ( 414 )   HTML ( 1)   PDF (660KB) ( 6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系统对中段尿样本中的细菌进行直接快速检测,以建立快速的细菌检测方法便于临床应用。

    方法

    692例中段尿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利用MALDI-TOF MS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简称Vitek 2 Compact)对单个菌落进行鉴定;同时对尿液样本进行前处理后直接进行质谱分析。

    结果

    692例中段尿样本中,98例单一菌感染且细菌数>104 CFU/mL的样本应用MALDI-TOF MS直接检测出74株菌,检出率达75.5%,其中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达79.6%;粪肠球菌23株,检出率为100.0%;摩根摩根菌5株,检出率为100.0%。64例样本为2种菌混合感染,采用MALDI-TOF MS直接检测出44例样本中的1种优势细菌。质谱直接检测尿液的鉴定结果与单菌落质谱鉴定结果及Vitek 2 Compact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0%。

    结论

    MALDI-TOF MS可用于直接检测尿液样本中的细菌,检出率高,结果可靠;MALDI-TOF MS对混合菌感染的样本有一定鉴定能力;该方法可比常规尿培养鉴定方法提早42 h报告鉴定结果,是对临床尿液样本细菌鉴定的一大革命性进步。

    分离胶促凝管联合MALDI-TOF MS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细菌
    陈峰, 李媛睿, 皇甫昱婵, 陶晓勤, 刘瑛
    2015, 30(2):  113-1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4
    摘要 ( 325 )   HTML ( 4)   PDF (692KB) ( 7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用分离胶促凝管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待测菌的方法并评估其鉴定符合率。

    方法

    共收集阳性血培养491例,利用分离胶促凝管直接从血培养瓶中富集并提纯菌体,采用MALDI-TOF MS对待测菌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对报阳性血培养瓶进行转种培养,纯菌落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简称Vitek 2 Compact)进行鉴定。若两者鉴定结果不一致,则以基因测序结果予以确证。

    结果

    491例阳性血培养瓶鉴定出的待测菌包括30个属和64个种。在462例单菌株感染血培养瓶中,菌株的种、属鉴定符合率分别为73.6%和3.7%。其中175例革兰阴性菌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84.0%(147例)和2.9%(5例);251例革兰阳性菌的种、 属鉴定率分别为75.3%(189例)和4.4%(11例);36例念珠菌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19.4%(7例)和2.8%(1例)。在29例复数菌感染血瓶中,鉴定出其中一种细菌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79.3%(23例)和10.3%(3例)。血流感染中常见病原菌的菌种鉴定符合率达83.3%~96.9%。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分离胶促凝管联合MALDI-TOF MS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待测菌的方法,与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相比,对血流感染中主要病原菌的鉴定符合率较高,且方法快速、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MicroflexTM MALDI-TOF MS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肠杆菌科细菌鉴定能力的比较
    刘瑛, 俞静, 陈峰, 刘婧娴, 李媛睿, 皇甫昱婵, 沈立松
    2015, 30(2):  122-1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5
    摘要 ( 397 )   HTML ( 1)   PDF (1043KB) ( 7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MicroflexTM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简称Vitek 2 Compact)对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能力。

    方法

    采用MicroflexTM MALDI-TOF MS 和Vitek 2 Compact同时对545株肠杆菌科质控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不一致者采用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或细菌16S rDNA基因测序予以确证。

    结果

    MicroflexTM MALDI-TOF MS对545株细菌的种和属的鉴定率分别为97.1%、2.9%。Vitek 2 Compact对545株细菌的种、群、属的鉴定率分别为83.3%、13.9%和2.2%,鉴定错误率为0.2%,未鉴定率为0.4%。

    结论

    MicroflexTM MALDI-TOF MS对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符合率高于Vitek 2 Compact,且操作快速、简便,成本低,可用于临床肠杆菌科细菌的常规快速鉴定。

    两种MALDI-TOF MS系统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白念珠菌以外酵母样真菌
    黄声雷, 胡必杰, 陈蓉, 周春妹
    2015, 30(2):  128-13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6
    摘要 ( 313 )   HTML ( 3)   PDF (659KB) ( 6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2种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系统(Autoflex MALDI-TOF MS和Vitek MALDI-TOF MS)在快速鉴定血培养中分离的白念珠菌以外酵母样真菌的应用。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住院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白念珠菌以外酵母样真菌59株,以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鉴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utoflex MALDI-TOF MS、Vitek MALDI-TOF MS和API 20C AUX 3种系统鉴定的准确性。

    结果

    59株菌株包含了11种真菌,其中近平滑复合体30株(占50.8%)、热带念珠菌11株(占18.6%)、光滑念珠菌8株(占13.6%)、克柔念珠菌2株(占3.4%)、新生隐球菌2株(占3.4%)、异常威克汉姆酵母2株(占3.4%)、季也蒙念珠菌复合体1株(占1.7%)、葡萄牙念珠菌1株(占1.7%)、阿萨希毛孢子菌1株(占1.7%)和酿酒酵母1株(占1.7%)。3种系统鉴定真菌总的准确性分别为Autoflex MALDI-TOF MS 93.2%、Vitek MALDI-TOF MS 83.1%和API 20C AUX 79.7%,2种MALDI-TOF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其中对白念珠菌以外酵母样真菌的鉴定准确性分别为Autoflex MALDI-TOF MS 100.0%、Vitek MALDI-TOF MS 84.9%和API 20C AUX 84.9%,2种MALDI-TOF 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对念珠菌属外的少见真菌鉴定准确性分别为Autoflex MALDI-TOF MS 33.3%、Vitek MALDI-TOF MS 66.6%和API 20C AUX 33.3%。

    结论

    MALDI-TOF MS系统和目前常规生化鉴定方法相比,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对于临床血培养分离真菌的鉴定,Autoflex MALDI-TOF MS鉴定准确性和Vitek MALDI-TOF MS相似,但对常见非白念珠菌的鉴定,Autoflex MALDI-TOF MS鉴定准确性优于Vitek MALDI-TOF MS。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5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分型与骨髓血液学分析
    杨丽妙, 张亚平, 杨洪乐, 邢江涛, 胡蕊, 朱芸
    2015, 30(2):  132-1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7
    摘要 ( 243 )   HTML ( 3)   PDF (1009KB) ( 5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免疫组化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骨髓形态学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以确定临床分期。

    方法

    用单克隆相关抗体对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55例淋巴瘤患者均做骨髓形态学检查。

    结果

    免疫组化: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3阳性率85.00%,CD45RO阳性率90.47%; B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20阳性率89.65%,CD79a阳性率88.90%。骨髓形态学:淋巴瘤骨髓侵犯9例(16.36%),进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期的7例(12.72%)。19例患者淋巴瘤细胞<5%,对此类患者应进行动态观察,密切观察骨髓中的形态学变化。

    结论

    免疫组化可以确定T、B淋巴瘤类型,是对组织形态学诊断的补充,使淋巴瘤诊断更准确可靠。骨髓形态学可以确定淋巴瘤患者有无骨髓侵犯及有无进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期,以确定临床分期。

    不同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差异原因分析
    晏峰, 任振焕, 周颖
    2015, 30(2):  137-14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8
    摘要 ( 258 )   HTML ( 1)   PDF (717KB) ( 7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分析细菌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小板(PLT)减少原因,并研究区分革兰阳性(G+)细菌与革兰阴性(G-)细菌生化特征,为临床早期预防多器官衰竭,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

    方法

    检测155例脓毒症患者组、56例非脓毒血症患者(感染组)和43例非感染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及Bcl-xL蛋白水平,对上述3组患者的6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进行血细菌培养,将75例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分为G+组和G-组,检测分析2组间PLT、PCT结果、Bcl-xL蛋白水平及在不同PCT截值的百分比。

    结果

    脓毒症患者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感染组比较, PLT、PCT、CRP和Bcl-x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PCT、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LT和Bcl-x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G+细菌与G-细菌脓毒症患者在PCT<2.0 ng/mL时,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ng/mL≤PCT≤10.0 ng/mL时,G+组患者的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而在PCT≥10.0 ng/mL时,G-组患者百分率明显高于G+组(P<0.01)。G-细菌性脓毒症组PLT、PCT水平均低于G+细菌性脓毒症组(P<0.01)。

    结论

    脓毒症患者出现PLT减少、PCT升高与细菌作用于Bcl-xL启动PLT凋亡程序有关;G-细菌致脓毒症较G+细菌更易启动PLT凋亡,具有更高危险性。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及CD28+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周韵娇, 李鹏, 张丽红, 钱英俊, 牛建英
    2015, 30(2):  141-14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09
    摘要 ( 244 )   HTML ( 0)   PDF (653KB) ( 5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外周血Th1/Th2及CD28+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在疾病进程中可能的细胞免疫学机制。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CGN患者及30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h1/Th2和CD28+细胞的百分率,用SPSS 16.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GN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Th1和Th2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h1/Th2比值明显增高(P<0.05);CGN患者CD28+、CD4+CD28+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P均<0.01)。

    结论

    CGN患者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活化受限,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h1和Th2细胞失衡,通过对CGN患者外周血Th1/Th2及CD28+细胞的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临床分期HIV-1感染者/AIDS患者血样的蛋白印迹试验带型分析
    郭川, 纪琳莹, 吴耀波, 林洁敏, 陈婉
    2015, 30(2):  145-1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0
    摘要 ( 514 )   HTML ( 1)   PDF (659KB) ( 7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各临床分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血清中病毒蛋白抗体的变化,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HIV-1感染者/AIDS患者蛋白印迹试验(WB)的带型特点。

    方法

    对汕头市2009至2012年确证的部分HIV-1抗体阳性病例进行CD4+T细胞计数,根据计数结果对病例进行分组:原发感染期组(CD4+ ≥500/mm3);感染中期组(CD4+ ≥ 200 /mm3且<500/mm3); AIDS期组(CD4+ <200/mm3);对各组的WB结果进行病毒蛋白(p17、p24、p31、p39、gp41、p51、p55、p66、gp120、gp160)抗体的阳性率统计以及带型分析。

    结果

    病毒蛋白p24、p31、gp41、p51、p66、gp120和gp160的抗体阳性率较高(总阳性率分别为98.2%、92.0%、90.8%、89.5%、93.3%、98.7%和97.5%),且在3个分期组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病毒蛋白p17、p39和p55呈现较低的抗体阳性率(总阳性率分别为68.9%、49.1%和42.5%);蛋白p17的阳性率从原发感染期的91.5%降为感染中期的62.8%(P<0.01)及AIDS期59.3%(P<0.01);WB结果中的全带型、缺失p39+p55和缺失p17+p39+p55的带型是3个疾病分期组患者的常见带型;在3个分期组中,原发感染期中全带型出现率最高(60.8%),而缺失p17+p39+p55的出现率最低(6.5%)。

    结论

    病毒蛋白p17抗体的阴转可以作为疾病从原发感染期进入感染中期/AIDS期的一个潜在判别指标。

    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骨代谢平衡分析
    王瑛, 沈建雄, 徐旻, 薛志忠
    2015, 30(2):  149-15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1
    摘要 ( 445 )   HTML ( 0)   PDF (705KB) ( 7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患者骨代谢平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检测80例25-羟基维生素D≤37.5 nmol/L的慢性肾衰患者及5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75.0 nmol/L)外周血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β-异构化的C-端肽(β-CTx)、甲状旁腺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P)、钙、镁、磷、铁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的慢性肾衰组tP1NP、骨钙素、β-CTx、PTH、磷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项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和血钙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3,P<0.05]。

    结论

    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的慢性肾衰患者的骨代谢特征是以破骨和成骨同时增强的高转换代谢型,对此类患者进行骨转换率的监测比单纯的血钙监测更有意义。

    创伤性骨折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检测价值比较
    李晓楠, 刘军权
    2015, 30(2):  152-1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2
    摘要 ( 406 )   HTML ( 1)   PDF (662KB) ( 4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创伤性骨折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变化,了解创伤后患者Glu升高是糖尿病还是创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所致。

    方法

    将87例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按入院时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创伤性骨折已知糖尿病组(17例)、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22例,入院后确诊有糖尿病)、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48例),于入院时和治愈出院时分别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果糖胺法检测Glu和GSP水平。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

    急性创伤性骨折各组入院时Glu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以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升高最为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GSP水平高于其余3组(P均<0.05),而创伤性骨折已知糖尿病组、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G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创伤性骨折各组治愈出院时Glu水平均恢复正常;而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由于前期的高Glu导致GSP升高,因此,GSP结果仍明显高于创伤性骨折已知糖尿病组、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治愈出院时Glu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而GSP水平治愈出院时和入院时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Glu检测可以作为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的一种方法。GSP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鉴别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Glu升高是属于应激性反应还是糖尿病性升高的重要依据。

    上海地区859名青少年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及耐药状况调查
    聂志妍, 陈旭, 周红, 韩立中, 倪语星
    2015, 30(2):  156-15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3
    摘要 ( 232 )   HTML ( 0)   PDF (831KB) ( 4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率及耐药情况。

    方法

    用鼻拭子法采集859名学生鼻腔样本,采用革兰染色、鸟氨酸脱羧酶试验、DNA酶试验、高盐甘露醇平板生长试验和血浆凝固酶试验(试管法)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纸片扩散法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耐药性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和杀白细胞毒素(PVL)毒力基因。

    结果

    该校在校生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率为7.0%(6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0.0%,PVL毒力因子阴性,SPA分型1株为spa基因阴性,其余59株呈现克隆多样性,发现3个新的spa型。

    结论

    该校青少年鼻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率低,未发现MRSA。

    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仇广翠, 孙明忠, 邵良荣, 金浩, 陆强
    2015, 30(2):  160-1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4
    摘要 ( 255 )   HTML ( 0)   PDF (682KB) ( 5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盐城地区三级医疗机构环境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加强控制医院内感染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仪对627例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结果

    从627例标本中共检出213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3.97%。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分布以内科病房最高为66.67%,其次为妇产科病房及治疗室分别为43.84%、43.08%;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96.70%和99.73%;产ESBLs菌株占34.27%(73/213)。

    结论

    医院环境中肺炎克雷伯菌污染较重,耐药率高,耐药谱广。应加强医院环境消毒,加强监测,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2 418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吴芳芳, 许纹, 杨乐园
    2015, 30(2):  163-1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5
    摘要 ( 282 )   HTML ( 3)   PDF (683KB) ( 5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从血标本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

    结果

    2 418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26株,阳性率为9.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3株(63.3%),革兰阳性球菌83株(36.7%),分离出最多的为大肠埃希菌99株(43.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株(19.0%)和肺炎克雷伯菌20株(8.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高度敏感。

    结论

    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早期有效的预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预后
    彭友帆, 刘洋, 张朝霞
    2015, 30(2):  167-17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6
    摘要 ( 182 )   HTML ( 0)   PDF (1162KB) ( 5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长期预后中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60例IM治疗阶段的CML患者骨髓标本,运用骨髓细胞形态学(BM)、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常规染色体分析方法(CC)对入组的CML患者每3~6个月进行48个月疗效观察。

    结果

    运用FISH技术在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第12个月检测融合基因Bcr-abl阳性细胞<10%的病例,其在第12个月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CCR),同时,在第36个月和第48个月所观察的大多数患者均获得了无事件生存,与Bcr-abl阳性细胞百分数>10%的患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似的,运用RT-PCR和CC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检测Bcr-Abl mRNA以及阳性分裂相百分数,两组病例在第36个月和第48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第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ISH分析技术可以为CML的长期预后提供早期有效的预测。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诊断白血病四种分型中的应用
    黄华, 陈林兴, 林美册, 黄靖宇
    2015, 30(2):  173-17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7
    摘要 ( 331 )   HTML ( 0)   PDF (1421KB) ( 8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白血病典型的4种分型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建立白血病分型的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

    方法

    应用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检测1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1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采用Biomarker Wizard 及Biomarker Patterns 5.0软件进行标记物的比较判别,建立决策树诊断模型。

    结果

    由m/z 3 376、8 055及9 421建立决策树诊断模型,其中1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检出率为75.0%(12/16)、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出率为100.0%(18/18)、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出率71.4%(10/14)、1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检出率为87.5%(12/14)。

    结论

    由3个蛋白标记峰构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为白血病4种分型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SYSMEX CS 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王芳, 张军, 徐唯傑, 乐军, 陈晓燕, 陈晋
    2015, 30(2):  177-1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8
    摘要 ( 581 )   HTML ( 3)   PDF (656KB) ( 7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Sysmex CS 5100(下简称CS 51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性能评价。

    方法

    对CS 5100血凝仪的准确性、不精密度、Fg线性(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并与Sysmex公司生产的CA 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相关性试验,所测指标为PT、PT(INR)、APTT、Fbg、TT、AT、D二聚体(DD)和FDP。

    结果

    准确性试验测定结果在质控说明书给定的范围内。批内最大变异系数(CV)与日间最大CV均符合符合相关行业文件要求。Fbg线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Fbg线性范围为1.071~5.355,相关系数(r)值为0.995 0,符合规定要求(r≥0.975)。参考范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各项检测指标R值均>0.9,实验室预设参考范围可适用于该仪器。CS 5100与CA 7000的各项检测项目r值均>0.95,两仪器结果有很好的对比性。

    结论

    CS 5100有优异的准确性、精密度良好、Fbg检测范围宽、抗生物干扰能力强,完全可满足临床实验室要求。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分析性能评估
    李卿, 刘文彬, 金中淦, 唐丽萍, 王美娟, 欧元祝, 虞啸炫, 居漪
    2015, 30(2):  181-18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19
    摘要 ( 386 )   HTML ( 3)   PDF (967KB) ( 7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毛细管电泳(CE)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和抗干扰性,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比对。

    方法

    根据不同的评估内容,收集相应样本,分别使用SEBIA CAPILLARYSTM 2 Flex Piercing毛细管电泳仪(毛细管电泳法)、ARKRAY HA-8160全自动HbA1c分析仪(HPLC)和IFCC参考方法检测HbA1c。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HbA1c在常见浓度(4.91%~9.67%)下的不精密度均<2%;与IFCC参考方法,相关程度较好(R2=0.993);当HbA1c浓度为5.0%~17.6%时,毛细管电泳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 0.995),对氨甲酰化血红蛋白、不稳定HbA1c、胆红素、乳糜微粒等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绝对偏倚≤0.5%)。毛细管电泳法HbA1c的测定值与HPL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93)。

    结论

    毛细管电泳法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和抗干扰性等分析性能均符合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HbA1c的要求。

    基础研究·论著
    gp96、Mcl-1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李峰, 魏群, 黄东凤, 张弘
    2015, 30(2):  185-19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20
    摘要 ( 308 )   HTML ( 0)   PDF (1334KB) ( 5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研究gp96、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初步探讨其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别检测19例肝硬化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32例肝癌组织和21例对照肝组织(癌旁非硬化肝组织)中gp96、Mcl-1的表达,并分析其各自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取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肝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或癌旁非肝硬化组织,分别配对检测gp96、Mcl-1,比较两者的阳性表达率。

    结果

    对照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gp96阳性表达率逐渐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96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有无包膜、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FP)值、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肝癌组和肝硬化组Mc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肝癌组和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l-1阳性表达与肿瘤有无坏死和TNM分期有关(P<0.05)。肝癌组gp9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配对癌旁肝硬化组及配对癌旁非肝硬化组(P均<0.05);而肝癌组Mc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配对癌旁非肝硬化组,与配对癌旁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p96、Mcl-1过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gp96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向肝癌的恶性转化,有助于判断肝癌患者的预后。

    实验室管理·论著
    2010至2014年参加卫生部血铅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
    余晓刚, 颜崇淮
    2015, 30(2):  191-1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21
    摘要 ( 419 )   HTML ( 1)   PDF (809KB) ( 5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2010至2014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铅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的成绩,探讨稳定和提高血铅检测质量的因素,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偏差、能力比对(PT)得分和Z比分数对2010至2014年7个批次35份EQA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分析2010~2014年5年内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铅检测EQA的成绩,偏差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要求,均属在控范围;能力比对得分均为100%;Z比分数< 2.0,均为满意。

    结论

    本实验室的血铅检测系统完全胜任大批量样本的检测需求。在EQA统计中,Z比分数能更好剔除离群值的影响,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参评者的检测水平,可作为新的EQA统计方法。

    综述与讲座
    补体缺陷及其疾病
    李圣杰, 张爱平综述, 曹文俊审校
    2015, 30(2):  195-20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22
    摘要 ( 442 )   HTML ( 3)   PDF (895KB) ( 129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体系统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效应及其链式放大系统,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桥梁,同时作为机体免疫调控网络的重要环节,在维持机体免疫自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文献已报道补体系统中有多种成分缺陷及补体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异常的个体通常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或直接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该文对目前常见的补体缺陷及其参与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为疾病的实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3种不同方法检测艰难梭菌芽孢率的比较
    徐蓉, 葛平, 陈蓉, 刘学杰
    2015, 30(2):  201-20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23
    摘要 ( 277 )   HTML ( 2)   PDF (630KB) ( 8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艰难梭菌检测的芽孢率并进行比较。

    方法

    采用平板涂布法、相差显微镜计数法和孔雀绿染色法3种检测方法对艰难梭菌ATCC 43596和VPI 10463经培养96 h和120 h 后的芽孢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

    显示平板涂布法芽孢检出率最高为(25.3%、15.6%),变异较大(SD=7.1%,4.3%);相差显微镜计数法和孔雀绿染色法结果相近分别为(13.3%、9.4%)、(13.4%、9.8%),变异较小(SD=1.9%、0.8%)、(SD=1.4%、0.9%)。

    结论

    在选用平板涂布法检测芽孢率时,建议联合相差显微镜法或者孔雀绿染色法以减少偏移。

    经验交流
    降钙素原在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刘桂香, 商润萍, 武燕敏
    2015, 30(2):  203-20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2.024
    摘要 ( 305 )   HTML ( 2)   PDF (639KB) ( 5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证监护室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病理、生理紊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上各种有创操作。因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1],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且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早期诊断肺部感染对防止患者病情加重,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探讨PCT在重症患者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2011至2013年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
    张正银, 孙晴, 王立平
    2015, 30(2):  206-2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1.025
    摘要 ( 305 )   HTML ( 1)   PDF (631KB) ( 57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球菌是人体肠道的条件致病菌,不仅可引起尿路感染,还可引起败血症、腹腔炎、心内膜炎等危及生命的感染。其固有耐药性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肠球菌耐药菌株日益增多,耐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尤其是近年来耐万古霉素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的考验[1]。因此,对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了解其耐药现状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