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14, Vol. 29 ›› Issue (5): 549-552.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4.05.026
张健, 朱宇清, 徐翀, 陆银华, 葛丹红
ZHANG Jian, ZHU Yuqing, XU Chong, LU Yinhua, GE Danhong.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室间质评的方法变异及实际允许误差范围, 并比较与不同国际标准及生物学变异要求提供的允许总误差(TEa)的差异, 探讨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TEa设置对当前分析质量水平的适宜性。方法 以上海市2010至2012年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为基础, 计算不同方法组在6次室间质评计划中30个样本的合成变异系数(CV), 根据合成CV计算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室间质评的实际TEa, 比较其与德国Rilibak质控指南、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会(RCPA)质量要求和生物学变异数据合成的TEa的差异。结果 在6次室间质评计划中, 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前列特异性抗原(PSA)的实际TEa分别为22.63%、22.43%、19.30%、21.56%、27.43%和19.55%, 与Rilibak的TEa比较接近, 能达到生物学变异数据合成的适合水平的TEa要求, 但高于RCPA的TEa范围。结论 上海地区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质评计划的实际TEa水平接近或符合德国Rilibak的要求, 略低于比较严格的澳大利亚RCPA的TEa要求, TEa设置方法能够满足当前的质量水平分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