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28
    基因组技术与罕见病、遗传病诊治专题
    分子检测技术在儿童罕见遗传病中的临床应用
    荆梦霞, 余永国
    2024, 39(2):  103-10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1
    摘要 ( 47 )   HTML ( 8)   PDF (886KB) ( 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儿童罕见遗传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根据染色体受影响的范围,遗传变异可分为4类:染色体水平变异、亚染色体水平变异、小尺度水平变异和特殊类型变异。对于不同类型的遗传变异,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文章对4类遗传变异及其相应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并指出分子检测技术在儿童罕见遗传病诊疗中的应用需结合患儿家庭实际情况和检测准确率综合考虑。另外,发布基于循证数据的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有利于推动临床规范应用分子检测技术。

    脆性X综合征遗传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蒋祝, 谭建新, 谭娟, 罗春玉, 许争峰
    2024, 39(2):  107-11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2
    摘要 ( 39 )   HTML ( 4)   PDF (946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脆性X综合征(FXS)是导致智力障碍和发育障碍的主要单基因病之一,呈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FXS的病因是FMR1基因内(CGG)n重复序列的不稳定扩展及其上游CpG岛的异常甲基化,进而导致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减少或缺乏,FMRP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是诊断FXS的主要依据。然而,FMR1基因分子结构和遗传模式的特殊性使得FXS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面临挑战。因此,如何简便而准确地进行FMR1基因检测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FXS遗传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促进FXS的规范诊断,为临床提供帮助。

    中美两国在遗传病基因检测发展上的差异及相关进展
    江鸿, 宋婕萍, 李胜
    2024, 39(2):  114-11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3
    摘要 ( 27 )   HTML ( 6)   PDF (955KB) ( 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遗传病筛查和检测主要采用实验室自建项目(LDT)和商品化体外诊断(IVD)产品2种形式,但国内外在2种形式上略有差异。文章梳理了遗传病检测相关行业进展,介绍中国和美国在相关政策上的差异,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LZTR1基因Arg284His变异致Noonan综合征10型病例报道和遗传学分析
    诸宏伟, 张雪灵, 王美娣, 郑迎娟
    2024, 39(2):  120-12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4
    摘要 ( 19 )   HTML ( 3)   PDF (1463KB) ( 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1例Noonan综合征10型(NS10)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trio-WES)检测,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变异进行危害性分析,预测变异蛋白结构功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变异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患儿年龄为8岁9个月,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和特殊面容等。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亮氨酸拉链样转录调控因子1(LZTR1)基因发生杂合变异c.851G>A(p.Arg284His)(NM_6767.4),其父亲携带该变异,母亲为野生型。Pubmed数据库和HGMD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应变异的报道,属LZTR1基因新变异。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在线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到LZTR1 c.851G>A(p.Arg 284His)变异存在生物危害性。蛋白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LZTR1 c.851G>A(p.Arg 284His)变异可导致LZTR1蛋白局部结构改变。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野生型LZTR1蛋白比较,变异型LZTR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了81.20 %。结论 LZTR1基因c.851G>A(p.Arg 284His)变异可能是NS10的致病原因。

    Sin3A基因变异致Witteveen-Kolk综合征遗传学分析
    卢亚亚, 彭慧芳, 王剑, 娄丹
    2024, 39(2):  126-13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5
    摘要 ( 12 )   HTML ( 2)   PDF (1479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开关不敏感3转录调节因子家族成员A(Sin3A)基因变异导致的Witteveen-Kolk综合征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1例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可疑变异,并进行家系分析。结合文献分析Witteveen-Kolk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 Witteveen-Kolk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轻中度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特殊面容(长脸、前额突出、鼻梁凹陷、长人中等)、身材矮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不同程度的脑畸形。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Sin3A基因存在移码变异c.803dupC(p.Leu269Thrfs*37)(杂合)。Sanger测序证实存在变异位点,患儿父母该位点均为正常基因型。gnomAD等对照人群数据库未收录该变异位点,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美国分子病理学学会(AMP)指南归类为“致病性”变异。结论 Sin3A基因变异可导致Witteveen-Kolk综合征。基因检测可明确生长发育迟缓伴特殊面容患儿的病因。

    妊娠合并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基因检测和分析
    王怡, 吴瑛婷, 陈慧芬, 李国华, 鲍时华, 戴菁, 王学锋
    2024, 39(2):  132-1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6
    摘要 ( 24 )   HTML ( 4)   PDF (1828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1例妊娠合并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蛋白C活性(PC:A)、蛋白S活性(PS:A)等凝血指标。对患者的PROCPROS1、SERPINC1、SERPIND1、PLGPROCRTHBDADAMTS13、HRGTFPICPB2、HABP2、PLATPLAUSERPINA10、SERPINE1、SERPINF2、CALRGP6、JAK2、MPL和凝血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起始点、5'-非翻译区(UTR)、编码区、剪切点8 bp内含子序列区域、转录终止子点突变、小缺失/重复和剪切位点进行突变检测。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变异位点。对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明确致病性。结果 患者AT:A降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SERPINC1基因第2号外显子发生c.380G>A(p.Cys127Tyr)杂合突变,JAK2基因第10号外显子发生c.1324G>C(p.Glu442Gln)杂合突变,SERPINA10基因第2号外显子发生c.389T>G(p.Leu130Trp)杂合突变。SERPINC1基因c.380G>A(p.Cys127Tyr)变异在正常人群公共SNP数据库(ExAC数据库、1000G dbSNP13数据库和gnomAD数据库)中未被收录,ClinVar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HGMD数据库中均未见该变异位点的相关报道,PolyPhen-2、MutationTaster和CADD在线软件预测其为致病性变异。JAK2基因c.1324G>C(p.Glu442Gln)变异和SERPINA10基因c.389T>G(p.Leu130Trp)评级均为意义不明确的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3个变异均存在。蛋白模拟结构分析结果显示,SERPINC1基因c.380G>A(p.Cys127Tyr)变异可导致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影响蛋白功能。结论 SERPINC1基因c.380G>A(p.Cys127Tyr)变异可能导致遗传性AT缺陷症。监测凝血相关指标,及时进行分子诊断,有助于改善遗传性AT患者的妊娠结局。

    MYH7基因c.1574A>G突变致扩张型心肌病1S型家系分析
    路超, 韩慧娟, 狄华, 穆艳超
    2024, 39(2):  138-1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7
    摘要 ( 17 )   HTML ( 2)   PDF (2057KB) ( 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1例左心系统扩张患儿的基因变异情况,并进行家系分析,确认扩张型心肌病1S型(DCMIS)的病因。方法 收集1例左心系统扩张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患儿染色体结构缺失和重复情况。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基因变异情况,采用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异卵双生姐姐变异位点进行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变异位点的危害性。结果 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心功能降低,左心系统明显扩张增大,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CNV-seq结果为seq[hg19]46,XN,未发现染色体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患儿β-心肌肌肉球蛋白重链7(MYH7)基因发生杂合变异[c.1574A>G(p.Glu525Gly)]。检索OMIM、ClinVar数据库,未见相关报道;检索ESP数据库、千人基因组数据库、ExAC数据库和gnomAD数据库,该变异位点未被收录,属于新发变异。Sanger测序证实变异存在,患儿父母、姐姐MYH7基因均正常。MYH7基因c.1574A>G(p.Glu525Gly)变异导致蛋白侧链O端与第484位赖氨酸侧链N端之间形成的氢键侧链相互作用消失。结论 c.1574A>G(p.Glu525Gly)为新发现的MYH7基因变异,是造成患儿左心系统明显扩张的原因。新发变异的检出丰富了DCMIS致病机制研究数据。

    FGG基因Ala315Gly错义突变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
    赵而玉, 李玉杰, 于婷, 张燕, 叶荃, 龙云霞, 马晓云, 王晓燕
    2024, 39(2):  143-1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8
    摘要 ( 17 )   HTML ( 2)   PDF (1524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1个FGG基因Ala315Gly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该错义突变与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某先证者临床资料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相关信息,并进行凝血表型检测。分析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ib)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采用反向测序验证先证者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检测其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将家系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变异与表型的共分离情况。分析突变位点基因的保守性,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潜在影响。分析突变前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结果 先证者Fib活性为0.97 g·L-1(降低)。其母亲、小姨、外祖父Fib活性均降低;除母亲凝血酶时间(TT)延长外,先征者及其家系其他人员的凝血表型均在参考区间内。与健康对照相比,先证者及其母亲、小姨、外祖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最大聚集率和聚集曲线斜率显著降低。先证者FGG(4q31|NM_000509.4)基因exon8:c.944C>G:p.(Ala315Gly)杂合错义突变,ACMG证据级别为致病突变,且该突变位点类型为国际新发现突变。先证者母亲、小姨、外祖父均为Ala315Gly杂合子,父亲、大姨、舅舅、外祖母该位点为野生型,FGG基因c.944C>G突变在该家系与先证者表型共分离。A315位点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预测Ala315Gly突变会影响Fib的聚集功能;蛋白质模型分析结果表明,Ala315与Trp395、Thr397、Ala367和Gly318等周围的氨基酸残基侧链形成疏水作用,突变后疏水作用消失,且突变改变了该蛋白的自由能,使蛋白稳定性降低。结论 Fib c.944C>G错义突变可导致其氨基酸周围失去疏水相互作用,进而改变蛋白的自由能,降低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最终可能导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

    884例性染色体异常胎儿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杨微微, 姚立英, 任晨春, 王文靖, 张海霞, 李雯, 李博
    2024, 39(2):  149-15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09
    摘要 ( 17 )   HTML ( 3)   PDF (893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884例无创产前筛查(NIPS)提示性染色体异常的羊水样本进行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探讨不同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孕早期NIPS提示胎儿为性染色体异常的孕妇884例,于孕中期采集羊水样本,进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对结果不一致或培养失败的样本进一步行CNV-seq检测。结果 884例孕妇中,有341例(38.6%)检出异常核型,11例(1.2%)羊水细胞培养失败。NIPS性染色体阳性预测值为39.2%(341/873)。341例核型分析异常样本中,最常见的核型异常类型是47,XXY(108例),其次为47,XXX(80例)、47,XYY(68例)、45,X(18例),共检出51例嵌合体。884例孕妇中,有862例FISH检测结果与核型分析或CNV-seq结果一致,FISH的阳性预测值为97.5%;24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进一步行CNV-seq检测,有22例CNV-seq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并能相互补充分析;2例不一致样本中,1例核型分析结果为46,+mar,FISH和CNV-seq结果均为45,X;1例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缺失,FISH和CNV-seq结果均为嵌合体,结构未见异常。结论 NIPS提示性染色体异常时,建议首选FISH和核型分析联合检测,可快速、准确地诊断染色体异常。对于疑似染色体特殊结构异常,建议进行FISH、核型分析和CNV-seq联合检测,可明确遗传学病因。

    论著
    血清胸苷激酶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宋晓龙, 秦晋铝, 杨茹, 魏龙, 周建平
    2024, 39(2):  155-1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0
    摘要 ( 26 )   HTML ( 5)   PDF (1159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PTC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次全切组(53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全切组(125例,行甲状腺全切术6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131I治疗63例)。根据患者术后12个月的恢复情况将178例PTC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R)组(153例)和疗效不满意(NER)组(2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血清TK1、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TK1、Tg水平判断PTC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T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ER组与NER组之间年龄、肿瘤多灶性、肿瘤最大直径、T分期、N分期、转移淋巴结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被膜侵犯情况、治疗方式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组术后各时间节点血清TK1水平均高于ER组(P<0.05)。次全切组和全切组NER患者术后6、12个月血清TK1水平均高于ER患者(P<0.05)。全切组NER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血清Tg水平均高于ER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血清TK1水平判断次全切PTC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其次为术后6个月血清TK1水平(AUC为0.835);术后12个月TK1和Tg联合检测判断全切PT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最高(0.964),其次为术后6个月TK1和Tg联合检测(AUC为0.94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术前Tg≥62.08 IU·L-1是PT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5.060、2.908,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2.593~9.875、1.004~8.421,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TK1有助于评估PTC患者次全切术后疗效,联合检测血清TK1、Tg水平有助于行全切术患者的预后评估。

    粪便钙卫蛋白等炎症指标在儿童克罗恩病中的诊断价值
    周颖沁, 肖园, 孟俊
    2024, 39(2):  161-16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1
    摘要 ( 50 )   HTML ( 85)   PDF (966KB) ( 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诊断儿童克罗恩病(CD)结肠黏膜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CD患儿85例。根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将患儿分为黏膜愈合组和黏膜病变组。另选取19例功能性胃肠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FC、CRP、ESR、IL-6、TNF-α、HBP水平。结果 黏膜病变组FC、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黏膜病变组与黏膜愈合组比较,FC、CRP、ESR、IL-6、H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C、CRP、ESR、IL-6与SES-CD呈正相关(P<0.05)。FC判断CD患儿黏膜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和98.5%。结论 FC、CRP、ESR、IL-6、HBP水平与CD患儿黏膜病变状态、转归情况关系密切。FC或可作为判断CD患儿黏膜病变的指标。

    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吴林军, 周翼, 蒲文杰, 刘于嵩
    2024, 39(2):  166-17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2
    摘要 ( 24 )   HTML ( 2)   PDF (907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乐山市中医医院983例CHB患者,其中中医辩证分型实证270例(湿热中阻证75例、瘀血阻络证195例)、虚证713例(肝郁脾虚证662例、肝肾阴虚证28例、脾肾阳虚证23例)。检测各证型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和T细胞(CD3+、CD4+、CD8+)计数,分析各项指标与CHB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临床CHB频率依次升高。CHB各证型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最大,湿热中阻证患者年龄最小。各证型间肝功能相关指标和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细胞计数与湿热中阻证呈正相关(P<0.05),与脾肾阳虚证呈负相关(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相关指标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MPV、DD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的价值
    陆文苑, 徐静雅, 丁宁
    2024, 39(2):  171-17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3
    摘要 ( 26 )   HTML ( 2)   PDF (939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发病6~72 h的ACI患者126例(疾病组),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为阴性的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照MRI结果将ACI患者分为脑叶梗死组、小脑梗死组、侧脑室旁梗死组和基底节梗死组。检测ACI患者24 h内和对照者MPV、DD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分为MPV和DD正常组、升高组。比较不同梗死部位ACI患者MPV和DD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MPV、DD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V联合DD诊断AC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程度的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I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叶梗死组、小脑梗死组、侧脑室旁梗死组和基底节梗死组MPV、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ACI患者小脑梗死率高于正常组(P<0.05)。ACI患者MPV水平随着梗死灶体积的增大依次升高(P<0.05);MPV和D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25 9,P<0.01;r=0.543 8,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联合DD诊断脑叶梗死、小脑梗死、侧脑室旁梗死和基底节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 3、0.832 5、0.903 6、0.698 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风险比(HR)为0.59,95%可信区间(CI)为0.39~ 0.89]和DD(HR=0.77,95%CI为0.61~ 0.97)均是ACI的影响因素。结论 MPV、DD判断AC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基于CLSI指南EP09-A3比对2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血清TT3测定结果
    陈永伟, 王静, 杨晓龙, 胡芳宇, 林芳
    2024, 39(2):  176-1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4
    摘要 ( 24 )   HTML ( 3)   PDF (914KB) ( 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指南EP09-A3探讨2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根据EP09-A3指南要求,使用2个品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分别命名为系统一和系统二)分别测定111例血清样本TT3水平。通过广义极端学生化偏差(ESD)法检验离群值,选用EP09-A3指南列举的5种回归模型分析2套系统TT3检测结果,并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结果 散点图目测和ESD法检验均未发现离群值。2套系统TT3检测结果的5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般线性回归、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Deming回归、Passing-Bablock回归分析在TT3医学决定水平处(0.75 和1.91 ng·mL-1)的偏移均<可接受范围[允许总误差(TEa)±12.5%],偏移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类型解读为可接受的A型和B型,加权Deming回归分析得到的偏移的95%CI部分超出可接受范围,结果类型解读为C型。结论 EP09-A3指南适用于2套系统检测TT3的方法学比对和偏移评估,且该指南更新的离群值判断方法、回归分类分析法和对应的解读分型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DNase Ⅰ预处理和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彭瑞, 王芳, 丛祥凤, 苏建荣, 陈曦
    2024, 39(2):  181-18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5
    摘要 ( 16 )   HTML ( 2)   PDF (906KB) ( 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DNaseⅠ预处理和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浆样本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筛选无基础疾病且无吸烟史的4名体检健康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血浆,检测NET的4个代表性指标[双链DNA(dsDNA)、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核小体、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分析DNaseⅠ预处理血浆对MPO-DNA复合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将样本采集2.5 h的检测结果作为基线值,比较样本于4 °C低温冰箱放置12、24、48 h后,4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DNase I预处理和未经DNaseⅠ预处理血浆MPO-DNA复合物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样本于4 °C低温冰箱放置12、24、48 h,dsDNA、MPO-DNA复合物含量稳定,各时间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tH3在样本放置24 h时有所升高,核小体在样本放置12 h时有所降低,但各时间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seⅠ预处理血浆对MPO-DNA复合物的检测结果无影响。血浆样本在4 °C低温冰箱放置48 h NET的4个代表性指标均相对稳定,但建议在样本采集12 h内尽快冻存血浆样本。

    广西南宁地区血清胃蛋白酶原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
    易莉玲, 韦尚谋, 朱春玲, 甘丽英, 张磊, 周冬谊, 阳思涛, 彭契六
    2024, 39(2):  185-18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6
    摘要 ( 24 )   HTML ( 3)   PDF (829KB) ( 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适合广西南宁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表观健康者6 442名,用于PG参考区间建立。另选取表观健康者652名,用于参考区间验证。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结果 男性、女性之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31~40岁组与41~50岁组之间,女性≤30岁组与31~40岁组之间、41~50岁组与51~60岁组之间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Ⅱ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7、0.268,P<0.01),而PGR与年龄呈负相关(r=-0.095,P<0.01)。合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年龄段后,采用百分位数法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用于验证的表观健康者不同性别和年龄各组R值均>90%,建立的参考区间适用于广西南宁地区人群。结论 成功建立了广西南宁地区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人群PGⅠ、PGⅡ和PGR的参考区间,可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2017—2022年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钱诚凯, 陈蓉
    2024, 39(2):  189-19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7
    摘要 ( 27 )   HTML ( 4)   PDF (777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EQA活动要求,使用常规检测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临床微生物培养和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网络形式报告结果。对回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共培养和鉴定出病原菌91株(革兰阳性球菌24株、革兰阳性杆菌5株、革兰阴性球菌4株、革兰阴性杆菌39株、真菌13株、放线菌5株、分枝杆菌1株),鉴定正确率为100%。对38株病原菌进行212种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其中209种结果正确,正确率为98.58%。结论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研究室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符合率较高,但对部分少见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缺乏了解,应加强对相关指南的学习和掌握。

    基础研究
    雷公藤内酯醇调控Notch4蛋白影响舌鳞癌CAL27细胞活性
    闫松鹤, 李海婷, 白颖, 王婧
    2024, 39(2):  192-19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18
    摘要 ( 10 )   HTML ( 1)   PDF (1420KB) ( 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细胞系CAL27活性和Notch4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0、20、40、80 ng·mL-1雷公藤内酯醇对CAL27细胞进行干预,并依次分为T0组(对照)、T20组、T40组和T8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Notch4蛋白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Notch4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T0组相比,T20组、T40组和T80组培养24、48、72 h细胞增殖率均逐渐降低(P<0.05),且T20组、T40组和T80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组、T20组、T40组和T80组早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依次增加(P<0.05),T80组晚期凋亡率高于T0组、T20组和T40组(P<0.05),而T0组、T20组和T40组晚期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组、T20组、T40组和T80组细胞侵袭和迁移率均依次降低(P<0.001)。与T0组比较,T20组、T40组和T80组Notch4表达均逐渐降低(P<0.05),且T20组、T40组、T80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调控Notch4蛋白使舌鳞癌细胞系CAL27生物活性降低,促使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4蛋白表达相关。

    综述与讲座
    组学技术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孝, 李晓聪, 陈悦彤, 丁海涛
    2024, 39(2):  198-202. 
    摘要 ( 21 )   HTML ( 5)   PDF (89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其诊断一直是个难题。随着组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布鲁菌病的组学研究。在基因组学方面,利用测序技术获得基因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和相似性,从而对菌株进行分型,宏基因测序已经应用于布鲁菌病的诊断。在转录组学方面,通过测序技术获取病原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录组数据,寻找对诊断布鲁菌病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在蛋白质组学方面,通过质谱技术分析蛋白质在生物学过程中的表达、互作和调控,为开发布鲁菌病的新型诊断方法提供支持。在代谢组学方面,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获得代谢物的代谢谱,基于代谢组数据可以鉴定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更好地了解布鲁菌菌株之间的代谢差异,为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多组学联合可以构建出更加全面而准确的生物学信息,为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耐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李宁迪, 江渊
    2024, 39(2):  203-2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2.020
    摘要 ( 32 )   HTML ( 7)   PDF (898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TB)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耐药结核病(DR-TB)是TB防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常用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和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包括固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液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最低抑菌浓度法,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包括GeneXpert MTB/RIF、线性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熔解曲线法、FluoroType MTBDR、Xpert MTB/XDR、核酸质谱分析、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文章就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和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对DR-TB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R-TB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