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6-11-30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陶朝欣, 邢江涛, 张玉娜, 柳江超, 郭丽改, 许丽亚, 朱芸
    2016, 31(11):  929-93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1
    摘要 ( 237 )   HTML ( 0)   PDF (637KB) ( 5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确诊为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患者进行探讨,了解其疾病的发展及归属。方法 收集ICUS患者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免疫抗原CD34检测、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WT1检测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例ICUS患者病程均>8个月,表现为1系以上的血细胞减少,有11例是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确诊的,其中2例曾在外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期因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减少,确诊为ICUS,4例是外院确诊后入住本院治疗。1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骨髓象表现为红系幼红细胞偶见病态造血,个别患者实验室检查原始细胞数、CD34抗原、融合基因WT1高于参考范围。结论 多种疾病可引起血细胞减少,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最终是否进展为典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或其他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目前仍需进行临床动态观察。

    羟苯磺酸钙对酶法游离脂肪酸检测的负干扰
    侯立安, 国秀芝, 邱玲, 程歆琦, 张波, 禹松林, 方慧玲, 赵芳, 刘茜
    2016, 31(11):  936-94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2
    摘要 ( 327 )   HTML ( 4)   PDF (712KB) ( 39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对6种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过氧化物酶偶联法(简称ACS酶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的干扰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 用去离子水配制不同浓度羟苯磺酸钙溶液,添加到2种不同FFA浓度(550和1 200 μmol/L)基础血清中,药物终浓度分别为0、2、4、8、16、32、64 μg/mL。用6种ACS酶法试剂盒(以A、B、C、D、E、F随机顺序编号)测定添加了药物溶液的血清FFA浓度,计算与药物浓度为0 μg/mL时的百分偏差,以±5%作为干扰可接受范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监测志愿者服药前、后血清中羟苯磺酸钙浓度变化与时间[服药前及0(即药物浓度达稳态后的谷浓度)、1、2、3、4、6 h]的关系,并测定40例临床服用羟苯磺酸钙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结果 羟苯磺酸钙药物稳态谷浓度(0 h)[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6.64(5.64~7.86)μg/mL;服药500 mg后,药物浓度在2~3 h达峰值,峰浓度为15.00(13.63~19.67)μg/mL,随后逐渐下降。40例服药患者血清中羟苯磺酸钙的平均浓度为11.92(5.45~19.22) μg/mL。在体外实验中,随着血清中羟苯磺酸钙浓度的增加,FFA检测结果的受干扰程度亦相应增强。当血清中羟苯磺酸钙浓度为8 μg/mL时,6种试剂盒检测低浓度(550 μmol/L)、高浓度(1 200 μmol/L)FFA的偏差为-0.40%~-65.01%和-0.20%~-52.33%,除B、D 2种试剂盒外,其他4种试剂盒的干扰程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当血清中的羟苯磺酸钙浓度为16 μg/mL时,6种试剂盒检测低、高浓度FFA的偏差分别为-1.68%~-28.28%和-1.81%~-16.48%,除A试剂盒和C试剂盒(高浓度FFA)外,其他试剂盒及C试剂盒(低浓度FFA)的检测结果均明显超出了干扰可接受范围。干扰程度也与基础血清的FFA浓度有关,在同一药物浓度下,FFA浓度越低,干扰越明显。结论 羟苯磺酸钙对ACS酶法检测FFA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干扰,应引起重视。

    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D-二聚体水平与叶酸干预效果的关系
    仓沈元
    2016, 31(11):  941-94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3
    摘要 ( 246 )   HTML ( 1)   PDF (615KB) ( 3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D-二聚体(DD)水平与叶酸干预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叶酸治疗。2个组的疗程均为4周。比较2个组之间Hcy、血脂4项、DD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Hcy、TC、TG、LDL-C、HDL-C、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cy、TC、TG、LDL-C、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叶酸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DD、Hcy水平,改善患者血脂异常状况。

    干血斑和血清样本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及耐药突变的比较
    张敏, 王前英, 李昕, 王刚, 胡芸文
    2016, 31(11):  944-94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4
    摘要 ( 254 )   HTML ( 0)   PDF (666KB) ( 4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验证干血斑(DBS)样本替代静脉血血清样本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血清HBV的病毒载量>1×102拷贝/mL,抽取静脉血同时制备DBS样本和血清样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比较DBS与血清样本检测结果的相关性。选取73例基因型主要为B、C型的患者,进行DBS和血清样本基因型检测的比较。同时随机选取5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DBS和血清样本,采用实验室自建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的逆转录酶(RT)区段,通过geno2pheno数据库进行结果分析,比较二者耐药性的检测结果。结果 DBS样本HBV DNA的检测范围为2~8 log10拷贝/mL,与血清样本HBV DNA的检测结果高度相关(r2=0.82,P<0.05),DBS样本HBV DNA定量值比血清样本低1个数量级。2种样本HBV耐药性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5.83%;DBS和血清样本耐药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82.14%和85.71%(P>0.05)。2种样本HBV基因分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00%。结论 DBS样本可用于HBV DNA的定量及耐药性的检测。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BcrAg与组织中HBV DNA载量的关系
    李慧明, 贾健安, 王蒙蒙, 顾星, 房萌, 高春芳
    2016, 31(11):  948-95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5
    摘要 ( 217 )   HTML ( 0)   PDF (635KB) ( 5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一种新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肝癌切除术的HBV感染相关的HCC患者95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HBcrAg水平,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分别对配对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cccDNA、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组、HBeAg+/HBeAb+组、HBeAg-/HBeAb+组HBcrAg水平分别为(6.41±1.18)、(5.80±0.50)和(5.16±0.94)lgU/mL,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359、0.440,P<0.001),TNMⅠ期 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491、0.578,P<0.01),TNMⅡ期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339、0.402,P<0.05),TNMⅢ期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HBcrAg可以辅助区分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和未发生转换的患者;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CC患者中,HBcrAg与癌旁组织HBV DNA及癌旁组织ccc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性未表现出比现有血清标志物(HBeAg及HBV DNA)更好。

    2014年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管红霞, 肖勇, 沙丹
    2016, 31(11):  953-95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6
    摘要 ( 178 )   HTML ( 0)   PDF (752KB) ( 5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 连续采集2014年1至12月无锡市腹泻监测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人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的核酸,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分析病原构成、季节变化和人群分布。结果 全年共监测粪便样本915例。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4.4%,诺如病毒(9.4%)和轮状病毒(3.4%)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冬、春季为发病高峰。0~5岁组患儿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细菌检测阳性率为15.0%,集中在6至9月检出,以沙门菌为主(6.0%),优势菌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6%)。结论 无锡市冬、春季节腹泻以病毒性感染为主,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夏季腹泻主要为细菌性感染,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多见。应加强监测优势病原型别的变化。5岁以下儿童是病毒性腹泻的重点防控人群。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序列分析
    吴蓉, 吕玉江, 戴俊华, 相芬芬, 孔倩倩, 钱宁, 张贵留, 杨玉玲, 陈丽春, 康向东
    2016, 31(11):  959-96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7
    摘要 ( 188 )   HTML ( 0)   PDF (866KB) ( 3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云南玉溪市江川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表达的频率,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d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npmA),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aac(3)-Ⅱ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18%和87%。有6株菌株同时携带2种AME基因。从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4种AME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9.4%、6.2%和3.1%;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有4株发生相同的aac(3)-Ⅱ突变,分别为G232A、 T251C、 G580A和 T612A。8株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AME基因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论 云南玉溪市江川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与AME基因表达有关,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增加可能与aac(3)-Ⅱ基因突变有关。

    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尿白细胞水平的变化
    钟传华, 田源, 毕星星, 汪柏林
    2016, 31(11):  965-9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8
    摘要 ( 168 )   HTML ( 2)   PDF (605KB) ( 2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泌尿外科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尿白细胞(WBC)水平,探讨该类患者行尿常规WBC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27例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如尿石症、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症等)患者及57例合并有泌尿系疾病尿路感染患者清晨中段尿液,利用AVE-766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其尿WBC进行检测。以同期体检的127名无任何泌尿生殖系疾病的健康成人清晨中段尿WBC计数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组及泌尿系疾病合并尿路感染组尿常规WBC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尿路感染组尿常规WBC计数显著高于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组(P<0.01)。结论 除尿路感染外,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也可致尿常规WBC计数增高。单纯尿中WBC升高对于非感染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是否合并尿路感染判断作用有限。

    血清VEGF和MMP-2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秦惠萍
    2016, 31(11):  967-96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09
    摘要 ( 169 )   HTML ( 1)   PDF (568KB) ( 3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5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以健康体检者1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和MMP-2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清VEGF和MMP-2水平分别为(388.2±89.8)ng/L和(276.3±37.1)mg/L,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139.8±41.6) ng/L、(163.7±25.6)mg/L]和正常对照组[(120.1±36.7) ng/L、(152.8±23.9)mg/L](P<0.05)。结论 血清VEGF和MMP-2水平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2种检测系统测定抗核抗体谱的一致性分析
    詹文丽, 李立新, 黄卓春, 胡静, 武永康
    2016, 31(11):  969-973.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10
    摘要 ( 325 )   HTML ( 2)   PDF (658KB) ( 46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2种抗核抗体(ANA)谱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临床选择ANA谱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47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47名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使用胡曼(德国)诊断有限公司(简称胡曼)和欧蒙(中国)医学诊断有限公司(简称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系统检测ANA谱,通过计算符合率和McNemar检验对2种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2种检测系统检测抗史密斯(Sm)抗体、抗核糖体蛋白(RIB)抗体和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的符合率分别为79.9%、93.5%和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ANA谱其余4项[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SS-B)抗体,抗硬皮病70蛋白(Scl-70)抗体和抗Jo-1抗体]符合率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8例SLE患者中,胡曼检测系统抗Sm抗体的检出率为48.6%,欧蒙检测系统的检出率为27.1%;在194例非SLE患者中,胡曼检测系统检测抗Sm抗体的特异性为93.3%,欧蒙检测系统为99.5%。结论 胡曼和欧蒙检测系统检测ANA谱时抗Sm抗体、抗RIB抗体和抗RNP抗体一致性较差,其余4项指标一致性较好。在SLE患者中,胡曼检测系统的抗Sm抗体检出率优于欧蒙检测系统,但特异性低于欧蒙检测系统。

    妊娠末期B族链球菌检测方法的评估
    张静华, 袁应华, 成洁, 孙奋勇
    2016, 31(11):  974-97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11
    摘要 ( 262 )   HTML ( 3)   PDF (687KB) ( 4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妊娠末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估。方法 对产检的300例妊娠末期孕妇的生殖道分泌物样本分别用肉汤增菌转种血平板法、GBS筛查培养基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GBS检测,对各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肉汤增菌转种血平板法和GBS筛查培养基法的GB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和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 GBS阳性检出率为9.6%,与2种细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是妊娠末期孕妇常规检测GBS感染的首选方法,可用于孕妇临产前的快速检测。

    SYSMEX XN-2000血液分析仪在体液标本计数与分类中的应用
    胡先华, 张金花
    2016, 31(11):  978-98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12
    摘要 ( 226 )   HTML ( 2)   PDF (608KB) ( 3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XN-2000)在体液标本计数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76例患者的体液(胸腹水)标本,分别用XN-2000和手工镜检法对其进行有核细胞计数,以手工法计数结果为依据,将76例胸腹水标本分为≤199个/μL(A组)、200~999个/μL(B组)和≥1 000个/μL(C组)3个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N-2000与手工法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N-2000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基础研究·论著
    miR-125b通过下调MCL-1的表达提高肝癌肿瘤干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
    洪东承, 张本宏, 龚彬彬
    2016, 31(11):  981-9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13
    摘要 ( 173 )   HTML ( 3)   PDF (887KB) ( 3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小RNA-125b(miR-125b)是否能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HepG2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简称HepG2肿瘤干细胞)的杀伤活性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用miR-125b、多柔比星及髓细胞白血病-1(MCL-1)质粒作不同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肿瘤干细胞比例,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Annexin V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JC-1染色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目标蛋白[MCL-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多柔比星单独使用能提高HepG2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联用miR-125b后HepG2肿瘤干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MTT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miR-125b可显著增强多柔比星对HepG2肿瘤干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凋亡诱导活性。JC-1染色实验结果表明miR-125b可显著增强多柔比星对HepG2肿瘤干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miR-125b可显著增强多柔比星依赖的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MCL-1质粒能明显抑制miR-125b对多柔比星的协同作用,降低二者联合作用对HepG2肿瘤干细胞活力的抑制和凋亡的诱导。结论 miR-125b通过下调MCL-1的表达能提高HepG2肿瘤干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

    转录因子Flo8 G723R、T751D突变增强白念珠菌毒力
    李文静, 沈韻, 刘锦燕, 史册, 王影, 赵悦, 项明洁
    2016, 31(11):  987-99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14
    摘要 ( 200 )   HTML ( 0)   PDF (847KB) ( 3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转录因子Flo8 G723R和T751D突变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比较白念珠菌Flo8野生株SN152、Flo8回复株Flo8SN152、Flo8突变株Flo8G723R和Flo8T751D感染小鼠的致死率和肾脏菌量负担,同时检测各菌株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Flo8突变与白念珠菌毒力的关系。结果 与SN152和Flo8SN152相比,转录因子Flo8突变株Flo8G723R和Flo8T751D感染小鼠的致死率更高、肾脏菌量负担更高,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 转录因子Flo8 G723R和T751D突变使白念珠菌毒力增加,部分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增强。

    实验室管理·论著
    Westgard西格玛规则在临床血液学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规则选择中的应用
    费阳, 王薇, 王治国
    2016, 31(11):  993-99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15
    摘要 ( 401 )   HTML ( 5)   PDF (649KB) ( 6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Westgard西格玛规则帮助某实验室选择适当的临床血液学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简称室内质控)规则。方法 选择1家参加2013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简称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计划的实验室,用实验室室内质控累积变异系数(CV)作为测量不精密度的估计值,将该实验室在室间质评计划中的百分差值作为该实验室的偏移估计值,采用生物学变异导出要求、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能力验证评价限和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6-2012的允许总误差(TEa)作为质量规范,计算各项目的σ值。根据σ值利用Westgard西格玛规则为实验室血液学检验各项目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规则。结果 采用生物学变异导出要求的TEa,全血细胞计数各项目σ值均<4,应使用13s/22s/R4s/41s/8x规则;采用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评价限,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σ值分别为5.20和5.13,应使用13s/22s/R4s规则;采用我国卫生行业标准,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σ值分别为4.35和4.62,应使用13s/22s/R4s/41s规则。结论 Westgard西格玛规则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质量控制规则选择工具,实验室可利用它得到正确的质量控制规则和质量控制测定值个数。

    综述与讲座
    微小RNA与血小板的关系研究进展
    陈淑英, 时朝辉, 林勇
    2016, 31(11):  997-100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16
    摘要 ( 179 )   HTML ( 0)   PDF (636KB) ( 48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其功能主要是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从而参与众多生命活动的调控。无核的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miRNA 在血小板生成和活化中的作用,将为血小板相关的血液系统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CX3CL1和CX3CR1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李永姝, 张宝欢, 贾克刚, 刘军锋
    2016, 31(11):  1002-101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1.017
    摘要 ( 209 )   HTML ( 0)   PDF (696KB) ( 5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L1)及其特异性受体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CX3CL1-CX3CR1轴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改变了斑块成分和斑块的稳定性。CX3CR1 V249I和CX3CR1 T280M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X3CL1、CX3CR1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进行表达,VSMC和单核细胞间相互作用需通过CX3CL1-CX3CR1轴,这种相互作用调节了单核细胞的生存及分化。抵抗素可能通过一系列涉及核因子-κB(NF-κB)、活化蛋白-1(AP-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3的机制使CX3CL1和CX3CR1表达上调,进而产生平滑肌细胞的促炎性状态。在不稳定性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中,血清CX3CL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X3CR1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通过CX3CL1/CX3CR1的相关研究,可揭示某些炎性介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潜在机制和致病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策略及干预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及方向。