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J]. 中医杂志,1992,42(5):39-40.
|
[2] |
施卫兵.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5):275-276.
|
[3] |
王若飞,李伟,丁天鹏,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与实验室检测特点[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27-2228.
|
[4] |
蒋健,高月求,吴潇,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6):15-17.
|
[5] |
古伟明,杨以琳,吕永慧,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相关性实验指标关系[J].广州医药,2012,43(1):42-45.
|
[6] |
杜卫星,叶青,叶峥嵘.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179-180.
|
[7] |
李菲菲,王蕾,张玮.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6(5):545-546.
|
[8] |
王振常,毛德文,黄彬,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与细胞因子病毒指标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3):334-335.
|
[9] |
崔丽安,张俊富,邵凤珍.慢性肝炎中医分型与客观化指标关系的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23-26.
|
[10] |
侯宝峰,郭娟逊,寇小妮.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血清学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08,29(9):1108-1109.
|
[11] |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
[12] |
王恩成,唐琳,王健,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39-42.
|
[13] |
郑保平,陶夏平,姚乃礼,等.基于因子分析的乙肝肝硬化证候特点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1,54(11):2136-2138.
|
[14] |
郑秀丽,冯全生,贾睿,等.基于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的慢性乙肝中医证候信息采集量表研制初探[J].亚太传统医药,2010,6(6):132-133.
|
[15]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5(1):79-100.
|
[16] |
于玫,刘文兰,张炎,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比较[J].陕西中医,2005,26(1):3-5.
|
[17] |
陈斌,毛果,蔡光先.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的Meta 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3):177-181.
|
[18] |
张国梁,万和荷,刘丽丽,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 表达与肝脏病理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6):324-327.
|
[19] |
吴福宁,李猛,李振前,等.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相关性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3):266-268.
|
[20] |
王宝珍,刘成,薛惠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关系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2):10-12.
|
[21] |
刘绍能,陶夏平,王融冰,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活动度与中医证候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2):86-87.
|
[22] |
施维群,缪锡民,黄茵,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标记物表达及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1):1364-1367.
|
[23] |
高媛,许晓东.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状态与辨证分型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71-72.
|
[24] |
楼孝惠,陈智,黄茵,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L-2、IL-10、IL-12、IFN-γ水平的关系初探[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5):282-283.
|
[25] |
蔡林宏,谢晶日.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和HBV DNA水平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3):265-266.
|
[26] |
徐琳,赵瑜,彭景华,等.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候特征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5):1780-1783.
|
[27] |
陈潇雨,马利庄,胡义扬.基于决策树方法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类[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1):40-44.
|
[28] |
车立娟,马利庄,胡义扬.基于关联规则算法的慢性乙型肝炎证型诊断量表多中心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60(5):11-14.
|
[29] |
王宏,焦辉,郭春良.肝功能分级的演变及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715-717.
|
[30] |
来丽群,樊德利. 乙肝后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型与TGF-β1、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6):808-810.
|
[31] |
高丽芳,赵文霞. 218例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分析[J].现代中医药,2012,32(1):23-25.
|
[32] |
魏梅娟,张纯瑜,肖子鸿,等.血清“肝纤四项”联合检测诊断模型的建立[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8(1):86-90.
|
[33] |
苏式兵,胡义扬,赵立平,等.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思路[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252-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