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电泳是一种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GE)进行尿蛋白分离的技术。在含有过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DS溶液中,蛋白可与SDS结合,形成复合物,其所带负电荷远超天然蛋白分子所带的负电荷,消除了不同蛋白分子的电荷效应。当这种SDS-蛋白复合物在高浓度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时,其相对迁移速度完全取决于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迁移速度越快。临床可根据分离出的蛋白判断尿蛋白的类型[小分子蛋白(肾小管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67 000)、中分子蛋白(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 000),大分子蛋白(肾小球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67 000)][1],以辅助鉴别肾脏病变部位是肾小球还是肾小管。
轻链是免疫球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肽链,由约21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 000,分κ和λ 2种类型。当血清中游离轻链增多时,可从尿中排出,被称为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血清游离轻链是鉴别诊断浆细胞疾病的敏感指标,也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生物标志物之一[2-4]。有研究结果显示,血清λ游离轻链可作为预测肾功能的有效指标[5]。尿液中的游离轻链是诊断和监测轻链型MM、轻链淀粉样变性的重要标志物[3-4]。当尿液中存在轻链二聚体时,使用SDS-AGE进行尿蛋白电泳时会出现假性“白蛋白”条带[6]。本实验室在临床实践中发现1例出现假性“白蛋白”条带的患者,还发现2例未被报道过的由轻链多聚体引起的SDS-AGE尿蛋白电泳条带异常的患者。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