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 2021, Vol. 36 ›› Issue (10): 1090-1093.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0.021

• 病例报道 • 上一篇    下一篇

MYO15A基因新发突变导致先天性耳聋1例报道

靳春雷, 朱焕勉, 陈鹏龙(), 雷强   

  1. 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
  • 收稿日期:2020-05-11 出版日期:2021-10-30 发布日期:2021-11-08
  • 通讯作者: 陈鹏龙
  • 作者简介:陈鹏龙,E-maill: 168298447@qq.com
    靳春雷,男,1985年生,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产前诊断工作。
  • 基金资助:
    丽水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21GYX28);丽水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DYF14)

  • Received:2020-05-11 Online:2021-10-30 Published:2021-11-08

摘要: 耳聋是人类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所致的耳聋占60%。在遗传性耳聋中,有30%伴有其他症状,被称为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HL);其余70%不伴其他症状,被称为非综合征耳聋(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NSHL)[1]。在遗传性耳聋患者中,有80%为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耳聋(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RNSHL)[2]。目前,已鉴定出70多个基因与ARNSHL有关(https://hereditaryhearingloss.org/)。虽然导致耳聋的基因较多,但绝大多数遗传性耳聋只与少数几个基因有关。根据我国大规模的耳聋流行病学调查,大部分NSHL由4个基因(GJB2、SLC26A4、12SrRNA及GJB3)突变引起;而在ARNSHL中,MYO15A基因出现的频率仅次于GJB2、SLC26A4,是相对常见的耳聋致病基因之一[2]。由于该基因较大,且无明显的突变热点区域,因此常规耳聋基因检测并不包含此基因[3-4]。我们采用高通量测序[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及Sanger测序技术对1例耳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进行家系验证及产前诊断。

关键词: MYO15A基因, 先天性耳聋, 高通量测序, 产前诊断, 家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