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4, Vol. 29 ›› Issue (5): 545-548.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5.025
赵海建1, 张传宝2, 汪静2, 马嵘2, 张江涛2, 王治国2
ZHAO Haijian1, ZHANG Chuanbao2, WANG Jing2, MA Rong2, ZHANG Jiangtao2, WANG Zhiguo2.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实验室内精密度和实验室间变异, 了解不同检测系统的质量水平。方法 提取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近3年的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 按检测系统对各实验室的测定结果进行分组, 剔除“均值±3s”以外的数据, 计算各组的变异系数(CV)。通过基于Web方式的EQA软件系统收集参加全国肿瘤标志物EQA实验室2012年5月份在控的室内质控数据及其CV, 并分别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 88)1/3允许总误差(TEa)、1/4 TEa以及按照生物学变异推导的最低、适当和最佳允许不精密度评价标准作为判断标准, 计算不同系统的通过率。结果 按分析系统分组后, 其中有4个进口系统各项平均CV<10%;而放射免疫分析(RIA)组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组各项目显示较大的CV。多数系统70%以上的实验室室内精密度满足1/3 TEa要求, 多数检测系统85%以上的实验室能够满足基于生物学变异度的适当规范要求。结论 在实验室使用的分析系统中, 进口系统2室间精密度最好, 进口系统5室内精密度最好。生产厂家和学术机构应关注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溯源性问题, 临床实验室应加强质量控制, 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