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30
    论著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检测的临床意义
    吕敏敏, 黄莹, 于兰, 曹丽婷, 曾翠敏
    2024, 39(8):  723-7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1
    摘要 ( 131 )   HTML ( 21)   PDF (839KB) ( 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同一类型种植体的健康口腔种植体者30例(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和体检健康者30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RF4、sST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IRF4、sST2水平与年龄、探诊深度(PD)、龈沟液量、出血指数(SB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RF4、sST2诊断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效能。结果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PD、龈沟液量、SBI均显著高于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血清IRF4、sST2水平依次升高(P<0.001)。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男性、女性之间血清IRF4、sST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的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IRF4、sST2水平高于<60岁的患者(P<0.001)。血清IRF4、sST2与年龄、PD、龈沟液量、SBI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RF4、sST2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890、0.978。结论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IRF4、sST2水平显著升高,与牙周指标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指标。

    颅脑外伤患儿血清FoxO3a和Cav-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嵇冉, 李娜, 张玉, 刘一鸣
    2024, 39(8):  728-7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2
    摘要 ( 93 )   HTML ( 17)   PDF (861KB) ( 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儿血清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和陷窝蛋白-1(Cav-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颅脑外伤患儿10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49例)、中度组(37例)和重度组(21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FoxO3a、Cav-1水平。对所有患儿从入院当日起连续随访60 d,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oxO3a、Cav-1判断颅脑外伤患儿预后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颅脑外伤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FoxO3a和Cav-1水平均依次升高(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FoxO3a和Cav-1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血清FoxO3a和Cav-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颅脑外伤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0.843、0.908。预后不良组入院GCS得分≤8分、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受伤至入院时间、D-二聚体(DD)、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评分≤8分、合并其他脏器损伤、FoxO3a≥6.31 ng·mL-1、Cav-1≥23.15 ng·mL-1是颅脑外伤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943、2.061、2.649、3.337,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414~2.669、1.474~2.881、1.711~4.100、2.076~5.362,P<0.001]。结论 血清FoxO3a、Cav-1水平异常与颅脑外伤患儿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FoxO3a高水平和/或Cav-1高水平是颅脑外伤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效能
    嵇金陵, 姜玉章, 韩崇旭, 王丽, 靳德甫, 叶耘峰, 刘家秀
    2024, 39(8):  733-7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3
    摘要 ( 115 )   HTML ( 19)   PDF (846KB) ( 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接受血清IgG4检测的患者5 059例,其中IgG4-RD患者38例(IgG4-RD组)、非IgG4-RD患者5 021例(非IgG4-RD组);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1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效能。分析不同IgG4临界值鉴别诊断IgG4-RD的效能。结果 38例IgG4-RD患者中,有35例(92.1%)IgG4>1.35 g·L-1,34例(89.5%)IgG4>2.01 g·L-1;有23例(60.5%)患者多器官受累。5 021例非IgG4-RD患者中,有430例(8.6%)血清IgG4>1.35 g·L-1,203例(4.0%)血清IgG4>2.01 g·L-1。正常对照组、非IgG4-RD组和IgG4-RD组血清IgG4水平依次升高(P<0.001)。以1.59 g·L-1为临界值,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4%。以1.35、1.40、2.01、2.80 g·L-1为临界值,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1%、92%和92%、89%和96%、79%和97%。结论 IgG4水平升高不仅见于IgG4-RD,还常见于非IgG4-RD。临床应根据不同诊治需求,基于相应的IgG4临界值来辅助诊断IgG4-RD。

    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和miR-14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金锁
    2024, 39(8):  738-7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4
    摘要 ( 101 )   HTML ( 17)   PDF (980KB) ( 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和miR-14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食管癌患者132例(食管癌组)、食管良性疾病患者125例(良性对照组)和健康体检者13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miR-134、miR-149相对表达量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72-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miR-134、miR-149与CEA、CA125、CA72-4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134、miR-149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效能。结果 食管癌组血清miR-134相对表达量和CEA、CA125、CA72-4水平均高于良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对照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miR-149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对照组miR-149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CEA、CA125和CA72-4阳性率均高于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转移的食管癌患者之间血清miR-134、miR-149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与CEA、CA125、CA72-4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5、0.419、0.457,P<0.001),血清miR-149与CEA、CA125、CA72-4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9、-0.534、-0.458,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4、miR-149单项检测诊断食管癌的AUC分别为0.768、0.773,miR-134+miR-149的AUC为0.910,CEA+CA125+CA 72-4的AUC为0.901,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16。结论 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miR-149均呈异常表达,且与病情密切相关,或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白蛋白比值用于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
    张士跃, 任猛, 殷昌斌
    2024, 39(8):  743-7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5
    摘要 ( 97 )   HTML ( 20)   PDF (894KB) ( 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白蛋白(Alb)比值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STE-ACS患者12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其出院前的SF、Alb水平,计算SF/Alb比值。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TE-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决策曲线分析SF/Alb比值预测STE-AC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净获益率。结果 121例STE-ACS患者中有117例完成随访,其中24例(20.51%)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糖尿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SF、SF/Alb比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lb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他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史、LDL-C升高、SF升高、SF/Alb比值升高、HbA1c升高、HDL-C降低、Alb降低是STE-ACS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阈值为0.15~0.18、0.25~0.50、0.53~0.68时,SF/Alb比值预测STE-ACS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净获益率高于SF、Alb单项检测,且在高风险阈值(0.00~1.00)范围内其净获益率基本>0,净获益率最大值为0.205。结论 SF/Alb比值对接受PCI的STE-ACS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血红蛋白、胆红素、乳糜、羟苯磺酸钙对3种检测系统的干扰
    龚敬凯, 欧元祝, 虞啸炫, 葛丹红, 林斐然
    2024, 39(8):  749-75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6
    摘要 ( 196 )   HTML ( 22)   PDF (870KB) ( 1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内源性干扰物质血红蛋白(Hb)、胆红素、乳糜微粒和外源性干扰物质羟苯磺酸钙对干化学(Vitros 5600系统)和湿化学(cobas c501系统、迈克-7180系统)检测系统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影响。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要求,采用高、低2个水平的血清或血浆基础样本,与干扰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Hb、胆红素F、乳糜和羟苯磺酸钙干扰样本,模拟轻、中、重度干扰。分别采用Vitros 5600系统、cobas c501系统和迈克-7180系统检测干扰样本,计算干扰样本与基础对照样本检测结果的相对偏移和绝对偏移。结果 在Hb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3个项目中有9个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cobas c501系统13个项目中10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11个项目中有8个受干扰。在胆红素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1个项目中有3个受干扰,cobas c501系统11个项目中有5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9个项目中有2个受干扰。在乳糜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2个项目中有2个受干扰,cobas c501系统12个项目中有4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10个项目中有4个受干扰。羟苯磺酸钙对3种检测系统的肌酐(Cr)项目均有明显干扰,但Vitros 5600系统的受干扰程度要小于其他2种系统。结论 在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中,不同的检测系统均会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干扰物质的影响,但干化学检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整体强于湿化学检测系统。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特征及其意义
    黄琳玲, 许美蓉, 沈晓雯, 顾玲莉, 沈红梅
    2024, 39(8):  759-76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7
    摘要 ( 78 )   HTML ( 16)   PDF (872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血流感染(BS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125例CRE-BSI患者(耐药组)和130例碳青霉烯类敏感细菌BSI患者(敏感组),以同期10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个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LC3、Atg5a的mRNA水平差异。收集耐药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死亡患者、存活患者临床特征和Beclin-1、Atg5aLC3的mRNA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耐药组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耐药组外周血淋巴细胞Beclin-1、LC3、Atg5a的mRNA水平低于敏感组和对照组(P<0.05)。耐药组外周血淋巴细胞Beclin-1、LC3、Atg5a的mRNA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耐药组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Beclin-1、LC3、Atg5a的mRNA水平和年龄、呼吸道来源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以及hs-CRP、PCT、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Beclin-1、LC3的mRNA水平和呼吸道来源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APACHE Ⅱ评分是耐药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RE-BS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减弱与病情加重、预后不良有关。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单体预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出血和血栓
    邓爽, 方靖舒, 甘芳宴
    2024, 39(8):  764-76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8
    摘要 ( 94 )   HTML ( 13)   PDF (875KB) ( 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弹力图(TEG)和纤维蛋白单体(FM)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出血和血栓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8—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6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出血和血栓分别细分为出血组(16例)、无出血组(10例)和血栓组(5例)、无血栓组(21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组凝血参数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ECMO患者发生出血和血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PTT、TEG、FM预测ECMO出血和血栓的效能。结果 26例患者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1.5%(16/26)和19.2%(5/26),相关事件发生中位天数分别为3和6 d。出血组最大APTT、平均APTT、TEG参数反应时间(R)相关参数[普通杯(CK)、肝素酶杯(CKH)、ΔR(RCK-RCKH)]均高于无出血组(P<0.05);血栓组FM高于无血栓组(P<0.05)。最大APTT、TEG RCK、TEG RCKH、TEG ΔR是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风险比(HR)分别为1.010、1.029、1.216、1.018;FM是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HR为1.008。最大APTT、TEG RCK、TEG RCKH、TEG ΔR预测ECMO患者发生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00、0.763、0.744,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FM预测ECMO患者发生血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结论 最大APTT、TEG RCK、TEG RCKH、TEG ΔR可预测ECMO患者出血,联合指标预测价值最优。FM可预测ECMO患者血栓。

    乳糜血对肿瘤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干扰和纠正
    张佳玲, 齐军
    2024, 39(8):  770-7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09
    摘要 ( 125 )   HTML ( 18)   PDF (816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乳糜血对肿瘤患者血细胞分析相关参数的影响,并探讨血浆置换法对乳糜血的纠正作用,为实验室准确报告血细胞分析结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接收的确认为乳糜血的肿瘤患者全血标本54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浆置换前后白细胞(WBC)、血小板( PLT)、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以仪器“乳糜/HGB异常?”报警消除、MCHC恢复到正常水平或稳定状态,或与历史结果相符为乳糜血被纠正。比较纠正前后各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差异。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了解乳糜血标本来源。结果 乳糜血标本主要采集自中老年乳腺癌、肺癌、肝癌、胰腺癌患者(37.04%,20/54)。纠正前WBC、PLT、HGB、MCH、MCHC显著高于纠正后(P<0.05);RBC、HCT、MCV纠正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糜血主要影响WBC、PLT、HGB、MCH、MCHC结果,血浆置换法可以消除干扰。

    血清CXCL1和sCD40L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张富娥, 杨靖, 马福英
    2024, 39(8):  774-77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0
    摘要 ( 64 )   HTML ( 9)   PDF (892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8例,根据随访90 d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53例)和死亡组(6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CXCL1和sCD40L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1、sCD40L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效能。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入院至手术时间≥72 h、收缩压、舒张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CXCL1和sCD40L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入院至手术时间≥72 h、GCS评分、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评分和血清CXCL1和sCD40L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XCL1和sCD40L水平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0.880、0.948。结论 血清CXCL1和sCD40L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或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维生素D和血糖在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中的协同作用
    张静
    2024, 39(8):  779-7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1
    摘要 ( 98 )   HTML ( 9)   PDF (978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维生素 D(VD)缺乏和高血糖对子痫前期(PE)患者妊娠结局的协同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巴州人民医院PE患者173例。按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118例)和妊娠结局不良组(55例)。比较2个组一般临床资料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相加交互模型分析25(OH)D、血糖对不良妊娠结局的交互作用。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E患者25(OH)D和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VD缺乏、高血糖均为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对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交互作用。随着25(OH)D水平的升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逐渐下降。随着患者血糖水平的升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逐渐升高。25(OH)D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尤其当25(OH)D<30 ng·mL-1时,随着其水平升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显著下降;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呈显著正相关,尤其当血糖<7.5 mmol·L-1时,随着其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显著下降。25(OH)D、血糖两者协同交互作用对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大于两者单独对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论 VD缺乏和高血糖是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互相影响。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miR-21、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翟斌, 韩梅
    2024, 39(8):  787-79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2
    摘要 ( 84 )   HTML ( 10)   PDF (986KB) ( 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miR-21、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包头市第八医院MPP患儿62例(MPP组)、健康体检儿童45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miR-21、miR-146a相对表达量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MPP患儿分为轻症组(38例)和重症组(24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miR-21、miR-146a、IL-6、IL-8、IL-1β、TNF-α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重症MPP的效能。结果 MPP组血清IL-6、IL-8、IL-1β、TNF-α水平和miR-2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miR-146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重症组血清IL-6、IL-8、IL-1β、TNF-α水平和miR-2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症组(P<0.001),血清miR-146a相对表达量低于轻症组(P<0.001)。miR-21与IL-6、IL-8、IL-1β、TNF-α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miR-146a与miR-21、IL-6、IL-8、IL-1β、TNF-α均呈负相关(P<0.05),IL-6、IL-8、IL-1β、TNF-α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miR-21、miR-146a、IL-6、IL-8、IL-1β、TNF-α单项检测诊断重症MP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770、0.829、0.837、0.866、0.865;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6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7.4%。结论 MPP患儿血清miR-21和miR-146a均呈异常表达,且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或可作为临床判断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基于探针熔解曲线分析的多重PCR同步鉴定6种腹泻病原菌
    任继轩, 胡朝晖, 陈嘉昌, 王维世, 刘向东, 刘鑫源, 李颖
    2024, 39(8):  793-7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3
    摘要 ( 74 )   HTML ( 11)   PDF (1278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可同时鉴定6种常见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高灵敏度诊断方法,并验证其检测性能。方法 采用熔解曲线分析6种常见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熔解温度(Tm)值,建立基于探针熔解曲线分析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评价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采用该方法检测175例疑似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比较该方法鉴定结果与细菌培养法和荧光PCR法鉴定结果的差异,不一致结果通过测序进行确认。结果 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实现单次PCR同步检测6种肠道病原菌,检测限为1×103~1×104 拷贝·mL-1,不同病原菌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高。175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共检出91例(52%)阳性样本。6种病原菌的检测内变异系数(CV)均<0.1%。与细菌培养法相比,该方法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的符合率分别为94.85%(kappa=0.894)、100.00%(kappa=1.000);与荧光PCR相比,该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的符合率为98.28%(kappa=0.900)。结论 建立的基于探针熔解曲线分析的多重PCR方法同时鉴定6种腹泻病原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及时提供实验室依据。

    单核细胞分布宽度诊断成人脓毒症准确性系统评价Meta分析
    杨玉嘉, 盛家艺, 王潇, 杨宏伟, 宗晓龙
    2024, 39(8):  800-80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4
    摘要 ( 111 )   HTML ( 14)   PDF (1375KB) ( 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分布宽度(MDW)诊断成人脓毒症的准确性。方法 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2023年11月17日的文献,将以脓毒症2.0或3.0为金标准评价MDW诊断脓毒症价值的原始研究纳入Meta分析。采用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偏移评估工具(QUADAS-2)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资料和诊断四格表数据资料。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效应量合并、异质性检验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合并敏感性为0.80[95%可信区间(CI)为 0.75~0.83]、合并特异性为0.71(95%CI为0.63~0.77)、合并阳性似然比(PLR)为2.71(95%CI为2.10~3.49)、合并阴性似然比(NLR)为0.29(95%CI为0.23~0.36)。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为0.79~0.86)。纳入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研究类型、研究中心数、诊断标准、阳性病例数、MDW截断值和研究地点是引起异质性的因素。Deeks'检验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移(P<0.01)。结论 MDW对成人脓毒症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可辅助用于疑似患者的排除诊断。

    宁波地区未成年人群PT、INR和APTT参考区间
    郑燕杰, 范明亮, 金爱慧, 王存, 章丹颖
    2024, 39(8):  807-8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5
    摘要 ( 94 )   HTML ( 11)   PDF (856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宁波地区未成年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10 494名1~18岁健康未成年人(未成年组)和215名25~83岁体检健康者(成人组)PT、INR和APTT全自动血凝流水线检测结果。未成年人按性别和年龄(1~10岁和11~18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和成人3项指标差异。建立未成年人3项指标基于全自动血凝流水线的参考区间。结果 成人组、1~10岁组和11~18岁组PT、INR、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成人组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岁组3项指标基于全自动血凝流水线的自建参考区间分别为 PT 10.26~13.64 s、INR 0.891~1.209、APTT 27.64~41.94 s;11~18岁组自建参考区间分别为PT 10.16~14.44 s、INR 0.887~1.267、APTT 26.29~40.49 s。结论 初步建立了宁波地区不同年龄未成年人PT、INR和APTT基于全自动血凝流水线的参考区间,可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参考。

    上海市浦东地区109 664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胡亮, 张泽, 窦馨, 李明超, 周冰鹤, 常东
    2024, 39(8):  810-8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6
    摘要 ( 137 )   HTML ( 14)   PDF (819KB) ( 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样本检测结果,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2016—2023年109 664例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者HPV基因分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情况。结果 109 664例HPV样本的阳性率为18.97%(20 801例),年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1);试剂盒可检测的21种HPV基因亚型均有检出,感染率居前6位的HPV亚型分别是52型(21.82%)、16型(13.47%)、58型(13.29%)、53型(11.85%)、39型(9.90%)和81型(9.37%)。不同年份HPV阳性亚型的分布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不同(P<0.01),≤20岁组最高(34.09%),31~40岁组最低(16.43%)。HPV混合感染中,2~9重感染均有检出,但以单一感染为主(73.55%)。男性居前3位的HPV阳性亚型分别是6型(22.92%)、11型(18.34%)和58型(7.45%),女性居前3位的HPV阳性亚型分别是52型(17.97%)、16型(10.80%)和58型(10.71%)。结论 上海市浦东地区HPV感染率稍高,但年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且以单一感染为主,不同年份HPV阳性亚型的分布有一定变化,不同年龄组感染率不同,不同性别感染的主要亚型不同。

    综述与讲座
    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钟玉华, 林铭旭, 师柔, 蒿自睿, 李桂平
    2024, 39(8):  815-8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7
    摘要 ( 100 )   HTML ( 15)   PDF (824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最终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足、截肢等严重并发症。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过去多以空腹血脂来代表个体的血脂状态。然而,餐后血脂才是1 d内占主导地位的脂类状态,是全天最真实的状态。餐后高脂血症是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重要特征,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文章对T2DM患者血脂的变化特点、餐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紫红红球菌致血流感染1例报道
    修宁宁, 邓沛汶, 潘俊均, 卢玉玲
    2024, 39(8):  820-8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8.018
    摘要 ( 111 )   HTML ( 23)   PDF (1094KB) ( 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球菌属(Rhodococcus)隶属于细菌域、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亚纲、放线菌目、棒状菌亚目、诺卡菌科,模式菌种为紫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 )。目前,红球菌属有43个种,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从土壤、岩石、地下水、海水、植物、动物和昆虫的内脏分离出该菌[1]。临床上较多见马红球菌引起的感染,非马红球菌引起的感染比较少见;由紫红红球菌引起的感染更为罕见,目前仅查阅到紫红红球菌引起角膜感染的1例报道[2]
    东莞康华医院从1例咽痛发热患者的血培养样本中反复分离培养出紫红红球菌,并对其进行菌体形态观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以鉴定菌株种类,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