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09-30
    肿瘤标志物基础与临床专题
    液体活检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和挑战
    周韵斓, 沈立松
    2023, 38(9):  807-81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1
    摘要 ( 189 )   HTML ( 21)   PDF (839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具有快捷、无创、可重复等传统组织活检不具备的优点,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精准诊疗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简述液体活检在肺癌筛查、早期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以及耐药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液体活检技术面临的挑战:需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参考区间,增加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推动其实现临床转化,进行简评。

    miR-374靶向下调TRIM35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王蓉, 邢连翔, 黄克亮, 李欣
    2023, 38(9):  812-81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2
    摘要 ( 97 )   HTML ( 15)   PDF (1418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iR-374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三基序蛋白35(TRIM35)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42例,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切缘>2 cm)。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374和TRIM35的表达。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为3组: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干扰组(加入100 nmol/L miR-374 抑制剂)和空载体组(加入100 nmol/L随机序列)。采用细胞增殖试验和Transwell试验评估miR-374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374和TRIM35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miR-374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TRIM35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不同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转移、远隔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之间miR-374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TNM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之间miR-374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miR-374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01)。干扰组培养48、72 h后的细胞增殖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P<0.001),TRIM35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374可直接抑制靶基因TRIM35的转录表达。结论 miR-374与TRIM35存在相互作用,miR-374通过靶向下调TRIM35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前列腺癌进展相关转录因子研究
    孙传玉, 赵晓君, 葛圣阳, 张扬
    2023, 38(9):  818-82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3
    摘要 ( 101 )   HTML ( 16)   PDF (2020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相关研究发现的46个前列腺癌差异表达蛋白的上游转录调控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采用GeneGo MetaCore软件和IPA软件对46个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这些差异蛋白的转录因子调控网络。采用GEPIA2数据库分析鉴定出的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及其对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 共鉴定出20个转录调控网络。按差异表达蛋白的富集度进行排序,筛选出居前6位的转录调控网络,分别由特化蛋白1(SP1)、p53、阴阳1(YY1)、雄激素受体(AR)、c-Myc和Slug 6个转录因子调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p53的前列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长于低表达p53的患者(P值分别为0.047、0.019),低表达AR的前列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长于高表达AR的患者(P=0.023),其余4个转录因子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无影响(P>0.05)。IP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SP1、p53、YY1、AR和c-Myc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蛋白激酶B(AKT)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β-雌二醇调控。结论 通过分析46个前列腺癌差异表达蛋白的转录调控网络,发现6个与前列腺癌相关的转录因子和4个上游调节分子,可为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靶标。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结直肠癌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李梁珊, 赵虎, 王诗雯
    2023, 38(9):  825-8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4
    摘要 ( 111 )   HTML ( 13)   PDF (1890KB) ( 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结直肠癌(CRC)关键基因,作为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取与CRC相关的GSE33113数据集。采用R软件中的limma程序包获取CRC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DAVID在线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输出关键模块基因,取模块关键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的交集作为候选关键基因。采用GEPIA数据库进行检索,将CR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基因作为关键基因。选用不同数据集验证关键基因在CRC中的表达情况,采用GEPIA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在CRC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关键基因对CRC的诊断价值。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关键基因在CRC中的生物学意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关键基因在人正常肠上皮细胞系HIEC和CRC细胞系HCT116、HCT15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SE33113数据集共包含90例CRC样本和6例癌旁组织样本,共筛出差异表达基因1 211个,其中上调505个、下调706个,多分布于细胞外间隙和胞外区,调控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炎症应答、细胞分裂等。WGCNA获取临床特征最显著相关的模块分别有24和96个关键模块基因,分别获得24和62个候选关键基因。经GEPIA数据库筛选,共获取6个关键基因(AQP8、PBKEXO1、CCNB1、DEPDC1BKPNA2)。选取EXO1进行验证,其在不同数据集中的CRC组织样本中表达均上调,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RC组织中EXO1 mRNA呈高表达,CRC患者EXO1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XO1对CR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GSEA结果提示EXO1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DNA复制来调控CRC。RT-qPCR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EXO1在CRC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采用WGCNA发现6个与CRC相关的关键基因,其中EXO1可作为CRC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肺腺癌焦亡相关特征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王杨淑怡, 叶威, 林志豪, 黄约诺, 方涛, 董晓亭
    2023, 38(9):  833-84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5
    摘要 ( 108 )   HTML ( 7)   PDF (8383KB) ( 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肺腺癌(LUAD)-细胞焦亡基因预后风险模型,探讨LUAD与细胞焦亡的关系。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LUAD患者的转录组数据(TCGA队列)和临床资料,采用limma程序包鉴别差异表达的焦亡基因。根据差异焦亡基因的表达特征对TCGA队列进行聚类分析,以获得聚类分型,鉴定不同聚类分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LASSO-Cox回归分析建立基于不同聚类分型差异表达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并计算风险评分。依据风险评分的中位值将TCGA队列的LUAD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低风险组。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探讨预后风险模型的临床价值。根据TCGA队列的风险评分中位值将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筛选出的LUAD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对预后风险模型进行验证。对TCGA队列高、低风险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和CIBERSORT程序包对TCGA队列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通路进行量化和比较。结果 在LUAD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鉴定出41个差异表达的焦亡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TCGA队列样本可分为2个聚类分型,分型2的生存期显著长于分型1(P<0.05)。鉴定出11个与LUAD患者生存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NO1、PKHD1L1、FMO2、TDRD1、TBX4、ABCC12、AQP4、CPXM2、WFIKKN2、ATP1A4、IGSF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CGA队列高风险组生存期显著短于低风险组(P<0.05)。采用GEO队列进行验证,得出了相同的结果。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依据预后风险模型得出的风险评分是LUA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TCGA队列11个差异表达基因的热图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低风险组之间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队列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趋化因子介导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免疫反应、细胞膜功能相关。结论 焦亡基因在肿瘤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依据11个焦亡基因建立的预后风险模型或可用于预测 LUAD的预后。

    骨肉瘤组织RRBP1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杨玉强, 全晓丽, 王刘玉, 鲜文峰, 杨红
    2023, 38(9):  842-8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6
    摘要 ( 73 )   HTML ( 10)   PDF (1638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核糖体结合蛋白1(RRBP1)的表达,分析RRBP1基因对骨肉瘤U-2OS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20年6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91例,收集骨肉瘤组织;选取行骨科手术且排除骨肿瘤的患者45例,收集正常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和正常骨组织中RRBP1蛋白。对骨肉瘤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至2021年12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选取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根据转染序列的不同分为si-RRBP1组(转染RRBP1干扰序列)、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转染试剂),以常规培养的U-2OS细胞作为对照。检测各组RRBP1 mRNA和蛋白表达,并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骨肉瘤组织RRBP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骨组织(P<0.001)。Enneking分期ⅡB~Ⅲ期、有远隔转移的骨肉瘤患者RRBP1蛋白阳性率分别高于Enneking分期ⅡA期、无远隔转移的患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大小的骨肉瘤患者RRBP1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BP1阳性组生存率显著低于RRBP1阴性组(P=0.003)。si-RRBP1组细胞RRB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i-NC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和U-2OS细胞(P<0.05)。与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si-RRBP1组培养24、48、72和96 h的吸光度(A)值均降低(P<0.05)。si-RRBP1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骨肉瘤组织中RRBP1蛋白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有关。下调RRBP1表达可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迁移、侵袭能力。

    血清炎症因子联合PSA、f-PSA可辅助诊断前列腺癌
    彭伟, 李运改, 许静, 刘华, 杨翠霞, 沈云岳
    2023, 38(9):  849-85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7
    摘要 ( 123 )   HTML ( 20)   PDF (965KB) ( 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前列腺癌患者49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患者50例(前列腺增生组)、健康体检者33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8、IL-10、PSA和f-PSA水平。收集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前列腺增生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个组之间血清IL-1β、IL-2R和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Gleason评分、TNM分期、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和有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是否伴神经浸润的前列腺癌患者之间血清TNF-α、IL-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作为对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NF-α、IL-8、PSA和f-PSA单项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704、0.642、0.892、0.811,TNF-α+IL-8+PSA+ f-PSA+ f-PSA/PSA比值联合检测的AUC为0.946,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和其他联合检测组合(P<0.05)。结论 血清TNF-α、IL-8、PSA、f-PSA和f-PSA/PSA比值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效率。

    论著
    肥胖人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活性表达
    程序, 杨忖卿, 庞博, 谷春, 侯雪筠, 费佳欣, 吴敏, 李军, 刘贵建
    2023, 38(9):  855-85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8
    摘要 ( 90 )   HTML ( 21)   PDF (1719KB) ( 7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肥胖人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活性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6—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40岁的体检者41名,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20例,BMI≥30 kg/m2)和对照组(21例,18.5 kg/m2<BMI<28 kg/m2)。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CD62L、CD63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比较2个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百分比和CD62L、CD63、ECP表达的差异。结果 肥胖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血清ECP水平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63高于对照组(P<0.01)。CD62L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332,P=0.034)。结论 肥胖可能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活性显著增强有关。

    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队列研究
    雷静, 满秋红, 赵仁嘉, 张铁军, 蒋艳峰, 徐珂琳, 索晨, 陈兴栋
    2023, 38(9):  860-86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09
    摘要 ( 126 )   HTML ( 11)   PDF (1031KB) ( 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英国人群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心力衰竭(HF)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早期诊断HF提供新思路。方法 分析466 420名英国生物样本库参与者的数据,排除HF、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HF诊断标准为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诊断代码为I11.0、I130、I132和I50。按照RDW四分位数分为Q1组(RDW<12.90%)、Q2组(RDW为12.90%~13.32%)、Q3组(RDW为13.33%~13.84%)、Q4组(RDW≥13.85%)。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RDW对HF发病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5 362例新发HF病例数据,总体年发病率为1.43‰,男性年发病率为2.05‰,女性年发病率为0.93‰。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汤森剥夺指数、吸烟、健康饮食评分、有糖尿病史是HF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相关变量后,RDW是HF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Q1组为对照,Q2组、Q3组、Q4组风险比(HR)分别为1.10、1.24、1.94,P值分别为0.19、<0.05、<0.01)。结论 英国人群RDW升高与HF发病有关,或可作为HF的早期预测指标。

    肺炎支原体RNA检测用于肺炎患儿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
    王慧英, 汤昱, 董利利, 王静
    2023, 38(9):  865-86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0
    摘要 ( 187 )   HTML ( 13)   PDF (910KB) ( 2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RNA检测在儿童MP肺炎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67例肺炎患儿痰液样本,行MP-RNA、MP-DNA、MP-IgG抗体和MP-IgM抗体检测。分析4项指标诊断儿童MP肺炎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患儿MP-RNA、MP-DNA阳性率和治疗1、2、3、4周后转阴情况,以及转阴后患儿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不同MP-RNA转阴时间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和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WBC)计数差异。结果 167例患儿中,经MP培养证实有95例感染MP。MP-RNA、MP-DNA、MP-IgM抗体、MP-IgG抗体诊断儿童MP肺炎的特异性依次降低,MP-RNA、MP-IgM抗体、MP-DNA、MP-IgG抗体诊断儿童MP肺炎的敏感性依次降低。MP-RNA阳性率(r=-0.901,P=0.017)和MP-DNA阳性率(r=-0.601,P=0.031)与治疗时间呈负相关。治疗2、3、4周,患儿MP-RNA阳性率均低于MP-DNA(P<0.000 1)。与MP-DNA比较,MP-RNA转阴后,患儿咳嗽发生率更高(P<0.05)。治疗1、2、3、4周MP-RNA转阴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啰音持续时间均依次延长(P<0.000 1),入院时血清CRP、IL-8、WBC计数均依次升高(P<0.000 1)。结论 MP-RNA、MP-DNA对儿童MP肺炎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相较而言,MP-DNA适用于诊断儿童MP肺炎,而MP-RNA更适用于儿童MP肺炎的疗效监测。

    支气管镜检查联合痰TB-RNA、血清TB-SA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
    孙信林, 叶星明, 李倩, 赵丽君
    2023, 38(9):  870-8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1
    摘要 ( 75 )   HTML ( 5)   PDF (874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联合痰结核分枝杆菌RNA(TB-RNA)、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TB-SA)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经痰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104例(观察组),以同期80例肺部感染非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采集所有患者痰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痰TB-RNA和血清TB-SA检测。分析3种方法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32.0%),痰TB-RNA检测阳性率(78.85%)显著高于对照组(22.50%),血清TB-SA检测阳性率(68.27%)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联用,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支气管镜检查(P<0.001)、TB-RNA检测(P=0.037)和TB-SA检测(P<0.001);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独支气管镜检查(P<0.001)、TB-RNA检测(P=0.028)和TB-SA检测(P<0.001);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联合痰TB-RNA、血清TB-SA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

    GeneXpert MTB/RIF检出量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利福平表型耐药的关系
    缪星国, 叶慧, 苏菲菲
    2023, 38(9):  874-8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2
    摘要 ( 93 )   HTML ( 8)   PDF (872KB) ( 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痰液GeneXpert MTB/RIF(Xpert)检出量与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阳性率和利福平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痰液Xpert检测为利福平耐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83例。比较不同Xpert检出量患者MTB培养阳性率和利福平耐药表型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183例患者中,痰液Xpert检出量为高、中、低、极低的患者分别有48、46、56、33例。有80.87%(148/183)的患者MTB培养阳性。148例MTB培养阳性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9.05%(117/148)、81.08%(120/148)、27.03%(40/148)、52.70%(78/148);对4种药物全敏感的患者11例,全耐药26例;单种药物耐药24例,以单耐利福平最常见(17例);耐2种药物34例,以耐利福平和异烟肼最常见(25例);耐3种药物53例,以耐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最常见(40例)。Xpert检出量为极低、低、中、高的患者MTB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8.48%、76.79%、93.48%、95.83%,不同Xpert检出量患者MTB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Xpert检出量为极低、低、中、高的患者利福平耐药表型假阳性率分别为43.75%、23.26%、13.95%、10.87%,不同Xpert检出量患者利福平耐药表型假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痰液Xpert检测可减少肺结核患者的漏诊,但检出量较低时,易出现MTB培养假阴性、利福平耐药假阳性。

    sd-LDL-C与ACS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伏艺, 杨雪松, 金立钢, 翟红礼, 金小玲
    2023, 38(9):  878-88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3
    摘要 ( 105 )   HTML ( 10)   PDF (890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及其在预测ACS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ACS患者14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S)3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17例(UAP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和脂蛋白(a)[Lp(a)],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C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sd-LDL-C水平ACS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不同sd-LDL-C水平ACS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再发ACS的风险。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TC、TG、LDL-C、non-HDL-C、apo B和sd-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之间apo A、L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LDL-C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67.184,95%可信区间(CI)为5.284~854.213]。依据ACS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基于sd-LDL-C最佳临界值(1.145 mmol/L)将所有ACS患者分为低sd-LDL-C组和高sd-LDL-C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sd-LDL-C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sd-LDL-C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d-LDL-C组患者发生总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再发ACS的风险显著升高(HR值分别为4.376、3.848、4.067,95%CI分别为2.178~8.791、2.419~6.120、2.002~8.262)。结论 sd-LDL-C在ACS的早期预防和远期预后评估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患者数据指数加权移动均值法、室内质量控制室间化和自动审核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孟茜, 卫桢, 白建华, 郝晓柯, 曾宪飞
    2023, 38(9):  884-88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4
    摘要 ( 130 )   HTML ( 14)   PDF (1092KB) ( 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患者数据指数加权移动均值(EWMA)法、室内质量控制(IQC)室间化和自动审核3种质量管理方法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适用性。方法 收集2021年6—11月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所辖3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葡萄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蛋白、白蛋白、尿素6个检测项目的IQC数据,采用EWMA法进行分析,评估EWMA法的应用效果。基于标准差系数(SDI)、变异系数比值(CVR)等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实验室间结果一致性比对。建立24项生化检验项目自动审核规则体系,比较人工审核与自动审核的符合率和自动审核通过率,以及使用自动审核规则前后实验室样本周转时间(TAT)等关键指标的差异。结果 传统IQC趋势与EWMA质控趋势一致,EWMA可早于传统IQC识别检验系统偏移,但年龄分布不均会造成EWMA假失控报警。3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1家尿素项目SDI超出允许范围,存在严重负偏移,与同期室间质量评价(EQA)回报结果的偏移趋势一致。验证期自动审核与人工审核符合率为100%,正式使用期间自动审核总通过率为95.33%。实验室内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较使用前缩短24和136 min。结论 患者数据EWMA、IQC室间化和自动审核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能灵敏识别实验室检测体系性能变化,辅助处理失控,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并可有效缩短实验室内TAT。

    短篇论著
    上海某儿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流行特征
    赵若楠, 盛哲, 叶志成, 杨丹, 余先智
    2023, 38(9):  890-89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5
    摘要 ( 95 )   HTML ( 8)   PDF (746KB) ( 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某儿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RV-A)流行特征,为预防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1 749例0~<18岁腹泻患儿临床资料和RV-A抗原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RV-A抗原阳性情况。结果 2018—2021年,腹泻患儿RV-A总阳性率为14.83%,其中男性患儿总阳性率为15.08%,女性患儿总阳性率为14.48%,不同性别患儿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8和2019年(疫情前),腹泻患儿RV-A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19.26%和1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和2021年(疫情后),腹泻患儿RV-A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9.94%和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前腹泻患儿RV-A抗原总阳性率高于疫情后(P<0.05)。2018—2021年,RV-A感染高峰期均为每年12月—次年3月,其中每年1月阳性率最高。1~<5岁为RV-A感染高发年龄段。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上海地区腹泻患儿RV-A抗原阳性率高于疫情后。RV-A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每年秋、冬季为高发季,1~<5岁儿童为易感人群。

    双相培养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刘君, 陈丽艳, 涂凡, 芮小红, 张莹莹
    2023, 38(9):  893-89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6
    摘要 ( 82 )   HTML ( 5)   PDF (867KB) ( 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双相培养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肺结核患者175例。采用浓缩集菌抗酸染色镜检、双相培养、Xpert MTB/RIF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检测患者痰样本和外周血样本。比较不同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 浓缩集菌抗酸染色镜检阳性检出率为41.7%,双相培养阳性检出率为57.7%,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pert MTB/RIF阳性检出率为53.6%,T-SPOT阳性检出率为71.3%。对于抗酸染色阴性样本,双相培养阳性检出率(35.0%)低于T-SPOT(65.6%)(P=0.001)。双相培养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较Xpert MTB/RIF和T-SPOT更有优势。结论 双相培养在肺结核诊断中阳性检出率优于浓缩集菌抗酸染色。浓缩集菌抗酸染色与双相培养联合可为肺结核快速诊断提供准确的病原学依据。

    血清lncRNA NEAT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沱, 白鹏飞, 孙婧, 程涛
    2023, 38(9):  897-90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7
    摘要 ( 92 )   HTML ( 6)   PDF (816KB) ( 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 1(NEAT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长安医院收治的AMI患者77例(AMI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70例(疾病对照组)和体检健康者76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和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lncRNA NEAT1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ncRNA NEAT1 诊断AMI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lncRNA NEAT1相对表达量与血清心肌酶谱、cTnI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和AMI组lncRNA NEAT1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01)。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相比,AMI组cTnI、CK、CK-MB、LDH、AST水平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NEAT1相对表达量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鉴别诊断AMI和U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9。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清lncRNA NEAT1相对表达量与CK、CK-MB、LDH、AST和cTnI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lncRNA NEAT1呈高表达,可作为AMI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凝血4项和肿瘤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辅助诊断价值
    卫明珠, 潘继文, 罗锐, 陈俊辉
    2023, 38(9):  901-90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8
    摘要 ( 146 )   HTML ( 15)   PDF (808KB) ( 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凝血4项和肿瘤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128例(实验组),以同期128例良性肝病病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岩藻糖苷酶(AFU)、糖链抗原724(CA724)]水平。比较2个组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效能。结果 实验组4项凝血指标和3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T、TT、APTT和 AFP、AFU、CA724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T、TT、APTT、Fib和AFP、AFU、CA724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0.723、0.695、0.719和0.719、0.703、0.612,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为0.884。结论 4项凝血指标和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病例报道
    冷凝集致单纯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徐刚强, 晏利红
    2023, 38(9):  905-90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3.09.019
    摘要 ( 132 )   HTML ( 22)   PDF (2068KB) ( 1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