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井杰, 王蓓蕾, 刘善荣. 可解释人工智能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21, 36(9): 976-980. |
[2] |
刘庆香, 张天娇, 龙琪琛, 周伟燕, 张传宝. 参考物质互通性评价方案[J]. 检验医学, 2021, 36(3): 245-249. |
[3] |
唐利萍, 刘明锦, 刘冠财, 鄢中华, 蔡华, 杨涛, 孙可其. 医学参考系统在我国IVD企业的应用与思考[J]. 检验医学, 2021, 36(3): 250-254. |
[4] |
王建富, 李小平, 陈文虎, 樊凯, 钱苗苗. 新型血清CYFRA21-1检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J]. 检验医学, 2020, 35(6): 595-600. |
[5] |
郭宏波, 戴飘飘, 黄华亮, 郭彦伟. MRAB OXA-23基因检测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构建及初步评价[J]. 检验医学, 2019, 34(4): 346-350. |
[6] |
董奕裕, 吴奕征, 沈丽丽, 陈群. 纳米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价[J]. 检验医学, 2017, 32(2): 138-142. |
[7] |
李卿, 居漪, 金中淦, 虞啸炫, 欧元祝, 唐立萍, 王美娟, 刘文斌. 糖化血红蛋白IFCC参考方法及实验室网络比对[J]. 检验医学, 2016, 31(7): 607-609. |
[8] |
蔡冰洁, 张国军. 纳米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5, 30(6): 650-654. |
[9] |
崔巍, 郭野. 从D-二聚体检测体系的变更谈检验与临床沟通[J]. 检验医学, 2015, 30(4): 311-313. |
[10] |
马硝惟, 秦娟秀, 何磊, 李敏. 建立以检验医师为核心的临床沟通制度[J]. 检验医学, 2015, 30(1): 64-67. |
[11] |
李慧敏综述, 傅启华, 王静审校. 胶体金在临床检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15, 30(1): 76-79. |
[12] |
汪骅1,韩崇旭1,王惠民2,金庆辉3,王大新1,曹丽1,董兰梅1. 基于纳米技术的芯片电泳快速检测脂蛋白及其亚型的研究[J]. 检验医学, 2013, 28(3): 225-228. |
[13] |
徐怡1,陈光明2,宓现强2. miR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测技术进展[J]. 检验医学, 2013, 28(3): 248-251. |
[14] |
姜敏;储怡星;范基农;龚晓霖;陈悦. 《检验医学》2004至2007年载文被引分析[J]. 检验医学, 2009, 24(01): 81-84. |
[15] |
吴茅;刘建栋;周永列. 新时期医学检验实习生综合管理办法及保证措施[J]. 检验医学, 2005, 20(06): 593-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