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2-28
    临床实验室应注重肿瘤标志物的基础与开发研究
    高锋
    2019, 34(2):  95-9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1
    摘要 ( 311 )   HTML ( 17)   PDF (890KB) ( 9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异、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早期肿瘤标志物的缺乏使肿瘤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较低。现有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缓慢,临床应用价值有限。临床实验室亟需以开发特异、敏感的肿瘤标志物为目标,加强肿瘤标志物的基础与转化研究。文章对此次专题刊登的5篇论著进行总结,希望能推进行业内肿瘤标志物的研发与应用。

    COPS5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苗苗, 郭林, 卢仁泉
    2019, 34(2):  98-10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2
    摘要 ( 268 )   HTML ( 10)   PDF (840KB) ( 3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发生因子9复合体第5亚基(COPS5)是一种进化保守的多功能蛋白质,在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基因组不稳定和DNA损伤修复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COPS5可通过抑制负调控蛋白和肿瘤抑制因子(P53、P27等)促进肿瘤发生,并与肿瘤进展及放化疗耐受性密切相关;针对COPS5的小分子抑制剂已被初步应用于临床。在不久的将来,COPS5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系统回顾了COPS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以及COPS5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TFCP2/YAP转录复合体调控蛋白CPE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子祥, 张骁, 陈岩, 吴棋, 邾国庆, 刘雅, 王佳谊, 孙奋勇, 俞蕾
    2019, 34(2):  103-1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3
    摘要 ( 207 )   HTML ( 9)   PDF (1111KB) ( 3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CP2(TFCP2)/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复合体调控蛋白——羧肽酶E(CPE)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47例HCC患者、42例乙型肝炎患者、29例胃癌患者及10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CPE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PE 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CPE、TFCP2及YAP蛋白表达,双荧光报告实验检测CPE启动子基因的活性。CPE与甲胎蛋白(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PE和AFP诊断HCC的价值。结果 过表达YAP或TFCP2可促进CPE 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YAP和TFCP2共同过表达可明显促进CPE mRNA和蛋白的表达。YAP或TFCP2的敲减可抑制CPE mRNA和蛋白表达,而YAP及TFCP2共同敲减可明显抑制CPE mRNA和蛋白的表达。CPE启动子区域存在TFCP2结合基序,突变该基序后,TFCP2和YAP对CPE启动子的调控作用丧失。HCC组血清CPE水平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乙型肝炎组、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E与AFP、ALT、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4、0.454、0.35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PE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明显高于AFP的AUC(0.679)。结论 CPE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HCC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

    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促进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机制的初步探讨
    柯星, 张良, 沈立松
    2019, 34(2):  110-11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4
    摘要 ( 163 )   HTML ( 8)   PDF (962KB) ( 2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涉及的信号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EOC患者(EOC组)、2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良性肿瘤组)和34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的比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组织学分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建立正常对照者CD4+T细胞与EOC细胞株OVCAR3的共培养模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VCAR3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2 mRNA的表达。采用抗IL-10受体抗体和抗TGF-β1受体抗体作为阻断剂,预处理OVCAR3细胞后再进行共培养,并检测MMP-2 mRNA和TIMP-2 mRNA的表达。结果 EOC组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卵巢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EO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比例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5),而不同年龄、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化情况的EOC患者之间CD4+CD25highCD127lowTreg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后CD4+T细胞分泌的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CD4+T细胞单独培养(P<0.05)。与OVCAR3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后的OVCAR3细胞中MMP-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TIMP-2 mRNA明显降低(P<0.05)。采用阻断剂预处理后共培养的OVCAR3细胞MMP-2 mRNA表达下调(P<0.05)、TIMP-2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CD4+CD25highCD127lowTreg可增强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作用于EOC细胞的相关受体,可能对EOC侵袭、转移起重要作用。

    血浆HA与外周血M2型单核细胞/M1型单核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波克, 黄宜, 刘鷖雯, 何怡青, 杨翠霞, 杜艳, 张国良, 高锋
    2019, 34(2):  116-1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5
    摘要 ( 213 )   HTML ( 4)   PDF (907KB) ( 2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透明质酸(HA)与外周血M2型单核细胞/M1型单核细胞比值(简称M2/M1比值)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和41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HA和糖类抗原(CA)15-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1型(CD14+CD163-CD86+)和M2型(CD14+CD163+CD204+)单核细胞的表达,并计算M2/M1比值。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浆HA、CA15-3水平及M2型单核细胞比例、M2/M1比值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与M2/M1比值、M2型单核细胞比例、M1型单核细胞比例均相关(rs值分别为0.401、0.393、-0.189,P<0.05)。M2/M1比值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指标,且HA与M2/M1比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血浆HA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化情况有关(P<0.05),M2/M1比值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R)均有关(P<0.05),CA15-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结论 HA与M2/M1比值联合检测对辅助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血清嗜铬粒蛋白A检测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吴俊, 卢仁泉, 郭林
    2019, 34(2):  122-12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6
    摘要 ( 302 )   HTML ( 4)   PDF (866KB) ( 2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63例NEN患者(NEN组)、16例胃肠胰肿瘤患者(消化系统肿瘤组)和3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gA及糖类抗原(CA)19-9水平。记录NE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级、有无远处转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gA诊断NEN的效能。结果 NEN组血清CgA水平明显高于消化系统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消化系统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的NEN患者血清CgA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的NEN患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级的NEN患者之间血清Cg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血清CgA诊断NE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最佳临界值为47.31 ng/mL,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2.3%;以消化系统肿瘤组为对照,血清CgA鉴别诊断NEN的AUC为0.948,最佳临界值为50.97 ng/mL,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90.9%。血清CgA与CA19-9联合检测鉴别诊断NEN的AUC为0.956,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1.8%。在32例经手术治疗的NEN患者中,有25例患者手术后血清CgA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有7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A可用于NEN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在预测肿瘤转移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
    蒿叶霞, 郑璇, 胡元萍, 张李涛, 颜新生, 曹树正, 王章, 张真路
    2019, 34(2):  126-12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7
    摘要 ( 109 )   HTML ( 3)   PDF (823KB) ( 2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90例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基因检测组),另190例不作相关检测(对照组),记录患者服用华法林稳定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 190例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中CYP2C9 *1/*1型 170例(89.5%),*1/*3型19例(10.0%),*3/*3型 1例(0.5%);VKORC1 AA型155例(81.6%),AG型35例(18.4%),未检出GG型。基因检测组INR达标时间[(4.0±1.7)d]低于对照组[(4.6±2.1)d](P<0.01),2个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抗凝治疗初期临床策略的制定起重要作用,可缩短患者INR达标时间,有助于减少患者出血及栓塞风险。

    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
    吴冰, 俞芳, 张勇, 周云涛, 石璐, 田卫
    2019, 34(2):  130-13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8
    摘要 ( 326 )   HTML ( 3)   PDF (836KB) ( 6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及最佳临界值。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222例,其中PA临床确诊患者33例(CPA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醛固酮及肾素浓度,并计算ADR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RR对P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PA患者的比例为14.86%(33/222)。PA组卧位和立位的血浆肾素浓度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ADRR则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ADRR诊断PA卧位和立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和0.908;ADRR卧位的最佳临界值为31.3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7%和73.54%;立位的最佳临界值为27.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2%和86.77%。结论 血浆ADRR是筛查PA的有效指标。建议在PA初筛时采用25作为立位ADRR筛查的最佳临界值。

    宁波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谢红意, 叶鸿雁, 周方满, 施露梅, 葛婷婷, 乐旭波
    2019, 34(2):  136-13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9
    摘要 ( 160 )   HTML ( 5)   PDF (816KB) ( 2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Ⅲ型分泌系统(T3SS)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样本的副溶血弧菌49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毒力基因tdhtrhT3SS1、T3SS2,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的菌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9株副溶血弧菌中有48株tdh阳性,1株trh阳性,47株tdh(+)trh(-),1株tdh(+)trh(+),1株tdh(-)trh(-);49株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3SS1基因,47株携带T3SS2α基因,1株携带T3SS2β基因。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5.5%),对三代头孢、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性为100%。结论 宁波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对常见抗菌药物较敏感,应及时监测其耐药率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化脓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型别分析
    周珊, 刘家云, 马越云, 周柯, 周磊, 郝晓柯, 徐修礼
    2019, 34(2):  140-14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0
    摘要 ( 293 )   HTML ( 9)   PDF (919KB) ( 2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7年上半年西京医院化脓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型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6月分离自化脓性感染患者脓性分泌物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联合spa分型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结果 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171株,其中社区感染113株,医院感染58株。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62.07%)明显高于社区感染(30.97%)。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MRSA分别以ST239-t030和ST239-t037为主。结论 2017年上半年西京医院化脓性感染金黄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MRSA克隆型别相对比较集中,医院感染存在院内播散现象。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力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福州地区体检女性HPV感染及基因亚型分析
    杨阳, 陈良远, 曹鹏驹, 陈少婷, 张秋琴, 黄春莉, 吴秋妹, 陈发林
    2019, 34(2):  144-14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011
    摘要 ( 258 )   HTML ( 8)   PDF (785KB) ( 2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福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7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18 542位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通用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流式荧光杂交分型法检测HPV的27个基因亚型。结果 18 542例样本中HPV阳性2 902例,阳性检出率为15.7%。27个基因亚型均被检出,高危型居前4位的依次为52、58、53和16型,低危型居前4位的依次是61、81、44和55型;单一感染2 267例(78.1%),二重感染493例(17.0%);不同年龄段女性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州地区体检女性HPV感染高危型别为52、58、53和16型,以单一感染和二重感染为主。加强对50岁以上女性的HPV筛查工作,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苍南县革兰阳性菌监测状况与耐药性分析
    杨绍佑, 黄孟启, 曾松芳, 林元爽, 方光辉
    2019, 34(2):  148-15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2
    摘要 ( 270 )   HTML ( 3)   PDF (889KB) ( 2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苍南县革兰阳性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积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分离的517株革兰阳性菌、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分离的463株革兰阳性菌和苍南县人民医院分离的869株革兰阳性菌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 849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18株(38.83%)、表皮葡萄球菌431株(23.31%)、溶血葡萄球菌240株(12.98%)、肺炎链球菌60株(3.24%)、无乳链球菌100株(5.41%)、粪肠球菌200株(10.82%)、屎肠球菌100株(5.41%)。7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481株(66.99%)。所有葡萄球菌均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均敏感(100.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2.0%。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1.0%。肺炎链球菌对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均敏感(100.0%)。结论 苍南县革兰阳性细菌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且MRSA高达66.99%,肠球菌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17种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检测性能评估
    李佩, 诸佩超, 宋荣维, 陶沙
    2019, 34(2):  152-15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3
    摘要 ( 420 )   HTML ( 9)   PDF (804KB) ( 76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17种常用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探讨结直肠癌筛查假阳性率较高的原因。方法 以模拟粪便为样本,配制14个不同浓度的检测样本。采用17种FIT对模拟粪便样本进行检测,编号1~15为定性FIT,编号16~17为定量FIT。由7名操作人员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2种定量FIT由其中2名操作人员采用Luminex200多功能流式点阵仪与OC-Sensor全自动便潜血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 共收集1 666份样本进行检测,11种定性FIT试剂阳性率高于理论阳性率(P<0.005),16、17号定量FIT试剂阳性率与理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0.43,P17=0.21),其粪便样本血红蛋白水平与理论浓度呈高度相关(r16=0.88,P<0.000 1;r17=0.92,P<0.000 1)。定性FIT的敏感性可达100.00%,且11种定性FIT的Kappa值均<0.40。16、17号定量FIT的敏感性均为86.21%,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97.06%,Kappa值分别为0.73、0.80。结论 定性FIT成本低且操作方便,但缺乏对粪便取样量及稀释液的统一标准,实际阳性判断值低于预设阳性判断值,特异性低。定量FIT成本较高,但不易受人为主观判断影响,特异性相对较高。

    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未成熟血小板比率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林孝怡, 陈骊婷, 沈韻
    2019, 34(2):  159-16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4
    摘要 ( 338 )   HTML ( 10)   PDF (797KB) ( 2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20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患者4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患者40例、化疗患者(CT组)60例、慢性肝病(CLD组)患者55例]以及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50名,采用Sysmex XN血液分析仪检测其外周血血小板(PLT)及IPF%,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比较各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IPF%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PF%在各组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ITP组、AA组、CT组及CLD组PLT计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TP组与AA组间以及CT组与CLD组间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IPF%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A组、CT组及CLD组(P<0.05),而AA组、CT组、CLD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IP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IPF%临界值为5.8%时,其鉴别诊断ITP与低增生性PLT减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和86.8%,曲线下面积(AUC)为0.92。结论 Sysmex XN血液分析仪IPF%参数在鉴别高增生性及低增生性PLT减少症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临床常用蛇毒类凝血酶制剂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颜楠, 韩峰, 郝晓柯
    2019, 34(2):  162-16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5
    摘要 ( 226 )   HTML ( 2)   PDF (745KB) ( 2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蛇毒类凝血酶(SVTLE)制剂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判断可能发生的出血风险作出提示。方法 选取2017年1—10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患者102例(泌尿外科组)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80例(耳鼻喉科组)。泌尿外科组患者均为泌尿系统相关疾病术后使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的患者,耳鼻喉科组均为突发性耳聋使用巴曲酶注射液改善微循环的患者。比较泌尿外科组与耳鼻喉科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结果 泌尿外科组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后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FD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耳鼻喉科组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后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FD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SVTLE制剂可对Fib与FDP水平产生影响,应及时检测用药患者的凝血指标,观察其变化,避免因低纤维蛋白血症引起的出血。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基因芯片技术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中的应用
    李丹, 杜德兵, 吴文燕, 王德成
    2019, 34(2):  165-16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6
    摘要 ( 176 )   HTML ( 4)   PDF (838KB) ( 3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痰样本680例,同时采用基因芯片法和培养法进行菌种鉴定,对被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MTB)复合群的样本分别再采用以上2种方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以培养法作为参考方法,评价基因芯片法菌种鉴定的符合率。以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基因芯片法MTB耐药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比较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基因芯片法检出3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培养法检出32例NTM,符合率为96.88%。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相比,基因芯片法检测MTB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性为89.81%,特异性为93.55%,符合率为92.80%,Kappa值为0.82,P>0.05;检测MTB对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性为83.06%,特异性为91.39%,符合率为89.48%,Kappa值为0.73,P>0.05。结论 基因芯片法能够准确地筛选出NTM,在结核病诊断和耐药监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传统培养法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更高效、快捷、安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比较
    陆瀚文, 周万青, 张之烽, 沈瀚
    2019, 34(2):  169-17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7
    摘要 ( 212 )   HTML ( 4)   PDF (1075KB) ( 2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几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 收集自动化仪器检测青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0.12和≥0.25 μ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和15株。分别采用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P1、P10)、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四叶草”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laZ基因,并以基因检测方法为标准,评价几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38株MIC≤0.12 μg/mL的菌株中有2株抑菌圈直径(P10)为27 mm。检出blaZ基因阳性菌株15株,分别为2株青霉素MIC=0.12 μg/mL和13株青霉素MIC≥0.25 μg/mL的菌株。15株blaZ基因检测阳性菌株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均为阳性,敏感性为100%;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四叶草”试验阳性各14株,敏感性为93.3%。38株blaZ基因检测阴性的菌株中,“四叶草”试验阳性3株,特异性为92.1%;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阳性各为2株,特异性为94.7%。结论 几种常见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基础研究·论著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
    张金花, 贺莉芳, 邓仁兵, 万启惠
    2019, 34(2):  173-17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8
    摘要 ( 131 )   HTML ( 2)   PDF (808KB) ( 18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和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脂多糖诱导家蝇胚胎细胞,提取抗菌肽。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配制80、160、320及640 μg/mL 4个浓度,阴性对照组仅加入PBS和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抗菌肽对K562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处于对数生长阶段的K562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制备成浓度相同的2个药物组(HHT组和抗菌肽组),不加入药物的2种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2个药物组对2种细胞的有效杀伤率。结果 4个浓度组抗菌肽均使K562的S期降低,增殖指数降低,并引起G0/G1期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浓度组K562细胞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T组和抗菌肽组对K562的有效杀伤率显著升高,HHT组和抗菌肽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T组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有效杀伤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抗菌肽组(P<0.05)。结论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正常人体细胞无抑制、杀伤作用。

    实验室管理·论著
    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室间质量评价调查品制备及应用
    蒋玲丽, 肖艳群, 王雪亮, 鲍芸, 杨依绡, 王华梁
    2019, 34(2):  176-17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19
    摘要 ( 165 )   HTML ( 8)   PDF (764KB) ( 3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备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突变室间质量评价(EQA)调查品,评估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检测HBV YMDD突变的能力。方法 筛选HBV DNA>5×104 IU/ML的临床样本,经稀释制成含HBV YMDD不同突变类型的样本盘。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高温连接酶反应(LDR)和测序法筛选EQA候选样本,并采用PCR评估样本均匀性和稳定性。2017年2次EQA各制备5份样本,要求参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样本并上报检测结果。对回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2次EQA分别收到12份和10份有效回报结果,66.67%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完全正确。HBV YIDD、YVDD、YIDD+YVDD和YMDD不同突变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0.63%、86.36%、77.27%和88.24%。结论 制备的调查品均匀、稳定,可用于EQA;部分临床实验室HBV YMDD突变检测能力尚需提高,应加强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肥大细胞白血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回顾分析
    孙烨, 郭平, 熊树民, 吴蓉, 康向东
    2019, 34(2):  180-18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20
    摘要 ( 155 )   HTML ( 6)   PDF (1384KB) ( 3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分析1例肥大细胞白血病(MC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临床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 对MCL患者行血细胞分析、细胞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白血病突变基因检查,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患者以反复腹泻、乏力、皮疹、消瘦、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及骨髓中肥大细胞(MC)分别占42%和79%。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为CD45+、CD117++、CD33++、CD13+、CD11b-、CD2++、CD9++、CD123-、CD25部分 +、CD34-、CD38-、HLADR-、CD64-、CD15-。细胞遗传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分子生物学检查发现KIT基因 F522C突变,最终确诊为MCL。结论 MC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细胞形态上需注意与相似细胞的鉴别,同时应重点完善分子生物学检查以指导治疗。

    经验交流
    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稳定性研究
    程云龙, 于林, 李双法, 赵云霞
    2019, 34(2):  185-1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21
    摘要 ( 294 )   HTML ( 13)   PDF (761KB) ( 2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是机体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在健康人血清中的含量极低[1],其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本身,亦广泛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和心血管等系统。目前,IL-6检测已在临床实验室广泛开展。在检测分析过程中,样本的生物学变异(自然条件、年龄、性别和月经周期等)及分析前变异(血液采集、储存等)可能会对IL-6的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本研究拟探讨分析前变异对IL-6检测的影响,以便在进行检测前优化采血和储存程序。

    病例报道
    RhD变异型病例1例报道
    蔡健辉, 胥利民, 张艳梅, 赵虎
    2019, 34(2):  187-18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2.022
    摘要 ( 156 )   HTML ( 2)   PDF (744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血型系统是输血医学中的主要类型,仅次于ABO系统[1]。当人的红细胞表面存在一种D抗原时,称为Rh阳性,当缺乏D抗原即为Rh阴性。其中Rh阳性血型多见,Rh阴性的中国汉族人群只占0.3%~0.5%[2]。Rh血型基因的遗传多态性非常复杂,D抗原存在多种变异型,包括弱D、部分D和D放散型[3],Rh血型的变异应引起输血检验工作者重视。现报道我们发现的1例RhD血型变异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