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30
    专家述评
    质谱技术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
    Yan Victoria Zhang, Thomas Jackson
    2019, 34(1):  1-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01
    摘要 ( 717 )   HTML ( 9)   PDF (940KB) ( 8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谱技术较传统检测方法具有独特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实用性及潜力。已有的质谱技术可大致归入3类仪器平台——三重四极杆质谱、飞行时间质谱(TOF-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文章对临床实验室基于质谱技术所开展的检测项目作一介绍,着重就相应技术如何满足临床需求进行阐述,并介绍临床实验室质谱技术的新兴应用领域,希望帮助读者了解质谱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6 545例α-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石明芳, 杨兰, 余夏, 梁秀云
    2019, 34(1):  8-1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02
    摘要 ( 347 )   HTML ( 10)   PDF (834KB) ( 4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江南区α-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人群的基因型特点。方法 选取疑似α-地贫患者及α-地贫基因携带者配偶6 545例,对其进行基因检测。提取患者DNA,并进行体外扩增。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对4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基因(-α3.7、-α4.2、--SEA、--THAI)进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对3种常见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HbCS、HbQS、HbWS)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α-地贫基因2 573例(39.31%,2 573/6 545),其中静止型α-地贫1 083例(42.09%,1 083/2 573),轻型α-地贫1 370例(53.25%,1 370/2 573),中间型α-地贫(血红蛋白H病)120例(4.66%,120/2 573)。检出缺失型α-地贫2 070例,以--SEA/αα、-α3.7/αα、-α4.2/αα为主。检出缺失复合突变型α-地贫77例,以--SEA/αWSα、--SEA/αCSα、-α3.7WSα为主。检出非缺失型α-地贫426例,以αCSα/αα、αWSα/αα、αQSα/αα为主。结论 广西南宁江南区人群α-地贫基因携带者较多,缺失型以--SEA/αα为主,非缺失型以αCSα/αα为主,中间型α-地贫(血红蛋白H病)也并非罕见,应对该地区人群开展地贫筛查和基因检测。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相关性
    王恺隽, 李铁威, 王棕健, 陈曦, 高小晶, 蔺亚晖, 周洲, 康金锁
    2019, 34(1):  11-1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03
    摘要 ( 374 )   HTML ( 8)   PDF (895KB) ( 2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436例初诊为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患者,确诊CAD患者222例(CAD组)、非CAD患者214例(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hs-cTnT、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水平,同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3个方面分析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将所有对象按hs-cTnT四分位数(由低到高依次为Q1区、Q2区、Q3区、Q4区)分组,比较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或斑块性质各组患者在Q1~Q4区的分布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AD患者hs-cTn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Glu、UA随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eGFR随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P<0.05);hs-cTnT、CACS、Glu、UA、Cr、BUN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与BUN、Cr、UA、Gl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2、0.239、0.134、0.131,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四分位分布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均相关(rs值分别为0.249、0.252、0.239,P<0.01)。不同病变特征各组Q1~Q4区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狭窄程度的增加、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大,位于Q4区的患者比例均增高,位于Q1区的患者比例均降低。校正传统风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肾功能指标(BUN、Cr、UA、eGFR)后,hs-cTnT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hs-cTnT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也受性别、年龄、肾功能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尚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中的意义
    王胜奎, 周俊
    2019, 34(1):  19-2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4
    摘要 ( 337 )   HTML ( 9)   PDF (784KB) ( 7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检测在4种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和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单纯T2DM患者90例、脑梗死患者110例及冠心病患者129例,以体检健康者10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糖(Glu)、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d-LDL-C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apo B、TC、Glu、sd-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脑梗死组TG、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apo A1、apo B、apo E、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T2DM组TC、Glu、TG、Hcy、sd-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apo A1水平明显降低(P<0.05);冠心病组TC、Glu、TG、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apo A1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冠心病组中,sd-LDL-C与apo A1、apo B、apo E、TC和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2、0.316、0.248、0.718、0.316,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18,P<0.05)。在T2DM组中,sd-LDL-C与apo A1、apo B、apo E、TC、TG和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3、0.779、0.416、0.616、0.614、0.678,P<0.05)。在高血压组中,sd-LDL-C与TC、TG和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3、0.756、0.699,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55,P<0.05)。在脑梗死组中,sd-LDL-C与apo A1、apo E、T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8、0.117、0.271,P<0.05)。结论 T2DM及高血压患者血清sd-LDL-C水平升高。sd-LDL-C在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中有一定意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杨娟, 徐瑾
    2019, 34(1):  23-2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05
    摘要 ( 212 )   HTML ( 7)   PDF (891KB) ( 2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骨矿物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6例及非骨质疏松症患者92例,根据BMD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106例)、骨量减少组(57例)和骨量正常组(35例)。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BMD及血清铁调素、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桥蛋白(OPN)、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铁调素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骨质疏松症组血清铁调素水平及腰椎BMD、股骨颈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且骨量减少组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血清PⅠNP、OPN、β-CTX、OC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血清PⅠNP、OPN、β-CTX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铁调素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最佳临界值为35.0 μg/L,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57.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铁调素与年龄、PⅠNP、OPN、β-CTX、OC均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是校正年龄,还是校正年龄和体重,铁调素与PⅠNP、OPN均呈负相关(P<0.05),与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且与年龄、骨代谢指标和BMD相关。

    IL-17、IL-22和IL-10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陆光辉, 褚志华, 周发为, 杨年安, 杨洁, 王姣平, 曾守逵
    2019, 34(1):  28-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06
    摘要 ( 140 )   HTML ( 5)   PDF (912KB) ( 1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IL-22和IL-10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75例哮喘患儿,根据病情分为发作组(41例)和缓解组(34例),以体检健康儿童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离所有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IL-22和IL-10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所有对象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间的相关性。结果 发作组FEV1和FEV1/FVC比值均低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缓解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作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IL-2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缓解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1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缓解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IL-2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IL-1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FEV1、FEV1/FVC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IL-1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FEV1、FEV1/FVC比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7、IL-22表达上调,而IL-10表达下调,且与患儿病情有关,提示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失调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耐药性分析
    陈雯静, 何春燕, 杨涵, 赵焕强, 崔泽林, 汤荣, 刘庆中
    2019, 34(1):  33-3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07
    摘要 ( 198 )   HTML ( 2)   PDF (859KB) ( 18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菌株对局部抗菌药物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1 037株MRSA,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耐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菌株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 037株MRSA中,有54株对莫匹罗星耐药(5.2%),且以高水平耐药(MuH)为主(85.2%);9株(0.9%)对夫西地酸耐药的MRSA菌株以低水平耐药(FAL)居多(77.8%);仅2株(0.2%)对瑞他莫林耐药。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MRSA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及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临床分离的MRSA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瑞他莫林等局部抗菌药物具有较低的耐药率,但少量耐药菌株的存在提示应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工作。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的价值
    张维, 沈凌
    2019, 34(1):  38-4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08
    摘要 ( 210 )   HTML ( 2)   PDF (851KB) ( 4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4例疑似IPA的住院患者分为IPA组(46例)和非IPA组(78例),检测其血清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组病理确诊18例,临床诊断28例。分别以0.5、1.0 ng/mL为阈值,GM抗原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7%、74.4%和50.0%、83.3%。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91.0%,烟曲霉特异性IgM抗体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7%、87.2%。IPA组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水平均高于非IPA组(P<0.05)。结论 血清GM抗原(以1.0 ng/mL为阈值)及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检测对于IPA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0%),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IgM抗体。

    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校正公式的建立
    王强, 卢小岚, 汪光蓉, 蔡艳娟, 杜琴, 张茂鑫, 张国元, 王东生
    2019, 34(1):  42-4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09
    摘要 ( 232 )   HTML ( 6)   PDF (956KB) ( 2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其校正公式。方法 在72份出生24 h内的新生儿血清样本中添加对应的冻融红细胞。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NSE浓度的变化,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血红蛋白(Hb)浓度的变化,从而建立新生儿溶血样本的NSE校正公式。根据自身Hb变化对NSE结果的影响推算出变化常数。将变化常数校正的NSE结果与HiCN法校正公式校正的NSE结果进行比较,评价HiCN法校正公式的可行性。对HiCN法与仪器法的Hb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建立针对仪器法的NSE校正公式。结果 72份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结果变化常数为(23.70±3.62)mg/g Hb。以ΔNSE血清Y、ΔHbHiCNX,血清NSE浓度变化与Hb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方程为Y=23.17Xr2=0.812 2,P<0.001)。采用自身变化常数获得的NSE校正值和采用相关方程获得的NSE校正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HiCN法与仪器法的Hb结果高度相关(r2=0.992 4,P<0.001)。HiCN法和仪器法新生儿血清NSE检测结果的校正公式分别为NSE校正=NSE测定-23.17HbHiCN和NSE校正=NSE测定-23.60Hb仪器+13.22。结论 溶血对血清NSE检测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校正公式计算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以帮助临床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严重程度。

    粪便人β-防御素检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郭静, 金娟, 孙慧清, 康文清, 张耀东
    2019, 34(1):  47-5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0
    摘要 ( 121 )   HTML ( 3)   PDF (831KB) ( 3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粪便人β-防御素1(HBD1)和人β-防御素2(HBD2)在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1例NEC早产儿(NEC组)以及38例排除NEC的早产儿(对照组)入院首日、确诊后2 d及出科当日的粪便标本,分析NEC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时间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及粪便HBD1和HBD2含量的差异。结果 NEC组入院首日及确诊后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EC组入院首日、确诊后及出院科当日的粪便HBD1、HBD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EC组重症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明显低于轻症患儿(P<0.05)。结论 NEC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或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NEC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11种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
    林斐然, 刘文彬, 欧元祝, 虞啸炫, 葛丹红, 唐立萍
    2019, 34(1):  51-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1
    摘要 ( 191 )   HTML ( 7)   PDF (843KB) ( 6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11种同型半胱氨酸(Hcy)循环酶法商品化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 选取11种Hcy循环酶法商品化试剂,分别与HITACHI 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成11种检测系统。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2、EP6-A文件及我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258—2015,验证11种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内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和9种检测系统的试剂批间差。结果 11种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内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低于室间质量评价(EQA)标准的1/3(6.67%)]。除1种检测系统测定中、高水平样本的批间差>10%(EQA标准的1/2)外,其他检测系统的试剂批间差均符合要求(<10.00%)。11种检测系统中有4种未通过正确度验证,有3种线性范围验证判定为非线性。结论 11种检测系统在测定Hcy时各项检测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临床试验室应在开展Hcy检测时对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

    可视化LAMP法检测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blaKPC-2的初步应用
    邹萍, 鲍俊峰, 臧嘉, 张婷, 许耀辉
    2019, 34(1):  56-5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2
    摘要 ( 147 )   HTML ( 3)   PDF (1370KB) ( 3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blaKPC-2,并初步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3对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25 μL的LAMP检测体系并进行优化,通过与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比较,分析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blaKPC-2的可视化LAMP方法。63 ℃保温40 min可实现对blaKPC-2基因的快速检测。特异性与PCR一致,敏感性比PCR高约10倍。采用新建立的可视化LAMP方法检测出25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其中之一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2株携带blaKPC-2基因,31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株携带blaKPC-2基因,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9)。结论 建立的可视化LAMP 方法可作为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blaKPC-2的方法,但尚不能替代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

    基础研究?论著
    Hippo/YAP信号通路调控蛋白ACAN作为新型肝细胞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
    尚璐, 张骁, 陈岩, 吴棋, 邾国庆, 刘雅, 王佳谊, 孙奋勇, 张蕾
    2019, 34(1):  60-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3
    摘要 ( 159 )   HTML ( 4)   PDF (977KB) ( 3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调控蛋白——聚蛋白聚糖(ACAN)诊断肝细胞肝癌(HCC)的价值。方法 检测156例HCC患者、33例乙型肝炎患者、31例丙型肝炎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26例结肠癌患者、19例肺癌患者、22例胃癌患者、20例乳腺癌患者及10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ACAN水平。将过表达YAP载体、YAP-shRNA慢病毒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将过表达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TEA域家族成员(TEAD)、α珠蛋白转录因子CP2(TFC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载体分别单独转染及与YAP共转染Bel-7402和SMMC-7721细胞,检测ACAN mRNA的表达,评价不同载体对ACAN野生型及突变型启动子的影响。同时评价ACAN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HCC组ACAN水平明显高于胃癌组、结肠癌组、乳腺癌组、肺癌组、乙型肝炎组、丙型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0),而其他各组之间ACAN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YAPACAN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YAP敲除后ACAN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其他转录因子(TEADTFCP2及RUNX2)比较,过表达CREB及共转染CREBYAP可促进ACAN mRNA表达(P<0.01)。野生型ACAN启动子受CREBYAP影响,而突变型ACAN启动子则不受影响。ACAN与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2、0.517、0.443,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ACAN和AFP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0.661;ACAN诊断Ⅰ~Ⅱ期HCC、Ⅲ期HCC的AUC分别为0.903和0.993。结论 ACAN对HCC的诊断效能略优于AFP,且对晚期HCC的诊断效能优于早期HCC。ACAN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重要作用,或可作为一种新的HCC血清肿瘤标志物。

    携带blaNDM-1碳青霉烯类耐药雷极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机制研究
    李巍, 艾芙琪, 马逸珉, 王蓓, 田月如
    2019, 34(1):  67-7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4
    摘要 ( 147 )   HTML ( 2)   PDF (1007KB) ( 2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雷极普罗威登斯菌的耐药表型、耐药机制、传播方式及同源性。方法 对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7株雷极普罗威登斯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筛选、NP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质粒可移动性及复制子分型分析。结果 17株雷极普罗威登斯菌均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NDM-1。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哌拉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10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为88.23%。PFGE同源性分析显示17株雷极普罗威登斯菌中有15株为ICU主要流行株;质粒分析显示blaNDM-1存在于~160 kb接合性质粒上,复制子Inc分型为A/C型,质粒携带多种耐药基因,除对环丙沙星和呋喃妥因敏感外,介导对碳青霉烯类、头孢类、头霉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高水平耐药。结论 携带blaNDM-1的雷极普罗威登斯菌多重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难度较大。

    综述与讲座
    原发性青光眼病变机制临床实验研究进展
    马奕 综述, 曹文俊, 孙兴怀 审校
    2019, 34(1):  71-7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5
    摘要 ( 218 )   HTML ( 3)   PDF (823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光眼是全球首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青光眼主要病理特征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虽然原发性青光眼的病变机制十分复杂,但目前已发现若干与原发性青光眼病变密切相关的重要机制,如机械压迫、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调节异常。近年来,关键通路和分子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实验研究也发现了若干与青光眼病变机制相关的、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群,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使其成为未来临床诊疗的靶点。文章通过回顾原发性青光眼病变机制临床实验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VAP检测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新进展及应用分析
    梁纯子, 朱满, 涂建成
    2019, 34(1):  76-8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6
    摘要 ( 455 )   HTML ( 6)   PDF (835KB) ( 4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特殊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如脂蛋白残粒(RLP)、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HDL)亚型(HDL2、HDL3)以及颗粒浓度,如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sd-LDL-P)等在心血管疾病(CV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指标型别和数量上的改变与CVD风险和治疗选择密切相关。垂直梯度离心(VAP)参考经典的超速离心血脂检测原理,能较为完整地分离血浆脂蛋白颗粒,并对其内部的胆固醇水平、体积、密度和型别进行综合分析,为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价和治疗选择提供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测数据,弥补了传统血脂项目的空白。过去20年,北美地区在VAP的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及临床资料。文章简要介绍了VAP在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和颗粒检测方法学上的特点及其在CVD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新进展。

    经验交流
    基孔肯雅热IgG抗体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初步评价
    张培, 梁克峰, 李春缘, 陈迪嘉, 陈颖龙, 管文升, 杨柳, 陈月, 任瑞文
    2019, 34(1):  82-8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7
    摘要 ( 215 )   HTML ( 2)   PDF (1074KB) ( 3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全球约有40个国家流行,其典型临床症状有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和出疹等[1]。我国多为输入性的散发病例[2]。2010年10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首次暴发聚集性疫情[3],导致数百人发病。本研究基于前期筛选的CHIKV特异性重组抗原CHIK23[4],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建立检测CHIKV IgG抗体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同时对试纸条的性能指标进行初步评定,以期为应对该类疫情提供技术及产品储备。

    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胎传梅毒诊断的价值
    张兴旺, 何莉莉, 高霞, 王芳, 张晓梅, 魏莲花
    2019, 34(1):  84-8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8
    摘要 ( 247 )   HTML ( 5)   PDF (1098KB) ( 4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及胎儿死亡、新生儿感染等[1]。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gain,RPR)环状卡片试验阳性很难判定胎传梅毒[2]。为此,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新生儿刚出生时和6月龄时的TP-IgM抗体,探讨其在胎传梅毒诊断中的价值。

    病例报道
    以眼部胀痛为首要表现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报道
    高媛, 南玉龙, 田志伟, 魏瑜, 于农
    2019, 34(1):  86-8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19
    摘要 ( 171 )   HTML ( 9)   PDF (796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骨髓,伴有单克隆IgM的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1]。WM的发病率为3.8/1 000 000,占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1%~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本病好发于男性,诊断中位年龄为63~68岁,大多数(55%~70%)新确诊患者为男性,白种人常见,白种人与黑种人的发病比例为4.1∶1.8,黑种人生存期较短[1]。多数WM呈惰性淋巴瘤进程表现,但有10%~15%的患者临床进展迅速[1]。WM的临床特点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淋巴结病等。现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WM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一介绍。

    血浆Fib缺乏致PT、APTT假性延长1例报道
    王迪, 陈锟, 成晨, 秦欢欢, 关明
    2019, 34(1):  89-9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20
    摘要 ( 131 )   HTML ( 4)   PDF (852KB) ( 5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的常用筛查检测项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则是内源性凝血系统主要的筛查检测项目[1]。目前,对于凝血项目检测来说,血凝分析仪已全面取代了手工法。然而,由于仪器在检测原理及检测敏感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遇到一些特殊的病理、生理情况时,会出现检测结果假性增高或假性降低的情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检验科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缺乏致PT、APTT假性延长1例。该病例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PT、APTT均明显延长,超出检测范围上限,后经手工孵育法证实为假性延长。

    犬咬伤伤口分离出咬伤巴斯德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申春梅, 沈芳, 贺乐奇, 刘红
    2019, 34(1):  92-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1.021
    摘要 ( 155 )   HTML ( 4)   PDF (1049KB) ( 5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斯德菌属包括12个种3个亚种,主要为侵肺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菌、咬伤巴斯德菌、产气巴斯德菌和犬巴斯德菌等。人类感染巴斯德菌属细菌多是由猫或狗抓咬引起的局部感染,全身感染不多见,一般见于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1]。在由巴斯德菌属细菌引起的感染中,侵肺巴斯德菌和多杀巴斯德菌较常见[2-3],而咬伤巴斯德菌的分离率仅为4%~7%[4-5],并常与其他细菌一起被分离[6]。咬伤巴斯德菌不容易鉴定,可能是导致其分离率低的一个原因[7-8]。目前国内关于咬伤巴斯德菌的文献不多,本研究报道1例由咬伤巴斯德菌引起的局部感染病例,以提高临床和微生物实验室对此类感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