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30
    区域医学检验专题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模式探索与实践
    白建华, 曾宪飞, 郝晓柯
    2022, 37(12):  1109-111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1
    摘要 ( 230 )   HTML ( 445)   PDF (933KB) ( 2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可以由1个医学检验中心,也可以由多个医学实验室共同构成临床样本检测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能够统筹运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为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临床检验服务,在区域内实现检验资源共享、检验质量同质化、检验服务标准化和检验结果互认。目前,中国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依托区域优势和需求建立的不同模式的医学检验中心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对目前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模式、发展特色和运营现状进行介绍,为医学检验资源的高效整合提供参考。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智慧互联网检验的探索与实践
    阚丽娟, 李靖丽, 陈大洋, 韩心远, 汪之红, 蔡钦泉, 文启林, 柳震宇, 李明, 张秀明
    2022, 37(12):  1113-111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2
    摘要 ( 156 )   HTML ( 20)   PDF (1207KB) ( 1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智慧互联网检验工作流程在提升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内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多项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智慧互联网检验平台,实现区域内检验项目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的无缝对接。统计区域内互联网检验业务量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互联网检验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临床医生、患者、居民(统称用户)通过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检验平台,可根据实际需求或疾病状态通过不同路径自助申请检验项目,获得从检验项目申请到检验报告解读,以及互联网在线诊疗的全链条智慧化服务。用户可实现线上实名认证,自助缴费,区域内就近采样;互联网+护理提供上门采样服务;通过专用标本运输车和无人机运送检验样本。支持手机短信、医院、区域检验中心微信公众号、健康罗湖APP等多平台在线查阅检验报告,提供在线智能问诊和区域内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自2021年2月开始运行,至2022年11月,22个月检测业务量达1 054 057人次,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量为1 022 913人次,占互联网检测总业务量的97%。2021年深圳市42家公立三级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中,罗湖区人民医院位居第三,检测业务量和患者满意度持续、稳定上升。结论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智慧互联网检验可减少居民等候时间,降本增效,是更好地开展疾病干预和健康管理的重要途径。

    后疫情时代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新发展
    陈洪卫, 郭海涛, 侯彦强
    2022, 37(12):  1118-11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3
    摘要 ( 177 )   HTML ( 20)   PDF (932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模式,其发展与中国的强基层、分级诊疗政策相契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展现出诸多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后疫情时代,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云检”“淘检”服务打造出检验新业态、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加速推进、医学检验泛中心化发展、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开启无人机物流新时代、智慧检验助力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基于新医改的深层次推进、社会需求和认可的提升,以及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必将向更高、更快、更强、更智能迈进。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微生物检测水平中的作用
    范维肖, 曾宪飞, 郝晓柯, 徐修礼
    2022, 37(12):  1122-112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4
    摘要 ( 111 )   HTML ( 19)   PDF (830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微生物学是诊治感染性疾病的关键学科,由于学科复杂性和医院感染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直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短板。近年来,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不断推动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建设,以此来推动分级诊疗,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提高,提高检验同质化水平。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强大的临床微生物检测中心,以支撑基层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文章对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微生物检测水平的作用进行概述。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洪卫, 侯彦强
    2022, 37(12):  1125-112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5
    摘要 ( 140 )   HTML ( 7)   PDF (867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联合体是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各级医院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医疗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近几年,各地因地制宜地组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建立有序、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上海市检验结果互认定量项目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杨雪, 居漪, 欧元祝, 朱宇清, 徐翀, 蒋玲丽, 王青, 周靖
    2022, 37(12):  1129-113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6
    摘要 ( 149 )   HTML ( 20)   PDF (1046KB) ( 1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上海市检验结果互认定量项目的检测性能,为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SCCL)58个检验结果互认定量项目第2次室间质量评价(EQA)参评实验室回报结果,计算各项目EQA成绩和基于5种来源允许总误差(TEa)的西格玛(σ)度量。结果 有802家临床实验室回报结果,抗凝血酶原项目EQA合格率为92.59%,有18个项目EQA合格率为100.00%;分别有32.54%的公立医疗机构和67.46%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成绩不合格。基于SCCL的TEa标准,有39个(67.24%)项目的σ度量>3;基于Tea的最大值,有51个(87.93%)项目的σ度量>3,有14个(24.14%)项目的σ度量>6;基于Eea的最小值,有12个(20.69%)项目的σ度量>3。结论 上海市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定量项目总体一致性较好,但部分检验项目不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应引起重视。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氧化应激标志物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
    王琳琳, 许丽丽, 范君, 钱余
    2022, 37(12):  1135-114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7
    摘要 ( 161 )   HTML ( 13)   PDF (958KB) ( 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氧化应激标志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状态(TA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还原酶(GR)]水平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222例(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患者136例(前列腺癌组)、健康体检者194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GPX、SOD、GR、 TAS和MDA水平。根据Gleason评分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6~7分组、8分组、9~10分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氧化应激标志物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SOD和TAS水平依次降低(P<0.001),MDA水平依次升高(P<0.001)。GPX和GR水平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6~7分组、8分组、9~10分组SOD和TAS水平依次降低(P<0.001)。GPX、GR和MDA水平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对照组作为参考,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后,SOD降低、TAS降低、MDA升高均是发生前列腺增生[比值比(OR)分别为1.014、8.117、1.020]和前列腺癌(OR值分别为1.054、22.894、1.256)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前列腺增生组作为参考,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后,SOD降低、TAS降低、MDA升高均是发生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40、15.577、1.012)。结论 SOD、TAS水平降低和MD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氧化应激紊乱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Lp(a)、apo B/apo A-1比值对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郑家华, 姚艳影, 高庆玲, 董晔
    2022, 37(12):  1141-114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8
    摘要 ( 136 )   HTML ( 16)   PDF (966KB) ( 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行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00例,根据介入治疗后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47例)、无MACE组(15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检测Lp(a)、apo B、apo A-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Lp(a)、apo B/apo A-1比值与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p(a)、apo B/apo A-1比值判断MACE发生的效能。结果 MACE组Lp(a)、apo B/apo A-1比值高于无MACE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p(a)、apo B/apo A-1比值与NT-proBNP、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apo B/apo A-1比值是AMI介入治疗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2.347、2.47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459~3.774、1.561~3.928]。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a)、apo B/apo A-1比值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模型判断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821、0.898。结论 Lp(a)、apo B/apo A-1比值升高是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在AMI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PTH、CRP、OPG/PYR比值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
    姚华龙
    2022, 37(12):  1146-115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09
    摘要 ( 163 )   HTML ( 20)   PDF (979KB) ( 1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C反应蛋白(CRP)、骨保护素(OPG)/吡啶啉(PYR)比值在老年骨质疏松症(O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疑似OP患者137例,根据是否确诊OP分为OP组(32例)和非OP组(10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测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和血清PTH、CRP、OPG水平,以及尿PYR水平,计算OPG/PYR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腰椎、股骨颈BM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OP的效能。结果 OP组糖尿病比例和血清PTH、CRP水平高于非OP组(P<0.05),腰椎BMD、股骨颈BMD、OPG/PYR比值均低于非OP组(P<0.05)。2个组之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比例、吸烟史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冠心病比例、高血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H、CRP与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负相关(P<0.05),OPG/PYR比值与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糖尿病因素后,PTH、CRP、OPG/PYR比值仍与腰椎BMD和股骨颈BMD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H、CRP、OPG/PYR比值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O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826、0.861、0.912。结论 PTH、CRP、OPG/PYR比值与OP有关,或可用于OP的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

    触珠蛋白和铁蛋白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邓婕, 邓敏
    2022, 37(12):  1151-115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0
    摘要 ( 165 )   HTML ( 9)   PDF (1062KB) ( 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触珠蛋白和铁蛋白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的患者10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检测治疗前的血清触珠蛋白和铁蛋白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预后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触珠蛋白和铁蛋白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83、0.87。根据ROC曲线确定的触珠蛋白和铁蛋白的最佳临界值(触珠蛋白为1.37 g/L,铁蛋白为217.1 μg/L)分别分组。触珠蛋白>1.37 g/L组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高于触珠蛋白≤1.37 g/L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蛋白>217.1 μg/L组年龄、CE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和总胆红素(TB)显著高于铁蛋白≤217.1 μg/L组,白蛋白(Alb)低于铁蛋白≤217.1 μg/L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触珠蛋白≤1.37 g/L组中位生存期(19个月)显著长于触珠蛋白>1.37 g/L组(10个月,P<0.001);铁蛋白≤217.1 μg/L组中位生存期(21个月)显著长于铁蛋白>217.1 μg/L组(10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CRP、白蛋白、触珠蛋白和铁蛋白是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1.99、2.12、1.38、1.76、1.70,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38~10.64、1.20~3.72、1.08~2.03、1.14~3.29、1.07~2.94]。结论 检测触珠蛋白和铁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徐润灏, 邹琛, 曹芸, 陈风, 刘怡菁, 张舒林, 张洁
    2022, 37(12):  1157-11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1
    摘要 ( 130 )   HTML ( 10)   PDF (1163KB) ( 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64例早期NSCLC患者(早期NSCLC组)、55例中晚期NSCLC患者(中晚期NSCLC组)、6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和8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14种血清氨基酸[丙氨酸(Ala)、甘氨酸(Gly)、亮氨酸(Leu)、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蛋氨酸(Met)、酪氨酸(Tyr)、谷氨酸(Glu)、精氨酸(Arg)、组氨酸(His)、赖氨酸(Lys)、瓜氨酸(Cit)、鸟氨酸(Orn)]水平,同时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拟合出各项指标的最佳诊断组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早期NSCLC的效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早期NSCLC组血清His、Lys水平降低(P<0.05),血清Ala、Glu、Pro、Val 、Cit、Orn、CA 19-9、CEA、CYFRA 21-1水平升高(P<0.05)。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早期NSCLC组血清Ala、Glu、His、Leu、Lys、Pro、Val、Cit、Orn、CA 19-9、CYFRA 21-1水平升高(P<0.05)。与早期NSCLC组比较,中晚期NSCLC组血清Ala、Glu、Leu、Lys、Val水平降低(P<0.05)。各组间血清SCC-A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指标诊断早期NSCLC效能最高的项目为Cit,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最佳组合为Glu+Val+Cit+CYFRA 21-1,诊断早期NSCLC的AUC为0.808。结论 血清氨基酸谱的变化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由Glu、Val、Cit和CYFRA 21-1组成的最佳指标组合对早期NSCLC有较好的辅助诊断效能。

    RDW和心肌标志物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马建国, 朱小林, 丁永广, 尹萌, 李洪春
    2022, 37(12):  1164-116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2
    摘要 ( 220 )   HTML ( 26)   PDF (1073KB) ( 1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DW)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CAS患者60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测RDW、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血脂项目。对所有患者随访5年,随访终点为发生AMI、死亡或随访结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CAS患者发生AMI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AMI发生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CAS患者发生AMI的危险因素。结果 600例CAS患者中,有450例完成随访,其中有32例发生AMI。RDW、CK-MB、cTnI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CAS患者发生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722、0.714、0.774。根据ROC曲线得出的RDW最佳临界值将所有CAS患者分为RDW≥13.8%组与RDW<13.8%组。RDW≥13.8%组年龄、CK-MB、cTnI和AMI发病率均显著高于RDW<13.8%组(P<0.001),其他临床资料和血脂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13.8%组AMI发生率显著高于RDW<13.8%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和糖尿病史后,RDW升高是CAS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727,95%可信区间(CI)为1.492~1.998)。结论 RDW对预测CAS患者发生AMI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联合CK-MB和cTnI或可提高对CAS患者发生AMI的预测效能。

    高浓度胆红素对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干扰和消除方法
    薛燕, 许俐, 党利亨, 王朝, 崔亚琼, 王萍, 王宁, 张新杰, 刘洋
    2022, 37(12):  1169-11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3
    摘要 ( 107 )   HTML ( 7)   PDF (1115KB) ( 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浓度胆红素对流式细胞术(FC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干扰和消除方法。方法 选取51例血清总胆红素(TB)>200 μmol/L且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患儿,将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的6例患儿纳入高DBil组,将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的45例患儿纳入高IBil组。以6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无黄疸血液样本为对照样本,将高DBil血浆加入对照样本中,制备成干扰样本。采用配对差异实验分析胆红素对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干扰,并评估胆红素干扰的剂量。评估洗涤-染色-裂解法和染色-裂解-洗涤法对胆红素干扰的消除作用。结果 采用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高IBil组样本无影响,高DBil组样本均出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CD3-与CD3+细胞群荧光表达分界不清。采用染色-裂解法处理干扰样本后,出现FITC标记的CD3-与CD3+细胞群荧光表达分界不清。DBil≤150 μmol/L对FCM检测无影响,DBil≥200 μmol/L对FCM检测的干扰较大。采用洗涤-染色-裂解法和染色-裂解-洗涤法处理均可消除DBil的干扰。经染色-裂解-洗涤法处理的干扰样本与对照样本比较,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样本之间CD3+、CD3+CD8+、CD3+CD4+、CD3-CD16/56+、CD3-CD19+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7、0.994、0.95、0.941、0.996、0.965,P<0.05)。结论 高浓度DBil会干扰FITC的荧光信号,导致FCM检测FITC标记的CD3-与CD3+细胞群荧光表达分界不清。采用染色-裂解-洗涤法处理可最大程度地消除DBil的干扰。

    血液样本56 ℃ 30 min加热灭活对精神类药物浓度监测的影响
    孙佳琪, 金伟峰, 李萍, 陈姝子, 林萍, 李丹, 陈庆, 王梦霞, 朱雨昕
    2022, 37(12):  1174-11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4
    摘要 ( 159 )   HTML ( 10)   PDF (1124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液样本56 ℃ 30 min加热灭活对精神类药物浓度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服用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锂盐、丙戊酸、氯氮平的患者各60例。将患者已完成药物浓度检测的剩余血液样本采用56 ℃ 30 min加热灭活后再次检测。对加热灭活前后各项药物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样本加热灭活前后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之和、丙戊酸、氯氮平、N-去甲氯氮平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较好。血锂加热灭活后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加热灭活前(P<0.05),加热灭活前后一致性较差。通过回归方程校准后,校准值与加热灭活前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5,P=0.845),且一致性较好。结论 56 ℃ 30 min加热灭活处理对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之和、丙戊酸、氯氮平、N-去甲氯氮平的检测无影响,但会影响血锂的检测。血锂结果通过回归方程校准后仍有临床价值。

    TSI和TRAb在辅助诊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中的应用价值
    胡尧, 岑屹, 张步月, 吴文清, 程伟, 黄铭颖, 刘爱平, 关明
    2022, 37(12):  1178-118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5
    摘要 ( 215 )   HTML ( 13)   PDF (966KB) ( 15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免疫球蛋白(TSI)和促甲状腺素受体自身抗体(TRAb)在辅助诊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1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中GD 126例(GD组)、其他甲状腺疾病393例(对照组)。采用混合临床血清样本对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TSI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RAb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进行验证。分析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方法诊断GD的效能。结果 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2个水平TSI的重复性分别为3.8%、3.5%,总精密度分别为4.1%、3.6%,线性范围为0.33~8.50 IU/L。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个水平TRAb的重复性分别为7.0%、1.7%,总精密度分别为7.8%、2.0%,线性范围为1.0~38.9 IU/L。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呈正相关(r=0.930,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3),总体一致性为91.5%。TSI检测结果和TRAb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5.7%(497/519)、93.4%(485/51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SI、TRAb诊断G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8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7、2.5 IU/L,敏感性分别为93.7%、92.5%,特异性分别为85.1%、86.7%。结论 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TSI具有可靠的分析性能,且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RAb有良好的相关性。TSI定量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对GD的诊断效率。

    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鉴定肠杆菌目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型别的临床价值
    王芳, 邓燕燕, 林见敏, 王金金, 龚倩, 黄声雷
    2022, 37(12):  1183-11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6
    摘要 ( 125 )   HTML ( 11)   PDF (916KB) ( 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型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样本的肠杆菌目细菌130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100株。首先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然后分别用mCIM/eCIM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并分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为标准,评价mCIM/eCIM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的效能。结果 100株CRE对替加环素和黏菌素的敏感率>95%,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分别为13.0%、50.4%、55.7%,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与PCR结果比较,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为98.60%,特异性为100%;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mCIM/eCIM检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为97.22%,特异性为100%;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敏感性为96.30%,特异性为100%;mCIM/eCIM无法检测同时产2种酶的菌株。结论 mCIM/eCIM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均都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碳青霉烯酶,其中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操作更加简便,结果更易观察。

    育龄期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分布
    范瑾, 乔昀, 程斌
    2022, 37(12):  1187-11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7
    摘要 ( 99 )   HTML ( 12)   PDF (1025KB) ( 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育龄期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分布。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1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45岁TV患者54例(TV组),以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4名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妇科常规检查,采集其阴道上1/3处分泌物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细菌的保守通用区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阴道分泌物中的微生物组成。比较2个组阴道微生物群差异。结果 革兰染色镜检结果显示,TV组阴道分泌物以革兰阴性短杆菌为优势菌,密集度为Ⅲ级;健康对照组优势菌为革兰阳性乳杆菌,密集度为Ⅱ级。健康对照组阴道分泌物微生物主要为Lactobacillus inersLactobacillus crispatusGardnerella vaginalis,TV组主要为Lactobacillus inersPrevotellaLeptotrichia amnioniiSneathia sanguinegens。2个组阴道分泌物常见微生物(21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种微生物丰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育龄期TV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阴道分泌物微生物组成差异明显,育龄期TV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分析有利于了解患者感染状况,可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参考。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流式细胞术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方法的建立和性能评价
    宋颖, 韩姣姣, 赵强, 徐翀
    2022, 37(12):  1190-119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8
    摘要 ( 164 )   HTML ( 18)   PDF (1388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方法,并验证其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CD16-Pacific Blue、CD45-V500、SYTO16、CD7-PE、CD123-PerCP-Cy5.5、CD14-PE-Cy7、CD3+CD19-APC、CD11b-APC-Cy7抗体组合,建立8色流式细胞术白细胞分类方法。收集50例健康体检者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外周血样本,分别采用全光谱流式细胞仪(流式法)、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仪器法)和显微镜镜检(手工法)3种方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两两比较。以手工法为参考方法,评价3种方法白细胞分类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8色流式细胞术白细胞分类方法。仪器法和流式法的分类结果的回归方程的线性概率值(P)>0.05,2种方法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项目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1.01、0.98、0.97、1.00、2.33,截距分别为-1.53、0.90、-0.11、0.01、-0.23。手工法和仪器法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回归方程的线性概率值(P)>0.05;手工法和流式法NEUT、LYMPH、MONO、EOS、BASO项目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0.98、0.94、0.68、0.86、0.50,截距分别为-0.96、2.64、2.74、0.29、0.30;手工法和仪器法NEUT、LYMPH、MONO、EOS、BASO项目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0.99、0.94、0.76、0.93、0.12,截距分别为-1.13、1.79、2.69、0.25、0.26。以白细胞分类参考方法(手工法)为标准,流式法和仪器法白细胞分类结果均在参考区间内。方法学比较结果显示,流式法与仪器法的相关性优于流式法与参考方法。结论 成功建立了8色流式细胞术白细胞分类方法。该方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具有相关性,且均在参考区间内。建立的流式法与仪器法的方法学一致性优于参考方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性。

    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对MLL基因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意义
    孙恒娟, 杜成坎, 李红, 柳敏, 张泓
    2022, 37(12):  1196-11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19
    摘要 ( 104 )   HTML ( 7)   PDF (1065KB) ( 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异常、染色体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初发AL患儿404例,分别采用CC法和FISH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比较2种方法MLL基因异常检出率差异。结果 404例患儿中,采用FISH技术检测出57例(14.1%)MLL基因异常,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40例,其中MLL基因探针信号数目异常23例、MLL基因重排1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17例,其中MLL基因探针信号数目异常2例,MLL基因重排15例。CC法检出MLL基因异常27例(6.7%),包括ALL患儿15例,其中明确MLL基因重排伙伴基因13例;AML患儿12例,其中明确MLL基因重排伙伴基因11例。2种方法MLL基因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ISH技术MLL基因异常检出率高于CC法,CC法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直观呈现MLL基因重排异常类型并明确其伙伴基因;2种方法可优势互补,对MLL基因异常AL的诊断均有较大意义。

    实验室管理·论著
    以丙三醇为稳定剂的精浆检测质控品性能评价
    张琛, 李婷, 孟庆昊, 谢楠, 张为民, 赵飞, 李敏, 高选, 杨斯桀
    2022, 37(12):  1200-120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20
    摘要 ( 71 )   HTML ( 7)   PDF (948KB) ( 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以丙三醇为稳定剂配制的精浆生化检测质控品的性能,以确定更优质量的精浆生化检测质控品配制方法。方法 分别检测用丙三醇为稳定剂配制的精浆生化检测质控品(A组)和精浆原液生化检测质控品(B组)中精浆果糖和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水平,参照相关指南对其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对2种质控品进行日常质控检测,比较2种质控品的检测精密度。结果 A组和B组质控品精浆果糖和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F值均<F临界值[F0.05(9,10)=3.02],均匀性较好。A组精浆果糖项目配制29 d内t<t临界值[t0.05(5)=2.57],稳定性较好;B组精浆果糖项目第8天t>2.57,稳定性低于A组。A组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项目配制85 d内t<2.57,稳定性较好。B组中性α-葡萄糖苷酶项目配制29 d内t<2.57,稳定性低于A组。日常质控结果显示,A组和B组均有超过95%检测结果在±2s范围内,符合正态分布,A组和B组2个项目的质控数据变异系数(CV)均<10%。结论 2种质控品的均一性均较好,日常质控检测结果均可满足要求。以丙三醇为稳定剂的精浆生化检测质控品较精浆原液稳定性更高。

    病例报道
    AZFb区缺失患者2例报道
    杨欢利, 陈辉波, 李真法, 陆文昊, 蔡娇娇
    2022, 37(12):  1204-120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21
    摘要 ( 124 )   HTML ( 14)   PDF (1043KB) ( 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染色体微缺失(azoospermia factor,AZF)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第2位遗传因素,AZF包含a、b、c区,其中AZFb区缺失率为1%~5%[1]。AZFb区相关基因参与精子减数分裂,其缺失常导致精子发生阻滞,无法获得成熟精子。但国内外几项研究[2-5]在AZFb区部分缺失和完全缺失患者中获得了精子,其中部分患者通过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获得了生育机会,这给AZFb区缺失患者带来了希望。本研究报道2例AZFb区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殖遗传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耳炎苏黎世菌引起外耳道炎2例报道
    修宁宁, 邓沛汶, 潘俊均
    2022, 37(12):  1207-12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2.12.022
    摘要 ( 183 )   HTML ( 12)   PDF (1365KB) ( 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耳炎苏黎世菌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阳性棒状杆菌,镜下呈多种形态,16S rRNA系统发育证实其属于含分枝杆菌酸的放线菌,目前被归入棒状杆菌目,苏黎世菌属,与棒状杆菌属密切相关(是棒状杆菌属的姐妹属),仅有耳炎苏黎世菌1个种。1994年被FUNKE等[1]描述为涉及中耳炎的微生物,在机体健康的状况下,可定植在外耳道等部位。东莞康华医院近期从2例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纯培养中检出耳炎苏黎世菌,现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