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30
    论著
    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相关性
    刘亚东, 杨磊, 宋少婷, 杜雄, 刘强, 孙建荣
    2024, 39(7):  621-62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1
    摘要 ( 136 )   HTML ( 23)   PDF (896KB) ( 8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颈动脉剥脱术的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物使用情况,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水平和Lp-PLA2基因R92H、V297F、A379V位点多态性。对剥脱的颈动脉斑块组织行Von kossa染色、α-SMA染色、油红O染色、EVG染色、CD68+免疫组化染色。根据Lp-PLA2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R92H、A379V、V297F位点均未发生突变)、A379V组(仅A379V位点发生突变)、V297F组(仅V297F位点发生突变)、R92H组(仅R92H位点发生突变)。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斑块组织不同病理染色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p-PLA2基因多态性对斑块组织病理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A379V组、V297F组和R92H组之间年龄和血清HDL-C、LDL-C、Lp-PLA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4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379V组、V297F组、R92H组斑块组织内钙化和坏死核、脂肪、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巨噬细胞阳性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之间平滑肌细胞阳性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92H组斑块组织Von kossa染色结果与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呈正相关(r=0.819,P=0.025),其他病理染色结果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对照组、A379V组和V297F组斑块组织不同病理染色结果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调整年龄和血清HDL-C、LDL-C、Lp-PLA2后,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是斑块组织内钙化和坏死核阳性百分比、巨噬细胞阳性百分比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97、1.26,95%可信区间(CI)为1.56~2.19、1.06~1.53,P<0.05]。结论 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会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临床应重点关注Lp-PLA2基因R92H位点突变人群。

    Notch1 mRNA和Dickkopf-1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中的价值
    王亚飞, 张振军, 宋长亮, 杨琼
    2024, 39(7):  627-63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2
    摘要 ( 100 )   HTML ( 14)   PDF (963KB) ( 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Notch1 mRNA和Dickkopf-1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9月邯郸市中心医院NSCLC患者169例(NSCLC组)、良性肺结节患者168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NSCLC组治疗前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3周、6周,对照组入组时的血清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和Dickkopf-1水平。评估NSCLC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6周后的治疗反应性[疾病进展(PD)、疾病控制(D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治疗前Notch1 mRNA、Dickkopf-1判断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治疗前、治疗3周和治疗6周的血清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和Dickkop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NSCLC组治疗前、治疗3周和治疗6周的血清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和Dickkopf-1水平依次降低(P<0.001)。PD组与DC组之间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临床分期、淋巴转移、远隔转移、分化程度、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和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血清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Dickkopf-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tch1 mRNA和Dickkopf-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评估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96、0.861。调整混杂因素后,治疗前高Notch1 mRNA组、高Dickkopf-1组PD风险分别是低Notch1 mRNA组、低Dickkopf-1组的3.517倍、3.326倍[比值比(OR)值分别为3.517、3.32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2.159~5.728、2.211~5.003]。结论 血清Notch1 mRNA表达和Dickkopf-1水平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反应性有关,可作为评估治疗反应性的有效指标。

    血清L-Arg和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刘懿, 苏晓明, 王媛媛, 巨涛
    2024, 39(7):  634-6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3
    摘要 ( 121 )   HTML ( 17)   PDF (906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状和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相关参数[基线强度、峰值强度和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TC)],并检测血清L-Arg和IL-4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再发IS分为再发组(35例)和未再发组(1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Arg和IL-4水平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效能。结果 再发组峰值强度、AUCTC、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未再发组(P<0.001),血清L-Arg和IL-4水平均低于未再发组(P<0.05)。血清L-Arg和IL-4水平与峰值强度、AUCTC和颈动脉狭窄率均呈负相关(P<0.05)。L-Arg降低、IL-4降低、峰值强度增加、AUCTC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高血脂和易损斑块均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Arg、IL-4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60、0.845。根据L-Arg和IL-4的最佳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降低组和未降低组。L-Arg降低组和IL-4降低组易损斑块所占比例分别高于L-Arg未降低组和IL-4未降低组(P<0.001)。结论 低水平L-Arg和IL-4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有关,或可作为IS再发的预测指标。

    CAR、NLR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诊断中的价值
    袁勇程, 刘尚军
    2024, 39(7):  640-64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4
    摘要 ( 111 )   HTML ( 15)   PDF (879KB) ( 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三亚中心医院OSAHS患者120例,根据住院期间和出院随访6个月内是否发生高血压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OSAHS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CAR和NLR。采用二元Logsitic回归分析评估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预测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效能。结果 120例OSAHS患者有81例(67.5%)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组体重指数(BMI)、NLR、CAR水平和糖尿病史、高脂血症、中度病情和重度病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纯OSAHS组(P<0.05)。NLR、CAR水平随OSAHS患者高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升高(P<0.05)。BMI升高、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重度OSAHS、NLR升高和CAR升高是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CAR、NLR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2项指标任意1项阳性即为联合检测阳性)预测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6、0.654、0.802,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45。结论 CAR、NLR可预测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两者联合临床指标对OSAHS合并高血压的预测效能更高。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ANGPTL7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刘影, 张诗田, 刘霖霖, 谢曦, 王雅茹, 牛文彦
    2024, 39(7):  645-64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5
    摘要 ( 114 )   HTML ( 15)   PDF (879KB) ( 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7(ANGPTL7)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3—12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者和体检者159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159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糖耐量正常组(46例)、糖调节受损组(53例)、2型糖尿病(T2DM)组(6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血脂、ANGPTL7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ANGPTL7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5),而糖调节受损组与糖耐量正常组之间ANGPTL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IL-1β水平均高于糖调节受损组和糖耐量正常组(P<0.05),糖调节受损组IL-1β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5)。T2DM组、糖调节受损组和糖耐量正常组之间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血糖(2 hPG)、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NGPTL7与FPG、FINS、2 hPG、HbAlc、TG、IL-1β、HOMA-IR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6、0.225、0.359、0.296、0.197、0.202、0.260,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67,P<0.05)。结论 血清ANGPTL7水平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ANGPTL7与T2DM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Ang-1、HO-1、NGF和MMSE评分在HICH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张春香, 冀明明, 孙敏玲, 李建英
    2024, 39(7):  650-6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6
    摘要 ( 81 )   HTML ( 12)   PDF (974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血红素氧化酶1(HO-1)、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HICH患者152例(HICH组)和健康体检者68名(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支持治疗和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105例)和无效组(47例)。分别检测HICH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ng-1、HO-1、NGF水平,采用MMSE评分评估HICH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ICH无效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ng-1、HO-1、NGF、MMSE评分判断HICH疗效的效能。结果 HICH组治疗前血清Ang-1、NGF水平和MMSE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HO-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Ang-1、NGF水平和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HO-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无效组治疗前、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Ang-1、NGF水平和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有效组(P<0.05),血清HO-1水平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高血压3级和治疗前HO-1升高、Ang-1降低、NGF降低、MMSE评分降低是HICH患者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324、1.442、0.549、0.671、0.71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357~5.468、1.203~4.535、0.211~0.884、0.316~0.854、0.461~0.973,P<0.05]。血清Ang-1、HO-1、NGF水平和MMSE评分单项和联合检测判断HICH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48、0.856、0.820、0.958。结论 血清Ang-1、NGF、HO-1水平与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关,或可作为HICH疗效评估的潜在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陈宇, 王德琴, 缪娴静, 周永华, 李小飞, 高健
    2024, 39(7):  656-6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7
    摘要 ( 93 )   HTML ( 12)   PDF (856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桥蛋白(OP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MHD患者147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并检测血清OPN和FGF23水平。使用腹部、骨盆和双手X线片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进行血管钙化评分,总分为10分。根据血管钙化评分总分将患者分为无血管钙化(总分0分)组(49例)、血管钙化1~5分组(74例)和血管钙化6~10分组(24例)。结果 无血管钙化组、血管钙化1~5分组和血管钙化6~10分组透析时间和总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OPN、FGF23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红蛋白(Hb)水平和Kt/V比值依次降低(P<0.05)。长透析时间[比值比(OR)=1.070]、高总钙(OR=2.540)、高磷(OR=4.170)、高OPN(OR=1.010)和高FGF23(OR=1.060)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而高Kt/V比值(OR=0.020)是血管钙化的保护因素。磷的一致性(真阳性率+真阴性率)最高,其与OPN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但显著高于FGF23(P=0.02)。结论 MHD患者OPN和FGF23异常升高与血管钙化关系密切,是潜在的干预靶点。

    血清伏立康唑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和性能评价
    林静, 潘清清, 沈敏, 谢阳敏, 金中淦, 潘荆珏, 刘甲娟
    2024, 39(7):  661-66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8
    摘要 ( 84 )   HTML ( 9)   PDF (995KB) ( 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技术建立检测血清伏立康唑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 以甲醇为沉淀剂,采用蛋白沉淀法(PPT)对样本进行前处理。以伏立康唑-2H3为内标,建立基于ID-LC-MS/MS的血清伏立康唑候选参考方法。评估所建立方法的线性、定量限(LOQ)、检测限(LOD)、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稳定性。结果 ID-LC-MS/MS测定血清伏立康唑的线性范围为0.2~16.0 μg·mL-1,定量限为0.08 μg·mL-1,检测限为0.016 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7.26%~98.48%。批内变异系数(CV)<1%,批间CV<2%。相对基质效应为-1.87%~0.33%。样本分别经室温[(23±2)℃]放置4、8 h和-20 ℃反复冻融5次,经前处理后的样本在室温和自动进样器(8 ℃)分别放置4、8、12、24 h,回收率为95.63%~99.50%,检测结果稳定。相对扩展不确定度≤3.34%。结论 建立了基于ID-LC-MS/MS的血清伏立康唑候选参考方法,可用于该项目的检测标准化。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血常规指标肺结核诊断模型
    黄莺, 周颖, 宋云霄, 茅俊杰, 管超, 赵金燕, 倪佩青
    2024, 39(7):  668-67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09
    摘要 ( 337 )   HTML ( 40)   PDF (926KB) ( 2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利用血常规检验数据构建肺结核诊断模型,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469例初诊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06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22项血常规检验数据和人口学参数。采用LASSO回归分析评估共线性。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75%,用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和测试集(25%,用于模型性能评估)。采用分布式随机森林(DRF)、深度学习、梯度提升机和广义线性模型这4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测试,采用5倍交叉法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模型特征重要性排序,共筛选出10个非共线性指标,结果显示,DRF是构建肺结核诊断的最佳机器学习算法。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DRF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2 1和0.847 4,敏感性分别为99.16%和92.04%,特异性分别为80.91%和55.22%,准确度分别为89.84%和72.06%。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血常规检验数据肺结核诊断模型是一个有效的诊断工具,但其临床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验证。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丁静, 张春玲, 王小蕊, 李会丹, 王洪玲, 刘伟玲, 蔺丽慧, 李莉
    2024, 39(7):  673-68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0
    摘要 ( 105 )   HTML ( 10)   PDF (1032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核心结合因子(CBF)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疗效、复发和生存时间等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标准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的CBF-AML患者116例,其中77例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根据融合基因分为伴RUNX1::RUNX1T1(第1组)AML和伴CBFB::MYH11(第2组)AML,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个组预后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第1组和第2组基线特征[发病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额外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性染色体丢失、KRAS突变、NRAS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总生存期(OS)低于未复发患者(P=0.008)。男性、TET2突变和del(9q)的患者OS较短(P<0.05)。血小板计数<20×109·L-1的患者OS和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均较短(P<0.05)。移植后复发患者的OS显著短于移植后未复发患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TET2突变和染色体del(9q)是CBF-AML患者OS缩短的显著危险因素(P<0.05),达到缓解天数是AML伴RUNX1::RUNX1T1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8),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是AML伴CBFB::MYH11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4)。结论 CBF-AML患者2种融合基因亚组间在基线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异质性,TET2突变和del(9q)可显著影响患者生存天数,建议复发患者及时进行挽救性移植。应关注AML伴RUNX1::RUNX1T1患者达到缓解的天数,关注CBFB::MYH11患者原始细胞比例。

    中性粒细胞新参数NEU-X、NEU-Y、NEU-Z在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王天凯, 刘琳, 金佩佩, 王芳, 丁宁
    2024, 39(7):  682-6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1
    摘要 ( 172 )   HTML ( 25)   PDF (949KB) ( 1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血液分析仪中性粒细胞新参数NEU-X、NEU-Y、NEU-Z在败血症辅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55例败血症住院患者(败血症组)、73例非败血症住院患者(非败血症组)和175名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和NEU-X、NEU-Y和NEU-Z。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败血症组NEUT#和NEU-X、NEU-Y与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根据感染病原菌种类将败血症患者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比较3组NEU-X、NEU-Y和NEU-Z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EU-X、NEU-Y、NEU-Z诊断败血症的效能。结果 败血症组NEU-X和NEU-Y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败血症组(P<0.001);CRP、WBC计数和NEU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但与非败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X、NEU-Y、NEU-Z与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2 5、0.532 3、0.416 0,P<0.01)。真菌感染组NEU-Y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P<0.05)。NEU-X和NEU-Y诊断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 8[95%可信区间(CI)为0.588 9~0.778 4]和0.810 3(95%CI为0.731 0~0.889 7)。结论 NEU-X、NEU-Y可用于辅助诊断败血症。

    血清游离轻链和硒水平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
    涂佳强, 文晓玲
    2024, 39(7):  687-69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2
    摘要 ( 89 )   HTML ( 13)   PDF (1120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轻链(FLC)和硒水平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B-NHL患者164例,作为训练集;另选取82例B-NHL患者作为验证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FLC、硒水平和血常规。对所有患者进行8~108个月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血清FLC、硒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影响B-NHL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B-NHL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结果 根据B-NHL患者FLC水平是否升高分为低FLC水平(87例)和高FLC水平(77例),低FLC水平与高FLC水平的B-NHL患者之间Ann Arbor分期和B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清硒水平的中位数(1.12 μmol/L)将所有患者分为低硒水平(82例)和高硒水平(82例),低硒水平与高硒水平的B-NHL患者之间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FLC水平患者和低硒水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低于低FLC水平患者和高硒水平患者(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国际预后指数(IPI)为3~5分、乳酸脱氢酶(LDH)>250 U·L-1、β2-微球蛋白(β2-MG)>3 mg·L-1、血清硒水平降低是B-NHL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FLC升高是B-NHL患者无进展生存率降低的危险因素(P<0.01)。预测模型判断B-NHL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相近,稳定性较好(Nagelkerke R2=0.602)。结论 高FLC水平与B-NHL患者的Ann Arbor分期和B症状有关,低硒水平与B-NHL患者的ECOG评分有关。基于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B-NHL患者的预后情况。

    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功能检测方法的建立
    诸佩超, 宋颖, 缪颖波, 赵强, 周维, 韩姣姣, 徐翀
    2024, 39(7):  696-6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3
    摘要 ( 133 )   HTML ( 7)   PDF (951KB) ( 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血栓弹力图(TEG)纤维蛋白原(Fib)功能检测方法。方法 对不同血小板抑制剂进行组合,建立可完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TEG-Fib功能检测方法。收集151名健康志愿者全血样本,用于确定TEG参数最大振幅(MA)参考区间。另收集139例临床送检剩余全血样本,以美国血液技术公司Fib功能性检测试剂结果为参考,评估建立的TEG-Fib功能检测方法的性能。结果 500 μL全血样本中加入20 μL替罗非班(100 mg·L-1)和20 μL阿司匹林(15 mg·L-1)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该血小板抑制剂在2~8 ℃环境中可有效保存24个月。建立的TEG-Fib功能检测方法可有效检测室温保存60 h以内的全血样本,MA参考区间为8.20~23.64 mm,与美国血液技术公司Fib功能性检测试剂的M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TEG-Fib功能检测方法可用于Fib功能性检测。

    综述与讲座
    传染病筛查试验项目临界值验证方案及其意义
    李潇涵, 李冬冬
    2024, 39(7):  700-70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4
    摘要 ( 235 )   HTML ( 32)   PDF (876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界值对于传染病筛查定性试验结果判定非常重要。然而,临界值验证是否必要,如何验证,相关指南尚无明确建议。文章对现行性能验证相关标准、指南和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传染病筛查项目临界值验证的意义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供临床实验室参考。

    组蛋白乳酸化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匡贤栋, 蔡馨, 汤冬玲, 张平安
    2024, 39(7):  704-7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5
    摘要 ( 564 )   HTML ( 15)   PDF (954KB) ( 2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蛋白是染色质的主要蛋白组分,对生物遗传信息的调控有重要作用。乳酸作为细胞代谢的常见产物,可影响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组蛋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会发生多种基团的化学修饰,其中乳酸化是重要的化学修饰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组蛋白乳酸化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组蛋白乳酸化与常见疾病的相互关系及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

    凝血即时检验技术应用进展
    赵春贺, 邵慧慧, 崔巍琦, 夏薇, 曲林琳
    2024, 39(7):  709-7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6
    摘要 ( 244 )   HTML ( 20)   PDF (832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血功能即时检验(POCT)不受场地限制,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等优点。目前,POCT凝血仪采用的方法学主要有电化学法、生物传感器法、免疫化学法、机械法,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已逐渐应用于凝血常规、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检测和抗凝监测。文章对凝血POCT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现状、前景进行综述。

    病例报道
    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并发肺部耳念珠菌感染1例报道
    时宇, 李少增, 卢晶, 张康, 何丽婧, 宋娜娜, 吴禹政, 熊瑜琳
    2024, 39(7):  715-72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7
    摘要 ( 104 )   HTML ( 17)   PDF (953KB) ( 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2.5~5.0 μm的卵圆形芽殖酵母。在念珠菌属中,目前已知能引起人类感染的只有约10%,抗真菌药物的普遍使用导致除白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感染在临床病例中的检出越来越多;耳念珠菌在近年来尤为瞩目,原因在于其多重耐药性和强大的环境生存能力,该菌会在易感人群间广泛播散,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1]。耳念珠菌在美国、英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国[2?-4]均有暴发传播报道,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在一些国家甚至超过光滑念珠菌等传统念珠菌,成为更常见的血流感染真菌型病原体。不同于白念珠菌,耳念珠菌并非呼吸道定植菌,其可引起多种侵袭性感染,包括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危重症患者是易感人群[5]。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了1例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并发肺部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该病例有既往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史、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史、重症监护病房较长治疗史,这些均是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6],加之糖尿病并发症等基础性疾病,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现介绍该病例相关情况,为临床诊治相关感染提供参考。

    尿液中发现氨苄西林药物结晶1例报道
    李海林, 李秋玲, 张时民
    2024, 39(7):  721-7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7.018
    摘要 ( 143 )   HTML ( 27)   PDF (1255KB) ( 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在尿液中发现阿莫西林药物结晶和阿昔洛韦药物结晶。2019年,张时民等[1]在尿液中检出阿莫西林药物结晶,并对此类结晶的形态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2020年,付亮等[2]报道了在超剂量用药致尿沉渣中出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结晶。然而,因使用氨苄西林钠导致尿液中出现大量药物结晶的病例尚未见报道,上海杨思医院基于形态学和理化检查结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病例报道,确定该类结晶为氨苄西林药物结晶。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