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30
    论著
    基于WES识别中国人群甲状腺乳头状癌新易感基因变异EPB41L4A rs1455421289
    闫安, 关煦慧子, 蔚田, 缪刚, 赵艳阳
    2023, 38(11):  1009-10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1
    摘要 ( 201 )   HTML ( 209)   PDF (1474KB) ( 1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合靶向分析识别中国人群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新的易感基因变异。方法 选取2018—2020年北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86例,用于识别PTC候选基因的变异位点。选取2021—2022年北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14例,用于验证变异位点的突变频率。采用WES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并采用靶向分析识别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定位的28个PTC候选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及其侧翼选择性剪接序列的罕见变异。检测变异携带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变异位点等位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病例-对照关联分析评估变异位点对PTC发生风险的影响。对照人群的基因分型数据分别来自gnomAD数据库、TOPMed数据库、ChinaMAP数据库和HUABIAO数据库。结果 WES结合靶向分析识别出红细胞膜蛋白4.1样4A(EPB41L4A)基因上的2个极罕见错义突变(rs1455421289位点c.163G>C:p.D55H和rs761977647位点c.855G>C:p.W285C),可能潜在影响编码蛋白的功能。在用于识别PTC候选基因变异位点的286例PTC患者中,有3例携带rs1455421289位点c.163G>C:p.D55H变异,1例携带rs761977647位点c.855G>C:p.W285C变异。这2个位点在4个对照人群中的携带频率均<0.05%。在用于计算变异位点突变频率的214例PTC患者中,有1例携带rs1455421289位点c.163G>C:p.D55H变异,未发现rs761977647位点c.855G>C:p.W285C变异。EPB41L4A rs1455421289的突变频率为0.8%(4/500),rs761977647的突变频率为0.2%(1/500)。EPB41L4A rs1455421289变异导致突变型mRNA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野生型mRNA(P<0.01)。与4个对照人群比较,携带rs1455421289位点c.163G>C:p.D55H变异者PTC发生风险显著升高[比值比(OR)]值分别为40.3、85.4、213.5、541.1,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4.5~361.5、9.5~765.4、57.2~797.2、98.9~2 960.8)。结论 基于WES识别出1个新的PTC易感基因变异EPB41L4A rs1455421289,该变异位点携带者PTC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

    HIV-1新型重组毒株近似全长基因组结构鉴定分析
    路新利, 刘勇, 李岩, 王莹莹, 安宁, 刘萌
    2023, 38(11):  1015-10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2
    摘要 ( 117 )   HTML ( 13)   PDF (2701KB) ( 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3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亚型不确定的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NFLG)进行基因镶嵌结构分析。方法 用近末端稀释法、系统发育树和基因重组断点分析等方法对3例男男同性恋(MSM)HIV-1感染病例进行HIV-1 NFLG扩增、基因亚型分析和基因重组图谱分析。结果 Neighbor-joining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条HIV-1序列均为单独分支,可能是新型重组毒株。jpHMM在线软件和SimPlot v3.5.1软件综合分析结果显示,NFLG 110和NFLG 171分别为CRF07_BC和CRF01_AE,NFLG 150为CRF01_AE和CRF07_BC二代重组毒株。基因重组断点分析结果显示,NFLG 150的重组模式是以CRF07_BC全长基因组为骨架,在gag区和env区分别插入了1个长度约为60和80 bp的CRF01_AE基因片段。结论 在MSM人群中发现1株HIV-1 CRF01_AE/CRF07_BC二代重组毒株,建议持续监测相关性传播,特别是MSM人群HIV-1新型基因重组毒株。

    上海地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陈庆, 徐蓉, 孙景勇
    2023, 38(11):  1020-102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3
    摘要 ( 137 )   HTML ( 18)   PDF (1001KB) ( 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分离自上海地区6家医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样本的PA 73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高通量测序(NGS)检测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73株PA中,黏液型PA 43株(58.9%)。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1%、34.2%、12.3%,对其他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的PA最主要的突变位点为GyrA的83位和87位、GyrB的466位、ParC的646位和262位、ParE的533位;对亚胺培南耐药的PA膜孔蛋白OprD全部存在突变或缺失。检测到多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包括β-内酰胺类(blaIMP-45blaPAOblaOXA-1blaOXA-50等)、氨基糖苷类[aph(3')-Iibaac(6')-Ib3、aac(6')-Ib-craadA2b]、磷霉素类(fosA)、氯霉素类(catB7、catB3)、磺胺类(sul1、qacE)和喹诺酮类(crpP)。MLST共检测出53个ST型别,最常见的是ST277(5.5%,4/73)。结论 上海地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携带的PA大部分为黏液型,总体耐药率较低,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不存在菌株的克隆传播。

    湛江地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特征
    邓晨, 戴家泽, 邱丽红, 沈威廷, 蔡木发, 罗文英
    2023, 38(11):  1026-103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4
    摘要 ( 92 )   HTML ( 10)   PDF (944KB) ( 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湛江地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合理防治hvK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75株肺炎克雷伯菌(KP)临床分离株,根据拉丝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将175株KP分为hvKP组(48株)和经典型肺炎克雷伯菌(CKP)组(127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hvKP组菌株进行荚膜血清分型和ST分子分型。比较2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hvKP组以K1荚膜血清型(62.50%)和ST23型(58.33%)为主。hvKP组抗菌药物敏感性较CKP组强,耐药表型携带率更低(P<0.001)。hvKP组患者以社区感染为主(56.25%),CKP组患者以医院感染为主(61.42%),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hvKP组患者并发肝脓肿、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肝胆道感染和全身多部位感染者所占比例高于CKP组,CKP组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或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史者所占比例高于hvKP组(P<0.05)。hvKP组白细胞总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CKP组(P<0.05)。结论 K1-ST23型是湛江地区hvKP优势流行株。hvKP较CKP对抗菌药物更敏感。hvKP感染患者易出现全身多部位感染和肝脓肿、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其感染相关指标水平偏高,且伴有肝功能损伤。

    Xpert MTB/RIF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表型检测一致性分析
    茹浩浩, 陈连勇, 杨星, 陈涛, 闫双群, 许琳
    2023, 38(11):  1032-103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5
    摘要 ( 109 )   HTML ( 10)   PDF (968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Xpert MTB/RIF和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pDS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RFP)耐药性结果的一致性,以及产生不一致结果的原因。方法 对2020年云南省耐药监测中行Xpert MTB/RIF检测的672株MTB进行比例法pDST,对2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 以pDST结果为标准,Xpert MTB/RIF检测MTB RFP耐药的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7.32%,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99.52%。672株MTB中,有19株(2.83%)Xpert MTB/RIF与pDST检测结果不一致。2株Xpert MTB/RIF显示RFP敏感,pDST显示RFP耐药菌株中,未检出耐药突变1株,检出rpoB-Ile491Phe突变1株;17株Xpert MTB/RIF显示RFP耐药,pDST显示RFP敏感菌株均发现RFP耐药相关突变。Xpert MTB/RIF与pDST检测结果不一致的19株MTB均未发现明显的异质性耐药情况。结论 Xpert MTB/RIF与pDST检测MTB RFP耐药结果一致性较好。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为pDST结果的不稳定性、部分rpoB基因突变与RFP耐药相关性差,以及少数菌株发生了Xpert MTB/RIF靶点以外的其他罕见突变。

    北京地区表观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查
    安映红, 姚克纯, 苏成铭, 唐锦华, 杨利鑫, 高洁, 徐艳婷, 严秋红, 战宏艳, 马越云
    2023, 38(11):  1036-104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6
    摘要 ( 151 )   HTML ( 13)   PDF (1117KB) ( 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表观健康者10 807名,检测血清Hcy水平,按年龄(≤30 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和71~93岁)和性别分别进行分组分析。采用Deming回归分析评估Hcy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北京地区10 807名表观健康者血清Hcy水平为2.3~141.7 μmol/L,中位数为12.1 μmol/L。≤30岁组与31~40岁组和41~50岁组、51~60岁组与61~70岁组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之间血清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总Hcy水平和各年龄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01)。在男性表观健康者中,≤30岁组与61~70岁组、31~40岁组与41~50岁组、51~60岁组与61~70岁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女性表观健康者中,≤30岁组与41~50岁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现行的Hcy参考区间(5~15 μmol/L)为标准,表观健康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检出率为21.2%;以新建立的男、女性Hcy参考区间为标准,男性、女性HHcy检出率分别为2.3%、0.2%。结论 北京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Hcy水平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建议分性别和年龄分别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30岁的表观健康人群血清Hcy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海南地区3~14岁人群乳酸脱氢酶参考区间分析
    赵艳宏, 傅琳, 刘彪, 肖美芳
    2023, 38(11):  1041-104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7
    摘要 ( 139 )   HTML ( 11)   PDF (857KB) ( 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海南地区3~14岁人群乳酸脱氢酶(LDH)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9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行健康体检的3~14岁人群36 945名,检测血清LDH水平。按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3~14岁人群LDH的参考区间。比较建立的参考区间与成人LDH参考区间的差异。结果 3~14岁人群不同年龄段LD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14岁年龄段不同性别少年儿童LD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建立不同年龄、性别的LDH参考区间。建立的3~14岁人群LDH参考区间与成人参考区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初步建立了海南地区3~14岁人群的LDH参考区间。现行的成人LDH参考区间不适用于3~14岁人群。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后生物标志物水平差异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顾怡, 王蕊, 邓杰, 杨易静, 周王柯, 陈予诺, 陈小松, 沈薇, 周景艺
    2023, 38(11):  1044-105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8
    摘要 ( 121 )   HTML ( 12)   PDF (972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重症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各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99例,其中重症肝炎44例(重症肝炎组)、失代偿期肝硬化55例(肝硬化组)。收集患者术前和手术当天(以d0表示)、术后1~7 d(以d1、d2、d3、d4、d5、d6、d7表示)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比值(AD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肝移植患者术后7 d内预后不良(发生急性排斥或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肝移植患者术后7 d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重症肝炎组术前WBC计数、NEUT#、DBil、ALT、NLR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1),PLT计数、ADR、PLR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1),2个组之间LYM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重症肝炎组d0、d1、d2、d3、d4时间点PLT计数、d1、d2、d3和d5时间点PLR、d1时间点NEUT#、d2时间点NLR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5)。重症肝炎组d0~d7各时间点DBil水平均显著增高于肝硬化组(P<0.05),ADR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01)。d0和d1时间点重症肝炎组DBil水平显著下降,肝硬化组则稍升高,d2时间点后2个组DBil水平均持续下降。2个组ADR均于d0、d1、d2时间点升高随后下降。d0~d7各时间点2个组之间WBC计数、LYMPH#、A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d1是肝硬化组术后7 d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d1判断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7 d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结论 不同病因肝移植患者术后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LR-d1可能是预测肝硬化患者术后7 d内发生不良预后(急性排斥或肺部感染)的潜在有效指标。

    HDL-C对T2DM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吴颖, 张立红, 高吟
    2023, 38(11):  1052-105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09
    摘要 ( 90 )   HTML ( 13)   PDF (966KB) ( 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缺血性脑卒中(CIS)发病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T2DM患者298例,其中单纯T2DM患者150例(对照组),T2DM合并CIS患者148例(CIS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T2DM患者CIS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DL-C判断T2DM患者发生CIS的效能。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T2DM患者发生CIS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三酰甘油(TG)/HDL-C比值、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史、年龄是T2DM患者发生CIS的危险因素(P<0.05)。以HDL-C为预测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HDL-C判断T2DM患者发生C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2,最佳临界值为0.63,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4.5%、93.3%。将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85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判断T2DM发生CIS的AUC为0.859,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P=0.180)。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识别T2DM患者中的CIS高危人群,应重点关注低HDL-C水平的T2DM患者。

    血清Hcy水平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畅慧君, 张敏, 张其相
    2023, 38(11):  1057-10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0
    摘要 ( 82 )   HTML ( 8)   PDF (873KB) ( 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患者功能预后的最佳临界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发病3个月时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ROC曲线得出的血清Hcy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时功能预后的最佳临界值(21.1 μmol/L)分为低Hcy(≤21.1 μmol/L)组(127例)和高Hcy(>21.1 μmol/L)组(45例)。低Hcy组年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发病3个月时mRS评分均显著低于高Hcy组(P<0.05)。2个组之间性别、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血糖、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红蛋白、既往史和脑梗死体积、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溶栓前NIHSS评分>7分和Hcy>21.1 μmol/L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12、4.64和2.04,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54~8.21、1.75~10.02和1.09~7.43]。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miR-206、miR-125、miR-21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高建朝, 王思思, 张志生, 张京力, 李晓霞, 马科, 冯志林, 周海丰, 王展海
    2023, 38(11):  1062-106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1
    摘要 ( 98 )   HTML ( 9)   PDF (987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iR-206、miR-125、miR-21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乳腺癌组),以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iR-206、miR-125、miR-21水平。根据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为化疗无效组和化疗有效组。化疗结束后随访1年,根据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miR-206、miR-125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miR-2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化疗无效组与化疗有效组之间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血清miR-206、miR-125、miR-2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06、miR-125、miR-21单项和联合检测判断化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761、0.782、0.8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后,血清miR-206、miR-125低表达和miR-21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血清miR-206、miR-125、miR-2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6、miR-125、miR-2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乳腺癌患者1年死亡的AUC分别为0.757、0.698、0.676、0.83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06高表达组、miR-125高表达组1年生存率分别高于血清miR-206低表达组和miR-125低表达组(P<0.05),miR-21低表达组1年生存率高于miR-21高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后,血清miR-206、miR-125低表达和miR-21高表达均是乳腺癌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miR-206、miR-125、miR-21异常表达,或可作为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血清miR-140-5p、PGC-1α mRNA表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朱倩, 褚丽芳, 马彩云, 姚洁
    2023, 38(11):  1069-107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2
    摘要 ( 93 )   HTML ( 7)   PDF (941KB) ( 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miR-140-5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PGC-1α)mRNA表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AIS患者163例(AIS组)和体检健康者57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根据3个月后是否并发VCI将AIS患者分为VCI组和非VCI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140-5p和PGC-1α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S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140-5p、PGC-1α mRNA判断AIS患者发生VCI的效能。结果 AIS组血清miR-140-5p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GC-1α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VCI组血清miR-140-5p相对表达量高于非VCI组(P<0.05),PGC-1α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非VC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miR-140-5p相对表达量升高和PGC-1α相对表达量降低是AIS患者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298、1.438、0.71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983~5.485、1.147~1.801、0.585~0.87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40-5p、PGC-1αmRNA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AIS患者发生V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780、0.905。结论 血清miR-140-5p表达升高和PGC-1α mRNA表达降低与AIS患者VCI的发生密切相关,或可作为AIS患者发生VCI的预测指标。

    7种微小RNA检测试剂的多中心评估
    黄中强, 代娣, 侯铁英, 林发全, 卢志明, 刘小琦, 沈敏娜, 吴洁, 张平安, 周军, 肖艳群, 王华梁
    2023, 38(11):  1075-108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3
    摘要 ( 105 )   HTML ( 12)   PDF (934KB) ( 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某品牌7种微小RNA(miRNA)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向联合评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家检测中心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批样本,对同一批号试剂进行性能评估。检测项目为miR-21、miR-26a、miR-27a、miR-122、miR-192、miR-223和miR-801,以miR-1228为内参。评估参数包括精密度、符合率、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结果 10家检测中心检测8种miRNA的循环阀值(Ct)的批内变异系数(CV)均<5.00%,批间CV均<6.50%。10家检测中心检测20例临床血浆样本的总符合率均为100.00%(20/20),对50拷贝/μL标准参考品的检出率均为100.00%(20/20)。血红蛋白200 g/L、胆红素1 000 μmol/L和三酰甘油100 mmol/L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干扰。结论 该试剂盒检测7种miRNA的精密度、符合率、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表现良好,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检测系统的使用需求和预期用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miR-150-5p和LTBP-2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薛亚泽, 何劲, 唐绍军
    2023, 38(11):  1082-10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4
    摘要 ( 70 )   HTML ( 6)   PDF (945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miR-150-5p和潜伏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LTBP)-2相对表达量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2月义乌復元私立医院ACI患者121例(ACI组)。根据发病48~72 h内脑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以体检健康者128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150-5p和LTBP-2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ACI患者miR-150-5p与LTBP-2 mRNA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发生ACI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miR-150-5p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而LTBP-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血清miR-150-5p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01),LTBP-2 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01)。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miR-150-5p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01),LTBP-2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01)。Targetscan网站预测结果显示,LTBP-2是miR-150-5p潜在的靶基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组血清miR-150-5p表达与LTBP-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34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50-5p相对表达量降低、LTBP-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ACI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0.563、1.698,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445~0.712、1.342~2.148]。结论 ACI患者血清miR-150-5p和LTBP-2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或可作为ACI病情评估的指标。

    光学法血小板计数对采血后可逆性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
    邓晨霞, 梅燕萍, 张霞, 黄宝山, 添丹, 曹梦婷, 胡永奇, 林勇平, 田礼军
    2023, 38(11):  1087-109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5
    摘要 ( 110 )   HTML ( 12)   PDF (1312KB) ( 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光学法血小板(PLT)计数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低(EDTA-PTCP)的自解聚效应是否适用于抗凝采血后立即检测时发生的可逆性PLT聚集。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门急诊行血常规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01例,混匀后用CDR模式检测采血后第0、5、15、30分钟的PLT;制备这4个时间部分标本的血涂片并染色,观察血涂片两侧、片尾、海岸线处PLT聚集情况。结果 与第30分钟比较,阻抗法第0、5、15分钟的PLT计数均值偏差分别为6.92%、3.28%、1.65%;optical platelet,光学法第0、5、15分钟的PLT计数均值偏差分别为0.76%、0.35%、0.03%。采血后第0、5、15分钟的光学法PLT计数显著高于阻抗法PLT计数(P<0.001);采血后第30分钟,2种方法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结论 采血后第0 min,阻抗法PLT计数由可逆性聚集导致的假性减低幅度>5%,但可被光学法纠正。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模式性能评价和复检规则分析
    陆庭嫣, 顾丹凤, 王亚虹, 葛亚芳, 杨海鸥
    2023, 38(11):  1091-109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6
    摘要 ( 184 )   HTML ( 18)   PDF (876KB) ( 2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阴道分泌物检测模式的性能,并建立合适的复检规则。方法 收集2021年2—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 334份阴道拭子,其中1 064份用于评估不同检测模式的灵敏度和建立复检规则,270份用于验证建立的复检规则。采用5种检测模式(仪器法有形成分分析、阴道炎五联检、仪器法干化学酶检测仪、器法有形成分分析联合仪器法干化学酶检测、仪器法有形成分分析联合阴道炎五联检)和湿片镜检、革兰染色镜检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设计3类初始复检规则,以湿片镜检联合革兰染色镜检(简称联合镜检)结果为标准,评估不同检测模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符合率。选择敏感性最高、假阴性率最低的检测模式进一步优化复检规则,采用国际通用复检规则评估指标进行验证。结果 联合镜检结果显示,1 064份阴道拭子中,328份(30.83%)阳性,736份(69.17%)阴性,其中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200份(18.80%),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阳性150份(14.10%),滴虫性阴道炎(TV)阳性11份(1.03%)。5种检测模式中,仪器法有形成分分析联合仪器法干化学酶检测模式检测BV、VVC、TV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56.00%(112/200)、58.00%(87/150)、90.91%(10/11)。最优检测模式复检规则进行验证结果显示,BV、VVC、TV假阴性率分别为5.56%、5.93%和0,复检率为24.81%。结论 仪器法有形成分分析联合仪器法干化学酶检测最适用于临床对BV、VVC、TV的初筛,优化后的复检规则可有效降低假阴性率,且复检率在可接受范围内。

    短篇论著
    患者数据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在区域检验中心MCV、MCH、MCHC项目稳定性和可比性监测中的应用
    徐黎明, 王瑾, 袁梦娇, 王金金
    2023, 38(11):  1098-110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7
    摘要 ( 100 )   HTML ( 10)   PDF (1262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患者数据实时质量控制(PBRTQC)智能监控和实验室间比对云平台在区域检验中心实验室间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项目结果一致性实时评价,以及各实验室自身分析性能变化实时智能监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及其所辖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0个血常规项目高、低值质控品检测数据和381 212个患者样本检测数据,基于智能监控云平台,通过患者数据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法实时监控分析性能,对实验室间结果进行偏移评估和一致性评价。结果 EWMA质控图显示,9家实验室MCV、MCH、MCHC项目患者数据呈正态分布、趋势一致,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稳定;精密度性能均在质量目标范围内;基于PBRTQC的EWMA程序监控性能优于常规质量控制。结论 采用EWMA法实时监测实验室自身稳定性,可及时发现偏移及其来源,为区域检验中心及其所辖实验室间结果一致性评价和结果互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综述与讲座
    肠球菌的有益性和致病性
    田媛媛, 贾雄飞
    2023, 38(11):  1101-110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8
    摘要 ( 118 )   HTML ( 9)   PDF (880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球菌是革兰阳性兼性厌氧球菌,主要分布在宿主肠道,生殖道或口腔中也有少量存在。临床常见菌属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肠球菌作为共生菌,在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定植,并参与免疫调节。一直以来,肠球菌主要用于益生菌食品添加剂,或辅助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然而,肠球菌可能因其毒力和多重耐药变化导致临床感染,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可从胃肠道转移到其他组织和器官,其毒力和耐药性是影响感染治疗的危险因素。肠球菌基因组可塑性相关研究预测其有变异为致病菌的可能性。文章对肠球菌的有益性和致病性进行综述。

    病例报道
    PML/RARɑ阳性APL缓解后继发PML/RARɑ阴性AML 1例报道
    柴国静, 南英博, 赵海利, 马香书, 赵鹏, 李金丫
    2023, 38(11):  1106-11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19
    摘要 ( 87 )   HTML ( 5)   PDF (1658KB) ( 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作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特殊类型,发病凶险,常常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部分患者通过早期诊断,予以亚砷酸和全反式维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治疗可完全缓解,核型恢复正常,但仍有5%~30%的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复发[1]。多数APL患者在完全缓解后2~5年内复发[2],复发时一般t(15;17)会再次出现,而部分患者核型会发生变化。现报道1例PML/RARɑ阳性的AML患者缓解3年后,复发成PML/RARɑ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伴t(11:19)的病例。

    多杀巴斯德菌致泪小管炎1例报道
    王欣慧, 冯海阳, 郭茂君, 徐新艳, 赵艳丰, 朱叶飞
    2023, 38(11):  1109-111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11.020
    摘要 ( 128 )   HTML ( 6)   PDF (938KB) ( 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杀巴斯德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是引起人畜共患病常见的病原菌,属于一种小的革兰阴性球杆菌,主要存在于家禽和猫狗等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人常因被猫狗抓伤、咬伤,或接触猫狗唾液而感染。现报道1例多杀巴斯德菌引起泪小管炎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