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4, Vol. 29 ›› Issue (10): 1007-1012.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10.006
熊燕1, 张虹2, 陈炎添1, 容永璋3
XIONG Yan1, ZHANG Hong2, CHEN Yantian1, RONG Yongzhang
摘要:
目的 比较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调查其感染途径。方法 对诊断为血流感染的35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社区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87株,阳性分离率为6.5%;医院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264株,阳性分离率为13.1%。两组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菌株中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及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医院感染组菌群分布较社区感染组广,多重耐药率高。医院感染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37.9%、25.0%)高于社区感染组(18.5%、21.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77.8%、45.5%)亦高于社区感染组(46.2%、33.3%)。医院感染组主要的感染途径为血管内导管和尿道,社区感染组主要的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和胆道。呼吸道、胆道、尿道、腹部、肠道为感染途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皮肤伤口、血管内导管及不明途径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阳性菌。结论 医院感染组分离细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社区感染组,临床医生可根据其感染途径选择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经验性用药,待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用药。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