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费冰, 刘莹, 任彦颖, 郭梦雨, 刘心伟, 刘冬梅, 李永伟. 环二鸟苷酸调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23, 38(2): 186-189. |
[2] |
陈庆, 徐蓉, 孙景勇. 上海地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 检验医学, 2023, 38(11): 1020-1025. |
[3] |
商希鹏, 李莎, 杜晶辉, 刘旭. 斯氏放线棒菌研究现状[J]. 检验医学, 2022, 37(4): 392-395. |
[4] |
李婵婵, 王茹, 罗文英. 铜绿假单胞菌转录因子PsrA全局调控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20, 35(8): 832-836. |
[5] |
钟峰, 冯艺, 张晶晶, 许岩, 方咏梅, 陶秀彬, 吴竞. 替加环素联合亚胺培南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生物膜抑制作用分析[J]. 检验医学, 2020, 35(6): 519-523. |
[6] |
张敏, 蔡惠萍, 王璐, 闵向阳, 陈燚琼, 任圣洁, 李智. 基于ISO 15189: 2012的检验科人员培训及能力评估实践[J]. 检验医学, 2020, 35(6): 620-623. |
[7] |
于思远, 吴文娟. COVID-19方舱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初探[J]. 检验医学, 2020, 35(5): 492-496. |
[8] |
毛磊, 王炜, 苏建荣. 北京市某医院354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 检验医学, 2019, 34(6): 502-505. |
[9] |
李欣, 吴京, 娄加陶. 5S管理模式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9, 34(6): 559-562. |
[10] |
蒋菲, 阮森林, 秦梦竹.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检验科条形码识别率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9, 34(10): 944-946. |
[11] |
杨楷, 马杰. 医院检验科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 检验医学, 2017, 32(9): 828-830. |
[12] |
范雪梅. 亚抑菌浓度阿奇霉素与妥布霉素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疗效的分析[J]. 检验医学, 2017, 32(10): 879-882. |
[13] |
黄秋兰, 范德平, 高守霞, 刘红绸, 薛娜丽, 倪语星. Ⅰ类整合子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 检验医学, 2016, 31(6): 491-498. |
[14] |
徐伟红, 徐斌, 姚怡婷, 黄明敏, 张骏, 赵虎. 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 β-内酰胺酶及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分析[J]. 检验医学, 2016, 31(4): 309-313. |
[15] |
舒文, 钱颖, 刘庆中. 上海市某教学医院2010至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J]. 检验医学, 2016, 31(12): 1055-1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