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艺, 王稼, 徐志伟, 翟亚萍, 轩伟霞. 不同抗凝剂对体外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化和凋亡功能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23, 38(5): 479-483. |
[2] |
张敏, 蔡惠萍, 王璐, 闵向阳, 陈燚琼, 任圣洁, 李智. 基于ISO 15189: 2012的检验科人员培训及能力评估实践[J]. 检验医学, 2020, 35(6): 620-623. |
[3] |
于思远, 吴文娟. COVID-19方舱医院医学检验科建设和管理初探[J]. 检验医学, 2020, 35(5): 492-496. |
[4] |
李欣, 吴京, 娄加陶. 5S管理模式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9, 34(6): 559-562. |
[5] |
蒋菲, 阮森林, 秦梦竹.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检验科条形码识别率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9, 34(10): 944-946. |
[6] |
杨楷, 马杰. 医院检验科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 检验医学, 2017, 32(9): 828-830. |
[7] |
颜宇飞, 张庆五. EDTA-K2抗凝剂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5, 30(3): 287-288. |
[8] |
王路, 刘旻, 徐承, 孙雪娇, 刘畅, 程江. 氟化钠抗凝管离心前、后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值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5, 30(1): 61-63. |
[9] |
常菁华,王剑飚.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实验室解决思路[J]. 检验医学, 2014, 29(7): 733-737. |
[10] |
陈益川,张德亭,李莉莉,潘利琴. 3种采血管制备的标本对6种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4, 29(4): 402-404. |
[11] |
朱晶,赵瀛,王蓓丽,吴炯,宋斌斌,张春燕,郭玮,潘柏申. 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检验医学, 2014, 29(3): 288-292. |
[12] |
徐全中, 王伟佳, 阚丽娟, 严海忠, 幕月晶, 欧阳能量, 黄燕华, 张秀明. 不同抗凝剂、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降钙素原检测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3, 28(7): 639-641. |
[13] |
张海霞1,李立方2,袁宁1,郭杰1,张连祥1. 不同血液样本类型对B型钠尿肽测定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 2013, 28(5): 455-456. |
[14] |
林振忠;明德松;蒋建家;潘云霞. 不同抗凝及保存方式的全血测定HbA1c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 2011, 26(02): 141-142. |
[15] |
刘桂芹;乔江春;胡翠华;马嵘;谢洁红;张传宝;郭健. 不同抗凝剂对肝移植受者 FK506 血药浓度测定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10, 25(05): 368-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