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珂珂, 孙文苑, 聂睿, 崔丽艳. 免疫透射比浊法常见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应对策略[J]. 检验医学, 2021, 36(4): 362-368. |
[2] |
韩建华, 程歆琦, 吴洁, 嵇巍, 邸茜, 张俊保, 金成, 苏薇. 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干扰[J]. 检验医学, 2019, 34(3): 197-201. |
[3] |
夏勇, 薛灏, 李明洋, 纪玲. 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18, 33(12): 1132-1135. |
[4] |
陈文举, 徐佳佳, 钟倩怡, 李招云. 台州地区表观健康成人血清补体C1q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J]. 检验医学, 2017, 32(5): 403-405. |
[5] |
蒋玲丽, 唐大海, 张健, 张帆, 葛丹红, 肖艳群, 朱岭峰. 5种C反应蛋白快速检测系统检测性能比较[J]. 检验医学, 2016, 31(4): 293-298. |
[6] |
黄燕, 徐晓嵘, 张珏. 科宝Palio 300型尿生化分析系统检测5种尿微量蛋白的性能评估[J]. 检验医学, 2015, 30(6): 603-606. |
[7] |
黄建央, 沈敏敏, 刘东海.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两种检测方法相关性的比对及相关疾病样本检测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 2014, 29(5): 574-575. |
[8] |
彭凤,徐晓萍,王琳,应春妹. 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J]. 检验医学, 2013, 28(2): 142-145. |
[9] |
李萍珠,印美娟. PETIA与PENIA测定IgE的分析灵敏度比较[J]. 检验医学, 2013, 28(11): 1033-1033. |
[10] |
彭 凤 综述;于嘉屏;应春妹 审校. 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技术的进展和分析特性[J]. 检验医学, 2012, 27(4): 252-256. |
[11] |
曾方银1,张豫明2,张鹏1,林俐3,孙德华1 . 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甲胎蛋白方法学评价[J]. 检验医学, 2012, 27(11): 896-899. |
[12] |
王永卿;夏欢;姚敏.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BP的方法学及临床价值初步评价[J]. 检验医学, 2011, 26(04): 252-255. |
[13] |
娄坚江. 绍兴地区健康人群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调查及参考范围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10, 25(10): 826-827. |
[14] |
韩鹏飞;蔡娟. 血清葡萄糖测定在不同试剂/样本比例下的线性实验[J]. 检验医学, 2010, 25(04): 314-316. |
[15] |
张翀;韩平治;丁进芳. 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 2009, 24(12): 938-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